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丨羅馬共和時代,成也公民兵制,敗也公民兵制

2020-12-16 不古歷史

引言

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歷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它承接著羅馬王政時代,又奠定了羅馬帝國的基礎。可以說,共和時代對於古羅馬歷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然而,羅馬共和國的興衰還與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息息相關,那就是共和時代早期實行的「公民兵制」。

作為羅馬國家存在的軍事基礎,公民兵制在羅馬共和國對義大利和地中海的徵服擴張過程中發揮了決定作用,而它最終恰恰也是埋葬羅馬共和國的重要因素。

羅馬共和國疆域

在羅馬王政時代,羅馬起初的武裝力量是從氏族部落組織裡挑選出來的成員。到了王政時代的賽爾維烏斯改革時期,羅馬廢除了氏族部落的武裝力量,創立了兵民合一的「工農兵制」。賽爾維烏斯將公民劃分為五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公民都得自己配備武器裝備,第一等級的公民需要自行配備武器,二、三等級公民的武器裝備則根據等級高下而遞減。第四等級公民作為輕裝步兵,最後一級公民的武器裝備只能是投石器。

「公民兵制」——共和政體對抗貴族寡頭的有力武器

羅馬共和國建立初期,由元老院選出兩個元老作為其中一個執政官,執政官掌握著國家的政權,但是執政官也是依據元老院的意願辦事的,元老院實際上掌握著國家大權,國家的重大事務都是由元老院決定的。

平民雖然可以通過公民大會參與國家的管理,但是他們無法擔任元老等國家高級官職;貴族獨掌國家宗教職務,平民沒有權利插手宗教事務;平民不能和貴族聯姻。

在經濟上,羅馬共和國初期通過對外徵服掠奪的土地,都被貴族佔有,平民無地可分,絕大多數平民生活貧困。再者共和國初期,頻繁的戰爭使平民的兵役加重、賦稅沉重,很多平民負債為奴。欠債人要是還不起債務,其自己和家人就會成為債主的奴隸,有的還可能遭遇被債主殺死或者賣到他國的悲慘命運。因此,上層階層和下層階層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存在懸殊,這種不平等必然造成嚴重的階級矛盾衝突。

平民撤離

在羅馬共和國成立不久之後,下層平民就開始對貴族展開鬥爭,平民與貴族的鬥爭延續了兩個世紀,構成了羅馬共和國早期社會鬥爭的核心內容。

在公元前五世紀初期,發生了一次平民反對貴族專權的大集合運動,貴族與平民爭鋒相對、勢均力敵,優爾希人突然來犯,羅馬軍隊倉促迎敵,平民乘機撤離戰場。貴族對於平民的撤離十分驚慌,無奈只好向平民做出忍讓。此後,平民每年都可以選出兩個保民官保護自己避免遭受貴族官僚的專橫暴虐。

此後,公民又進行了多次撤離運動。在羅馬共和國早期社會,對外徵服是國家的重要大事,貴族只佔國家人口的少數,平民佔據國家人口的絕大多數。所以,平民的撤離對羅馬國家的對外戰爭將會產生惡劣的影響。

攝於公民從戰場上撤退的威力,從公元前494年開始,平民反對貴族的鬥爭相繼取得了進展:公元前474年,平民獲得了召開平民會議的合法權力;公元前五世紀中期,羅馬共和國出臺了《十二銅表法》,目的在於設立羅馬人的正式法律來限制貴族假公濟私的行為,杜絕隨意解釋法律、損害平民利益的現象;《十二銅表法》出臺以後,羅馬國家又通過了全部公民都得遵守平民會議的法案

《十二銅表法》

關鍵是,到了公元前四世紀中期,羅馬共和國通過了《李希倪-綏柯思圖法案》,法案規定:債務人所欠下的債務,已經償還的債務利息當做本金來算,還沒有還清的那部分在三年時間裡還清;公民佔有的公有地不能超過500優格;以執政官代替軍政官,平民可以成為兩個執政官中的一個。到此時,鬥爭已經取得了裡程碑式的進步,平民也漸漸地擔任了另外一些高級別的官位。

