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少懵懂的時候,一直覺得女生就是美好的代名詞,直到我成年許久,都快奔上三道路的時候,回首望去才覺得自己哪裡是懵懂,簡直是年少無知的代名詞。
我談了一個女朋友,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意難平,有那麼多的氣可以生。
逛商場買了杯奶茶會生氣,去遊樂場玩水上項目換拖鞋沒幫她擋住腳會生氣,幾次買好電影票都會因為各種原因中途生氣不去,吃小龍蝦會生氣…….類似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
而且她所有生氣的背後都根據自己的行為習慣、動機有一套縝密的邏輯,不會跟你解釋為什麼生氣,只對你進行多方面的降維打擊,最後你根據她的歸結下來,怪自己不聰明,連她為什麼生氣都不懂。
我知道這樣說會顯得很小氣,不大度,但事實情況是類似的情況隔三差五輪番上演。
那種感覺就是,你分明在盡力做所有的事,最後一開口卻是誰都對她比你好,你仿佛是一個光蹭便宜不賣力的傢伙,全世界最不了解她的人。
我沒想批判,戀愛中如果出現問題那麼兩個人都有責任,但這個發現顛覆了我過去多年對女生的所有想像,現在的我更像是一個怕沾上麻煩的可憐蛋,想到還要戀愛結婚心情就會莫名的down下來。
我陷入了一個自我博弈的思考過程,仿佛兩邊都是對的,又兩邊都存在那麼點問題。
我將自己裹在被子裡,分裂成甲乙兩方來做辯述。
甲方:家和萬事興,我方認為家應該是讓雙方感到溫暖的存在,所以不應將過多的負面情緒帶入家中,如果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單方面挑動情緒,積年累月之下耐心會消磨,生活裡就會丟失許多快樂,甚至引起更嚴重的連鎖反應。
乙方:對方辯友請注意,你的意思是我回家後依然不能自由,想做的不能做,明明有情緒卻要咽下去?你要是愛對方,為什麼不能接受對方的情緒,你既然接受了好的一面也必然要接受壞的那一面。
甲方:我不是說完全不能有情緒,家裡的另一半如果有什麼需要傾訴我當然隨時願意傾聽,我如果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歡迎提出改正意見,但是否應該採用更溫和的方式?兩個人在一起應該是互相促進的,而非互相消耗的不是嗎?
乙方:只能說是儘量,但既然提出意見說明我都已經生氣了,怎麼可能每次溫和?這樣的要求令人感到壓力極大,說到底還是另一方不夠好,如果全部做到位了我又怎會生氣。
甲方:家中大事畢竟少,更多的是一件件小事連成的,如果經常在小事情上生氣,情緒會容易積壓,雖然表面上沒什麼,但每次的開心和不開心都會進入潛意識,對雙方未來的關係造成深遠影響,你認可嗎?
乙方:不,家中無小事,所有東西說一次就該上心,如果讓我說第二次了就是你做的不到位。而且我容易生氣是因為我性子如此,就像我之前說的,你介紹了好的我也要接受糟糕的我,不要一直抓著情緒不放,讓他直接過去不就好了,是你太敏感。
甲方:我當然願意接受你的全部,但我們是否也要共同往更好的家庭關係發展?
或許是我有點敏感吧,但我從來沒有主動生氣過,往往是一些詞或者態度令我感到強烈不適才會跟著生氣的,十次裡面大概也只有一兩次吧?但最近確實有增加,因為情緒累積了,我正是希望改善這種情況,才會提這樣的要求。
乙方:那是因為你情商低,情商高的人很容易就化解了,哪像你這樣玻璃心?
甲方:就算如此吧,但你有你的性格,他就沒有他的性格了嗎?日常生活不是工作,誰都不會保持情商永遠在線,難道有人能夠時時刻刻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你,所有事情都可以被接受成自己的問題,一次也不用在乎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乙方:所以說你情商低,情商高的人就不會這樣想。
甲方:我們能夠不聊情商嗎?你身邊情商高的人應該不少吧,你能舉例一對情商高、相濡以沫,從不發生矛盾爭執,所有情緒都能完美化解的情侶或夫妻嗎?
乙方:有啊,某某一對就是的,她的另一半可注重細節了,又有能力,又有品味。
甲方:你深入過他們生活嗎?你說的這麼肯定,仿佛你跟他們一起生活過似的,他們不是沒有矛盾,只是沒被你看見罷了。
乙方:你這就是在鑽牛角尖,不找情緒問題產生的根源,態度又不好,有時候吃虧認個慫,哄一下不就好了嗎?
甲方:很多很多次了啊,但這樣也不是每次有用,而且有些時候真的會覺得這些情緒來得很突然,完全不知道原因,問也不解釋,哄也不理,而且持續很長時間,軟硬不吃真的沒轍。
乙方:算了,不跟你說了,我覺得我在跟一個完全沒談過戀愛的人談戀愛,好累。
甲方:……
答辯結束,雙方難解難分,我覺得兩邊說的都有道理,但我始終覺得情緒它可以是一張溫柔的網,也可以是一把鋒利的刀,更可怕的是當你忽略過程,去看結果的時候,就會發現過程變得不再重要,生氣如何,不生氣又如何?
最後散的都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