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也分陰暑陽暑?夏至後外出要謹記防暑

2020-12-21 腦病科主任醫師彭康

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盛夏,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夏至以後,立秋以前,暑熱為盛,在高溫天氣下,人很容易中暑。尤其是長期在室外,需要頂著烈日工作的人們,中暑的可能性又會更大。所以,夏至以後,防暑為先,是重要的保健措施。

中醫認為,暑邪,其致病具有炎熱、升散,併兼有溼邪等特性的外邪。暑邪為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邪傷人,可見陽熱症狀,如壯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2)暑多升散,耗氣傷津擾神,暑為陽邪,陽性升發,故暑邪侵襲人體,多直入氣分,可致腠理開洩而多汗。

(3)暑多挾溼,暑邪為病常兼挾溼邪以侵犯人體,故除見發熱、煩渴等暑熱症狀外,常兼見四肢睏倦,胸悶嘔惡,大使溏瀉不爽等溼阻症狀。

中醫對中暑分陽暑和陰暑,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陽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勞作,或長途行走,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溼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突然出現頭暈胸悶、高熱汗出、體若燔炭、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氣粗等。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

預防陽暑要注意夏日出門要備好防曬用具,如遮陽傘、遮陽帽、太陽鏡、防曬霜等,準備充足的飲用水及清涼飲料以及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藿香正氣水、仁丹、風油精等,以備應急之用。避免在戶外將身體曬得很熱,然後突然進入冷氣大開的室內;或是在大汗的狀態下,進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飲品。

而陰暑更多見,夏天,我們有時會在夜間露宿室外,或坐臥於陰寒潮溼之地,或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衝身,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或睡眠時被電扇強風對吹,均可導致風、寒、溼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因溼性粘滯,陰暑病程比較長。同時,病原微生物就會乘虛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嘔吐腹瀉,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誘發中風及半身癱瘓等病症。

陰暑治療以祛暑解表,化溼和中為主,選用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樸)。中成藥如藿香正氣丸(液、膠囊)。

中暑急救原則:脫離熱源環境、迅速降低體溫、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暑為主。

治療處理方法:

①將患者扶到陰涼處躺下,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於散熱;

②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最好是淡鹽水;以及藿香正氣水和十滴水等清熱解暑藥。

③用溼毛巾、冰塊、冰袋置於病人頭部、腋窩及大腿根部,加速散熱;

④如果情況嚴重出現休克狀態,把病人腳部抬高可緩解休克症狀,同時立即將患者送至醫院,採取更專業的綜合對症治療措施處理併發症,防止腦水腫等情況發生。

出現中暑要及時就醫診治,嚴重情況下可危及患者生命。

高溫環境下,人們首先可能出現「先兆中暑」,表現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這時如果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夏天會養生健康不踩坑#

