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企業:學歷不重要,但我們不會去一所一般的大學招聘應屆生

2020-12-26 第一謀略官

引言:本文是首席謀略官——個人事業發展戰略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主要討論學歷在一個人事業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社會人才評價體系對學歷的認可態度,以及招聘單位對學歷看法和態度,來闡述學歷在當今社會,學歷給人帶來的價值。

正文字數:3836字 預計閱讀時間: 10分鐘

一家幾萬人的工廠,本科學歷招聘進來,不管什麼專業,都可以做工程師,有獨立的辦公桌和辦公電腦,給你比較自由的發展方向的選擇,稍微優越一點的工作環境。

如果你從初中就輟學或者高考落榜,那麼不好意思,在工廠裡你只能做操作工,檢驗員,維修工,都是些基層操作類的工作,毫無發展空間。

如果你有研究生學歷,那就會直接給個高級工程師或者科長的崗位來做。這算一個管理崗,當然也就意味著更好的待遇,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如果有個博士學歷,那麼,來這家公司直接會給個部門經理崗位,或者一個中層管理崗位。即便如此,很多博士學歷的人才只會把進入工廠作為最壞的打算:他們可以憑藉著這個學歷進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或者事業單位,顯然比這個要好得多,進入工廠成為他們最次的選擇。

這成為所有人都認可的原則,學歷越高就可以獲得高階崗位和更好的待遇,學歷越低或者沒有學歷,等待你的就是基層工作或者毫無技術含量的體力活。就這樣,人才用學歷被分為了三六九等,這是大家公認的人才評價體系。

從公司總經理到各個部門的經理,從人事部門到技術部門,再從技術部門到具體的業務部門,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原則,即學歷越高,能力越強,知識越豐厚,越能夠成為一個組織裡面最有智慧,最厲害的人。當所有人都認可這一定律時,這一定律就成為真理。

高學歷者成為了高能力人才的代名詞。他們擁有更深厚的理論知識,更系統化的思維邏輯,更高超的學術研究和應用能力,他們頂著為眾人所敬佩的光環,一出道的職場級別有時候就是低學歷者多年奮鬥的終極目標。

於是,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在一個公司裡面,一群以本科生為主要員工的團隊裡面,只要出了一個碩士,尤其是還是個名牌大學的碩士,就會迅速在公司裡面議論紛紛,大家會自然認為碩士員工擁有更深厚的知識積累,會獲得更多的來自領導層的賞識,有領導一群學歷更低的本科生的學術能力基礎。

當然,來自領導層也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所有的人都是這個學歷評價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不遵守這樣的秩序就是對自己學歷價值的否認,這顯然不合理。

在沒法一眼看出誰能力更大的情況下,學歷成為了最高效,最靠譜的人才遴選的手段。只要你有本科學歷,那麼你就具備當今社會下的基礎性能力要求,能夠勝任一般的工作,本科學歷也成為了一般公司招聘的基本要求。

只要你有研究生學歷,那就說明你具備更高層次的理論知識水平,有更高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自帶比本科生高一級的優越感,更容易獲得組織高層領導的認同和肯定。

如果你有博士研究生的學歷,進入到一般的企業,要麼會給你一個資深的技術專家崗位,要麼就會給你一個高級別的管理崗位。全體成員都會對你刮目相看,在眾人心裡,你就是公司的最強大腦和最高技術能力的代表,所有的資源都會向你傾斜。

如果你說,學歷就是一切,肯定會有人會反對說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是現代人才市場上的就是靠學歷來識別能力的,這大家都認同,沒有人能改變這種公眾已經非常認可的規則。

實際上,從小我們就被告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教室黑板上面就掛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標語,從你還在上學前班的時候就開始掛起來的。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遇到了職場危機,遇到了中年危機,遇到了裁員失業,遇到了事業的低谷,真正開始焦慮了才開始探尋到底我們還有什麼自我救贖的靈丹妙藥。找來找去,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實際上這個解決方案在你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很多人就提醒過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提醒過你的人有你的父母,你的長輩,你的啟蒙老師,他們諄諄教誨:好好學習,將來考上一個好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

