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變老賴,大股東被傳破產,眾泰汽車活不過2020年?

2020-12-15 汽車大事記V

陸遊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眾泰汽車卻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錘」——近日,杭州臨安區人社局的一紙公告,讓眾泰汽車大股東鐵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鐵牛集團」)陷入破產清算疑雲。以下是公告正文:

浙江眾泰汽車銷售公司在臨全體員工:

鐵牛集團總部已確認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眾泰汽車集團總部已連續七個月未支付員工工資,為保障浙江眾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在臨工作員工的合法權益,現對截止2020年6月底員工工資結算清單進行公示,請員工朋友們認真核對,如有異議,於2020年7月8日15時前到公司進行核對,或到臨安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說明情況,如有其它諮詢事項可聯繫臨安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

大股東鐵牛集團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眾泰汽車的末日還會遠嗎?然而在該公告傳得沸沸揚揚半天后,眾泰方面回應稱,該公告為虛假消息,欠薪問題已經快解決了。杭州市臨安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隨後也迅速發布公告澄清。如今的我們,早已習慣了公共事件一而再再而三闢謠反轉的規律。所以對於眾泰的闢謠以及臨安區人社局澄清,難免會嗅到一些「事情並不簡單」的線索。

空穴來風,事必有因

在臨安區人社局發布的澄清公告中,首先確認了該公告的確為該局張貼發布,並非他人偽造。

隨後立刻指出:「有關鐵牛集團總部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內容為不實信息,系經辦人員在未經嚴格核實情況下發布」。其中「未經嚴格核實」值得玩味。也就是說,鐵牛集團雖然尚未確認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但是最起碼已經是正在考慮中的方案。目前的眾泰還拖欠了員工們七個月的薪資,按照相關規定,如果要清算,控股股東、關聯人資產需要被凍結用於還清債務,直接進行破產清算,屬於操作違規。所以,這一公告的反覆,或許是因為合規的清算程序凍結資產損害了作為控股股東、關聯人應建仁家族的利益,而出現中途反悔的情況。

▲應建仁

所謂的澄清闢謠,對於眾泰和鐵牛而言,不過是最後的死鴨子嘴硬。

儘管鐵牛集團尚未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但其目前涉及數十起法律糾紛,案由主要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2019年10月至今,其實控人應建仁已有3次限制消費令記錄。而眾泰的掌門人金浙勇,企查查資料顯示,從去年8月就已經被限制高消費,目前身負38條限高令。眾泰2019年虧損一百多億的業績就不消說了,鐵牛集團方面也並不理想。據鐵牛集團官網介紹,該集團主要業務涵蓋整車製造銷售、關鍵零部件、房地產、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等領域。眾泰的整車業務佔其收入比例近7成。2019年半年報顯示,鐵牛集團實現營收82.56億元,同比下滑37.29%;實現歸母淨利潤-1.25億元,同比下滑160.44%,這是鐵牛集團史上首次虧損。其中主要受子公司眾泰汽車的巨額虧損拖累,二者基本是唇齒相依。2019年,眾泰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9.86億元,同比下跌79.78%;淨利潤虧損111.9億元,同比暴跌1498.98%,股票已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就這業績,眾泰還有臉在官網介紹中寫道:「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布局的先行者」,「2019年4月,眾泰新能源累計實現銷售超過14.5萬輛,並以更加清晰的『E系列』序列發力新能源產業,進一步擴大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市場份額。」

此外,鐵牛集團本身也是資金捉襟見肘、短期負債壓頂、外部融資遇阻。

截至最新報告期,鐵牛集團總資產為479.55億元,總負債313.84億元,淨資產165.71億元,資產負債率65.44%。負債方面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流動負債佔總負債比為87%,債務結構不合理。此外還有非流動負債40.99億元,主要為應付債券20億,長期借款6.36億元,其整體有息負債規模高達208.56億元,帶息負債率為66%。在股權質押方面,鐵牛集團所持子公司股份大比例被質押,其中持有眾泰汽車股份質押比例為82.4%,對房地產子公司卓誠兆業和黃山金馬集團的股份已經全部被質押。種種跡象表明,眾泰靠著的這隻大鐵牛,已經鏽跡斑斑。