相關焦點

  • 中暑也分陰暑陽暑? 中醫專家:破解方法不同
    中暑也分陰暑陽暑?不少患者有疑問:聽說中暑也分陰暑、陽暑?對此,中醫專家表示:中醫確有「陽暑」和「陰暑」之分。  動而得之為「陽暑」  靜而得之為「陰暑」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經典科閆海慧醫生介紹,中醫把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  動而得之謂之陽暑。
  • 中暑又分為陰熱和陽熱?夏至外出時要注意預防中暑
    中暑可分為陽中暑和陰中暑。患者常在烈日下工作,或長距離步行,或因長期在高溫、通風不良、高溼度的環境中工作,突然出現頭暈胸悶、高燒出汗、全身燒炭、紅臉紅眼、煩躁不安、口渴出汗,呼吸急促等。這種中暑通常是嚴重和危急的。
  • 談天說粵|今日夏至:防暑防曬防寒涼,穿衣飲食tips都在這了
    南方日報記者 梁文祥 攝夏至時節已入盛夏,暑熱較盛,日曬較強,日間外出勞作活動容易中暑曬傷。但是天氣越熱人們就越愛趨涼避暑,而貪涼過度又易損傷人體陽氣,引發感冒、咳嗽、胃腸不適、關節疼痛等疾病。因此,夏至時期調理養生的重點是防暑降溫,護膚防曬,同時避免過度寒涼,以防寒證叢生。《黃帝內經》云:「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說明夏至之後氣溫更高,氣候更熱,常呈暑熱高溫之勢,戶外工作應謹防中暑。中暑的主要誘因是外界的高溫環境。
  • 喝涼茶、擦防曬霜反而更易中暑?你需要這篇防暑指南
    所以今天小天就來和大家聊聊為啥中暑?總得有點數吧在說之前首先我們可以從中暑的等級看看中暑都有哪些症狀點擊中暑症狀查看具體操作人到底是怎麼中的暑?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涼茶是用於解體內實火的中暑屬於暑邪入侵喝多了反而會造成脾胃虛寒體質變差之後反而更容易中暑③塗很厚的防曬霜特別是油性防曬霜它會阻隔皮膚與空氣的接觸
  • 中醫看中暑 陽暑陰暑要分清
    中國江西網訊 廖為民 報導:隨著夏季高溫的持續,中暑的病患也是逐漸增多,專家提醒,對於夏季炎熱造成的中暑病症,嚴重時可能導致抽搐、永久性腦損害、腎衰竭甚至死亡等嚴重結果,所以,針對此類病症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十分重要。
  • 【防暑降溫】防暑降溫全攻略
    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7、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8、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
  • 秋天還是高溫,中暑怎麼辦?快來PICK防暑小知識
    這種情況下,防暑就顯得格外的重要。畢竟,中暑的滋味可不太好受,而且想想秋天你還得裹緊你的小被子,想想就特別的不划算。今天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防暑小知識,保你整個秋天清涼無憂。一、中暑是怎麼回事?中暑是指由於人體處於熱環境中導致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導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 50句夏天天熱防暑的祝福語精選
    2、夏日來臨,為「防」止你忘記我,念在「暑」你最掛念我,意在「降」低夏日炎炎熱火,為「溫」暖你想我的心,特送你「防暑降溫」簡訊一條。3、天氣有點悶熱,怕你心堵鬱悶,送你五彩棒冰,讓你涼爽解悶;散發水果清香,傳遞絲絲清涼,讓你暑熱全消,享受清爽一夏。還等啥?快點收好藏心房!
  • 林俊傑演唱會中途中暑?自然陽光給出4大實用防暑tips
    炎炎夏日,大家在盡享激情,暢玩之時,也要注意防暑哦。前幾天,全民偶像林俊傑在襄陽舉辦演唱會,奈何天氣太熱,導致JJ在表演過程中頻頻擦汗,但是面對粉絲的熱情,JJ不想讓粉絲失望,故堅稱不熱。可是表演到一半的時候,JJ突然呼吸困難,頭暈目眩,出現了中暑症狀。粉絲紛紛呼籲:心疼JJ,要好好休息。
  • 這些防暑小妙招,你值得擁有!
    如此高溫之下,防暑迫在眉睫,小編特意雙手奉上一份防暑小妙招,幫你「清涼一夏」。  防暑飲品  夏季良飲——熱茶 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鐘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  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 最近港城中暑的人有點多 戶外工作者要注意防暑降溫
    8月以來,港城持續高溫,中暑險情頻發,市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員忙碌不已。急救專家提醒,高溫天氣,室外暴曬和室內悶熱易引發中暑,市民要科學防範避免險情。幾天內市區多人中暑暈倒8月1日11時,買完菜回家的張女士途經市區人民西路突然暈倒在路邊,熱心路人發現後及時撥打了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後,發現張女士渾身大汗淋漓、面色潮紅、神志不清,判定其為中暑,立即對她採取監測生命體徵、物理降溫、補液等急救措施,之後便緊急將其送往醫院。
