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尚未關注我們,可點擊標題下方的「郎club」關注我們。
「用以推動歷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錢,只是金錢!」——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P.Morgan)。今天來和大家聊一個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大有淵源的精英家族——鼎鼎大名的摩根家族。
「幻影財團」摩根家族
摩根家族
對於摩根這個誕生於19 世紀初的財團,他的輝煌也許永遠停留在20世紀初那些超級絢爛的煙火上了。在歐洲經濟危機波及美國市場之際,摩根家族發起的財團信貸,兩次為華爾街緊急融資4500萬美元。而到了1912年,摩根旗下的總資產已超出了30億美元,名震華爾街,被尊稱為「銀行家的銀行家」。
正是有了摩根財團在背後的大力支持,美國才能在一戰中獲利,並取得世界霸主的地位。到20 世紀20 年代末,摩根財團的財富已佔美國八大財團一半左右。華爾街曾一度傳言,美國總統都是摩根家族的打工仔。
但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正當摩根家族不可一世的時候,厄運也在悄然向摩根逼近。鐵達尼號—— 一艘由摩根財團訂購的空前龐大並且豪華的郵輪在北大西洋撞沉,這不僅是人類歷史的災難,也幾乎成為了摩根家族財富命運的一個轉折徵兆。摩根財團由此面臨一系列的國會指控,被迫接受調查。老摩根在出庭作證兩個月後離奇喪命;很快美聯儲迅速出殼,逐漸取代了摩根家族150 多年的美國央行聖位。
不久之後,美國股市暴跌,空前的大蕭條時代開始。胡佛總統很快針對股市崩盤中的操控者進行取證調查,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摩根財團深陷輿論泥潭。1933年,羅斯福總統上任後,馬上對摩根祭出血刃——《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出臺,摩根家族的證券經紀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被強制切開。之後摩根家族分化出J.P.摩根、摩根史坦利、美孚銀行、保證信託公司、第一國家銀行等分支;最終成了華爾街最彪悍的「幻影財團」。
摩根大樓
《華夏理財》獨家調研發現,截至2013年底,幻影財團摩根家族,至今仍通過摩根史坦利、摩根大通等金融機構控制著近40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難以統計的新興創投公司。
縱觀摩根家族的創業、鼎盛、沒落、衍富,其中有一條線索異常明顯——充分利用合伙人機制,對原本屬於別人的公司股東會進行戰略投資。
借戰爭勢站上金融舞臺
縱觀摩根家族第一代的創富經歷不難發現,摩根家族之所以能夠興旺發達,關鍵在於他們第一代創業人機緣巧合地受到了美國當時另一個「金融豪門」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幫助。
J.P.摩根
最早一個名叫喬治·皮博迪的美國人靠做乾貨買賣謀生,後被內森·羅斯柴爾德看中,選為「公關代理人」。喬治·皮博迪一生無子,他晚年將朱尼厄斯·摩根收為公司合伙人,並把公司傳給了朱尼厄斯·摩根。
1869 年,朱尼厄斯·摩根的兒子J.P. 摩根從父親手中繼承了喬治·皮博迪遺留下來的公司,並完全繼承了喬治·皮博迪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僱傭代理關係。從此,摩根家族成為了羅斯柴爾德家族進軍美國市場的橋頭堡,對美國內戰的勝敗起著不可估量的金融決定力,並在其中投機發達。
由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J.P.摩根也因此「暴富」起來。當他看到一股鐵路熱正在形成之時,並沒有將資金投入進去,而是一旁觀察。當華爾街黃金熱時,他把資金投進了鐵路。很快,黃金市場風雲大變,幾乎所有的人在其中陷進去了,他卻取得了利益,也抬高了在美國金融領域的聲望。
摩根財團
有人說:「摩根的戰略就是使得客戶感覺到自己獲準加入了一家私人俱樂部,而其帳戶就相當於貴族社會的成員卡一樣。」
最初,摩根銀行只做大機構、大公司的生意,門檻非常高。而到了20世紀70 年代後,美國另一個金融財團——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總統候選及財政部部長提名的較量中一再勝出,形勢對摩根銀行大為不利。此時,摩根銀行與洛克菲勒旗下的大通曼哈頓公司達成了合併協議。這次的合併使得摩根的總資產增長至6600 億美元規模,一躍成為當時的美國第三大銀行。這次在困難時刻的合夥行為,讓摩根集團絕處逢生。
皮爾龐特·摩根的收藏
而今天財富派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則是控制力達到"巔峰"的20世紀初期的J.P.摩根對收藏的熱愛。那可謂是一種"瘋癲"--人們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成為了皮爾龐特收藏的對象。
收藏
去世時,皮爾龐特全部身家(現金+股權)大約是6830萬美元,這與他手上藏品的價值相當,擱在今天折成綠油油的美金那可十幾億元的天文數字啊!
