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充滿人性陰暗、頹廢的消極面,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

2020-12-17 小段給你說娛樂

《人間失格》發表於1948年。說起《人間失格》中的金句,大家也許首先想到的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命,夢幻與死亡」這個主題,貫穿了太宰治一生的創作。他執意用美的文字,寫出唯美與枯萎和速朽之間的宿命般的關聯,並呈現出罕見的夢之質地。

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再適合不過了。

《人間失格》充滿人性陰暗、頹廢的消極面,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這是太宰治生平最後的一部作品,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人生經歷和感悟巧妙的編排在了主人公大庭葉藏身上

出生於一個豪華而粗鄙的家庭,一生中五次自殺,最終投水自盡,講述一個"充滿了頹廢的一生"。

在故事的前半段,有種「這個人自暴自棄,活該被厭惡」的觀感。他的太早熟、又太敏感了,一個小小的身軀帶著極大的負面情緒,如此死氣沉沉讓人聯想起日本民族自帶的病態印象。

可是太宰治在少年最後的成長中,又給予了我們正視這個社會的啟發,他在與朋友交談中說「你說的世人,不就是你自己嗎?」

大庭葉藏的一生,都與這「世間」息息相關。他童年不惜扮醜,來討好這「世間」,後期也為這「世間」的模糊而感到恐懼。

自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不斷沉淪。葉藏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最終一步步地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大庭葉藏悲觀消極的生活狀態,善良的你或許會同情他,憐憫他。那種游離在絕望和世界癲狂邊緣徘徊的病態,已經偏離了人性的軌道,活著的意義變成了偽裝、逃避、麻痺和毀滅。

他註定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把「活」當做是一種折磨,把「死」看成是一種解脫。或許他就是《人間失格》裡寫的這種人:「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

雖然《人間失格》充滿人性陰暗、頹廢的消極面,但是可怕的是代入感。讓你在經歷了類似的情景後,回到書中去感受他,就像和一個你過去的老朋友侃侃而談。

由於太了解人生,過於自知,反而使自己難以自處,世俗環境使他無法拒絕又無法融入……

從這本書裡不難看出太宰治的糾結,這本書在誕生之初就在文學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日本文學評論家奧野健男正宗白鳥等認為《人間失格》是「塑造了不得不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的人物形象的傑作」。

小山清說「如果要從太宰治的作品中選一篇的話,我選《人間失格》」。

柳田知常、大江健三郎等則認為這只不過是一部「令人不愉快的」、「自我陶醉」的作品。

許多人在徹底讀過這本書之後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慨,正如書裡面寫到的那句:「所謂世人,不就是你自己嗎?」

太宰治在這本書裡毫不避諱地寫出了人性的缺陷。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有陰暗的、狡猾的、縝密的、痛苦的和悲傷的。那些在這本書中看到抱怨與牢騷的人其實都沒有讀懂它,這本書真正的目的是想引發人們對自己內心的思索和對人性的探討。只需37元,何樂而不為?

