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居家市民產生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怎麼辦?烏魯木齊心理...

2020-12-21 界面新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8月3日17時,新疆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就烏魯木齊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舉行第十七場新聞發布會。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測評科主任夏葉玲對市民居家期間的心理調整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四條建議,希望大家積極面對特殊時期,擁有健康心態。

「目前,居民對疫情的認知和了解相比年初已有增加,恐慌心理有所減少,但一下子改變正常生活規律,打亂了生活的『穩定感和節律感』,時日一久就會產生焦慮、沮喪、擔心、煩躁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是特殊時期的正常反應,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調整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夏葉玲說。

一是科學認知疫情防控的措施。要從權威的渠道去了解信息,客觀理性的認識疫情。要主動調整對待疫情和居家的心態,不指責、不抱怨,不相信、不傳播網絡小道消息,積極做好防疫,戴口罩、勤洗手,開窗通風、不聚會等。

二是正視負面情緒的影響。原本人們的生活如在高速路上行駛的汽車,突然停下難免有失控感,我們要正確認識負面情緒給身體、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督促自己保持規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要充分利用這個「暫停期」,多陪伴老人,陪孩子讀幾本書,享受與家人親密接觸的時光,從而實現對生活的自我掌控,保持心理狀態平衡。

三是積極管控不良情緒。居民可以通過與家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深呼吸、適宜的運動等釋放情緒;也可通過做一些平時沒時間做而自己感興趣的事,如繪畫、聽音樂、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來轉移注意力,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態平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疫情、看待生活,增加心理抗壓能力。

四是主動尋求專業幫助。當感覺到自己有較嚴重的症狀,已經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時,要及時尋求幫助。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尋求心理支持;也可以向心理衛生專業人士尋求心理援助,撥打心理諮詢熱線或網上尋求心理諮詢。