喪鐘為眾泰而鳴

喪鐘已經不是第一次為眾泰敲響了。雖然眾泰矢口否認,但是喪鐘的餘音還迴蕩在眾多眾泰汽車的員工心中。對於眾泰回應稱「欠薪問題已經快解決了」,它越說「快」,越給人一種遙遙無期的感覺。還記得去年11月,眾泰汽車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公司已融資到30億的資金,將會投入到相關的研發以及生產當中去。眾泰汽車品牌中心總經理做出解釋:「只要資金一到位,自然就會進行投產並發到終端上去」。

然而到了十二月,廠區內員工表示,「新能源工廠一直未進行復產,我們自然就沒什麼事做了,即使燃油車的工廠有作業,也是時做時停的,工資只有底薪。」

說是拿到了30億救命錢的眾泰絲毫沒有復甦的跡象。如今說是「快解決了」又能快到什麼時候?

此前,5月29日,眾泰湖南基地發布《關於公司員工順延放假通知》,稱由於汽車行業下行壓力及疫情嚴重影響,該基地全體在職員工放假時間延期到2021年6月30日。

還有眾泰員工在微信朋友圈「訴苦」稱自己已經7個月未收到工資。

6月下旬,在拖延了兩個月發布的2019年年報中,眾泰方面甚至還驚為天人地聲明:「董事婁國海先生無法保證本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其理由為:眾泰汽車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鐵牛集團有限公司對公司業績補償兌現難度較大,公司面臨眾多訴訟及擔保事項。

▲去年此起彼伏的經銷商供應商討債潮助

到了7月8日下午,又有超30名眾泰汽車員工聚集在眾泰汽車門口,要求鐵牛集團立即償還去年4月發生的員工內部超1000萬的籌資借款。

據員工表示,當時鐵牛集團以維持公司運轉為由,與眾泰汽車約80名員工籤署了單筆金額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的借款合同,借款期限分別為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如今均已逾期。

鐵牛集團方面提出通過售賣眾泰汽車研究院部分試驗車的方式3天內償還10%的借款,但這一解決方案受到眾泰汽車員工的反對。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眾泰官微下方充斥著討債、討薪、咒罵的聲音

眾泰如今之處境與最終之命運是怎樣,無需多言,既然考慮中的破產清算意向已經洩露,估計也沒幾天了。

「像眾泰汽車這樣邊緣車企,今後必然會退出(市場)。」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部分車企不注重研發,缺少技術的提升,達不到油耗法規標準;同時在發展新能源汽車過程中投機取巧,在補貼力度較大時追求低端產品。