這是最樸素的解決方案,他們從那些成功人士的發展軌跡得出的寶貴真理:好好學習,考個知名大學,未來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而一個不斷學習,從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大學畢業的學生,除了真正學到手的知識和能力,終點就是一紙文憑,這是能夠證明自己已經獲得的知識和能力的唯一學習經歷的憑證,所有人都認可。

當然,你也許又說了,能力比學歷重要,有能力什麼事情都可以幹成,你會舉出一些沒上過學的人,仍然可以做出大事業的例子來。

那麼先提一個問題,為什麼HR在招聘的時候會直接看學歷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你需要明白,在當今社會的人才招聘體系之下,人力資源經理也只是一份工作,在面對成百上千的應聘者的簡歷的時候,他該怎樣去評估候選人能力的大小,並讓這個評估更高效、更省時間,給自己省出來更多的時間,來做其它事情。

你立刻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如果不憑藉簡歷上的學歷,他壓根兒就沒有辦法來評估應聘者的能力大小。

他既對應聘者的為人處世不熟悉,也沒法知道應聘者求職成功後真正會對公司做出多大的貢獻,更不知道應聘者是否有能力勝任崗位,往後做得出色或者做得糟糕,這些都不知情。

所以,對一個面試官來說,她唯一能信任的就是唯一能看的就是應聘者的學歷。

事實上也是這樣的,一名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經理表示:那些學歷明顯不符合的應聘者,任憑你的簡歷寫得天花亂墜,她會直接丟棄到垃圾桶,先用學歷過濾一遍,再來看具體的工作經歷和崗位要求的匹配度。

學歷的敲門磚作用顯露無遺。

如果你還對此有所懷疑,你可以觀察一下高階層人群你就會發現學歷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公務員招聘,學曆本科起,要想大專應聘,需要經過相關單位的認可,難度可想而知。

某大學招聘教師,能夠看到,不僅學歷要求為博士研究生,而且要求第一學歷為國內211或985相關大學畢業的學生。

某大學講師的介紹:能夠看出來,名校博士畢業,基本是大學老師的標配。

考公務員需要學歷,做一名大學老師需要博士學歷。

找一份工作,第一個被人評估的也是學歷到底符不符合要求,然後再決定是否繼續往下看你的簡歷。

所有的這些都再次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拿到一個學歷,你才達到了人才市場對你的基本要求,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那你就說一下,為什麼人才招聘會,公務員的招聘會,大學的招聘啟事,無一例外地對學歷做了要求,為什麼他們不對能力做要求呢?

根本原因在於能力是沒法衡量的,有什麼權威證書能夠證明一個人能力足夠強嗎,沒有。唯一能夠證明一個人能力強的,就是學歷。

從一群高學歷人群中選擇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就像是從一堆金子裡面挑出純金來;從一群沒有學歷的人群中挑一個非常優秀的人,當然也有機會,不過這種概率,遠遠比前者小得多,就像是在從沙子裡面淘金,難度大太多了。

學歷在當今社會簡直是太重要了,它對一個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歷是敲門磚,沒有學歷,根本連進門的資格都沒有,學歷越高,可以敲開的大門越多,主動選擇的機會越多,學歷越低,就會面臨各種被動選擇。

說高考是改變命運的考試,這對大多數人來講,毫無爭議。對於普通家庭的人來講,高考上大學和落榜確實對這樣家庭的孩子來說是一條分水嶺。考上了大學,就有了應聘進入企業的底氣,也可以選擇繼續考公務員,考研究生、考博士獲得留在高校或者進入科研院所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總之,選擇的機會更多,未來會有更多事業發展的可能性,擁有主動選擇權利。