  • 中暑就用藿香正氣?別急,要先分清陰暑和陽暑
    夏天酷熱,家人中暑時,不少人首先想到服用藿香正氣水。這種自療方法靠譜嗎?使用藿香正氣,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咱們現在來解析。咱們先來解釋中暑的概念,需要特別提醒,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對中暑的解釋是有差異的。現代醫學認為,在溫度或溼度較高的不透風環境中,中樞體溫調節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水及電解質丟失等,引起中樞以及心血管功能障礙等表現,稱為中暑。
  • 中暑怎麼辦 夏天吃這些預防中暑
    中暑是夏季很多朋友為之困擾的問題,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那麼,夏季中暑怎麼辦?吃哪些食物預防中暑?下面為大家解讀。        炎熱的夏季裡,稍不留心就會出現中暑的症狀,要如何預防呢?飲食預防中暑絕對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哦,下面不如就來一起了解了解飲食預防中暑的方法是怎樣的吧。
  • 非洲人來中國,居然曬中暑了!這樣的高溫天,中暑的9條救命知識真的有必要知道!
    這裡要記住兩個溫度:老年人在室外溫度超過32℃時儘量避免外出;而年輕人在室外溫度超過35℃時也要儘量避免在戶外工作或劇烈運動。實在有事需要外出,也要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的高溫時段。你覺得吃冰鎮食品很解熱,對不對?
  • 夏至節氣到 中醫開出小驗方教你防暑兼養心
    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作為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估計這個大家都有直觀的感受,今天到了19點,儘管是陰天,可外面還不算黑。
  • 千萬別認為中暑只是小毛病,嚴重可能致命!
    (新浪新聞)《金匱要略》中寫道「太陽中熱者,暍是也」中暍就是中暑的古代叫法之一《黃帝內經》說「先夏至日病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認為中暑的發生出現在夏至之後《明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二中醫認為中暑是由於夏至之後氣候過於炎熱人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使得氣陰兩傷暑熱之邪乘虛而入出現汗出、惡寒、身體發熱、口渴等症狀這時多屬中暑先兆或輕症的中暑需要及時引起重視正確處理
  • 遇到中暑時該怎麼辦?請收下這份防暑指南
    引起中暑因素有哪些呢?如何預防中暑?趕緊來看看01 什麼是「中暑」?中暑是指在溫度或溼度較高、不透風的環境下,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發生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02 引起中暑因素有哪些呢?1.產熱增加。在炎熱高溫季節或高溫、高溼通風不良環境下勞動,防暑降溫措施不足等。
  • 夏季如何預防中暑 學會正確降溫方法很重要
    夏季該如何預防中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中暑的相關問題,其中,祖國醫學把中暑的問題分為「陽暑」和「陰暑」。分清楚這兩種情況,才能夠做好預防措施。一旦出現中暑,會有頭暈、口渴、倦怠、身熱等症狀,如果此時未能及時補充水分,並且到陰涼地方休息的話,嚴重的話,可是會出現熱衰竭、休克等問題,更可能危及生命。建議:這類人群要記得帶好充足的水分,及時為自己補充水分,同時做好防曬措施。比如說帽子一定要帶,不能直接讓頭頂一直曬著太陽等。
  • 高溫中暑要擔責
    高溫中暑要擔責近日一則關於民警怒吼強行砸窗救人的文章迅速登上熱搜,一名幼兒被母親遺忘長時間鎖在封閉的車內,由於夏季高溫已有中暑症狀,然而這位母親發現以後為了減少砸玻璃的損失,竟然不顧孩子的生命阻止好心民警砸玻璃救人。一段時間後民警發現孩子明顯體力不支,其母還在一旁阻止,民警大怒之下叫其離開,決定強行砸玻璃救出孩子,好在最後孩子在送往醫院已無礙。
  • 夏至後,想健康,養陽氣,謹記:食二物、戒三事,做好4件事
    夏至後,氣溫逐漸升高,南方雨水增多,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天氣炎熱,陽氣在體表,皮膚毛孔舒張,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如果陽氣消耗過多,會使出現陽虛,而中醫認為,人的一生是陽氣衰減的過程,陽氣不足,就會影響壽命。所以,夏至後,想健康,好好養陽氣,助你一年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