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上帝,跟你要個人

2021-01-06 浪宇娛樂小屋

背景

1944年6月6日—1944年8月25日,近300萬盟軍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開闢歐洲大陸第二戰場,這是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大規模攻勢,使二戰戰略態勢發生根本性變化。此次行動即「諾曼第登陸」,奧馬哈即是其中一個登陸的灘頭,故事從這裡開始。

米勒上尉和他的連隊,是第一批搶灘的先頭部隊。他們即將登陸,此時的灘頭堡易守難攻,德軍已蓄勢待發。

總指揮一聲令下,米勒上尉隨即發出指令

士兵們已做好準備,有人在胸前畫十字,有人親吻自己的十字架

哨聲吹響,戰鬥開始,盟軍一進入德軍射程範圍,立刻遭到猛烈的炮火掃射。

有的士兵跳進水裡,但水下依舊子彈橫飛。

灘頭堡壘上的德軍有絕佳的視野,沙灘上的盟軍一覽無餘,德軍瘋狂掃射。

盟軍一個一個被擊中、擊穿、打爛,頃刻之間,沙灘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一片海。

如此景象,讓士兵們懷疑,上帝究竟是離開了,還是黑化了!

德軍布置在沙灘上的,用來阻止盟軍坦克的十字形鐵架和沙堆,成了盟軍僅有的掩護,救命的稻草。

慘叫聲、槍聲、炮聲、哭聲、罵聲,在槍林彈雨的夾縫中,一些士兵衝出火光和濃煙,衝到最靠近德軍灘頭堡的沙堆下方。

最終,在米勒上尉的指揮下,盟軍士兵們用火箭筒炸出一條通道,士兵們放手一博,成功打開一個缺口,登上堡壘,與德軍殊死搏鬥,盟軍瘋狂報復,即使是投降的德軍也照殺,最終佔領奧馬哈灘頭。

米勒上尉的心裡並沒有喜悅,他深知勝利的代價是兄弟們的生命,那比勝利更重要。而戰爭,從沒有勝利的一方。

在沙灘成堆的屍體中,有一具名為瑞恩·S。

畫面轉到美國的後勤部門,這裡的工作人員正在一如既往地向家屬發送士兵陣亡的通知,直到一名工作人員發現,瑞恩家三兄弟的名字都出現在了陣亡士兵名單中,他們最小的弟弟詹姆斯·瑞恩,在不久前的空投行動中,被錯投到諾曼第的某處,失去了聯繫,生死未卜。

當天下午,他們的母親正做家務,看見遠處駛來一輛汽車,她走到門口,當車裡走出一位軍官時,她還是鎮靜的,直到神父從車上下來,她立刻癱坐在地上。

馬歇爾將軍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找到瑞恩家的最後一個兒子,帶他回家。

盟軍佔領奧馬哈灘頭的第三天,米勒來到後勤處匯報,卻看到一派悠閒的景象,他們剃著鬍子、喝著咖啡、吃著三明治,是那樣精緻,米勒皺起眉頭。

官大一級壓死人,這群「閒人」不經慘烈的戰鬥,自然不關心過程有多慘烈,他們只要結果。顯然,上級對米勒連隊的戰果不是特別滿意,於是把「尋找大兵瑞恩」這種徒勞無功的差事派給他。

米勒知道這個任務沒有意義,他不認可但堅決執行,這是他作為軍人的天性。他挑選了幾名得力幹將和一個新兵翻譯,上路了,前路是那樣暗淡。

新賓翻譯沒有參加過戰鬥,因此對一切都感到好奇,一行人氣氛沉悶,對這個任務感到不爽。他主動搭訕,活躍氣氛,漸漸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士兵們開始抱怨。

在聊天中,米勒上尉逐漸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士兵們看到了,他是在乎兄弟生死的人。這一段可以說是整個影片中最歡樂的場面了,他們緊繃的神經在這一刻稍稍放鬆了。

這一段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性格,上級讓八名士兵去救一名士兵,顯然不是什麼人道的做法,因為這八個人很可能會全部犧牲。米勒之所以獲得大家的好感,就是因為他在乎每一個人。

德國風景畫式的自然風光,有何喻示?上帝創造了美麗的自然,創造了人,卻也創造了好人與壞人,天使與惡魔,我們該怎樣面對,如何選擇?