而沒有學歷,在當今社會就被很多機會拒之門外。

企業招聘工程師要求本科起步,你拿不出學歷,只能做那些不要學歷的工作。

考公務員要本科學歷,你沒有學歷,於是從未奢想有朝一日可以參加公務員考試走上從政的道路,更不要談進入世界500強做一名高級白領了。基本沒有機會了。但你還得生存,你就不得不從事那些低技術含量,重複性比較高也比較費力氣的工作。

你不得不接受這種選擇,因為你沒有更好的選擇。你要麼去送美團外賣,要麼去送快遞,抑或去建築隊搬磚和水泥,總之,這些活你覺得又辛苦又累,但是你又不得不去做。這就是赤裸裸的被動選擇。社會沒有給你更多的選擇機會,你的學歷不允許你去那些選擇,你只能被選擇,給你一個謀生的機會,是這個世界對你的最大寬容。

第二.學歷是能力的證明,是一種通用的人才甄別方式。

學歷高不僅證明了這個人的知識儲備比較深厚,在某個領域研究比較精深,而且說明了這個人能夠為一件事情付出極大的努力,有成功者的必備素質。

古代科舉考試需要寒窗苦讀,當代的學生考大學考研究生以及上博士,也是需要下大力氣的,在這個過程中,你要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英語,各門各科都需要努力拿到一個好成績,才能在學生裡面脫穎而出。

現代的家長們尤其重視孩子們的教育,想在這群孩子裡面脫穎而出,難度可想而知,壓力之大,競爭之激烈,比過去更甚。能夠從這群人裡面脫穎而出,不正說明了抗壓能力,拼搏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忍耐力和毅力,都出類拔萃嗎。

學曆本身就證明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因此對任何一個組織來說,甄選人才容易多了,直接看學歷,看學校。這不僅增加了他們招聘到合適人才的信心,也降低了他們招聘到不合適人才的風險。

畢竟通過一路競爭堅持學習並拿到學歷,他們的能力學校已經幫組織篩選過一遍了,組織直接用人即可。

第三,當全社會把學歷看成靠譜的人才識別利器的時候,學歷就成為了一種證明自身價值的必需品。

公務員考試認可學歷,高效招聘教師認可學歷,世界500強公司招聘員工認可學歷,找對象都要看學歷。

當時所有的評判方式裡面都把學歷看作一種必需品。學歷就已經不是學曆本身了,學歷變成了一種人才資質,一個必備物料,一種能夠證明你是一個有能力,值得培養,會產生更大價值的最權威背書。

有了更高的學歷,不只是一個入場的機會,而且意味著更多的領導賞識和機會,更大的升遷和發展空間。

當然你可能說,學歷不能完全決定你的命運。這一點毫無疑義。但是你需要看到:對大多數人來講,學歷確實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學歷讓他們有膽量進到大城市,進到大公司,進入高校,進入到科研單位。除了那些單位相信他們有能力勝任這些工作為組織創造更大的貢獻,他們自己也有這個勇氣和自信:用自己的知識改變格局,創造價值,成就一個更好的人生。

