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心理醫生在武漢治「心」:驅逐低落、焦慮、驚恐、擔憂

2020-12-14 新民晚報

【編者按】

2月24日,上海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出徵滿月。

這一月間,上海先後共有9批1640名醫務人員,「逆行」武漢,這個疫情鬥爭最為激烈的戰場。

他們是生命的守護者,被防護面罩勒出深印的臉龐,「訴說」著堅持的不易;被汗水溼透的防護服,「包裹」著守護的誓言。聆聽他們的故事,感謝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我們將深深記得。

2月25日是彭代輝到武漢的第10天,他是上海駐武漢心理團隊的隊長。

「到達武漢後,我們接觸了不少患者,他們反映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對疾病本身不了解,對疫情過度擔憂和緊張,也有對家人的牽掛,有些還出現失眠、焦慮症狀,極少數的患者,會把緊張情緒發洩到醫護人員身上等。」彭代輝說。

除了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或者幹預,他們還要為臨床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開展心理疏導。他發現,方艙醫院裡的醫護人員與重症及ICU病房的醫護人員相比,出現的心理問題不同。

患者的心理狀態,他們往往從醫護人員那裡獲悉。

「一線醫護人員通過臨床觀察患者的一些症狀,由此推測可能存在心理原因,會請隨隊精神心理科醫師參與會診、評估。」彭代輝說。

他舉例說,譬如上海醫療隊發現有一些患者,進了醫院感覺呼吸不暢,病情加重了但並不願意接受隔離治療,而患者各項身體指標並不支持這類呼吸困難症狀,「我們發現,這種情況下,往往是患者對新冠疾病本身的焦慮、驚恐,以及患者自身對環境的不良預期或適應不良導致。」

對此上海已有準備,心理援助「上海方案」也已誕生。

目前,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前方工作協調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共同制訂了上海版的新冠肺炎心理援助方案,並製作了一系列海報。

彭代輝說,這一方案中,有針對患者的疾病管理宣教和心理援助的海報,也有針對醫護人員的心理支持海報及心理援助海報。

「掃描海報二維碼,他們可以直接自己評估心理狀態並且自動反饋結果。海報同時連結了阿基米德微電臺,裡面有針對醫護人員、普通大眾不同版本的放鬆、冥想、新冠疾病知識科普等心理調節幫助辦法。」彭代輝說,對於有心理症狀的,隨隊精神科醫師、心理醫師進一步訪談,陪伴、支持或進行其他深度的心理治療。

「對於一些重症患者,有些合併譫妄症狀,意識不清楚,這類我們難以管理,就需要多學科幹預,精神科醫師對部分行為衝動、情緒失控的患者會給予藥物治療。」彭代輝補充道。

不僅患者,醫患關係的另一方也會出現心理問題。

彭代輝發現,在輕症患者居多的方艙醫院裡的醫護人員,與在一些重症及ICU病房的醫護人員相比,兩者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同,出現的心理問題也不同。

「不少醫療隊員這次是主動來武漢一線,他們通常心理素質較好,有較強的助人動機。但常常也會出現緊張、焦慮、心理疲憊、失眠等問題。因為疫情特殊,一些人特別容易出現『自己是否被感染』的焦慮。」彭代輝進一步舉例說,如有個醫師進艙後,老擔心手套沒有封閉好,影響了工作;又如有個ICU護士,面對的全部是危重症患者,療效不佳,為此非常自責,情緒很低落。

彭代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市衛健委的統籌下,上海正在加派精神科及心理科醫生。目前,上海一些醫療機構都有配備相應的人員,「心理救援主要在於輔助抗疫,解決醫患近期存在的心理需求,預防將來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原標題:上海心理醫生在武漢治「心」:驅逐低落、焦慮、驚恐、擔憂

