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溪
來源|商業傳奇
陳曉是中國商界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尤其是他與黃光裕及家族的恩恩怨怨。
他也算是中國企業界一號人物,創辦了上海永樂,做成中國家電零售行業第三,並成功到香港上市,永樂被收購國美收入後,他進入國美任總裁,黃光裕入獄後,正是他穩住了風雨飄搖的國美,讓國美避免一夜坍塌,自己也成為國美的董事會主席。
不過,他有2次背叛,日後留下不少爭議。
1、背叛盟友
第一次背叛是對盟友電器。
先說一下陳曉和大中。
陳曉是上海人,1959年出生,1985年就開始涉足家電銷售,曾任當地一家國有企業副總。1996年下海創立上海永樂,幾年後成功上市,並成為中國第三大家電零售企業。
大中電器由張大中於1982年創辦,一度是北京家電零售市場的老大,市場佔有率超過50%,在全國居第4位。張大中出生於1948年,北京人。
2002年前後,國美和蘇寧迅速崛起,競相在全國跑馬圈地,大打價格戰,讓地方家電零售企業苦不堪言。
2002年,張大中牽頭,聯合上海永久、廣東東澤以及山東、湖北等10多家在當地都頗有影響力的家電零售企業,合資成立「中永通泰」,擬通過統一採購、活動互動等方式對抗國美和蘇寧。這就是當時的「中永通泰」聯盟。
從「中永通泰」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張大中是扯大旗者,並親任董事長,永樂排第二位,顯然是重要成員。
此時的大中電器與上海永樂顯然是盟友關係。
但中永通泰內部各懷異心,很快名存實亡,各找出路。
2006年4月,上海永樂與大中電器、張大中共同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上海永樂併購大中電器,永樂還向大中支付了1.5億元定金。
眼前當初盟友要成為一家人,讓人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
當年7月,國美宣布收購上海永樂。
由於總部都在北京,對於張大中來說,國美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本來想找位盟友投身,以對抗國美,沒想到協議都籤了,定金也收了,3個月後「準東家」卻投靠了對手,這顯然是一種背叛。
當初陳曉為什麼與張大中簽約,而籤約後又轉投國美,不得而知。
2、要將黃光裕驅出
國美收購永樂價格是52.68億港元,交易包括現金與股份,陳曉也就此進入國美。
黃光裕剛於2004年和2005年兩度成為中國首富,正如日中天,但年輕氣盛的他還是給足了大自己正好10歲的陳曉面子。無論在發布會、慶典等儀式上,都閉口不的收購、兼併等字眼,而是用「合併」。
同時,他讓陳曉出任國美總裁,為其配備的辦公室、專業與自己一模一樣,還請私人廚師為陳曉做南方菜,其誠心對待陳曉可見一斑。
2008年,黃光裕事發入獄,陳曉任董事會代理主席,後正式任主席。由此也可見黃光裕對陳曉的信任。
然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隨後卻發生了陳曉與黃光裕家族的國美股權之爭。其與部分高管「反水」,有意將黃光裕家庭驅逐出國美,黃光裕本人還被自己創辦的國美告上法庭。過程錯綜複雜,你來我往,此起彼伏。
這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並引發關於職業經理人的廣泛討論。
最終,這場股權之爭以黃光裕家族勝出而告終,2011年3月,陳曉及部分高管辭職離開國美,黃家重新控制國美。
3、盟友反助敵手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本來已經退隱江湖的張大中,在國美風雨飄搖之際,重新出山,接任國美董事會主席。
大中電器與國美在北京本來就是競爭對手,2002年時,也是張大中牽頭成立「中永通泰」,是對抗國美和蘇寧的「帶頭大哥」;陳曉改投國美後,張大中又是先與蘇寧洽談,有意將大中電器賣給蘇寧,開價30億元;後來黃光裕插槓進來,張大中開價38億元,最終於2007年12月以36.5億元成交,全部用現金支付。
從中可以看出,張大中似乎對黃光裕並不友善,而選擇全部現金支付,則或許是因為其不再想趟這趟渾水。拿到現金後,張大中也選擇退隱江湖,做起投資。
可能連陳曉也沒想到,當年自己的盟友、黃光裕的「死敵」,反而會重新出山幫助自己背叛的黃光裕,而且當時張大中已經63歲了。
9年裡,張大中對於國美來說,顯然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9年過去了,如今72歲的張大中仍堅守國美董事會主席, 等待明年黃光裕出獄。
因共同的對手,成為盟友;投靠盟友,盟友卻投靠了對手;被信任有加,卻背叛老闆,反目成仇;曾經的敵手,關鍵時候出手相援。
張大中、陳曉、黃光裕3個人的關係及變化,堪稱一部商業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