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加琳瑋編輯 | 周卓然1
護膚品牌薇姿(Vichy)告別藥房十餘年後,又決定重新回歸這一渠道,於8月11日和國大藥房一起在上海開啟藥房皮膚健康科學管理中心。
這個管理中心並非聽上去那麼嚴肅,更像是薇姿設立在國大藥房中的體驗點。消費者可以在駐店藥劑師的輔助下用儀器設備進行皮膚測試,生成檢測報告後進行產品試用。如果想購買,可以在國大藥房的微信小程序「國大到家」上下單。
零售雖然是整套流程的最終環節,但卻沒在門店中發生。事實上,薇姿在國大藥房中甚至不會備貨,因此測膚和試用體驗環節才是薇姿在藥房渠道的重點。薇姿品牌總經理姜敏在合作啟動儀式上也稱,在這一模式中,銷量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關鍵是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的專業度。
這和薇姿剛進中國時的線下策略非常不同。
主打舒緩、抗敏的薇姿1931年成立於法國,在1955年被歐萊雅集團納入麾下,成為活性化妝品部門中的一員。1998年薇姿進入中國市場,是當時第一個以藥房為主要渠道的護膚品牌。之後它所開設的藥房專櫃一度達到3000個,年銷售額曾突破15億元。
2003年進入中國的敏感肌護膚品牌雅漾也是通過這一方式打開中國市場。
在藥房買藥用、功效性護膚品在西方國家是件很常見的事。消費者在諮詢過醫生後,根據處方去藥店購買藥妝,藥店中通常也配有護膚諮詢醫師。但無病不投醫的中國消費者卻沒有這個習慣。加之電商平臺興起、百貨商場成為更受歡迎的護膚品集中地,藥房渠道的優勢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進一步被分散,導致藥妝定位的品牌紛紛出走。
薇姿和雅漾都是在2008年離開藥房,開始更多樣化的渠道嘗試。薇姿在線上入駐了天貓、京東和唯品會等平臺,線下則一直以百貨專櫃為主。
而現在,薇姿重返藥房的同時收縮百貨專櫃,線下渠道將發生較大的變化。姜敏在美妝商業媒體青眼的採訪中表示,未來和百貨不會再以專櫃形式進行合作,會採取類似國大藥房這種線上化、輕資產的運作模式。
薇姿計劃繼續在上海和北京開設5家同類型的店,並將僅保留諮詢服務和產品展示的「諮詢站」模式推廣至全國10個城市超300家國大藥房門店。同時,在現在已對3000多名國大駐店醫師進行了相關培訓的基礎上,將培訓人數擴大至1萬名。
這意味著,目前薇姿的藥店渠道還很難為其作出更大的業績貢獻,主要承擔重塑品牌形象和定位的作用。
薇姿如今面臨的競爭的確不小。雖然其所在的活性化妝品部門業績一直保持著增長,但適樂膚、修麗可和理膚泉的表現更為出色,2019年均獲得雙位數增長。
界面時尚在小紅書中看到,無論是同部門產品,還是集團外相似定位的雅漾、國貨薇諾娜和玉澤等品牌,它在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度相對較低,主動分享它的消費者較少。
這或許是它想重新通過線下渠道來強化自身優勢的原因所在,藥房渠道的專業性背書會是有力的支持。
薇姿目前也沒有將客群年輕化作為主要策略。90後、00後並沒有在藥房中購買護膚品的意識和習慣,一方面是市場環境長久以來未能培養成這種消費行為,另一方面是年輕化產品更偏愛百貨、購物中心、藥妝店等渠道,因此薇姿會更側重年紀相對成熟的消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