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煩躁、夜裡睡不著?這幾招解決特殊時期的心理疙瘩→

2020-12-13 解放日報

最近不少單位都已進入

工作節奏

很多人還是覺得找不到工作狀態

總忍不住刷手機停不下來

小編的一位同學就表達了

自己的焦慮↓

「一邊看著新聞,一邊就心裡緊張,甚至夜裡睡不著。其實,這是典型的焦慮體驗。

不止是你我

直面病魔來襲的患者

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公安、道口檢測人員、復工的一線工作者

焦慮不安的大眾包括兒童和青少年

……

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心理壓力

該怎麼做好心理調適

了解不同人群

有針對性的心理幹預

用好心理防疫,來共同打贏這場戰役呢?

對患者

「醫生,我手麻胸悶,是不是要腦梗了?

「醫生,你看看他,病情這麼重,我是不是也會被傳染?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陳俊為多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供了支持性心理治療。「有些患者的表現症狀很有代表性。」陳俊說,焦慮、抑鬱、失眠、憤怒……

「我們必須明確的是,確診患者與疑似患者若出現一些精神情緒,屬於應激反應,並非精神疾病,絕不應該在此時再給他們扣上帽子。」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陳珏指出,「在隔離病房,不是平日常規可能長達一小時的心理治療,患者沒有精力體力,醫護人員也存在感染風險,因此每句話都要落在實處,讓患者感到安全。」同時,要儘量幫助他們促進正常功能的發揮,「我們看到,在武漢方艙醫院,患者們一同跳廣場舞,樂觀的心情會感染自己和周圍人,重新獲得對健康、生活的掌控感,也有利於抗擊病魔。」

兩位專家也特別提到,隨著抗疫逐漸深入,社會各界也應該開始關注治癒後、隔離期後的患者群體心理狀態。

對醫護人員

在武漢三院住院部,一間換藥房被第三批上海援鄂醫療隊員改造成「滬鄂心連心」心理諮詢室。一位護理人員來訪:「晚上一個人在房間,感到有點咽喉疼,會不會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想著想著連覺也睡不著了……」

因擔心自己受感染或將病毒傳染給家人,不少醫護人員不敢回家,只能暫住在醫院附近的賓館。不少人已連續工作超過一個月。工作壓力大,無法與家人團聚,由此帶來孤獨感,其中一部分人出現較為嚴重的失眠、焦慮等症狀。

長寧精神衛生中心醫生陳亮亮說,部分醫護人員本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工作中自責和無力感會更強烈,需及時心理疏導。作為一線醫護人員,須知道自己可能會目擊甚至經歷某些極端事件,如患者反覆搶救後突然去世,或了解到患者的不幸遭遇與困境,難免心情沉重,要提前做好心理危機預防。比如進行團隊合作、重視夥伴關係、防止救治患者過程中過度代入導致出現替代性創傷。「特殊時期,應合理規劃個人日常生活,安排有規律、可預期的事來主動獲得控制感。」長寧精神衛生中心醫生季海峰建議,再忙的一線人員,下班後也可聽聽音樂舒緩放鬆。對於那些過於投入、不願按時輪休的工作人員,也應及時給予提醒,不提倡「輕傷不下火線」。

那麼,對廣大市民來說呢?

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認為,在重大疫情期間,適度的焦慮對於大眾來講,是難免的,也有一定必要性,有助於引起市民的重視,採取積極措施防控疫情。但是,市民朋友們需要避免過度的焦慮和恐慌。

最簡單的主要做法有「6點」

(1)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節奏;

(2)控制每天接受疫情相關信息的時間和信息量;

(3)適當的運動;

(4)積極地自我暗示;

(5)通過看書、聽音樂、室內運動等來轉移注意力;

(6)學習一些放鬆技巧等。

如果經過自我調整後

還是無法解決失眠、驚恐、強迫等表現

不妨積極尋求專業幫助

↓↓↓

專家強調:別避諱諮詢宛平南路600號

「別避諱『宛平南路600號』——市精神衛生中心。」謝斌介紹,精神衛生中心推出網際網路快速問診通道、情緒自我評估工具、心理援助熱線,市民朋友可以登錄「上海健康雲」APP,關注市精神衛生中心微信公眾號和撥打12320-5,接受在線心理健康服務。