這就是學歷對每個人來說的最大的價值,在個人事業發展過程中舉足輕重。

相關焦點

  • 企業招聘人都說:學歷不重要,但他們絕不會去招聘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時間又將過去了,不知不覺中有差不多高考了,高考對於中國人可以說了決定命運的一件人生大事了,當然也有很多人說,讀書不是很重要,學歷不是很重要,現在世界前一百的富豪學歷都不高,那麼在當今社會,高學歷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究竟有多重要?
  • 不要再拿「學歷不重要」的謊言,騙正在「入海」的95後
    作為雙非一本畢業生的何毅,聽到過太多「學歷不重要,能力才重要」的論調,將信將疑的他,在剛邁出進入社會的第一步時,就感受到了「學歷歧視」。但工作還要繼續找。與何毅一起的,還有2020年畢業的874萬大學生。
  • 為啥很多企業指名要「應屆生」?原因有5點,應屆生:扎心了老鐵
    每年大學的校招上都會出現很多大大小小的用人企業,除此之外,在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也會將「應屆生優先」、「僅招應屆生」等等,作為企業門檻。文/天意媽媽談教育每年大學校招的時候,總會出現很多規模不一的用人企業,爭搶著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難道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比職場新人能力更強嗎?
  • 20年高考:世界500強電力行業的央企,最喜愛的一所「雙非」大學
    大學畢業後能進入國企工作,特別是世界500強級別的央企,是不少大學畢業生希望的畢業出路。而這些級別的企業,很多時候都只去985、211層次的大學進行校招。當然,也有這樣幾所既不是985又不是211的「雙非」大學,每年都有很多世界500強中電氣/電力行業的央企(例如國家電網、中國電建)去它們那裡開宣講會進行校招。今天筆者就來講其中的一所 「雙非」大學。這所大學,在2019年一年間,世界500強中電氣/電力行業的央企一共去它那裡開了29場宣講會。
  • 2020年應屆生薪資報告出爐:平均起薪5838元,你拖後腿了嗎?
    企業招聘不斷提高學歷要求 2020年春招季,不同學歷的應屆生平均招聘薪資跟2019年相比沒有明顯提高,對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招聘薪資降至9248元。
  • 中國500強企業 南山集團招聘啦!
    2019年綜合實力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76位,中國製造業500強第74位。  近年來,南山積極響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號召,積極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加強自主技術創新力度,始終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各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2020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海口實驗學校面向應屆生教師招聘28名公告
    2020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海口實驗學校面向應屆生教師招聘28名公告 http://hainan.hteacher.net 2020-12-15 08:45 海南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大企業」直言:三本、專升本毫無競爭資格,學歷太重要了!
    雖說所學知識一樣,但步入社會找工作的時候,學歷差距還是慢慢體現出來。有人會說:「當今社會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能力,只要你能力很強,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都能勝任,那麼就不會發愁以後發展問題。」那麼,在社會中,學歷真的不重要嗎?事實並不是這樣。
  • 學歷到底重不重要?一本二本三本的區別到底在哪?
    高考是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考試,如果想去自己喜歡的大學,那就得通過最低錄取分數線,很多學子寒窗苦讀十多年就是想通過這次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對於學霸和學神來說考大學並不是一件難事,畢竟他們有一定的學習天賦,平時學習也很努力,可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的,天賦一般的普通人還是要居多一點面,對於中等生和學渣來說,能考上二本或者三本已經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了,有些人甚至只能去專科學習。
  • 名校畢業生的體制內衝動和入職世界500強企業學姐的忠告
    入職世界500強企業的學姐忠告為啥選擇「體制內」的工作?「穩定當然是其中一個重要權衡,但不是唯一。」對於為何選擇「國考」,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的菁菁說道。民企加班「996」,末位考核及35歲淘汰機制,提起來都令她不安。箐箐坦言,參加「國考」前,她曾請教了多位入職知名民企的學長學姐。
