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上雲端 應用在指尖
——國網新疆電力實施引領數據價值創造示範工程
電纜頭測溫傳感器、繼電保護交換機、10千伏開關櫃匯聚點,數以百計的高科技傳感器,一套套電力業務系統終端……
在新疆烏魯木齊市110千伏卓越變電站,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給站內設備安裝了12類159個傳感器,通過物聯管理平臺,將數據傳送至新疆「數據中臺」上,實現了變電站重要設備狀態和參數信息等數據的實時共享。
數位化,新浪潮。當前以數位化轉型為標誌的全球科技浪潮蔚為壯觀。今年,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搶抓數位化轉型的歷史機遇,不斷推動數位化改造,用數據賦能電網和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
系統要瘦身 共享「一朵雲」
近年來,信息技術給電力設備運維帶來便利,但多系統、多平臺、多應用導致運維難度增大。
怎樣能將各類系統整合成一個「超級系統」,讓眾多業務系統「瘦」身,新疆「雲平臺」的誕生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2019年開始,新疆電力進行新疆「雲平臺」建設,先後投入約2500萬元,購置、改造信息系統軟硬體設施。截至目前,已經具備3000核心CPU資源、30TB內存、1PB存儲資源,為業務系統遷移上「雲」提供保障支撐。
「數據中臺」就是最先搭建在「雲平臺」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 「應用」。它能夠使電力數據在「雲」上對接,打通業務及數據壁壘,將用戶需求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提供數據產品或數據服務。
舉個通俗的例子,「數據中臺」就相當於一個中央廚房,電力系統產生的數據,經過「數據中臺」進行「清洗、切片、分類、打包」,加工成一袋袋半成品食材,用戶可按需對半成品進行再次加工處理,以快速滿足業務需求。
目前,新疆電力持續推進新技術與電力系統各類業務深度融合,已經在「數據中臺」上搭建了物資智慧運營中心、多維精益管控、班組智能工作檯等應用,累計發布306個數據使用場景,實現了電力數據價值的挖掘創造。
「雲」上有中心 扶貧更精準
新疆「雲平臺」和「數據中臺」的建立為許多業務平臺提供了便利,新疆能源大數據中心的創建就是應用這一新技術的典型。
新疆能源大數據中心既是一個數據匯集中心,也是一個價值創造中心,以電力數據為主,逐步匯集能源、經濟、政務等7大領域77類數據。而且,新疆電力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在烏魯木齊、喀什建設分中心。據喀什供電公司科技網際網路部主任趙麗介紹,喀什能源大數據中心目前正在籌備中,預計今年6月份試運行。該公司通過電費與補貼結算一體化應用、扶貧成效分析等數據產品和服務,助力當地光伏扶貧工作。喀什能源大數據中心建成後,通過光伏電站實時監控分析等服務,可以實現扶貧補貼精準核算發放,成效客觀評價,有力保障938個村級光伏電站、68111戶貧困戶有效增收,助力喀什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打造雲生態 數據「活」起來
基於「雲平臺」和「數據中臺」,新疆電力推出了新疆企業復工復產指數,直觀反映新疆各地市、各產業復工復產情況,成為「雲」生態的一張靚麗名片。「雲」生態的拓展是推動數位化改造的重點。新疆電力今年計劃開展網上電網、新一代電費結算系統、安全風險管控平臺等核心系統全面雲化部署。
不僅全面推進自身數位化轉型,新疆電力還用數字經濟的思路,探索新疆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新疆「新能源雲」應運而生。目前,新疆「新能源雲」接入新能源場站487座,服務了134個可再生能源補貼項目申報,完成了145張業務數據表的建模。
今年「新能源雲」平臺將全面上線運營。屆時將初步實現大型新能源電站的規劃、建設、運維與電網調度、交易中心等數據交互,進一步推動新能源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提供「雲」服務 發展新思路
「雲」生態的建立只是數據賦能新疆能源發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將海量的能源大數據進行合理利用,新疆電力在烏魯木齊市進行了先行先試。
烏魯木齊市各類企業每日產生大量的用電數據,這些數據全面、可信度高、實時更新,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具備提供電力「雲」服務的良好條件。
今年,新疆電力加強企業用電數據與銀行業務融通,與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達成合作意向,根據企業用電規模、時段、信用等情況進行描述性分析,作為企業融資信用評價的重要參考,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電力大數據的價值遠不止於此,還可以和各行各業的數據互聯互通,產生更大的作用,新疆電力防災減災中心的應用就是最好的例子。2019年11月,新疆電力建成防災減災中心,與新疆氣象局的氣象監測數據融通,進行預測性分析應用。
服務政府進行經濟預測和決策也是電力數據「雲」服務的重要項目。今年,烏魯木齊供電公司深度挖掘電力數據價值,基於烏魯木齊2014~2019年售電量、工業總價值、產業增加值等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編制了《烏魯木齊市電力經濟指數報告》,為政府通過電力視角預判宏觀經濟提供了科學依據。
作者:胡培根 王天軍 孫立成 李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