公元前326年,羅馬共和國通過了博提李阿法,這個法案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度。公元前287年,這一年發生了羅馬共和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平民撤離運動。平民代表霍藤希阿成為獨裁官,他再次提出平民決議對所有羅馬公民有效。這件事象徵著羅馬共和國平民反對貴族的鬥爭獲得了圓滿的結局。

與羅馬共和國人民爭取權利的過程相伴,羅馬共和國早期的對外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在羅馬共和國早期,羅馬國家致力於對外徵服義大利。在對外徵服的過程中,雖然平民為了爭奪權利數次進行撤離運動,但是羅馬上層階級從長遠利益出發,還是對平民做出了很大讓步,羅馬共和國由早期的貴族寡頭政體向共和政體轉變。

平民在與貴族作鬥爭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包括擔任高級官職、平民決議適應於貴族在內的全體公民;公民擁有土地的限額、廢除債務奴隸制;法律的日益完善等諸多方面。

所以,平民和羅馬上層集團的利益有了交集,對外徵服過程中,平民也獲得了不少好處。就拿最基本的撤離運動來說,它是平民獲得與貴族鬥爭勝利的重要法寶。

龐大帝國的奠基石:羅馬共和國依仗強大的公民兵,勢力範圍地跨三大洲

在對外戰爭能給平民帶來利益的情況下,平民自然在作戰中英勇。羅馬徵服義大利是通過三次戰爭來完成的。首先,羅馬發動了三次維艾戰爭,佔領了義大利北部的益達拉裡亞人。在處理妥當義大利北部地區後,羅馬統治階級又與撒末耐人開戰。最後,羅馬軍隊打敗了撒末耐人,義大利中部區域成為羅馬的囊中之物。

隨後羅馬人開始發動丕洛士戰爭,公元前272年,丕洛士戰爭結束,羅馬共和國掌控了義大利半島

在佔領義大利之後,羅馬人的勢力開始了向地中海滲透。羅馬人在向西部地中海區域進行侵略擴張的時候,首先遭到了西部地中海強國嘉泰吉的阻礙,經過三次布逆戰爭,羅馬人打敗了嘉泰吉。在布逆戰爭期間和戰後,羅馬先後用武力徵服了山前高爐和西班牙大部分地區。

到了公元前132年,西部地中海區域完全處於羅馬人的統治之下

在打敗迦太基之後,羅馬人就繼續向東部地中海區域擴張。此時的東部地中海區域國家林立,並且社會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橫掃義大利和西部地中海的羅馬公民兵又開始在東部地中海的舞臺上開始了它精彩的表演。

在布匿戰爭期間,羅馬軍隊聯合艾託利亞同盟與馬琦頓進行了第一次馬琦頓戰爭。之後,羅馬軍隊又進行了兩次馬琦頓戰爭、敘利亞戰爭、鎮壓希臘人、吞併帕嘉馬等一系列對外徵服活動,最終建立了包括歐洲、亞洲、非洲的共和制帝國

布匿戰爭

三、共和制度的送葬人:公民兵制的瓦解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滅亡

在布逆戰爭結束之後,羅馬的內部戰爭時期便來臨了。內部戰爭直接導致了羅馬由共和國的滅亡。此時,羅馬奴隸制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矛盾,完全釋放出來了。

其中就包括大土地所有者與小農之間的矛盾。羅馬在依靠公民兵制建立起來的軍隊,雖然徵服了義大利和地中海地區,但是大土地所有制也乘機發展壯大。

馬洛

在羅馬對外徵服的過程中,貴族們依仗著權勢大肆斂聚公有地,變公為私。這些獲利的貴族和騎士把大量金錢投到義大利的農村裡,然後從小土地所有者特別是參加戰爭的小農那裡侵吞土地,導致平民在與貴族鬥爭的過程中得到緩和的土地問題日益激化,到了公元前兩世紀中期,土地問題十分嚴峻。