專家現場視頻↓

除了精神衛生中心的諮詢渠道

還有這些免費的心理諮詢平臺

上海官方熱線:「健康上海12320」、「青年之聲12355」

上海近日下發《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眾心理疏導的工作方案》,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和市委關於加強疫情防控公眾心理疏導的決策部署。

《方案》提出,本市將進一步加強「健康上海12320」「青年之聲12355」熱線建設,市區兩級精神衛生中心諮詢熱線增設固定電話,充實人員和設備保障,組織專家熱線接聽,形成市區兩級諮詢熱線的服務架構,便捷高效、有問必答,確保市民電話打得通、問題說得清。同時還將依託上海「健康雲」,結合疫情防控信息和城市管理信息發布,聚焦公眾關注熱點,通過留言解答、在線諮詢等方式,積極打造網絡互動交流平臺,並根據疫情最新發展態勢,及時推出系列問答集錦。

還有些高校和企業做的免費平臺——

「針對疫情,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督導服務!熱線4001888976

在美團App和大眾點評App首頁搜索欄輸入「心理援助」關鍵字,就可以到達服務頁預約諮詢服務。第一階段的心理援助面向湖北地區,目前已擴展到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和地區。有11家機構300多名心理諮詢師在「美團」上提供專業服務。

「京東」也為全國用戶提供了包括心理諮詢在內的專業醫生問診服務。24小時無休提供免費的心理疏導熱線服務,特別針對高強度、高壓力環境中工作的一線醫務人員。

「壹心理」平臺也開通了疫區公益心理援助專線。大年初一,平臺發起「後背」計劃,為疫區提供免費、專業且系統的心理援助,讓心理諮詢師成為逆行者的「後背」。目前,平臺從2000名志願者諮詢師中篩選出有專業背景和重大危機處理經驗的120人,上線接聽公益專線。

12355上海青春在線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

已在為疫情中的青少年和親子關係提供諮詢

因為,對家中有孩子的家長來說

自己的心理調適之外還得關心娃的↓

長時間宅在家中,也引發了一些家庭衝突——兒子執意要下樓玩耍,媽媽在多次勸阻後情緒崩潰,脫口而出:「你出去就是送死,被感染還不如被車撞死。」13歲的少年梗著脖子回應:「那我現在就跳樓!」第二天這位媽媽非常後怕,打電話給12355上海青春在線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她想不通,兒子以前一直都很聽話,現在怎麼變得這麼暴躁。

「父母自己的情緒一定要穩定,恐嚇和限制只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逆反。12355心理督導建議。

接納、傾聽和給予支持,才能給對方信任感和穩定感,告訴對方「你最近很多情緒反應,其實是正常的」。家長不用刻意去為孩子屏蔽負面信息,正能量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不要擔心,而應該真的帶著孩子去看:確實有很多殘酷的現實,但同時我們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具體的操作↓

因疫情推遲開學,中高考學生如何在家安心學習?

開學延期,娃們又鬧騰總想出門,家長們都很頭疼。而正在備戰中高考的學生們更是焦慮。即將上市的《抗疫期間中小學生及家長心理防護手冊》中給出建議——

第一,積極調整情緒,保持鎮定心態。

首先,規律作息,保障精力。規律的作息和飲食會讓每一天都處在一個張弛有度的節奏裡,會讓思緒穩定,做事有條理。其次,慎擇信息,明辨是非。過度關注疫情會加劇我們的焦慮,因此,可以設置關注疫情的時間,比如早中晚各 10 分鐘,而且只從官方渠道了解疫情的進展。

第二,制定學習計劃,學會時間管理。

即便居家防疫,也要按照上學的作息時間,制定切實、可行、高效的學習計劃。針對自己的弱勢學科查缺補漏,將知識點強化、細化、條理化,全面提升學科綜合實力、整體水平。在等待開學期間,利用「空中課堂」「網絡在線課」等多媒體信息化手段實現教育部門提倡的「停課不停學」。

第三,保證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考生要在精神狀態最好的學習時段學習自己的弱勢學科,累積一段時間需要換一門學科「換換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一門科目不宜複習太長時間,比考試時間稍長為宜,交替複習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此外,要及時複習,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所以要趁記憶新鮮及時複習。同時,在每天睡覺前,總結一天的學習內容和知識要點,既能鞏固一天的學習成果,又能優化第二天的學習效果。

居家防疫生活無規律,孩子睡眠不佳怎麼辦?

