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實力的擴張已經讓整個地中海世界形成一個統治系統

2020-12-14 ww11美麗

埃及的亞歷山大裡亞和小亞細亞的帕加馬擁有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兩個圖書館,雅典的學院也繼續發揮著它的作用。希臘化科學是過去已經消逝的東西得以繼續的另一個標誌。埃及的亞歷山大裡亞在這方面功績尤為卓越。歐幾裡得(Euclid)就住在那兒,他讓幾何學系統化並使之形成規模,這種結構一直持續到19世紀。阿基米德(Archimedes)發明了螺旋式抽水機,因在西西里修建戰爭機器時英年早逝而成名,他的成名也是因為他發現了物理學原理,以及在浴缸裡發現其中一個原理的傳說,他很可能是歐幾裡得的學生。在其他的亞歷山大裡亞學派中有測量地球大小的第一人,並最早利用蒸汽來傳導能量。

來自薩摩斯島的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得出以下觀點,認為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不是反過來太陽圍繞地球運轉;他的觀點遭到同時代人的反對,因為它與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觀點不符,但這確實是一項令人矚目的成就。由於希臘人更注重數學而不是實用科學,希臘化科學既沒有對一些原理進行實驗性測試的意向,也沒有這樣的儀器,但它還是使人類工具得到了明顯的改進。當時的技術現狀可能也讓一些設想很難付諸實踐(儘管這一觀點已受到爭論:有人認為只要希臘化時期的科學家產生構想,他們就有辦法造出蒸汽發動機,阿基米德是一位著名的工程師),雖然如此,我們並不能認為希臘化科學的巨大成就能彌補一些傳統的喪失,這些傳統包括政治上的自治,以及對生命目的和為人方式的縝密探詢。然而希臘化世界還是產生了一種重要的新道德哲學——禁欲主義。

它大致提倡不管結果如何,品德高尚是每個人的責任。禁欲主義者宣稱要實現禁慾,最重要的在於遵循統治宇宙和所有人類(不只是希臘人)的自然法則。這是為整個人類提供一套道德哲學的首次嘗試。禁欲主義還首次譴責奴隸制,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精神飛躍,希臘古典時期的哲學家從未達到這一高度。禁欲主義將對羅馬貴族階層產生數百年的影響。後來所謂的希臘化文明是希臘成就的精粹之一。羅馬的文明也是如此,它最終也成為一個希臘化繼承者國家。儘管在此之前,它已經擁有很長的歷史。

羅馬公民數百年來都堅持他們古老的共和國傳統,即使當他們生活在一種更像君主專制的制度下時他們仍然這樣認為。這對後來的歐洲不無重要性:公民原則觀念以及某些共和主義神話將在未來得到培養,後來的歐洲人認為他們從羅馬共和國繼承的正是這些內容。羅馬共和國實際上存在了450多年,即使在那以後,共和制度名義上也仍然存在。羅馬人總是喜歡反覆強調他們對良好的古老習俗的延續和忠誠(或強調他人的不忠行為應該受到譴責)。關於這類主張有很多實例,諸如英國主張繼續實行議會制政府,或如明智的美國建國者那樣,同意建立一部至今仍在成功運作的憲法。

然而隨著時間的延續,變化也開始出現。羅馬人逐步破壞制度和意識形態的連續性,歷史學家們至今仍在爭論如何對此作出解釋。然而,因為所有這些變化(或可能因為這些變化),這種破壞並沒有阻止羅馬地中海世界,以及超越地中海範圍的羅馬帝國的建立。如果曾被阻止,那麼羅馬共和國的歷史對我們而言可能不比科林斯或底比斯的歷史重要。羅馬帝國的滅亡還是提供了一些最明顯的標誌,歐洲人把這些標誌歸功於羅馬;未來的歐洲人在文學和藝術上都活在羅馬人的影響中。不只是地中海周圍的非歐洲或歐洲沿岸,還有西歐大片寬廣的土地上,以及巴爾幹和小亞細亞地區,這類遺蹟也仍然可見。

在一些地區(尤其是羅馬本土),這些遺蹟非常豐富。它們大概經歷了將近1 000年的歷史才出現在那兒,在那之後,人們又用1 000年時間關注並驚嘆於這些遺蹟。如果我們不像我們的祖先常做的那樣回憶羅馬的成就,無法對此加以體會,那麼我們至今仍會迷惑甚至驚訝於為何人類可以創造那麼多的成果。當然,歷史學家們對那些偉大的遺產研究得越仔細,對闡釋羅馬理想和羅馬實際的證據篩選得越謹慎,我們就越會發現羅馬人畢竟不是能力超凡的人。羅馬的宏偉壯觀有時候更像是華而不實,羅馬演說家宣稱的美德聽起來更像是現今很多政治演說裡的偽善言辭。但它畢竟還是留下了驚人而穩固的創造力的精髓。最終,羅馬用一種自覺獲取的精神重置了希臘文明的環境。

