可以說,這是我迄今為止讀過最厚的一本書,也是耗時最長的一本書。從10月底收到快遞開始品讀,直到現在,共耗時將近兩月餘,才將這本書粗略讀完一遍。
這本書是來自英國的作家查爾斯·弗裡曼的作品,他是一個既具備專業歷史文化知識的學者,同時又是一個擁有獨特教育方式的教師,根據他的教育經驗,他懂得如何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與史學理論,通過用講故事的方式灌輸給學生,在學生讀故事的時候,就能夠被一點一滴影響著學習歷史。
我就是抱著這種學習的態度,來讀這本書。我記得中國有句古話叫「學史可以明事理」,我在讀中國各朝代歷史的時候,總是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讀,但是我這次發現,讀古羅馬古埃及的歷史,並不能用這種態度去讀,因為相對於中國的歷史而言,地中海地區的歷史對我來說,完全是陌生的,除開曾經義務教育中學過的一些就再也沒有接觸過,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古代地中海的歷史也忘得差不多了。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西方文明最古老的莫過於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最具代表性,作者弗裡曼也是以這三者作為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切入點,帶領讀者體會他那種潛移默化的「史學教育方式」,帶領讀者穿越回公元前5000年領略古代文明的興衰。
全書時間跨度長,自公元前5000年古文明始,至公元600年古典時代結束止,將這超越了時間界限的地中海世界歷史,用文字加以概括總結,述說著跌宕起伏的故事。且內容通過文學、藝術、哲學、建築、歷史、社會學、經濟學等多種層面唯獨展開,書中也搭配了88幅精美的古文物插圖、20幅古代地中海的詳細地圖、13幅古代地中的特色建築平面圖,讓讀者能夠全面的、重新的發現並了解希臘-羅馬-埃及的文明歷程。
歷史進程按照時間順序演變,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同樣是跟隨著歷史的演變而進行著改變,地中海文明的起始是古希臘文明,在希臘被羅馬攻陷後就是古羅馬文明的歷史時間,同時古埃及文明也在悄悄發展,後期被古羅馬文明吞沒導致這古代地中海三大文明被古羅馬完成了「統一」。但歷史上留下的三大文明遺蹟、遺址成為了文明的見證。讀過《埃及、希臘與羅馬》之後,就著本書的基礎,稍微講講關於這地中海的三大古老文明起始與落幕。
一旦提到古代文明,首先會想到的一定兩河流域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尼羅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國文明(中華人民共和國5000年歷史文明),但這些耳熟能詳的古老文明均是屬於大河文明,另外還有古來的海洋文明,是在地中海地區孕育出來的文明,而地中海沿岸孕育的海洋文明就包括了古希臘、古羅馬與古埃及。
古希臘文明:
海洋文明的中心,是位於地中海的東部地區,從古至今,地中海的沿岸已經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但從古至今,這裡都是擁有著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線,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港口的形成,具有極其便利的海航優勢,所以古希臘人便在地中海沿岸開展頻繁的海上活動:航海貿易、海上商業活動,慢慢聚集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港口,成為了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地,同時也開啟了歐洲文明的大門,後期也成為了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中重要的一環。
在公元前492年,西方文明爆發了一次由波斯人和希臘人的戰爭,這場聞名的「希波戰爭」跨越了半個世紀之久,也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大碰撞,最終希臘人以弱勝強,在雅典城外的馬拉松打敗了波斯人的侵略,(題外話:「希波戰爭」的名人是斐裡庇得斯,他為了能儘快回到村子報信,跑了42.193公裡,是「馬拉松」賽事的主角)。戰後,希臘出現了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繁榮發展。
早期的古希臘文明是愛琴文明,它實際上是一種青銅文明,因為當時他們廣泛使用青銅器,據弗裡曼在書中所說,愛琴文明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末到公元前1000年代初這段時間內,地點是分布在克裡特島和希臘本土的邁錫尼,因此愛琴文明也被稱為是是克裡特·邁錫尼文明。提到愛琴文明的克裡特島,也有部分讀者無從得知,但如果提到希臘愛琴海中最大的島嶼,也許人們就知道了,它現在是希臘的著名度假景區。但在公元前1000年,這裡是廣泛使用的是青銅器,這也是愛琴文明的一大特色。
古羅馬文明:
當古希臘文明開始走向衰落之時,便是古羅馬文明的興盛之際。古羅馬文明同樣在地中海沿岸發展,最早是在義大利半島的小城羅馬興起的,公元前6世紀,古羅馬人以軍事手段徵服了地中海的東西沿岸,後來逐漸將整個地中海沿岸囊括在手中,並建立了奴隸制共和國,但古羅馬共和國僅僅存於百來年,就由盛轉衰,開始走向衰敗,共和制被獨裁的元首政治取代,古羅馬開始進入帝國時期。
帝國時期的羅馬,相對而言是「和平時期」。「羅馬和平時期」的社會相對而言比較穩定,使得當時的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平和的狀態,不僅僅從經濟層面發展,農業、水利工程等也在進步。帶輪犁、割谷機和水磨等新興的耕作工具相繼出現並被廣泛使用,還興修水渠,改進灌溉網,使得農業的產量增加,水利網也跟著增加,愛琴海的文明得以在文明與文明的切換中重新恢復起來。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一般指的是尼羅河文明,但在公園前30年,羅馬帝國屋大維攻佔埃及後,古埃及併入了羅馬帝國,歷史上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便是古埃及文明併入到地中海地區的海洋文明。古埃及文化是人類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源頭之一。
在最早期的古埃及文明,是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流域的文明,時間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徵服埃及的歷史,後期被人們發現,古埃及歷史也包括了公元前3100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歷史。
古埃及文明,產生了許多的文化歷史,從文字、音樂、文學、藝術、繪畫、建築,多種多樣,流傳到當下的古埃及文學作品,都是古代埃及社會形態下的產物其神學、詩歌、教諭,箴言,描繪了埃及古代文學史的燦爛。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許多文學作品寫在紙草紙上保存了下來。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也是地中海文化圈內的文化宗主國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埃及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都成為了見證埃及人具備的建築藝術、數學知識、幾何知識等成就,也印證了那句「埃及並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而是先有了埃及,然後才有了歷史。」
關於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史,不是隻言片語能夠道盡如此龐大的文明體系,以上講述的也只是古代地中海文明中小而有限的冰山一角,查爾斯·弗裡曼在《埃及、希臘與羅馬》中,用筆力還原了古代地中海各個時代的社會文化特徵、西方文明的起源於形成,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在字裡行間,品讀到西方國家的珍貴寶藏。伴著書中的紀實照片與文物講解,不得不說是一個視覺與文化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