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當需要為此犧牲利益甚至生命時,服從命令的意義何在?這支隊伍既在尋找瑞恩,也在找尋某種意義,執行這個任務的意義、戰爭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平靜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大雨滂沱,「八人小隊」來到一個破碎的小鎮,這裡盟軍士兵正在和德軍交戰,戰況十分緊張,米勒抱有歉意,因為他們不是援軍,只是來找人的,所以只能繞開。

米勒指揮隊伍,同時讓新兵厄本待在老兵身邊,這是米勒對新兵的關照,他知道這個新兵翻譯沒戰鬥過。

他們需要繞到附近的一個安全建築中,士兵們高度警惕,偵查周圍損毀的建築中是否有德軍

藏匿,卻意外發現有一個法國家庭還沒來得及逃離,這是一對法國夫婦和他們的一雙兒女。父母看見盟軍,想讓他們帶走孩子,這樣孩子才有希望活著。

全隊的人都表示拒絕,他們任務在身,還要隨時戰鬥,不能帶孩子,只有剛剛不太友好的卡帕佐不顧命令接住了孩子,他想起了自己的外甥女。

米勒從卡帕佐手中搶過孩子,把她送回去,突然,不知到從那裡打來的子彈擊中卡帕佐,像是某種天意,卡帕佐想救小女孩,卻付出了自己的代價。

德軍狙擊手位置不明,大家立刻掩蔽,來不及救卡帕佐。隊伍裡的狙擊手傑克遜憑藉過硬的技術和分析,確定了敵人的位置。

幸運的是,當德軍狙擊手的瞄準鏡發現傑克遜時,被他一擊斃命。

危險暫時解除,大家看著卡帕佐血已流幹的身體,沉默不語,韋德將卡帕佐手裡緊緊攥住的信抽出。

只有米勒上尉,他並沒有對卡帕佐的死表示哀悼,他繼續發出命令,開始執行下個計劃。

他的行為,讓隊伍裡的一些士兵感到心寒,可能米勒上尉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此時下命令的自己和上級並沒有不同,這正是他討厭的樣子。

他們繼續尋找瑞恩所在的101師,走到一個坍塌的院子時,其中一人準備坐下清理鞋子,不小心靠倒了一塊長木板,身後的牆塌了,瞬間出現一支德軍隊伍,雙發都受到巨大的驚嚇,並且同時舉起槍,吼叫著,直到盟軍頭頂上方的友軍開槍團滅德軍支隊,才打破這一僵局。

開槍射擊的正是101師的漢米爾上尉及其手下。米勒上尉終於看見了希望,他打聽瑞恩的消息,漢米爾叫來自己的手下瑞恩。

這裡鬧了一個大烏龍。當瑞恩小跑穿過「八人小隊」時,有人瞟他、有人小聲罵他,顯然大家把卡帕佐的死算在他頭上。

當米勒告訴瑞恩,他的兄弟死了,瑞恩泣不成聲,連剛剛對他不友好的人也忍不住流眼淚。米勒邊安慰他,邊繼續聊,卻發現,他不是自己要找的瑞恩,他的兄弟還在上中學。原來找錯人了,這就尷尬了。

漢米爾上尉和米勒上尉是同在戰爭最前線的軍官,他們一見如故,兩人之間有一段對話,這段話讓米勒感受到一些東西。

天黑後,他們短暫休息幾個小時,就繼續上路了。途徑一個盟軍休整點,草地上躺著一排排的傷員,一個飛行員主動過來打招呼,帶他們去看自己墜落的飛機,殘骸中有一具星級上將的遺體。

飛機墜落的原因是一群「天才」主張在飛機上焊接厚重的鋼板,以防止地面炮火傷及飛機上的星級上將,而飛行員卻是最後才知道這個決定,他拼盡全力還是沒能阻止飛機墜落,死了22名士兵。