當希臘文明開始瓦解羅馬人的時候,那些回憶這些文明的羅馬人仍然感覺他們自己是像羅馬建城者一樣的羅馬人:所以,他們實際上有些排斥自己信仰希臘文明的意識,儘管只是在當時,但這是羅馬人最為重要的意識。儘管它在物質方面令人矚目,而且偶爾表現粗俗,但能解釋羅馬成就的核心還是羅馬人的思想。羅馬自身的思想,是它表現出的並付諸實踐的價值觀,這種觀念將來有一天人們稱之為「羅馬精神」。早在共和國時期,羅馬實力的擴張就已經讓整個地中海世界形成一個統治系統,羅馬帝國為很多統治提供了框架和雛形,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但是,早期共和國一開始注重城邦政治,後來又注重與鄰邦的關係。羅馬前兩百年的歷史充斥著劇烈的內部鬥爭,這些鬥爭的興起有時候是因為比較貧困的公民要求擁有和比較富裕的家族(即「統治階級」)一樣的權利。隨著時間的延續,財富變得更加重要,而統治階級的社會地位已不再那麼重要了,儘管有兩位祖先曾擔任過執政官的貴族家庭,其成員才有資格當選執政官或其他高級官員。統治階級家族長期控制著元老院,從很多保留在紀念碑上的銘文中可以看出元老院是主要的行政機構,在羅馬軍隊的基座上寫著:SPRQ——希臘語「羅馬元老院和公民」(Roman Senate andPeople)的首字母縮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羅馬人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它是通途,更是聚寶盆
    指南針從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在中國使用,但直到公元14世紀才出現在歐洲。在沒有指南針和其他輔助定位工具的古羅馬時代,羅馬人是靠什麼來辨別海上的方位,從而駕馭海洋的呢?羅馬人的航海技術學習自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是生活在地中海東部今敘利亞和黎巴嫩地區的古老民族,存在於公元前10世紀末(或9世紀初)至公元前6世紀中葉,他們擅長於航海和經商。
  • 150年後,羅馬人控制了阿爾諾河(Arno)以南的義大利地區
    然而,儘管羅馬的下層公民贏得了多次勝利,在權利分配中享有更多的份額,但羅馬從未實現民主制,羅馬貴族始終長期控制著羅馬政體。長期以來,典型的羅馬公民就是農民,他們受益於那裡的氣候和沃土,當受到良好的統治時,或者有時候也沒有受到良好的統治,這些氣候和土壤因素總是讓義大利成為一個富裕的國家,並展示出之後的義大利人在開發這些有利條件時也經常表現出來的勤勞和技術。
  • 但他們造就了羅馬
    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的中部,緊靠臺伯河。它的北部是神秘而強大的伊特魯裡亞人,南部則是地中海霸主希臘人。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只要想滅掉剛剛起步的羅馬人,都是非常容易的。但幸運的是,較為發達的伊特魯裡亞人根本看不上羅馬,而喜歡做生意的希臘人,更不想到半島中部搶地盤——羅穆路斯可以憋在那個小地方,慢慢發展。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羅馬象徵著輝煌歷史,義大利統一後為何不用含有「羅馬」的國名?
    起源於羅馬城的古羅馬帝國,是對歐洲歷史和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是其內海。古羅馬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羅馬」,變成了整個帝國的名字。▲一提到羅馬,總會讓人聯繫起古羅馬帝國古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城依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 被譽為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城市,解析伊斯坦堡的歷史文化積澱!
    這座曾經統治整個東地中海商貿的經濟中心隨著東羅馬帝國的衰亡陷入了衰頹。到15世紀,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已經銳減到不足五萬人(在馬其頓王朝鼎盛的9世紀和10世紀,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在五十萬至八十萬之間)。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星月最終,來自中亞的奧斯曼人在塞爾柱人崩潰後的安納託利亞迅速崛起。
  • 誰真正繼承了羅馬?
    雖然朝代更迭主要是看實力,但是每個統治者都希望自己「根正苗紅,受命於天」,只有名正言順,才有利於統治,否則各個勢力誰都不服你,都覺得自己也可以做老大,那就軍閥混戰,一片亂世。因此每個標榜正統的中國皇帝都要繼承秦漢,才算是繼承了中華道統。 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各以正統自居。
  • 第一羅馬、第二羅馬、第三羅馬,分別是哪三個國家的別稱?
    羅馬,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今天義大利共和國的首都,另一個是歐洲歷史上的國家羅馬帝國。作為義大利的首都,同時也是義大利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相信很多人都相當熟悉了,現在主要介紹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在世界歷史上可謂赫赫有名,它是世界歷史最接近統一歐洲的國家,也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其極盛時期的疆域覆蓋整個環地中海,國力非常富強。實際上,羅馬帝國的真正國號就是羅馬,而首都也是今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稱呼帝國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力、遼闊的領土。