「而隨著政策收嚴,在新能源市場上又沒有可持續發展的產品,一定會進入到被洗牌的狀態。」

喪鐘已經一鳴再鳴,眾泰的掙扎不過是資本家最後的無力殘喘,或為資產轉移爭取一點時間,要不就是想學賽麟那樣,等一張法院的封條。

相關焦點

  • 眾泰與力帆相繼申請破產重組,已被受理
    9月1日晚間,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鐵牛集團於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下發的《民事裁定書》,法院已受理鐵牛集團的重整申請。對於重整方案,眾泰汽車稱目前有關方對鐵牛集團的破產重整工作僅為初步安排,具體計劃和方案尚未知,破產重整能否成功尚存不確定性。
  • 眾泰回應:鐵牛集團破產清算為虛假消息;理想股東出質股權
    編輯丨AutoR智駕 智駕小郎君眾泰大股東破產清算?眾泰汽車回應:虛假消息7月7日,一份關於鐵牛集團進入破產清算的文件在網上流傳,文件內容顯示,因鐵牛集團總部已確認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不過僅僅一天時間過後,事件就出現了反轉。
  • 眾泰母公司鐵牛集團破產清算?官方撤回並稱:不信謠、不傳謠!
    不過僅僅一天時間過後,事件就出現了反轉。杭州市臨安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7月8日發布公告稱,2020年7月7日在浙江眾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在臨辦公地點張貼發布的《公示》中,有關鐵牛集團總部(眾泰汽車大股東)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內容為不實消息,系經辦人員在未經嚴格核實的情況下發布,已經第一時間將該《公示》撤回。
  • 眾泰被債權人申請預重整 「皮尺部」將倒在2020年?
    浙江永康農商行向眾泰汽車發放貸款後,眾泰汽車支付利息至2020年3月20日,貸款於2020年8月14日到期,眾泰汽車不能清償到期的貸款本金1.5億元及2020年3月20日之後的利息。此次重整存在不確定性,公告稱,目前申請人向永康法院提交了預重整申請,但該申請能否被永康法院受理登記,公司是否進入預重整程序尚具有不確定性,預重整是否成功也存在不確定性。
  • 子公司被申請破產清算 眾泰汽車命懸一線
    此前,除了其旗下全資三級子公司湖南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請已被裁定受理外,眾泰汽車自身也進入了預重整債權登記階段。  早期,憑藉低價高仿的產品模式,眾泰汽車一度成為汽車界的網紅品牌,年銷量曾一路攀登至超30萬輛。不過,在車市變局中,因未能及時調整轉型、經營方向,眾泰汽車銷量、業績遭遇「滑鐵盧」,徘徊在被淘汰邊緣。
  • 眾泰母公司破產,網友:這是國產車的進步!
    自從進入2020年,車企可以說是一批又一批的倒下,關廠的關廠,退市的退市,破產的破產……那些本就在邊緣地帶徘徊的車企,是要多慘有多慘。而在這年的最後幾天,又一車企傳來了破產的消息,這還是我們的老熟人——眾泰。
  • 欠工資+被破產,眾泰能否扛過2020年?
    【導語 :眾泰拖欠工人工資逾半年,高管紛紛離職,處境堪憂。除了銀行注入的30億元資金以外,眾泰還動用了16億元的閒置募集資金來補充到流動資金。2020年,眾泰能否挺過去,行業人士表示情況不樂觀。】撰文|蔡家倫、編輯|禾 子從去年年頭到今年年初,眾泰汽車就麻煩不斷。去年上半年,眾泰被傳出無車可賣、工廠停工停產,下半年開始傳「被」破產。雖然眾泰汽車再三否認自身並無「大礙」,但是,事實上眾泰已經是百孔千瘡。
  • 上半年僅生產汽車574輛 淨利潤虧損超250%!眾泰汽車再收問詢函
    據媒體報導,面對半年業績出現如此「難看」的局面,眾泰汽車也再次收到了問詢函。9月14日,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深交所關於其半年報的問詢函,要求眾泰汽車解釋包括業績下滑等在內的多個問題。從此前眾泰披露的半年業績報告中可知,2020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營收為7.7億元,同比下滑76.6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10.34億元,同比下降256.08%。並且,今年上半年,僅生產了574輛汽車,銷量為1417輛。
  • 眾泰汽車,2019年虧損約百億,2020年可還有新的消息?
    2019年,關於眾泰汽車的消息,就一直沒有消停。年初生產就不順利,到國五國六切換的時候,工廠徹底停產,然後又有很多經銷商因為沒有車賣,到眾泰工廠維權,年末的時候,又有網絡曝光銀行內部文件,眾泰汽車和其他幾家車企要破產的消息。
  • 「汽車人」車市「金絲雀」,還能活多久?