我們看到別人的絕望與悲觀,看到生活的最低點,反而會審視自己,積極生活,更加珍惜眼前。希望我們都不是書中的膽小鬼,希望我們勇敢的努力的活著。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這麼頹,憑啥那麼多人愛?10句話看它如何掀起喪文化
    這同時也讓不少人感到不解:這種消極的情緒,憑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追崇與熱愛?實際上,這句話出自太宰治的一部小說——《人間失格》。《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於1948年發表的自傳體小說。小說的作者太宰治與主人公葉藏有著極其相似的經歷,同樣出生於富貴之家,卻一生充滿了頹廢的陰暗和消極的灰色。他曾與藝伎同居,一生之中5次自殺。小說開始那句"充滿了可恥的一生"既是對葉藏的描述,也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充滿了人性陰暗、頹廢面的《人間失格》,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喜歡?
    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真的再適合不過了。《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發表於1948年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至今依舊大受追捧。
  • 10句經典告訴你:《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它
    我的回答:有,《人間失格》。很早就聽到過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後來才知道它是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當初看到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很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卑微到覺得連「生而為人」都是一件需要道歉的事情。太宰治的一生,充滿了頹廢的陰暗和消極的灰色,從20歲到39歲,他曾5次嘗試過自殺,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為什麼這麼多人愛上《人間失格》如此沮喪?十句話看他是如何提升
    同時,也有很多人感到困惑:這種消極情緒憑什麼,能被那麼多人欣賞和喜愛嗎?事實上這句話來自於泰澤智的小說《人間失格》。小說《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出版的自傳體小說。這部小說的作者,太再智,有一個非常相似的經驗主人公葉,他也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生活充滿了頹廢的黑暗和消極的灰色。他和藝妓住在一起,一生中自殺了五次。小說開頭的「羞恥人生」不僅是對葉藏的描述,也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最後,他在完成《人間失格》一個月後在湖中自殺,結束了他的生命。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這麼多人愛?
    他的一生充滿了頹廢陰暗和消極的暗色調,曾先後自殺 5 次。他們在鎌倉的七裡濱海岸吞安眠藥雙雙自殺,太宰治活了下來, 田部津子死去。第三次自殺在 26 歲,因為沒能獲得「芥川獎」,也沒進《都新聞社》當記者,他跑到鎌倉山上吊自殺。後來繩子斷了活了下來。28 歲是第四次自殺,他和小山初代相識並同居。後來太宰治得知她曾與他人發生過性關係後精神崩潰,遂約好去溫泉服安眠藥殉情未遂。
  • 看完《人間失格》,我就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所以一直活得很累
    ——太宰治《人間失格》一有機會,人類可怕的真面目就會在憤怒中不經意地暴露出來。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不會有極度的悲傷。——《人間失格》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一片悽清。——《人間失格》與男人們的鞭笞不同,女人帶來的傷痛猶如內傷,經久不愈。——太宰治《人間失格》無論對誰太過熱情,都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機會。人人都看著別人幸福,覺得自己痛苦,但表面卻又擺出心滿意足的樣子。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
    《人間失格》自1948年發表後,一直是經典的日本小說,必讀小說之一。因此,《人間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傳性作品。《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的自白。主角葉藏生性怯懦敏感,對人類生活充滿恐懼與不安,再加上世道的混亂、人情的炎涼,以及家人之間的虛偽和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聊與無越、社會現實的冷酷殘忍,這一切都使他痛感成為了人世間的「異類」,失去了為人的資格。
  • 見一個愛一個的人,其實誰都不愛:《人間失格》10條金句暴露人性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還是在高中,正處於青春中看什麼都不順眼的"頹廢期"。看到身邊的文藝青年都開始讀《人間失格》,便跟風買了一本。初讀書名,我沒太看懂——失格?失什麼格?直到翻開它之前,都沒想到它是一本如此晦澀壓抑的書,這無疑讓我原本就不快樂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當時的我並沒有讀完。
  • 年輕人跟太宰治學頹廢,是不是矯情?「人間失格」到底表達什麼?