聽了他的事跡,「八人小隊」感到同情和憤怒,因為他們此時的經歷與這些飛行員的遭遇何其相似。他們內心對於尋找瑞恩這個任務越來越反感。

飛行員交給他們一包陣亡士兵的兵籍牌,幾個人拿到一邊開始找,米勒也加入其中,他們身旁正經過一支長長的傘兵隊伍,就看著他們用兵籍牌打遊戲,直到「八人小隊」的醫務兵韋德過來呵止了他們。

經過的傘兵們的眼神讓米勒意識到自己的冷漠,他有些無地自容,可能這就是戰爭對人的一種摧殘吧,它讓你有時冷漠的連自己都陌生。

可能是心虛,也可能是焦急,米勒衝進傘兵隊伍,大聲呼喊瑞恩的名字,意外遇到一個認識瑞恩的人,從他那裡得知,瑞恩正趕往一個叫蘭姆勒的地方守一座橋。

「八人小隊」終於又看到了希望,他們朝蘭姆勒前進。有了方向,並不意味著前路平坦,果然,他們遇到一個德軍的廢棄雷達站,從附近被打死的盟軍屍體上的槍口判斷,廢棄的雷達站裡有德軍,他們的武器是機槍。

米勒立刻準備作戰,但其他人並不這麼想,他們提議繞過去,因為這本來就不是自己的任務,把它留給後面的部隊解決。

但這時的米勒內心有了很大的變化,犧牲的卡帕佐、漢米爾上尉的話、經過的傘兵們的眼神,深深擊打著自己的冷漠,某種程度上敲醒了有些麻木的自己,在尋找瑞恩的路上,他的所見所聞讓他明白,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目標是打贏戰爭。

米勒帶頭衝向目標附近,後面的人才慢慢跟上,從士兵們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並不想執行這個「不屬於」他們的任務,這裡的眼神以及停頓很耐人尋味。

開始時的米勒和大家一樣,視命令僅僅為命令,是一個被分配的任務,但此時米勒已經不這樣想了,此時的命令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命令大於山,其他人儘管不情願,卻不得不執行。新兵厄本被安排在最末,他嚇得直哆嗦,用望遠鏡搜尋隊友的身影,前方一陣激烈交戰,濃煙四起,看不清戰況。直到傳來隊友的呼喚,厄本才知道贏了。但這次行動導致了醫務兵韋德的喪生。

他們將悲痛和憤怒發洩到一個德軍俘虜身上,幾個人把他一頓暴揍,準備立即槍斃他,米勒攔住了他們,他讓俘虜先替韋德挖好墳墓。

幾個人監視俘虜,他不敢停下,拼命地挖,米勒來到一邊,不讓隊員們看見他流淚。只有新兵厄本堅持勸說,槍殺俘虜是不對的,趁其他人走開的間隙,厄本和俘虜友好地交談,看見其他人回來了,俘虜嚇得趕緊接著挖,他拼命乞求。

厄本盡力勸阻

也許是想維護新兵厄本心中的公平正義,又或許是心中某些東西在甦醒,米勒放走了俘虜,這讓其他人非常不滿,萊賓直接抗議。

說完,怒氣衝衝的萊賓宣布退出這項任務,哪怕坐牢,除了米勒不說話,其他人吵的不可開交。

最後米勒卻出其不意地問厄本:「賭金有多少了?」,大家一臉懵,米勒公布,自己以前是一個教師,這顯然出乎所有人意料。

米勒允許萊賓離開,去參加他心中真正有意義的戰鬥,萊賓卻留下了。他明白了米勒的心意,他不想成為一個沒有感情的殺人機器,他心裡那個最終的願望是回家,回到妻子身邊。

再次出發,已是陽光明媚,草地上野菊花熱烈綻放,既預示著目標的臨近,更映襯人性的覺醒。

忽然,米勒發現一輛敵軍坦克駛來,命令大家迅速臥倒。沒有指令,卻有人向坦克開槍,疑惑間,看見坦克被燒著,德軍準備往下跳,「八人小隊」瞬間將其團滅。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伏擊坦克的三個士兵中,他們要找的瑞恩就在其中。這是個精神小夥,儘管被錯投失聯,依然鬥志昂揚,堅持戰鬥。

這次,米勒沒有直接告訴他,而是和他一起到蘭姆勒,傘兵集合點。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帶瑞恩回家的目標可能無法實現了。

