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預計虧損已從60-80億上升至112億。」
「我們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對此作出正確估算。」
一年虧掉三個「自己」的眾泰,這次估計懸了。
近日,眾泰汽車宣布,眾泰汽車湖南生產基地的全體員工休假時間,從2020年7月1日延期至2021年6月30日。這就意味著,曾經風光一時的眾泰汽車,已經走到了停產停業接近破產的狀態。
有多風光就有多墮落,早年靠著「皮尺部」走天下的眾泰,2015年賣了22萬臺,2016年賣了33萬臺,2017年賣了31.7萬臺,以銷量成績來看,眾泰基本可以排在二線自主品牌行列。但因新能源補貼和國六排放問題,以及令人詬病的質量問題,眾泰從2018年銷量開始下滑,全年銷量23.3萬臺,2019年僅有15.3萬臺的年銷量成績。而今年1至5月份的總銷量,更是僅有區區的3793臺。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關於眾泰汽車的落敗,其實在造車初期就已經埋下了伏筆,眾泰的前身僅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五金廠,依靠籌集而來的300萬元,購買了一條汽車生產線就開始了眾泰的造車生涯。「山寨」二字在自主品牌早期的發展中其實並不少見,但眾泰是最大膽最「成功」的一個,因出色的模仿能力,眾泰甚至已經迷失了自我,導致無心研發造車的本質,因此至今都沒有自己的核心造車技術。
而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眾泰的新能源騙補以及無法推出國六排放車型和自身的質量問題。網上曾有汽車行業人士表示,新能源補貼和排放問題,是目前推動國內汽車優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同時會刷掉一批不具備競爭實力的車企,這也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經階段。毫無疑問,眾泰汽車首當其衝。
眾泰汽車自己也承認,2019年國內大部分省市提前實施了國六排放標準,而眾泰還沒有掌握這種技術,一時間大量車型停產、資金鍊斷裂、供應商翻臉、經銷商維權等連鎖問題全部爆發,幾乎把眾泰完全擊垮。
毫無售後可言 或已預示眾泰破產在即
回到眾泰停產這方面,小編不心疼眾泰,而是心疼眾泰的車主們。在汽車投訴網上,小編粗略統計,有超過8成以上關於眾泰的投訴,都是關於售後配件等待問題,其中涉及變速箱更換的案例更是有車主再三發起投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變速箱乃車輛三大件,只能依靠廠家發貨更換,而4S店售後因沒有配件為由,無法進行維修。在汽車投訴網上,可以看到不少車主的愛車都是因為配件問題,車輛停在4S店長達數月無法得到解決,給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售後是汽車後市場的核心,也是一個品牌積累口碑的重要途徑,現在看來,眾泰的售後表現,是在自毀品牌。其中緣由,和眾泰的供應商不無關係,從網上消息得知,眾泰因經營不善,對旗下的供應商拖欠貸款已久,雙方早已惹上官司,如此一來,4S店無法拿到相關配件也得到解釋,但到底傷害的還是車主。如今眾泰也已宣布停產停工,車主們的心就更涼了,難道自己的愛車就只能這樣白白扔掉了嗎?
眾泰還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嗎?
以山寨起家的眾泰,可以說是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一個品牌,和其他自主品牌不同的是,眾泰在山寨這條路上似乎走遠了,遠到沒有考慮企業的後續發展。如今的一線自主品牌吉利、比亞迪等在早期也都有過山寨的階段,但他們很快就由逆向研發轉化到正向研發當中,如今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領。
而眾泰走到今天這一步,可以說是咎由自取,那眾泰是否會因為這次的一年「長假」而徹底退出市場呢?小編不敢肯定,但結合獵豹汽車、力帆汽車等瀕臨破產的車企遭遇來看,眾泰或許也會走上重組、或者被收購的階段。眾泰汽車還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嗎?沒有核心造車技術、年虧損112億、供應商翻臉、股市勸退......小編在此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總結
如今自主品牌的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在進口、合資品牌的強力圍剿下,自主品牌想要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眾泰汽車雖然「誠意」很足,但依靠外殼只能讓其風光一段時間,內在品質的保障,才是自主品牌向上發展的必然條件。
因為有著越來越多優秀自主品牌的出現,人們對於自主品牌的寬容度已經越來越大,同時也希望車企能夠以眾泰汽車為反例,認真研發屬於自己的核心造車技術,提高售後服務品質,中國汽車市場的這塊蛋糕,還是自己人吃比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