    當代大量中國年輕人把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當作枕邊書,動不動把「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句子發在朋友圈,轉眼第二天就會發一張美食圖,配上安慰自己的句子。這樣的操作到底是矯情?還是真的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好像生活也沒那麼慘。太宰治一生五次自殺,自其中有三次和不同女人一起自殺,卻被稱為「偉大的墮落」。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看看10句經典語錄就懂了
    這句話的出處 ,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日本史上銷量前三的文學奇蹟,一本很喪很喪的書,讀完卻意外地被它的「喪」治癒了。分享10句經典語錄,感悟下人生。《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看看10句經典語錄就懂了1、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2、日日同樣的事重複不息,只須遵從與昨日無異的慣例。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不妨看看這10句經典語錄
    第一次看到《人間失格》時,只是因為書店的推薦角中總是放著這樣一本書。可在真正看時,卻讓我不由得感到不寒而粟,中途不敢看下去,對改變的自己極為恐懼,再捧起時已感到滑稽可笑,或許我永遠也不可能和主角一樣,或許…只是另一面完全相同。
  • 《人間失格》10句經典唯美語錄,令人深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太宰治他的一生充滿了頹廢陰暗和無盡的消極,他先後自殺過5次。第一次自殺是在20歲的時候,因為自己崇拜的大作家芥川龍之介服安眠藥自殺,所以太宰治為了追隨「偶像」也用同樣的方式自殺,但是因為服用的劑量小,他才存活了下來。
  • 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人間失格》這10句話,我明白得太晚了
    「頹廢到極致,致鬱到死亡。」《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的自白。1. 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2. 受人責備或怒斥時,或許沒有人能保持好心情。見一個愛一個的人,其實誰都不愛。9. 因為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10. 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
    曾經有段時間很痴迷這種「暗黑系」小說,我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這類小說有消極、低沉、壓抑、陰暗的基調。其實我相信引用過這句話的大多數人跟風成分居多,真正看過這部作品的人很少。人間失格在日語裡的一意思是:失去做人的資格。看到太宰治的這部作品時我先是打開搜尋引擎搜索了作者的生平:他出生於當地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家庭,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成績優異、發表了很多作品,從1928年到1948年間,先後經歷了5次自殺,其中陪他自殺的女性有:銀座酒吧女田邊、初代,山崎富榮。
  • 《人間失格》是怎麼攻佔抖音的?
    但是看書皮一副九成新的樣子,想來也沒翻過幾次。晚上躲在手機屏幕前,高舉太宰治和他的《人間失格》 作為擋箭牌。這些通過頹廢和自甘墮落來逃避生活的人們,在別人希望他們能夠積極向上的時候反駁著:僅僅靠兩句話和《人間失格》四個字,他們直接將太宰治奉為神明。然而諷刺的是,前一句其實出自歐瑪爾·海亞姆的《魯拜集》,後一句則出自寺內壽太郎的《遺書》,太宰治不過是將他們引用在了自己的作品裡。
  • 「生而為人,你抱屁歉」,人間失格太宰治「喪系文學」被瞎編99%
    千萬語言匯成一句最經典的: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趕來掏錢買下一本《人間失格》,於深夜卒讀,看完之後才驚覺書裡根本沒有這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緊接著搜索過後,讀者又發覺,這句話壓根兒太宰治沒說過!其實,太宰治根本沒有教你喪說到他,這些負面的東西就會在許多人的腦海裡閃現出來:酗酒、吸毒、濫情、自殺、棄學、欠債......事實上,憂鬱和頹廢僅僅是他的一種外表,而《人間失格》這本書也僅僅只是他的作品之一而已,他的作品還多著呢。
  • 《人間失格》這麼喪,我們在愛它什麼?不妨看看10句經典語錄
    也許你沒有翻閱過《人間失格》,但你一定聽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作者太宰治描繪了一部靈魂的自白,而他自己,也把一生活成了這句話。主角葉藏悲觀、脆弱、敏感,他經歷了家人的虛偽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趣無味、社會現實的殘酷冷漠,到最後,不惜用生命作為賭注。有人說,《人間失格》太喪了,那為什麼它這麼喪,卻還有很多人愛,我們到底在愛它什麼?
  • 《人間失格》三句話,揭示了人性的晦暗
    之所以讀《人間失格》,是因為偶然看到的一篇介紹,說是一本直指人心、使人無處可逃、將人性的陰暗面描述得淋漓盡致的最喪的書,沒有點閱歷是讀不出味道來的。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打開了這本似乎有些神奇、擊破人性和靈魂的作品。合上書本,我發誓不會再看第二遍。貫穿全書的喪和陰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 讀日文名著《人間失格》
    今天我們介紹一本日本的名著,文豪太宰治所寫的人間失格.名字雖叫人間失格,很文藝。但直譯的話,日文的人間就是人,就是做人很失敗的意思。沒有做人的資格,叫人間失格。先介紹下#太宰治#,日本知名作家,38歲去世。而且是自殺殉情。
  • 《人間失格》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說出了多少人的辛酸
    但他的絕望更像是一把劍,刺穿殘酷的現實,讓人重獲更澎湃的勇氣和更堅定的信念,好好生活。太宰治大概也沒想到,很多年後,困擾他的痛苦會成為一股「正能量」。二戰後,太宰治創作了那本著名的《人間失格》,又名《喪失人的資格》。在發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