瑞恩看上去是個涉世未深的毛頭小夥子,但卻有情有義,回家是任何士兵夢寐以求的,但瑞恩卻毅然拒絕。三個哥哥的死讓他痛心、為尋找他犧牲的韋德和卡帕佐讓他歉疚,但這個年輕人有自己的信念,他要和自己的戰友並肩作戰。

米勒犯難了,他不知道作何選擇,一直追隨他的邁克此時說出兩個想法,回去或者留下來。

最後,他們決定留下,一起為團聚戰鬥。這一場戰役是影片的最後一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布置彈藥、分工、制定作戰計劃,一切準備就緒,他們在落日餘暉裡靜靜地等待。

這是他們最後的寧靜,周圍的一切都散發著溫柔的光輝,我想,這輓歌式的最後景象,是導演的無聲吶喊,不要讓正義之士白白犧牲,大兵瑞恩意象化了,他代表著團聚、代表生的渴望、代表人性的延續,是「八人小隊」用自己的生命做籌碼,和上帝談判。

戰鬥打響,每個人都拼盡全力,視死如歸,一個接一個地保護瑞恩。

眼看即將全軍覆沒,德軍坦克即將過橋,米勒上尉用盡最後的力量,打中坦克的油箱,子彈向雨點一般穿過他的身體。

米勒上尉生命的最後時刻,援軍到了,當美軍的P-51反坦克轟炸機划過天空,米勒笑了,他說:「那是我們的守護天使。」

雖然篇幅有些長,但我還是想讓小夥伴們看一下這個淚目的結局。

新兵厄本從沒有開槍殺過人,他甚至極力救下俘虜,但俘虜離開後又回去作戰了。當俘虜向曾經放過自己的米勒開槍時,厄本明白了,自己怕死的人,卻殘忍殺死別人,是沒有人性的,軍法制約不了沒有人性的人,他是厄本拼命救下的俘虜,也是厄本殺死的第一個人,他絕不辜負米勒上尉的照顧和守護。

對於忠誠的戰士來說,他們知道,這世界,從來就有人製造危險,也有人看見危險卻不在乎,因為他們總能規避,但更多人需要幫助、需要守護,戰士的使命是保護他們,為他們戰鬥,為國家戰鬥,為自由戰鬥,這是戰士們的選擇,他們忠於自己的選擇。