破產的小生產者,由於失去土地的緣故,無法自備武器裝備為國家服兵役的義務,從而對國家徵兵造成了惡劣影響,軍隊作戰能力也隨之下降。實權人物馬洛為此進行軍事改革,用僱傭兵代替公民兵,共和制存在的軍事支柱不復存在。

馬洛軍事改革造就了一批軍事獨裁者,最後,屋大維在獨裁者的競爭中獲勝,建立了元首制帝國,羅馬共和國滅亡。

結語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起源於王政時代的公民兵制,在羅馬國家早期平民對貴族的鬥爭中、羅馬對外徵服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國家發展的上升階段,上層階級也在不斷斂聚土地,這樣就導致大量農民破產,從而致使民兵合一的基礎瓦解、公民兵制不復存在。羅馬共和國滅亡,作為共和國存在的軍事支柱——「公民兵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羅馬史》

《世界史綱》

《世界史》

相關焦點

  • 古人講「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精髓在下半句,老祖宗的處世良言
    甚至於我們從小便會聽到類似於孔融讓梨,不恥下問等典故故事,甚至於古人都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可見謙虛對我們的人生有多麼重要。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句詩還有下半句。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02但這句話的下半句則是「自滿則敗,自矜則愚」,這就是表示往往自我滿足的人在別人眼裡,
  •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滿則驕
    作者:洞見·握書姑娘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滿則驕。清代學者李密庵,曾寫過一首《半半歌》廣為流傳: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旨在告誡人們,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度。
  • 老祖宗智慧: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什麼?中年人不妨留意
    老祖宗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自滿則敗,至矜則愚」。人無完人,誰都有糊塗的時候,好在古人留下言語教導後人,道理就在那裡,學不學、能不能學會則是自己的事。今天,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細剖古人智慧,方能知其真義,為人處事,中年人不妨一看。
  •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人生未滿,最好.
    古語云: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所以這小滿,櫻桃已經紅,芭蕉已經綠,麥穗漸飽滿,稻秧正嫩,風清雲柔,麥風飄揚,綠蔭更迷醉,山花更浪漫,枝葉更蓊鬱,一切的一切,都恰到好處,漸入佳境剛剛美。  立夏已過,小滿未滿。夏風拂面,溫柔萬般,綠意惹眼,幽草堪比花更美,田野的風,送來青麥的香氣,起伏的麥綠,如一望無際的綠海,醉了淺夏,醉了諸多的文人墨客,多了一份別樣的柔美和眷戀。
  • 水滿則溢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水滿則溢,溢:水滿外流。水滿了就會流出來。比喻事物發展到極端就向相反方面變化。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你如何連兩句俗話也不曉得?常言道:『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近義詞有:月滿則虧、器滿則盈,水滿則溢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要懂得知足
    3 水滿則盈,月滿則虧無論如何,請務必要明白:月滿則虧,人不知足,則會失敗。因為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不是如意的,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充滿了許多艱險,然而磨難過後,要學會去活出自我。請記住,人生一世,水滿則盈,月滿則虧,人生最美的感覺,是努力了,是拼搏了,還殘留著些許的遺憾。花未全開,朝露之下才是最美麗的;月圓未圓,才是天空中最有深邃的意味。人生一世,萬不可不知足,請記住,知足常樂。
  • 根源在糟糕的兵制
    兵建制度就是兵制、軍制,包含軍事領導體制(帝王控制的軍事指揮系統)、武裝力量體制、兵役制度等。漢朝滅亡之後,中國經歷了兩晉南北朝的幾百年戰亂,這段時間戰亂頻繁,山河破碎,國防也顯得越發重要,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國防不斷發展,大量的城池築建、摧毀,同時產生了世兵制這種兵役制度。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時,太多的愛不是愛,而是巨大的傷害
    4.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時,太多的愛不是愛,而是巨大的傷害。5.自以為什麼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自以為是的人,可能只是別人手裡的一枚棋子。6.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打擾你,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沒有了我,每天的電話,每天的留言,每天的關心,每天的小脾氣。我展示了一切。