第一,調整作息時間。

有關研究表明,夜間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率是白天的 3 倍。一般晚上 9 點睡沉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逐漸增加,到夜裡 12 點左右呈現高峰值,早晨 5 點以後逐漸下降。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晚睡甚至熬夜的危害,督促孩子保持相同的睡眠時間和喚醒時間,即使不困也要按時睡覺,另外午睡最好不要超過 1 個小時。

第二,儘量排除幹擾。

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LED 設備所發出的藍光可能會損害睡眠,因此睡前應儘量不刷手機、看電視,以免過度興奮。

第三,保持飲食健康。

「胃和則臥安」,也就是腸胃舒服了,睡覺才會安穩。晚上飲食儘量清淡,建議睡覺前不要吃東西,但是也不要在飢餓的情況下睡覺。

第四,嘗試呼吸減壓。

臨睡前半小時,全家可以一起做腹部深呼吸運動,全家人以各自舒服的方式坐著,調暗燈光,播放舒緩的音樂,進行呼吸練習,這既有助於密切親子關係,又能促進身心放鬆,幫助提高睡眠質量。

還可以和家人在家一起做運動

比吃雙黃連什麼的有用多啦

上海體育學院90後美女老師

自編的「一平米操」操作性很強↓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努力做到

還可以這樣鼓勵自己

除了可以遠程辦公的單位

其他企業正在陸續復工

倡議大家能不出門的依然堅守在家

外地返滬人員請一定配合隔離須知

有這麼多人在默默為我們付出

我們更要樹立信心

大家一起加油

用健康的身心

和對一線防疫工作者的支持

共同打贏這場戰役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綜合報導

相關作者:黃楊子、劉雪妍、許沁、徐瑞哲、黃海華、欒吟之、王美傑、章迪思、吳頔等

微信編輯:納米

相關焦點

  • 焦慮又煩躁?心理教師三招化解學生「宅習」負面情緒
    「宅家學習模式」給不少學生帶來焦慮、煩躁、沮喪等情緒困擾。心理教師提示,應正視負面情緒,通過行動調節、主動交流等化解。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湖南長郡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梁琪介紹,疫情之下,一些學生反映,長期「宅習」而產生負面情緒,比如難以靜心學習而煩躁、無法堅持學習計劃而焦慮、拒絕不了電子產品誘惑而自責等。  如何調節這些「宅習」負面情緒?
  • 心理學家:白天焦慮煩躁,晚上抑鬱睡不著,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做
    心理學家:白天焦慮煩躁,晚上抑鬱睡不著,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做心理學家李宏夫在《戰勝抑鬱》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武士在靜坐,一切都是非常的安靜。這個時候,房間內飛來了一隻蒼蠅,「嗡嗡嗡」在武士耳邊飛來飛去。
  • 晚上失眠煩躁,教你如何解決,簡單有效,不妨試試
    大部分人晚上失眠是由於環境、個體、精神、情緒等因素造成,晚上失眠煩躁怎麼辦?別擔心,小編教你幾招改善方法,簡單又有效,記得收藏起來哦。第一:平和地接受失眠失眠的人一想到晚上躺在床上久久睡不著,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例如煩躁不安、焦慮、心慌等,越想心情就越不好,這些不良情緒不但會影響人們的心情,而且也會加重失眠。
  • 心情煩躁怎麼辦 心情煩躁有這幾種原因
    你飛快地打著字,和這些人長一句短一句地瞎起鬨,沉浸在網絡的快樂泡沫裡,不愉快早躲開了。在社會,少不了要受點委屈、遭點挫折,或是單位裡被領導訓話,或是朋友間起了誤會,或是中了競爭對手的黑招。各種各樣的煩惱和不快樂,就象躲在暗處的刺客,趁你不注意的時候跳出來朝你砍上幾刀。開始時我被這些壞情緒弄得心神不定,憔悴不堪,後來長了經驗,慢慢總結歸納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對付糟糕情緒的好辦法。
  • 晚上睡不著心裡煩躁是怎麼了?連續幾天失眠怎麼辦?
    實際上晚上睡不著心裡煩躁是怎麼了?連續幾天失眠怎麼辦?這樣類似的問題都是因為做不到內心恬適,真正的內心恬適者不懼失眠,因為在睡不著的夜晚,他們懂得自我調節,享受一個人的時間。晚上睡不著心裡煩躁是怎麼了一、怎樣去除心中的煩躁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生活的快樂,是因為心思簡單;之所以內心平靜,心態平和,是因為心胸開闊,豁達大度;之所以從容自如、氣定神閒,是因為內心寧靜、淡定。而這些都需要自己定期給自己復位歸零,清除心靈的雜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與生活。