瑞恩活了下來,在這場混帳的戰爭裡,拯救大兵瑞恩是「八人小隊」心裡唯一美好的事情。

生活中的我們,面對生活的無意義、喧鬧浮華的社會、偽善自私的人心,我們是否還有信仰,是否還有力量,去做一些美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影評:《拯救大兵瑞恩》——以生命為代價的善意
    《拯救大兵瑞恩》雖然當年與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是卻無法否認其在戰爭題材系列電影中的地位。它將人們所逃避的、不願正視的赤裸裸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給人「心頭添堵」。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深刻的思考與震驚。
  • 《拯救大兵瑞恩》為何經典
    在這部鴻篇巨製中,最能撼動人心的,還是人性《拯救大兵瑞恩》的開頭就預示著人性主題的分量。在老瑞恩悲情的眼神中呈現著逝去的一幕幕殘酷的、真實的而又感人的場景。立足戰爭的殘酷性,無意頌揚或打擊任何一方,這正是被褪去了正義光環戰爭場景的張力所致。
  • 《拯救大兵瑞恩》:在尋找瑞恩過程中,展現了諾曼第登陸的全景圖
    那一刻我馬上明白了為什麼Upham說他不明白德語詞典裡沒有Hudan(還是啥來著)這個詞,明白為什麼他想要放走殺了自己同伴的俘虜,明白為什麼他遲遲不上去送子彈,明白為什麼德軍殺了他同伴後下樓卻沒有殺他,明白為什麼在最後橋頭戰役德軍眼看要獲勝時還敢跟那麼多德軍靠得那麼近…因為Upham就他娘的是個德國人!
  • 《拯救大兵瑞恩》賞析,三個哥哥全體陣亡,美軍救援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一部展示戰爭殘酷的電影,這部接近三個小時的電影,其講述了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德國人之間的廝殺,這是一部揭露戰爭傷痛與血腥人性的戰爭電影。在電影開始的前二十分鐘,主要描述了諾曼第登陸的戰爭場面,對於該畫面的展示,不少中國觀眾表示無法接受,因為該部電影打破了國人對戰爭片的傳統認識,在《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中,我們不會看見千軍萬馬如潮水般踏過敵人頭顱的場景,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有各種殘酷血腥的死法,血肉橫飛、支離破碎的恐怖場景,雖然場景的血腥程度令不少觀眾表示無法接受,但這卻是最能夠體現戰爭的場景,
  • 《拯救大兵瑞恩》:戰爭的悲劇,聲音的藝術
    《拯救大兵瑞恩》是影史上經典的戰爭片之一,作為戰爭片,它的紀實性的戰爭場面真實地再現了二戰時戰場的血腥景象,但同時,這部影片更是一部聲音的藝術之作,無論是戰爭的音效,音響還是人聲對白,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回味。
  • 《拯救大兵瑞恩》:戰爭電影存在的意義
    第一次看到《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還是在Fade to black的mv中,一位老人跪倒潔白的墓碑前,眼神中是無盡的悲傷。他曾經參加了代號為「霸王行動」的搶灘登陸——諾曼第登陸,他的許多戰友犧牲在了那次二戰中最偉大的戰役之中。隨著鏡頭的推進,我們隨著老人的回憶再次回到了1944年6月6日。在下水之前,一名狙擊兵親吻了自己的十字架。
  • 你知道《拯救大兵瑞恩》男二號是誰嗎?如果的答案是瑞恩就錯了!
    都知道《拯救大兵瑞恩》的男主角是由湯姆·漢克斯飾演的上尉約翰·米勒,但你有沒有想過這部電影的男二號到底是哪一位?有很多網友說這部電影的男二號是大兵瑞恩,也有人說這部電影其實沒有設定男二號。這部電影留給觀眾討論的問題太多了,有關於戰爭的、人性的、親情的、兄弟情的等等等等,但是就電影本身來說,你想過誰是男二號嗎?我認為這部電影的男二號就是厄本,我說出這個名字之後你可能很詫異,沒錯,就是那個既膽小懦弱,又盲目善良的翻譯。整部電影下來除了米勒就是厄本的鏡頭最多,而且還有很多特寫。
  • 《拯救大兵瑞恩》中你沒有發現的細節,恰恰是最了不起的地方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史詩級巨作,經典中的經典,不得不感嘆,好電影就是好電影,常看常新。每一次重溫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些以前沒注意的小細節,恰恰是這些細節最不能錯過!《拯救大兵瑞恩》經典之處,在於他有很多不起眼的細節,卻是非常了不起,真實反應了戰爭的真實性與殘酷。
  • 巴裡·佩珀:《拯救大兵瑞恩》裡的悲壯狙擊手,默默無聞的演技派
    你還記得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裡槍法精準的狙擊手丹尼爾·傑克遜嗎?最後他在塔樓頂部被一炮擊中的畫面時至今日仍能讓人記憶猶新,他的悲壯結局也讓人唏噓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神槍手的扮演者巴裡·佩珀,一位默默無聞的演技派男演員。 22年前,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的一部二戰題材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上映。
  • 如何評價《拯救大兵瑞恩》裡的厄本?他曾在勇敢和懦弱之間徘徊
    《拯救大兵瑞恩》這部經典的電影,裡面每一個角色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每一個角色都能拿出來暢談一番,不過在營救小隊裡最有爭議的角色應該是厄本,因為他的失職給小隊帶來了滅頂之災,那麼厄本真的是一個負面人物嗎?