夏葉玲說,病毒是病,不良情緒也是病,當人們心情愉悅、心態陽光時,就對心理疾病設下了「保護牆」,希望大家積極面對特殊時期,擁有健康心態。

相關焦點

  • 觀察|學生焦慮煩躁沮喪 居家學習的「煩惱」如何解
    網上教學開展以來,一部分學生出現焦慮、煩躁、沮喪等負面情緒居家學習的「煩惱」如何解課堂從教室到雲端,師生由「面對面」到「鍵對鍵」,從2月9日起,河北省各地中小學校陸續開展了網上教學。如今,學生居家學習已有2個多月的時間,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給學生、家長和老師帶來新的挑戰,一部分學生也反映出現焦慮、煩躁、沮喪等情緒困擾,如何應對這些負面情緒?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居家學習困擾多4月10日上午7時50分,今年四年級的陽陽,像往常一樣提前10分鐘打開了學習直播間,準備開始一天的網課學習。
  • 焦慮又煩躁?心理教師三招化解學生「宅習」負面情緒
    新華社長沙3月29日電(記者袁汝婷)受疫情影響,全國多地尚未開學。「宅家學習模式」給不少學生帶來焦慮、煩躁、沮喪等情緒困擾。心理教師提示,應正視負面情緒,通過行動調節、主動交流等化解。
  • 「我快要崩潰了,不知怎麼辦」…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志願者幫你邁過...
    「老公不在身邊,兒子高三了,叛逆期、壓力大,再加上疫情,我整天非常焦慮,感覺快崩潰了,怎麼辦啊?」「解除居家隔離後,我感到世界不一樣了,總覺得別人在背後對我和孩子指指點點,和我說話也不願意靠近,我是不是被排擠了?」最近,56歲的楊曉萍時常在QQ、微信上收到類似的諮詢。
  • 面對疫情,心情鬱悶?普陀開通市民心理援助熱線!
    1-2小時內回復進行電話、微信諮詢如果您有任何因疫情產生的心理壓力或者焦慮情緒都可以在這兒尋求幫助!疫_服務對象:全區域奮戰在一線的醫護、防疫人員及其家屬確診或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及其家屬因接觸患者而被隔離,或受疫情影響產生焦慮、壓力恐懼等來訪者。
  • 北京:貼心「話聊」緩解市民焦慮情緒
    相比普通人群,疫情期間,孕產婦的情緒更加敏感、焦慮,稍有緊張,負面情緒就容易被放大。疫情暴發初期,豐臺區心理援助熱線醫生、豐臺區婦幼保健院心理科主任張愛華,就憑藉心理工作者敏銳的洞察力,感受到孕產婦群體將有迫切的心理疏導需求。
  • 疫情期間宅太久,焦慮、煩躁怎麼辦?教你如何緩解
    儘管宅家的生活對於一些「宅男宅女」而言沒有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大部分人都由於長期沒有出門,進而出現了一定的不良反應以及負面情緒,比如做事缺少樂趣、抑鬱、焦慮、煩躁等。那麼,為什麼長期宅在家裡會導致不良情緒產生呢?疫情期間宅家,為什麼會感覺焦慮、煩躁?
  • 為「疫」焦慮?聽心理諮詢師講「心理疫情」的故事
    溫州網訊 每天關注疫情消息,越看越心慌;隔離在家,情緒煩躁,總是坐立不安;一想到可能被感染,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百名心理諮詢師為宅家的市民以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員提供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孕產婦居家如何調適心理
    新疆網訊(記者李曉青)居家期間,孕產婦出現焦慮、煩躁、睡眠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出現壓抑、脾氣大、整夜睡不著等焦慮情緒過度的情況,就需要做適當的心理調整了。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可見,在突發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發生過程中,確實有一部分大學生缺乏應對經驗,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實際上,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地均有居家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引發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知乎上一篇「疫情長假在家的大學生是否會抑鬱」的提問引發了網友熱議,從一部分大學生的回答中可窺見長期居家的大學生的生活矛盾及產生的心理問題。
  • 疫情期間,家長如何調節自身和孩子的焦慮情緒?
    針對疫情期間一些家長的來電諮詢,我校心理老師藉此機會通過專業的分析和指導,為各位家有青春期的家長朋友來講解如何在疫情期間,調節自己和孩子的不良情緒。希望能夠對大家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 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解答(二)
    我們將針對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推出系列推文,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在這個特殊時期調整心態,從容應對!本文是系列推文第二篇Q & A | 問與答來訪者這次疫情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每天充滿恐懼,擔心自己感染,擔心孩子的學習,擔心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心煩氣躁,晚上睡不著覺,請問該怎麼辦?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二是多一些正面思考,賦予一些負面事件以積極的意義,保持積極、理性、平和的心態。面對壓力,要釋放情緒,保持親人間的聯繫與溝通,相互間的鼓勵與支持會增強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三是面對焦慮、抑鬱、煩躁等情緒時,尋找合適的情緒疏洩方式。如向親人傾訴、做簡單室內運動、看電視等。
  • 疏導疫情遺留下的負面情緒,杭州市市民健康生活館開了這場直播
    前幾天,辦公室的C女士突然接到了小學校老師的抽樣調查:受「超長寒假」宅家的影響,您家的孩子心理上有沒有產生什麼負面情緒?C女士仔細回憶了下,自己宅家1個月也不免產生了內心波動情緒,更何況連續宅家近百天的兒子,只是後來忙於工作,自己漸漸平復了些,但徹底根除,卻沒有。
  • 心理援助師主動服務:通過微信群、打電話為市民舒緩焦慮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周志東)日前,烏魯木齊市「溫暖陪伴、愛在線上」心理諮詢師志願者們通過進入社區居民微信群、打電話巡訪等方法,主動為烏魯木齊市民舒緩焦慮。經開區(頭屯河區)心理諮詢師志願者阮小梅19日前後進入了兩個微信群中,群中分別有居民和在單位工作的人員共102人。
  • 7日新聞發布會:疫情期間居家的慢性病患者怎麼辦?注意三方面!
    疫情期間居家的慢性病患者怎麼辦?烏市衛健委:注意三方面!8月7日17時,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就烏魯木齊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舉行第二十一場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了疫情防控期間,慢性病人居家的注意事項。
  • 焦慮、煩躁、失眠等負面情緒爆棚怎麼辦?專家教你這樣做
    久而久之,一些在家裡待久的人就會感到莫名的擔心、焦慮、煩躁、失眠等等,甚至出現過激和反常舉動,比如幾天前有人高空拋灑現金。 那麼,面對疫情,普通民眾該如何做好心理應對?別讓「心病」找上自己呢?
  • 疫情心理 | 每天那麼多負面消息轟炸,太累了,怎麼辦?
    疫情心理 | 每天那麼多負面消息轟炸,太累了,怎麼辦?的確在疫情發展過程中,高傳染性導致了一些醫護在工作中不幸感染犧牲。希望您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一定能得到控制。戒驕戒躁,相信科學。您的配合隔離已經是在做貢獻了。3. 這兩個月真是讓人倍感焦慮,正常嗎?答:不確定的事物總能引起最多的焦慮與關注,特別是當它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時。
  • 擔心被感染 經常焦慮怎麼辦?來看這份24小時心理諮詢報告
    「醫生,我住的小區有一例確診,這幾天我心裡緊張睡不著,怎麼辦?」「我和疑似患者接觸過,很害怕被傳染」「疫情防控期間,我和同事每天在外面連軸轉,非常辛苦,回家又擔心傳染家人」……熱線開通後,目前此類疫情恐慌求助電話就有84個,佔問題類次的23.9%。據該院醫生介紹,進入2月後,集中疫情焦慮的諮詢也逐漸增多。
  • 疫情期間「心病」如何化解?看看鹽田心理治療師開的「藥方」
    疫情期間「心病」如何化解?「你好,我是一線防疫人員,最近壓力特別大,睡眠不好,心裡很焦慮。」……疫情面前,恐慌和焦慮情緒的泛濫同樣需要防控,我們來到鹽田區疾控中心,採訪這些堅守在疫情心理諮詢熱線上的「心理治療師」,聽她們講述這些熱線電話背後的故事。
  • 面對疫情,如果出現負面情緒,你可以這樣做
    文/孫莉莉為避免出現過度恐慌、焦慮,支持廣大戰友度過心理難關,這些常見的心理問題你一定要清楚: 一、 看到疫情的消息感到恐懼怎麼辦?我們只需要根據客觀現實適當進行自我調節,避免過度的恐慌即可:1、覺察、理解並接納情緒適當的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有助於我們提高對疫情的警惕,我們會動員全部的經驗來應對危機,對環境更加關注和敏感。這種警惕反應有助於我們提高防禦措施,增強做出準確判斷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