  •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
    人感覺煩躁乏力焦慮,第一時間應該先選擇去正規醫院檢查身體,如果檢查結果排除軀體性疾病,那麼一般情況下,就可以確定患上焦慮症了在求助心理諮詢師後症狀仍然沒有緩解的話,就要考慮輔助藥物治療。正常人都會有煩躁乏力的時候,在醫院經過常規檢查後,沒有發現軀體疾病的,大部分都可以考慮是抑鬱焦慮情緒引發的連帶軀體不適,但在國內,很多人都不重視這樣的問題,只會默認承受自己身體的不適感,不會去考慮求助心理醫生或諮詢師;而且,現實中有很多人,把自己日常的軀體不適誤認為是身體上出現重大疾病,諱疾忌醫,甚至一拖就是十幾二十年的也有!
  • 身上起紅疙瘩夜裡很癢怎麼辦?
    大家經常遇到身上起紅疙瘩夜裡很癢的情況,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這是好多人頭疼的問題,我把多年臨床上遇見的這種情況總結好分享給大家。大家經常出現的身上有紅疙瘩夜裡很癢的現象多見於這幾種病,皮炎、溼疹、過敏、疥瘡。
  • 焦慮、煩躁、失眠等負面情緒爆棚怎麼辦?專家教你這樣做
    久而久之,一些在家裡待久的人就會感到莫名的擔心、焦慮、煩躁、失眠等等,甚至出現過激和反常舉動,比如幾天前有人高空拋灑現金。 那麼,面對疫情,普通民眾該如何做好心理應對?別讓「心病」找上自己呢?
  • 失眠、焦慮、大腦疲勞……原來睡不著也是病
    貴陽網訊「白天想睡覺,晚上睡不著」「倒頭就睡」變成了「失眠人」夢寐以求的「超能力」。睡眠是人體的基本生理需求,究竟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睡意,我們又該如何解決?12月1日,記者就該問題諮詢了貴州省人民醫院相關醫師。
  • 晚上常失眠,讓人煩躁不安,教你幾個小方法,助你一覺睡到大天亮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是逐漸增加,尤其是一些人在晚上的時候會出現睡不著以及失眠嚴重的情況。很多經歷過失眠的人都知道,晚上睡不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由於經常失眠,讓自己的身體感到非常不適,人往往因為失眠感到疲憊不堪以及出現情緒焦躁的情況,甚至有時候還會產生身體的各種不適,造成更加嚴重的失眠。在晚上要是出現失眠的情況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平時失眠怎麼辦。平時經常失眠的人,教你幾招小方法,助你一覺睡到大天亮1.
  • 孩子不睡,困死爹娘!學會這幾招讓他安心睡一整夜
    不抱不睡,不奶不睡,不搖不睡,一放就醒,一醒就哭……科比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算什麼,每個當媽的,都見過自己城市的一點、兩點、三點、四點……
  • 睡不著瞌睡還總是焦慮:焦慮失眠症………
    這種情緒趕不走,理不清,越想越煩躁,這是患了焦慮性神經症,也稱焦慮症。這是一種持續性不安、緊張、恐懼等的情緒障礙。它或者是缺乏具體指向性的心理緊張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緒,感到莫明其妙的緊張和不安;或者是在接連遭受不如意事件的衝擊,心理上招架不住,身心均陷入過度疲憊狀態而逐漸形成的緊張和不安情緒;或者是「預感」、「設想」某種事件的產生而帶來的恐懼情緒,無時無刻不在為未來發生的事情發愁、苦惱、煩躁。其精神狀態可表現為以常疑惑、憂慮、抑鬱、惶惶然有如大難臨頭,整天提心弔膽、戰戰兢兢、緊張不安。常因小事而煩惱。
  • 焦慮煩躁怎麼辦?不如試試這些辦法
    焦慮煩躁怎麼辦?小麗來教你幾招~01 呼吸練習如果你感到焦慮,一個讓你自己冷靜的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把注意力放在你呼吸的規律上。當我們感到緊張的時候,我們吸氣比呼氣長。所以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們可以調整呼吸節奏,讓呼氣比吸氣長。
  • 寶寶怎麼睡都不安穩?教你這幾招,全家睡到大天亮!
    如果有什麼事情是睡一覺解決不了的,那就睡兩覺。我們成人尚且覺得「一睡解千愁」,對寶寶們來說,睡眠就更重要啦。再說,不睡好白天哪有精力?(這點爸媽應該深有體會),睡香香的寶寶活潑好動心情倍兒好,而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渣的寶寶,相對來說情緒更不穩定,活動能力也明顯掉隊。