  • 古人言: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古人言: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要想細水長流,明月高照,還是謙虛低調,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如果再瞎折騰,等待您的,也許是折騰之後的「爛攤子」!
  •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深度好句)
    看到朋友圈裡活得繪聲繪色的別人,再看看自己一個月沒疊的被子,改變自己變得毫無鬥志。七、不要因為貪婪,故意去擋別人的路,因為大家一起走,路才會越來越寬。不要因為嫉妒,故意去壞別人的事,因為別人過不好,你也不會很好過。不要因為好勝,故意去爭不該你得的東西,因為德不配位,往往有餘殃。八、時光不會倒退,只會繼續往前,你無法把一切都重來。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說的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到真正的完美的
  •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麼這是世之常理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到中總會失去些什麼這是世之常理。所以,在生活中,面對失去的,我們應該平靜如水,面對得到的,也應該保持一棵平常心。人生如戲,每一個人都是主宰自己生命唯一的導演。笑看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人生不會太圓滿,擺正心態對苦甜。
  • 【深度解讀】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世界債主摩根家族的沒落
    但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正當摩根家族不可一世的時候,厄運也在悄然向摩根逼近。不久之後,美國股市暴跌,空前的大蕭條時代開始。胡佛總統很快針對股市崩盤中的操控者進行取證調查,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摩根財團深陷輿論泥潭。1933年,羅斯福總統上任後,馬上對摩根祭出血刃——《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出臺,摩根家族的證券經紀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被強制切開。
  • 做新時代有道德的好公民
    12月12日,北京日報刊登了《北京市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方案》的全文內容。包括十二項重點任務和二十三項66條具體措施。這正是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具體體現,作為城市的一份子,我們要學好實施方案,積極參與其中,努力爭做新時代有道德的好公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 @鄂爾多斯2002年1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出生的男性公民!
    鄂爾多斯2002年1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之間出生的男性公民必須進行登記。戶籍不在鄂爾多斯市的適齡男性公民,也應進行兵役登記,網上登記完成後回戶籍地領取《兵役登記證》。凡常住戶口在本市,2020年12月31日前年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2002年1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之間出生),包括在本市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讀且戶口遷入高校的適齡大學生,均必須進行兵役登記。二、登記方法。2020年3月1日前,登錄全國徵兵網(www.gfbzb.gov.cn)進行兵役登記,並下載列印《男性公民兵役登記/應徵報名表》。
  • 青島超銀、格蘭德、新世紀等小學招生未滿,「公民同招」顯威力
    青島各區市民辦小學招生情況陸續公布,從市北和嶗山區已公布的情況來看,超銀、格蘭德、新世紀等學校均出現了招生未滿的情況,市南區還未公布具體情況。超銀學校鎮江支路小校區剩餘學位46個,金沙路校區剩餘學位33個,鎮江路校區缺額46人;格蘭德小學剩餘學位62個,報名人數不足對外招生人數的一半;國開實驗學校小學部剩餘學位37個;今年是青島「公民同招」元年,隨著政策的落地,威力已經初現,多所熱門私立小學招生未滿就是最直接的表現。
  • 人們常常並提的「民主」和「共和」是同義詞嗎?
    亞里斯多德提到了平衡作為政治的藝術,他說:「共和政體中的各個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這個政體就會存在得愈久。」後來的羅馬共和國則是這類政體的典範。羅馬共和國初期的政體是貴族制,在公元前5世紀頒布的《十二銅表法》中,平民與貴族是禁止通婚的。當時羅馬貴族氏族只有50家,只佔羅馬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它走向共和政體的方式,是在貴族制中不斷增添民主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