相關焦點

  • 情緒低落、胃口變差、睡眠障礙……江城中小學生「開學季焦慮...
    劉女士有些不放心,近日帶孩子到一家醫院就醫,經相關檢查並無器質性病變,醫生提醒劉女士,可能是孩子的心理、情緒上出現問題。日前,劉女士帶孩子來找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肖勁松教授就診,經詳細詢問、心理量表評估,肖勁松教授診斷,晉晉有輕度焦慮,與開學後學業跟不上有關。
  • 急性焦慮發作——驚恐發作表現與治療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驚恐發作及表現根據一例驚恐發作的案例,整理的症狀及發生治療過程,分享給心理諮詢師、心理愛好者和關注心理成長的師生學習參考。————————————驚恐發作是焦慮症的一種形式,又稱為急性焦慮發作。突然發作時患者可能正在進行普通日常活動,如開車、學習、進餐、運動散步、開會、睡眠中途醒來、做家務時,突然出現一種強烈的恐懼感,好像即將死去。
  • 焦慮驚恐發作,我的真實感受和應對!
    因為壓力在此之前就已形成,那時候其實我已經處於一種焦慮狀態,並且想通過慢跑鍛鍊,減少焦慮。結果,剛第一次跑步就歇火了。所以再次提醒,一定要循序漸進,我的一次激進使得我將近一年沒再能大動,所謂大動,跑步就免談了,就是快走,上樓梯之類的都很費力,就只能像烏龜一樣小心翼翼的挪挪步子,生怕再次發作。
  • 抑鬱症伴有的焦慮:焦慮的心理和生活中應對策略
    提到抑鬱症就很難避開焦慮,因為它們總是相伴相隨,並且同樣對我們的生理、心理和日常生活帶來很多困擾。更為嚴重的是,它對抑鬱症康復設置了許多障礙,以至於我們不得不再一次的單獨來分析如何應對它。焦慮是一種瀰漫的,令人不快的,含糊的憂慮感。
  • 焦慮、抑鬱、雙相情感障礙……疫情下如何防治精神心理疾病?
    在醫院急診科就診後,醫生予輸液、口服降壓藥處理,劉先生很快恢復正常,做了心電圖、抽血都沒發現任何問題,之後就回家了。然而劉先生這種情況在出院後又反覆出現了兩三次,每次持續20分鐘左右後自行緩解,手無足措的他找到了潘集陽教授。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和檢查,潘集陽教授診斷他為驚恐障礙。
  • 為什麼焦慮抑鬱會引起高血壓?高血壓與焦慮相互影響,如何治療?
    焦慮障礙症狀持續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功能,並導致異常行為,需要治療。焦慮障礙按主要臨床表現可分為廣泛性焦慮、驚恐障礙及恐懼障礙等;流行病學證據同樣證實焦慮障礙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精神障礙。 抑鬱是以情緒低落、愉快感消失 >2周,同時伴有明顯的功能缺失和軀體不適為特徵的一種情緒障礙,常伴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和運動功能不適,核心症狀是: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
  • 焦慮症能徹底治好嗎 急性焦慮症能徹底治好嗎
    服用抗抑鬱藥能夠從根本上改善焦慮,因為焦慮的病因與腦內神經遞質的不平衡緊密相關,而抗抑鬱藥可以改善腦內神經遞質的不平衡,從而緩解焦慮,從根本上治療焦慮。在服藥初期焦慮可能會加重,與藥物的副作用有關,一般在2周後消失。注意在開始服藥時劑量小一點,慢慢加量,焦慮明顯的話,及時加用安定類藥物緩解焦慮。症狀緩解後,建議服藥1-2年左右。停藥及加量請諮詢醫生,不要自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 「驚恐發作」,急性焦慮的解決從這四個方面入手!
    焦慮障礙俗稱焦慮症,是最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正如其名,焦慮症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強烈的焦慮感、緊張擔心、坐立不安。焦慮是人面對壓力時的正常反應,適當的焦慮是有益的。從進化心理學角度講,適度焦慮可以提醒危險,幫助人們做好準備去提前應對。與這種正常的焦慮不同,焦慮障礙是指過度的緊張、恐懼或擔憂。
  • 焦慮症,植物神經官能症,驚恐障礙
    在這裡我想說,如果你到醫院檢查醫生碩沒什麼事的話,基本已經確定是植物神經官能症,也可以叫焦慮症和驚恐障礙,不過首先得去醫院檢查排除軀體病變。發作時打120急救去醫院後又好了,查不出什麼病來,發作一兩次還好,但是發作了一兩次之後,基本都會持續的再相應得地點和時間隔三差五的發生,導致心理受不了那種感覺打擊,整天疑神疑鬼,導致一天天焦慮形成。因為焦慮症的前期就是驚恐發作,發作一段時間之後回各種各樣的身體機能出現了問題,有的人腸胃不舒服,有的胸痛腳痛,有的人會整天胸悶氣短渾身無力,說不出的感覺,晚上失眠,就算睡得時間長白天葉哈欠連天,乏力。
  • 焦慮、煩躁、夜裡睡不著?這幾招解決特殊時期的心理疙瘩→
    兩位專家也特別提到,隨著抗疫逐漸深入,社會各界也應該開始關注治癒後、隔離期後的患者群體心理狀態。對醫護人員在武漢三院住院部,一間換藥房被第三批上海援鄂醫療隊員改造成「滬鄂心連心」心理諮詢室。工作壓力大,無法與家人團聚,由此帶來孤獨感,其中一部分人出現較為嚴重的失眠、焦慮等症狀。長寧精神衛生中心醫生陳亮亮說,部分醫護人員本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工作中自責和無力感會更強烈,需及時心理疏導。
  • 武漢人的心理防「疫」從「集體唱國歌」說起