  • 疫情期間居家市民產生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怎麼辦?烏魯木齊心理...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測評科主任夏葉玲對市民居家期間的心理調整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四條建議,希望大家積極面對特殊時期,擁有健康心態。「目前,居民對疫情的認知和了解相比年初已有增加,恐慌心理有所減少,但一下子改變正常生活規律,打亂了生活的『穩定感和節律感』,時日一久就會產生焦慮、沮喪、擔心、煩躁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是特殊時期的正常反應,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調整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夏葉玲說。一是科學認知疫情防控的措施。
  • 觀察|學生焦慮煩躁沮喪 居家學習的「煩惱」如何解
    網上教學開展以來,一部分學生出現焦慮、煩躁、沮喪等負面情緒居家學習的「煩惱」如何解課堂從教室到雲端,師生由「面對面」到「鍵對鍵」,從2月9日起,河北省各地中小學校陸續開展了網上教學。30分鐘後,陽陽媽媽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研究」起了桌邊的鉛筆盒。「家長不可能時刻都監督,而且提醒多了,孩子也煩躁,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陽陽媽媽感嘆說,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學會自律太難了。困擾不止這些,有時還會出現情緒問題,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石家莊張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初一,由於夫妻倆都上班,很難對孩子上課學習進行有效監督。
  • 高考焦慮?心理醫生的建議,家長都看看
    原創 小九 39健康網馬上就要高考了,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本該是撒歡的假期,如今那根緊繃的神經依舊得不到絲毫的鬆懈,無論對考生還是家長來說都是莫大的考驗。考前焦慮如何緩解,聽聽心理醫生是怎麼說的……【案例】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高三學生因對自己學習狀態不滿意出現輕微焦慮,隨著考試時間臨近,焦慮情況加重,甚至提到考試即出現心慌、呼吸困難,考試時手心冒汗,腦袋一片空白……考前焦慮是普遍的情況,一般建議考生先接納自己的情緒,適度的焦慮可成為考試動力
  • 明天很忙,晚上卻在想為什麼睡不著,入睡困難如何解決?
    23:00…睡不著,翻來覆去,但是頭腦沒有一點想睡的意思,腦子還在回顧今天準備的內容,看了一下時間,23:00.心裡想著,還是趕緊睡,不然明天起不來了。00:00…你的腦子從明天早上幾點起床,飛到了上一次睡不著的時候你在想什麼,再由人類為什麼活著,飛到了同事在馬爾地夫的度假沒有叫上你,真可惡,看了下時間,你又在怪罪自己為什麼睡不著。
  • 兩招幫你擺脫經前煩躁
    其實,女人善變,有時是自己也控制不了的,比如經前煩躁,它會讓女人的心情大受影響,而這卻是體內的激素變化所致。面對經前煩躁,你並非只能袖手旁觀,小編知道兩大招,可以擺脫經前煩躁哦,女人們不妨試試。  經前煩躁,老公成了「受氣包」  「為什麼不回我微信,為什麼不接我電話,為什麼叫你都不應……」  「走開,別打擾我」,「滾一邊去,這裡沒你的事」,「神經病啊,怎麼又
  • 揪出原因就能改善,教你5招助睡不再焦慮
    有的人是壓力大到睡不著,有的則是長期失眠找不到改善方法,無法一夜好眠的結果,就是在醒來時感到異常疲倦,甚至會影響白天工作效率。失眠原因是什麼?睡不著其實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分為:生理原因:最常見的就是疼痛,像是頭痛、胃痛、心絞痛、關節疼痛等,生理上的不舒服會影響到睡眠品質,造成入睡障礙或導致半夜痛醒。而腎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也可能造成失眠。心理原因:工作壓力、生活焦慮,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也很常引起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