  • 豆瓣評分9.0,《拯救大兵瑞恩》為何被奉為「影史最偉大戰爭片」?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電影是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這部豆瓣評分9.0,1998年7月上映的戰爭電影從上映之後便好評如潮,成為不少影迷和不少導演心中的戰爭神作。
  • 《拯救大兵瑞恩》中不得不說的兩個細節,髮型和軍服,瑕疵與經典
    最近又把《拯救大兵瑞恩》這部經典劇就著彈幕重新看了一遍,不得不感嘆,好電影就是好電影,不看痒痒,常看常新。重溫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以前沒在意的小細節,上篇文章中也說到了一些,看了大家的評論很多都集中在德軍的髮型與服裝上討論,遂在這篇文章中集中討論下二戰中德軍的髮型與服裝。
  • 詳細科普《拯救大兵瑞恩》知識點,深入解讀八人救一人的真正意義
    本期電影解讀——《拯救大兵瑞恩》。影片信息這部於1998年上映的二戰題材影片由夢工廠和派拉蒙聯合出品。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全球票房4.82億美元。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正是據此改編,劇情為:瑞恩家有四個兒子,肖恩瑞恩戰死於奧馬哈灘;彼得瑞恩戰死於猶他灘;丹尼爾瑞恩戰死於太平洋戰場的紐幾內亞島;隸屬於101空降師的詹姆斯瑞恩被空投到敵後作戰,下落不明。美軍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獲悉後決定派出搜救隊找到小兒子瑞恩並把他送回後方。
  • 它是一部令人盪氣迴腸,振奮人心的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
    而現在我們要講的電影就是這樣,《拯救大兵瑞恩》毫無懸念屬於後者。該部電影是1998年上映,差不多我沒出生,不對我兩歲了。是一部美國戰爭片,片長總共169分鐘,豆瓣評分整整高達9.0分。影片是以二戰為題材,主人公是一個叫瑞恩的士兵在一次軍事活動中被困住,被好幾個人拼命搭救的故事。
  •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細節?
    無疑,《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是經典中的經典,不得不感嘆,好電影就是好電影,常看常新。每一次重溫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注意的小細節。 一、故意槍殺投降的「德國士兵」 米勒上尉率領的美軍部隊登陸打開D1缺口後,這兩名德軍走上前想向美軍投降。
  • 《拯救大兵瑞恩》的防空武器,被德軍當機槍,一發炮彈能打碎人體
    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中德軍使用Flak 38 20mm機關炮平射美軍的鏡頭給很多軍迷留下了深厚的印象,Flak 38 20mm機關炮迅猛的火力在短時內將美軍士兵撕成了碎片,可見這種用於防空的兵器在陸地使用,也是一個大殺器。這款武器在短時間內射向人群,簡直就是屠殺。
  • 精彩狙擊手兵人再現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聖經狙神」傑克遜
    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的《拯救大兵瑞恩》,想必是很多朋友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戰爭電影之一。電影中巴裡·佩珀(BarryPepper)扮演狙擊手丹尼爾·傑克遜(DanielJackson),以親吻十字架,邊念叨聖經邊瞄準的細節打動很多觀眾的心弦。這部22年前的電影,即便拿到現在,依舊是非常出色的作品。
  • 伊拉克版《拯救大兵瑞恩》輕武器盤點
    建議在WI-FI下觀看《摩蘇爾》電影海報不過在2020年11月卻有一部以伊拉克軍警為主角的影片上映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Mosul》(《摩蘇爾》)。影片講述了一支由摩蘇爾當地人組成的尼尼微特警隊,在被「伊斯蘭國(ISIS)」恐怖分子控制的摩蘇爾城內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而戰鬥的故事。
  • 裘德洛《兵臨城下》:成本6800萬美金,開篇可敵《拯救大兵瑞恩》
    戰場內外,瓦西裡一方面要照顧坦妮婭,一方面開始了和康尼少校的神槍對決。故事就講到這裡,影片很多內容值得去觀看、去感受,接下來就來看一下這部電影的兩大看點吧。一、真實歷史改編這部電影改編自紀實小說,均來源於真實事件。
  • 三大經典戰爭電影,指環王難超越,瑞恩甘於奉獻,它並沒有勝利者
    拯救大兵瑞恩。很多戰爭片,都喜歡通過血肉模糊的視覺場面來表現戰爭的殘酷。不過,在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中,導演卻用了另外一種手法來表現戰爭的殘酷。三個兒子全部陣亡,母親毅然決然地將第四個兒子送上戰場,在面對戰爭的時候,偉大的母親選擇犧牲小家換來大家。最終,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動了美國,由一支精銳小分隊組成的特別營救隊出發了,為了犧牲,更為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