  • 深度解析:為什麼古埃及語只被阿拉伯同化,卻沒被希臘羅馬同化
    第三個是波斯波斯帝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吞米底,滅巴比倫,如狂風暴雨般席捲整個西亞大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當然不肯放過埃及這塊已到嘴邊的肥肉。於是公元前535年,岡比西斯二世率領波斯大軍攻入埃及,埃及旋即變成波斯帝國的一個省。
  • 東部帝國在公元500年時,實際上只統治了半個基督教世界
    羅馬就是他們認識領域的全部所在,他們所謂的文明就是指羅馬,這種狀態還要持續很長時間。「歐洲」逐漸被認作一個可識別整體的主要途徑是非歐洲人建構的敘事,他們通常是生活在歐洲以外的人。這裡要指出的是,羅馬帝國的行政體系在西部衰亡之後,整個帝國的東半部分還繼續存在了將近1000年。那裡的統治者和官員們繼續自稱為「羅馬人」,他們東部的鄰居也經常這樣稱呼他們。
  • 吞噬母體長大的羅馬:西方藝術家的聖城與消失的伊特魯裡亞人
    公元前8——6世紀的伊特魯裡亞的勢力範圍對比以上這幅地圖,你就會理解在我們的主人公「羅馬嬰兒」誕生之際,他正處於希臘文明與伊特魯裡亞文明的彼此衝撞的中間地帶。叄:羅馬的王政時期與荷拉斯兄弟之誓自公元前753年羅馬城建立之後,直到公元前509年這兩百多年時間,羅馬經過了7個國王的統治,這一時期被稱作王政時期。
  • 世界最神秘家族,曾靠「躺著」統治了整個歐洲,最後卻因為女人滅族
    世界最神秘家族,曾靠「躺著」統治了整個歐洲,最後卻因為女人滅族 縱古觀今,不論我國古歷史,還是世界其他大洲的古歷史,只要你稍微關注一下就會看出一個國家想要統治一段歷史,創造一個文明,那麼必定得有一個血統強大,根基穩固的強大家族。
  • 作為羅馬人飲食文化的重要一環,「飲宴」背後潛藏著的政治邏輯
    古羅馬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侵略和向外擴張的過程。通過不間斷的軍事戰爭,羅馬帝國的實力不斷凸顯,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極為重要的改變。這其中最為突出的體現就是飲宴的習俗,從勤儉節約到追求奢華和盛大。這也讓不少人認為它是帝國最終衰敗的催化劑。
  • 哥特人跪服羅馬文化,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查士丁尼在527年繼承皇位之後,一直以來都將重新整合「東西羅馬」作為施政方向。從他的一句著名口頭禪「哥特人如何毀滅了義大利,就讓他們重新在義大利滅亡」中可以看出,身居東境的羅馬人始終對佔據義大利島的侵略者極度不滿。 當時,進駐義大利的哥特人將阿里烏斯派信仰帶到了這裡,威脅到了基督教的統治秩序。
  • 古埃及融合了波斯、希臘、羅馬文明,為何會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
    這期間內,古埃及開鑿了連通地中海和紅海的運河,並建立了龐大的海軍艦隊,開始了海外的疆域擴張。也就是說,古埃及的版圖擴張,在第五王朝期間就已經開始。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從特提一世到女王尼託克裡斯,共七位國王。這期間內,古埃及的海上遠徵艦隊,最遠到了非洲的南端(埃及在非洲的東北面)。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丨羅馬共和時代,成也公民兵制,敗也公民兵制
    引言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歷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它承接著羅馬王政時代,又奠定了羅馬帝國的基礎。可以說,共和時代對於古羅馬歷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然而,羅馬共和國的興衰還與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息息相關,那就是共和時代早期實行的「公民兵制」。
  • 英國紅白玫瑰戰爭:擺脫外族統治的牢籠,催生資本主義的萌芽
    這一方面因為英格蘭當時經濟欠發達,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帶主要是環地中海諸國,在西歐也主要以法國為主,這導致羅馬帝國解體後,西歐只有法國的實力是最強的。另外羅馬帝國當時在法國設立的行政機構中就包括了總管西歐其他地區的行政機構,這讓法國先天就具備了統治的合法性。
  • 哥特人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其一,哥特人並沒有殘忍報復曾與他們殊死搏鬥的羅馬人民。入境後,他們照搬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形式,將義大利劃分為一個個「大區」。他們也對當地人抽稅,但是負荷極低。在戰爭年代,東羅馬無數次將義大利當作他們的兵員地和糧倉,事實上破壞了義大利的生產。而哥特人則樂於採取實物稅和勞務稅相結合的方式,幫羅馬人修復和重新修建了馳道和一些著名的建築。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到底是什麼消磨歐洲小國人民的「大國情懷」?
    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我們文明國家在遇到強大的外敵時去激發自己的民族意識之前,很難以漢族去排外,中國自己強大穩定,反而出現了華夷之辨,文化認同的文化擴展。就是靠同樣的文化習俗去控制國家的領域,依靠強大的中央,集權而強大的中央集權又依託於軍事力量,文化天命等等因素,因此我們可以統治多個民族,乃是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