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太太熱了,出門也是分分鐘中暑的狀態,說到中暑,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藿香」。
藿香真的適合所有「中暑」現象嗎?未必!用錯可能會適得其反。
下面,我們先來講講關於「藿香」的小故事。(故事有點小長,大家耐心看哦)
「藿香」的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深山裡住著一戶人家,哥哥與妹妹霍香相依為命。
後來,哥哥娶親後就從軍在外,家裡只有姑嫂二人。平日裡,姑嫂相互體貼,每天一起下地,一塊兒操持家務,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一年夏天,天氣連日悶熱潮溼,嫂子因勞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見她發熱惡寒、頭痛噁心、倦怠乏力,十分難受。
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說:「您恐怕是中了暑,治這種病不難,咱家的後山上就有能治這種病的香味藥草。讓我趕快上山去把它採來,早日治癒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輕,出門不便,勸她別去。霍香卻全然不顧,執意進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時才跌跌撞撞回到家裡。只見她手裡提著一小筐藥草,兩眼發直,精神萎靡,一進門便撲倒在地,癱軟一團。
嫂子連忙下床將她扶坐床上,詢問緣由,才知她在採藥時,不慎被毒蛇咬傷了右腳,中了蛇毒。
嫂子聽後頓時神情緊張,趕緊脫下霍香右腳的鞋襪。只見在霍香的腳面上有兩排蛇咬的牙印,右腳又紅又腫,連小腿也腫脹變粗了。
嫂子一面驚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腳,準備用嘴從傷口處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鄉親們聽見嫂子的呼救將郎中找來,卻為時已晚。
嫂子用小姑採來的藥草治好了病,並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埋葬了霍香。
為牢記小姑之情,嫂子便把這種有香味的藥草親切地稱為「霍香」,並讓大家把它種植在房前屋後、地邊路旁,以便隨時採用。
從此「霍香」草的名聲越傳越廣,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為是藥草的緣故,久之,人們便在霍字頭上加了一個「草」頭,將霍香寫成了「藿香」……
這就是藿香的來源啦,然而,事實上,故事中所謂的「中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炎熱高溫下的「中暑」,而是夏日乘涼吹空調與飲食生冷導致寒溼困於肌表、脾胃的「陰暑」。
藿香味辛,性微溫,為芳香化溼濁之要藥,多用於寒溼困脾的脘腹痞悶,噁心嘔吐,神疲體倦等症,故其所謂解暑之效也僅限於惡寒發熱、頭痛嘔惡的暑溼證。
所以,真正「中暑」 「陽暑」之人用了藿香(or藿香正氣水)可能會適得其反,火上澆油。
藿香的故事和用法講到這裡就差不多啦,最後,再小結一下藿香的功效應用:
1、化 溼
溼阻中焦,脾胃溼邪阻滯,容易導致腹滿腹脹、食欲不振、疲倦無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而藿香性偏溫,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化溼,對上述中焦寒溼阻滯引致的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2、解 暑
藿香微溫,化溼而不燥熱,又善於解暑發表,為解暑要藥。外感風寒、內傷生冷的陰暑。
所以夏天感受了暑溼之邪出現的惡寒發熱、頭痛、腹滿腹脹、嘔吐下洩等表現就可以使用藿香。
3、和 中 止 嘔
藿香入脾胃經,能和中止嘔吐,對於各種原因引發胃氣上逆造成的嘔吐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輔助排酸,祛溼氣,推薦月話清濁茶
再加上陳皮、甘草、半夏、大腹皮等中藥,對人類的脾胃有一定調理作用,它們一起製成藿香正氣丸,具有明顯的止吐作用。
輔助排酸、祛溼氣,推薦月話清濁茶
參考文獻:
[1] 高學敏. 中藥學.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 (圖片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