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保護人們的心血管健康,更好的控制飲食,人們總會想到油,鹽甚至糖的攝入,這些食物的攝入,很容易誘發人體內的一些代謝性疾病,甚至損傷人們的心臟血管,腦血管等。可是現在有一種東西比油和鹽還可怕,甚至世界衛生組織都呼籲,全球範圍內徹底停用這種物質。那就是反式脂肪酸。
有數據顯示,每年至少有50萬人的死於反式脂肪酸導致的心血管疾病。而這種物質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種是來自於天然的食物中,比如牛羊肉、脂肪、乳製品等。而第二個來源就是人造反式脂肪,大多是植物油氫化,精煉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加熱油後也會產生一定的反式脂肪酸。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名為「取代」的方案,主要就是針對於食物中添加的工業反式脂肪,計劃在2023年前徹底清除這種有害物質。認準食品上的「反式脂肪酸」幾個字眼,別總往家裡買。
那麼反式脂肪酸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能否避免?
1、損傷心血管,誘發疾病。反式脂肪酸能夠增加人體內的壞膽固醇含量,也就是容易誘發血脂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而在這同時還能夠降低人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研究顯示,這種物質會引發血壓升高,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加重病情。
2、影響生育和生長。反式脂肪酸的吸收會讓體內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受到影響,導致女性體內的胎兒發育不完善。而且這種物質還可能導致男性荷爾蒙分泌出現異常,影響精子的形成。此外對於青少年而言,反式脂肪酸對中樞神經的生長發育也會造成不良影響,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我國的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議,每天攝入的反式脂肪酸量不超過2克。可事實上奶茶中每100克就含有4.65克的反式脂肪酸,一杯奶茶大約200克,就已經超出了標準。而在其他的一些食物中,反式脂肪酸也被「馬甲」所隱蔽了。
如果在食物包裝中看到氫化植物油,氫化油,植物起酥油,植物黃油,代可可脂等都屬於反式脂肪酸,別被迷惑。警惕包裝中出現「氫化」「精煉」「人造」「起酥」等字眼,別總是往家裡買了。這些原料在配料表上排名越靠前,含有的反式脂肪酸量也會越多。
如若能夠認準食品上的這些字眼,或許能夠儘可能地避開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除此之外,在自己烹飪食物時,也應該減少油炸,煎制等烹飪的方式,在食用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也會隨著加熱的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加,不利於健康。控制攝入的油脂含量,也能夠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30克以內,更有利於人體內的平衡。
食品安全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而反式脂肪酸比油和鹽還可怕,世衛組織建議大家,認準食品上幾個字眼,別總往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