這位華爾街"玩主",直到現在仍被美國收藏界公認為史上"第一藏家"。早期的作家手稿、印刷的書籍、中世紀的珠寶、油畫、頭盔、武器、瓷器、雕塑、裝飾品……全部是他的愛好所在。皮爾龐特橫掃藝術品的氣勢無人能出其右,在給姐姐瑪麗·彭斯的信中,他寫道:"希臘古董我已經搜集的差不多了,現在我的興趣轉向了埃及古董。"
這位收藏狂人,每每看到精美的藝術品,就會不假思索,甚至可以說是不由自主地掏出美元。他對收藏的瘋狂和痴迷,除了審美取向之外,更大的動力來自於他的一個信念:為美國網羅到世界上最完美的藝術品。
收藏
他做到了這一點。接受皮爾龐特藏品饋贈、捐助的大都會博物館、瓦斯瓦茲博物館,都躍升為當時全美前五大博物館。
可是,這些身價昂貴、數量驚人的藝術品,在"收藏家"皮爾龐特生前是熠熠生輝的光環,身後卻成為兒子傑克手上的一塊燙手的山芋。
這些藏品的處置,別說是讓傑克煩,就是"皮大拿"(皮爾龐特)也煩。
皮爾龐特提出了"摩三點":一、所有藏品全部集中在一起;二、藏品全部遺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他自己兼任館長);三、紐約市專門為皮爾龐特的藏品修個展廳(裡面高處掛個照片、貼個簡歷,好讓後世景仰)。
J.P.摩根的中國古董藏品
他們收藏的中國藝術品中,有15世紀的絲綢水彩繪畫作品,19世紀水彩繪畫作品,但更多的還是中國現當代藝術品。
"摩三點"內容雖合情合理,可時機不好。當時普若聽證會剛剛結束,紐哈芬醜聞正呈燎原之勢,認定皮爾龐特就是"貨幣託拉斯"幕後推手的納稅人已經決意與其鬥爭到底。樹大招風的摩根財團,此時正處於腹背受敵的"人民戰爭"之中。
唯我獨尊慣了的皮爾龐特受不得一丁點的挫折,本意"為國收藏"的他,此時感到被國家和國民拋棄了,皮爾龐特憤怒了。於是金口一開,"你們(市政府官員)再也得不到這些收藏品了"。
摩根
在老摩根死後,在沒有最穩妥、合適的方案之前,老摩根的兒子,傑克·摩根乾脆決定先將父親一生的藏品集中展示出來,以完成父親所願。展覽地點就選在了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傑克·摩根的「藝術品大屠殺」
傑克從小就比較害羞,是一個長期生活在強勢父親陰影下的弱勢王儲。雖然老摩根喜歡傑克,但卻發現他缺乏激情與勇氣。據說25歲時傑克希望能成為一名醫生,老摩根百般勸說最後告訴傑克他的工作事關家族榮耀,傑克才回心轉意。但他的銀行家之路走得比較辛苦,傑克曾向母親抱怨老摩根不在時事情根本沒法做,他希望父親永遠都在。或許是老摩根的業務範圍太寬,加上傑克不像父親那樣聰明有能力,因而變得鬱鬱寡歡。不過日後傑克還是成功撐起了摩根家族,他的方式比較獨特,那就是複製他父親的一切。
老摩根對兒子的影響極大,在老摩根去世後,傑克保留並沿襲父親的愛好,在公司經營理念和方式上也複製著父親生前的模式,不過這也埋下了伏筆,讓摩根財團未來逐漸淡出了家族控制模式。老摩根的去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傑克則被認為是摩根家族退出歷史舞臺前的最後一代。
1915年2月,老摩根去世後兩年,經過痛苦抉擇,傑克·摩根終於下定決心處理我們上面提到的老摩根的收藏品了。中國瓷器它賣給交易商約瑟夫·杜維恩,售價300萬美元,很快杜維恩就轉手把瓷器高價賣給了"焦炭大王"弗裡克。
《少女愛情的升華》
弗拉格納爾(洛可可時期的法國畫家)的代表作--《少女愛情的升華》組畫中的四幅系列作品,也賣給了弗裡克,成交價125萬美元。於是,這些專為杜o巴裡夫人(號稱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最美麗動人的情人)裝飾巴黎近郊庭院而創作的組畫,成為了弗裡克第五大道別墅裡的裝飾品。
《寫信的女士》
值得一提的是,令皮爾龐特神魂顛倒的一幅畫作--約翰內斯o維米爾的作品《寫信的女士》(A Lady Writing a Letter),也被出售給了糖業大王哈夫邁耶。提起維米爾,這位17世紀的荷蘭繪畫大師是隨著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上映而被人熟知的。如今,《寫信的女士》已被哈夫邁耶捐贈給了華盛頓國立藝術畫廊。
不過,也有證據表明,傑克出手珍藏藝術品的一大原因便是老摩根在這些藝術品上的投資極為龐大,等到他離世的時候,留給傑克的錢已經不多了。有苦難言的傑克,不得已選擇出售部分藝術品以解燃眉之急。當然,他還是基本上遵從了皮爾龐特的遺願,捐出了大部分藏品。
摩根三世和妻子兒女
摩根家族後代
雖然摩根這一姓氏已再不像從前那般光鮮,整個家族也已經落寞,但籠罩在整個華爾街,整個美國經濟中心的「摩根地位」依然鮮有人敵。
轉自網絡
掃描郎CLUB微信加為好友,及時了解郎鹹平的最新點評,點擊分享,讓更多朋友關注郎鹹平的最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