    眾泰A股名稱也「披星戴帽」(變更為「*ST眾泰」),破產傳聞變成如假包換的「退市風險警示」。虧到這個份兒上,破不破產幾乎沒區別。但對於供應商來說,仍有點區別。主機廠沒破產,應收貨款掛帳浮虧;主機廠破產了,浮虧就變成實虧。眾泰虧得連媽都不認識,就算清算,能拿回什麼,殊難預料。
  • 「山寨大王」眾泰汽車家族即將全軍覆沒!
    「山寨大王」眾泰汽車還能撐多久?陷入停產的眾泰汽車,研究總院也放假了。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一份眾泰汽車內部文件,內容是「關於研究總院放假的通知」。該通知顯示,經公司研究決定,自2020年11月30日起,研究總院全體員工放假,返崗人員及時間另行通知。
  • 百因必有果,2020半年汽車圈「疑案」
    若干年,後人會怎麼記錄2020年?庚子年初,中華大疫;眾人惶恐,舉國防疫;數月終勝,社稷安康。短短24個字便可將這個魔幻的年份發生最重大的一個變故記錄在歷史的史冊中。可在汽車圈卻有那麼幾件事,發生時曾掀起千層浪,如今都沒有了蹤跡,在這註定被載入史冊的2020年裡留給人們一個巨大的問號。吉利牽手沃爾沃會成功嗎?吉利與沃爾沃整合的消息傳了有數月之久。
  • 阿里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螞蟻再被約談;眾泰汽車母公司宣告破產...
    阿里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螞蟻再被約談;眾泰汽車母公司宣告破產;泡泡瑪特承認盲盒二次銷售;市場監管總局:加強茅臺等名優白酒價格監管 2020-12
  • 阿里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螞蟻再被約談;眾泰汽車母公司宣告破產
    (新京報) 5.眾泰母公司鐵牛集團宣告破產 近日,從相關渠道獲悉,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永康法院下發的《民事裁定書》。內容顯示,其母公司(實控人)鐵牛集團由於已經嚴重資不抵債,且無繼續經營的能力,缺乏挽救可能性。依照規定,被裁定終止重整程序,並被宣告破產。
  • 眾泰汽車放假一年 車主:我的車可以扔掉了?
    近日,眾泰汽車宣布,眾泰汽車湖南生產基地的全體員工休假時間,從2020年7月1日延期至2021年6月30日。這就意味著,曾經風光一時的眾泰汽車,已經走到了停產停業接近破產的狀態。眾泰汽車自己也承認,2019年國內大部分省市提前實施了國六排放標準,而眾泰還沒有掌握這種技術,一時間大量車型停產、資金鍊斷裂、供應商翻臉、經銷商維權等連鎖問題全部爆發,幾乎把眾泰完全擊垮。
  • 480億「浙江民營集團」陷破產風波,「永康首富」深陷債務危機
    鐵牛集團直接持有眾泰汽車38.78%的股份,是眾泰汽車第一大股東。2019年,眾泰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9.86億元,同比下跌79.78%;淨利潤虧損111.9億元,同比暴跌1498.98%,股票已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
  • 獨家|超30名眾泰員工索債上千萬,鐵牛集團或將重組
    鐵牛集團持有眾泰汽車38.78%的股份,是眾泰汽車的第一大股東。鐵牛集團曾承諾,如果眾泰汽車2016-2019年扣非淨利潤分別低於12.1億元、14.1億元、16.1億元、16.1億元,鐵牛集團將做出業績承諾補償。
  • 華晨汽車、東風裕隆銷售公司被申請破產,2020年到底有多難?
    2020年到底有多難?周末外出溜達,可能你會發現早幾個月之前還開門的店鋪,已經結業了貼上了「旺鋪轉讓」了。而車市同樣面臨困境,先後有不少車企退市破產,前面有眾泰、力帆,而近日又曝出了華晨汽車、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相繼申請破產的消息。
  • 又一國產汽車倒下?曾年銷量30萬輛,如今跌去96%,一年虧損90億
    又一國產汽車要倒下?曾年銷售30萬輛,現虧損90億破產重組!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顯得越來越平常,很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如果說到我國的汽車大省,現在北京、遼寧、上海都算是汽車比較發達的省份,特別是上海有特斯拉,我國有很多特斯拉的粉絲。
  • 獨家|咖啡陪你在華公司破產 大股東中企亞太法人代表成老賴
    本報記者 張曉迪 北京報導韓國最大的咖啡品牌咖啡陪你在華合資企業難逾債務危機,終致破產,下落不明,已成老賴。其大股東中企亞太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企亞太」)也被工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單,其法人代表俞豈凡亦成老賴,被法院採取限制高消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