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我國現在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那麼中國大陸各地的中小學有多少版本的教材?
也許你沒計算過吧。小編粗粗地統計了一下,種類不少於十種,它們分別是人教版、語文A版、湘教版、長春版、蘇教版、語文S版、鄂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師版、滬教版、魯教版、北師版和浙教版等,其它課程也是如此。那麼這麼多的不同版本教材質量良莠不齊,難易不均,非常不利於學生的教育發展。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教科書,就會有什麼樣的年輕一代,就會有什麼樣的國家和未來。」正因為如此,所以教育部於近日印發關於《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辦法中的第四條明確規定:
國務院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課程方案合理規劃教材,重視教材質量,突出教材特色。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課程教材,以及其他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教材和涉及國家主權、安全、民族、宗教等內容的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
我們都知道,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藉,是教師進行教學,搞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具體依據。如果教材各自為政,那麼老師和學生就會不知所措。
小編以蘇教版的高二必修四語文教材為例,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註解就會不一樣。《論語》節選之《季氏將伐顓臾》中的一句話是這樣的:
今夫顓臾,固而近預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原來教材下方註解是「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句中費bì,我們老師和同學們都一目了然,知道這是地名。但是同樣版本的教材,現在卻是沒有這個註解了,那麼我們應該是讀什麼音?是bì還是fèi呢?我們是相信原來的蘇教版還是現在的蘇教版?或者是其它地區的版本?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詞語,和平常的用法與讀音不一樣,那麼教材都應該是有註解的。並且一些約定俗成的讀音,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就改變的。所以如果教材註解前後不一致的情況,就會讓廣大師生出現莫衷一是的情況。
在這點上,澳門地區的教材做得很好,看看他們的歷史教材,你是不是很有種親切感?對,他們用的就是我們的人教版,
所以,如果教材相同,那麼澳門同學或者是我們大陸同學到對方去交流學習,溝通都是沒有障礙的,可以做到無縫銜接。
所以,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讓我們更好地傳承中國悠久而豐富的文明,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