    「封城」以後,武漢人窩居在家裡,加上那段日子天氣陰沉寒冷,很多人孤獨、失落,倍感壓抑。一起唱國歌讓無奈分隔的個體找到歸屬感,認同感,也找到了心理減壓的窗口。為了避免飛沫傳染,有「醫療專家」迅速叫停,但此事迅速成為武漢抗疫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 運動是緩解焦慮的良方
    經心理醫生分析,小張出現焦慮情緒。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有高達25.4%的人有焦慮、抑鬱、神經衰弱、強迫症等心理障礙。此次的疫情影響著大學生的情緒和心態。如今他們的學習逐漸恢復,生活也步入正軌,但疫情留給他們的心理陰影沒有完全抹去。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哪些?如何調節?
  • 驚恐發作
    定義驚恐發作是焦慮症的一種表現形式,亦稱為急性焦慮發作。驚恐發作不是心臟病劉先生從事貿易工作,半年前,他在一次看書時,突然感到自己的心跳很快,呼吸費力,胸悶,並有全身發抖。一個念頭湧上腦海:可能會暴死。立刻打120急救,可到了醫院,一會兒這些心慌等症狀就消失了,檢查心臟等重要器官,一切正常。以後的日子劉先生仍十分害怕心臟有問題,反覆檢查,儘管所有醫生 都向他保證心臟 健康 ,可無濟於事,經人介紹,來我心理諮詢室就診。
  • 疫後心理重建:900萬人和疫情的戰鬥,還在繼續|武漢|疫情|心理援助...
    志願者小組發起人之一鄧歌,除了要負責物資的協調調度,還需要分心籌備她參與的又一個項目——和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蘇州心靈花園心理諮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交通大學 EMBA 心理學協會的志願者們合作開展武漢心理援助。
  • 武漢隔離病房裡,看不見的戰役
    臨床治療之餘,醫生們嘗試撫慰患者的心靈,他們解答、傾聽、安慰,抑或張開手臂給予擁抱。在武漢,300多名心理醫生陸續抵達,開展專業的心理幹預服務。疫情即將過去,他們仍將留守,為普通人提供心靈支撐。▲3月8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隔離病區,醫護人員為患者整理被褥。
  • 心理學家:當出現焦慮、驚恐發作無法控制時,你需要這樣做
    心理學家:當出現焦慮、驚恐發作無法控制時,你需要這樣做。註:本文為心理諮詢案例「老師你好,我的驚恐發作無法控制,反覆出現該怎麼辦?去醫院門診看病,醫生檢查之後,說我有焦慮症,給我開了一些西藥,其中有鎮定效果的藥,但我感覺效果不大,所以,吃了一段時間就不吃了。我第一次的驚恐發作是在半年前,然後持續了有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有驚恐發作的這個症狀。不敢去人多的地方,人一多就感覺胸悶、頭暈,有窒息感。每天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 【好書推薦】共存性失眠研究專家卡尼和曼博《睡出好情緒:給焦慮、抑鬱、驚恐、高壓等人群的高效睡眠書》
    關於睡眠的所有疑問與不確定,都能在《睡出好情緒:給焦慮、抑鬱、驚恐、高壓等人群的高效睡眠書》裡得到答案。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失眠,所有「睡不著」 都是情緒在作怪!超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成年人失眠率近四成,而元兇之一就是焦慮、易激惹、抑鬱情緒、注意力難集中或者疲勞等。這些問題情緒會攻擊我們的睡眠系統,擾亂我們的睡眠規律,造成失眠,影響身心健康。
  • 焦慮、抑鬱有哪些臨床表現?
    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坐臥不寧,煩躁,不能靜下心來。 (2)急性焦慮發作(驚恐發作、驚恐障礙) 瀕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透析患者跟正常人一樣,而一旦發作時(如:誘導期透析的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治療方案改變等),患者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瀕死感或失控感。
  • 高考焦慮?心理醫生的建議,家長都看看
    考前焦慮如何緩解,聽聽心理醫生是怎麼說的……【案例】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高三學生因對自己學習狀態不滿意出現輕微焦慮,隨著考試時間臨近,焦慮情況加重,甚至提到考試即出現心慌、呼吸困難,考試時手心冒汗,腦袋一片空白……考前焦慮是普遍的情況,一般建議考生先接納自己的情緒,適度的焦慮可成為考試動力
  • 美團聯合多家心理諮詢機構上線公益心理援助 累計超五百人接受心理...
    據美團Life Event負責人Vivi介紹,疫情牽動著每一個美團人的心,大家都想為抗擊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連續不斷奮戰24小時後,首個由網際網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發起的服務湖北醫護人員和病患相關人群的免費在線心理援助行動於1月27日正式上線。壹點靈和幸福謀方都是最早加入美團公益援助的心理諮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