  • 應屆生沒有工作經驗,怎樣寫簡歷才不顯得空泛?
    90%的應屆生都是零經驗,這並不代表就寫不好簡歷,拿不到好的offer。寫簡歷就跟寫文案一樣,只要能夠成功的把自己推銷出去就是好的文案,好的簡歷。企業對於簡歷的評判標準無非是:· 學校履歷方面是否本科or研究生?
  • 學歷不重要?一本、二本、三本和專科,都是大學,有什麼差別?
    按清華公布的預算來看,多達170億元,而以專科學校為例,只有數千萬元;按師資來看,基本上所有985大學都有大批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但對許多省屬大學來說,引進這類人才相當困難。從社會認可度來說,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季你會發現,有些優秀的企業並沒有去你的學校開講演會,你想把一些大企業投出去,還需要去其他重點大學投簡歷,有時還會被「另類對待」。
  • 被應屆生身份逼瘋的海歸碩士,究竟該去校招還是去社招?
    如果我的這位朋友以應屆生身份應聘工作的話,那麼他參加校招的機會更大些,但是他的學校是在海外,根據教育部留學中心的規定:留學回國人員是否為應屆生,由用人單位界定,也就是說他算不算應屆生,是用人企業說了算。而如果我的朋友參加社招的話,雖然社招裡面的企業不要求是否應屆生的,但是他和那些個工作幾年的老油條競聘,又顯得他沒經驗,所以這不上不下……確實尷尬。
  • 教育部發文招聘不得以全日制為門檻,學歷不再重要了?不要太天真
    01 教育部發文,不得將全日制學歷作為限制條件隨著高校畢業生的增加,就業壓力的增大,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提出的條件也越來越高,其中一條就是對全日制學歷和非全日制學歷的要求。但是,近日教育部發文表示,企業在招聘過程中不可以將學習方式,也就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條件。這對很多非全日制的畢業生來說,就是一件好事,可以幫助他們擴寬就業渠道。但對全日制畢業生來說,他們所要面對的競爭壓力就增加了。除了和自己本專業、同學校的人競爭,也開始要和其他學校類似專業的人來競爭了。
  • 學歷不再重要?「央企」招聘直接表明說不要三本,也不認專升本
    一畢業就毅然決然踏上了北漂之旅,仿佛在他面前已經是康莊大道,未來必定輝煌無限。可是現實的第一課就是潑冷水,頗為心高氣傲的他,在選擇招聘企業時,是非「國企」「央企」不進。可是現實卻不是他選擇人家,而是被直接拒之門外,理由很簡單:無論你多出名,你學歷不合格。是的「明星」小王只是一個普通的三本畢業生,學歷不高他連門檻都沒跨過去就結束了。「國企」「央企」非本科學歷不會考慮。
  • 中儲糧集團招聘700餘人,有國家編制,面向3類人才優先招聘!
    二、報考條件:1.年齡要求不超過35周歲,達到相應學歷對應水平,符合招聘崗位所需任職資格要求,主要包括專業、學歷、政治面貌、資格證書。2.學歷要求方面,不同崗位要求有差異:集團公司總部崗位應聘人員原則上應具備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或雙學位大學本科;分(子)公司本部各崗位,及直屬企業黨群、人事、勞資、紀檢、購銷、財會、質檢、信息技術崗位應聘人員,應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
  • 能力很重要,學歷不代表什麼!你信嗎?
    很多人都覺得出來工作了,能力很重要,學歷並不代表什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不見得!為什麼985/211大學的畢業生起薪就比一般大學的畢業生高?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擺明條件本科以上或者非985不要?在這個時候,學歷真的很重要,這是一塊敲門磚。首先,說學歷不重要的,一般都是學歷不怎麼高的。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享受了高學歷帶來的福利,相信不會有這樣的論調。
  • 學歷不再重要?「國企」招聘表示不要三本,同時也不認專升本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工作方式與類型也越來越多,有的人學歷不高也可以找到工資待遇比較好的公司,所以關於「學歷不再重要」的言論此起彼伏,同時也會影響到一些人思緒的轉變,覺得學歷沒有用,也不在乎自己是否能上本科學校。難道學歷真的不重要嗎?
  • 應屆生天下?下半年事業單位招聘通知!
    公開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崗位數不低於招聘總崗位數的20%。■各地要設立臨床醫學專業定向委培專項編制池,確保定向委培生畢業通過醫師資格考試後及時聘用入編。縣級總醫院所屬醫療機構5年內退休人員所佔編制可用於申報定向生招生計劃。
  • 培養世界500強CEO最多的30所美國大學!準備好抱大腿了嗎?
    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推出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該榜單以收入作為企業排名的主要依據,能夠上榜的企業被認為目前發展前景更好,也是很多畢業生們理想的求職方向。 很多家庭在選擇學校時,都會希望孩子能夠進入畢業生前景更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