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製作的「柔美版」武則天。 受訪者供圖
□楊晶晶本報記者李婷
近日,1983年出生的攀枝花小夥兒周毅,被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探尋他從「學渣」到「糖王」的變形記。在2017年英國國際蛋糕大賽上,翻糖師周毅帶領團隊獲得3金2銅的佳績,尤其是他的作品《武則天》,更是從1500多個來自全世界各地參賽蛋糕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場最佳」。
「柔美版」武則天很「耐看」
周毅的這款獲獎作品中,武則天身著水綠色長裙,眼睛空靈地眺向遠方,身旁的屏風、青花瓷、書卷紋理雕飾清晰可辨。周毅說,之所以選擇武則天作為題材進行創作,是因為主辦方要求參賽選手的作品要能體現各自國家的特色,而他斟酌再三後,便選擇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但我不希望把武則天塑造成大家眼中強悍的女皇。」周毅說,不管武則天最後多麼厲害,但終究還是一個女孩子。她有少女對愛情的溫柔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因此他製作了這款凝視遠方的「柔美版」武則天。
周毅認為,一個好的翻糖作品,就是要「耐看」。「一方面,需要有『靈魂』。它不是一個人偶娃娃,它浸透著創作者賦予的創意和想像力,引人思考;另一方面,需要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很多翻糖作品的人物服飾,往往用一層厚厚的糖皮貼上去,看起來比較粗糙。但周毅做人物時,要先了解人體骨骼比例,再做一個坯子,在坯子上給人物一層層地化妝,做髮型,戴配飾。衣服如果有幾層,還要先做打底裙、打底褲、內衣、外裙,一層層「穿」上去。所以最後穿著綠色紗裙的武則天,透過長袍外裙,還能若隱若現地看到絲裙顏色下,微微透出的人體膚色,其細膩程度不禁讓現場評委讚嘆:把翻糖做得比紙片都通透輕薄。
周毅接觸翻糖蛋糕製作已有6年時間,如今,在國內翻糖圈頗有名氣,他給自己的微博毫不避諱地取名「糖王周毅」。隨著周毅的獲獎,也讓「翻糖」這門技藝在公眾面前走紅。
做翻糖需要「溫故知新」
畢業於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的周毅,笑稱自己小時候其實是個「學渣」,因為比較淘氣,成績不拔尖。2001年,好不容易考上了烹專的中餐工藝專業,他決心努力一回,開始認認真真預習、複習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居然一學年下來輕輕鬆鬆得到了一等獎學金,這讓他找到自信。「或許正是這段經歷,教會我其實只要認真努力,踏踏實實把眼下的東西完成,多花點心思,是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很好的。」周毅說。
但讓周毅真正專注於做翻糖,則源自於一個訂單。6年前,有位客戶認為中餐中的麵塑和翻糖相似,讓周毅做一個翻糖二次元動漫作品。那時國內翻糖行業並不發達,於是周毅上網搜集資料,按照步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翻糖作品。「這種常常在英國蛋糕上出現的精美小人,藝術性和實用性兼顧,在未來會有很好的前景。」於是,他便開始專注做翻糖。
為了把翻糖作品做得更細膩,周毅在外國翻糖原料上進行了創新,用不同比例和配方,讓每種翻糖材料的硬度、黏性、凝固時間都不同。
這次參賽周毅也發現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比起中國翻糖作品的寫實,外國的會更注重創意。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棵四季樹的創意翻糖,作者分別把發芽、茂盛、落葉、飄雪的四季狀態,拼合在一整棵樹上,去傳遞時間變遷。
「做翻糖需要不斷地『溫故知新』。」在周毅看來,「溫故」,就是把自己擅長的中國風寫實特長發揮出來;「知新」,就是學習國外選手的創意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