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心病」如何化解?看看鹽田心理治療師開的「藥方」

2020-12-26 澎湃新聞

疫情期間「心病」如何化解?看看鹽田心理治療師開的「藥方」

2020-03-07 1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鈴鈴鈴……鈴鈴鈴……「你好,我想從外地返鹽上班,請問回去後需要隔離嗎,要辦理什麼手續?」「你好,我想問問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學?每天在家看電子產品,也不專心學習,很是煩躁。」「你好,我是一線防疫人員,最近壓力特別大,睡眠不好,心裡很焦慮。」……

疫情面前,恐慌和焦慮情緒的泛濫同樣需要防控,我們來到鹽田區疾控中心,採訪這些堅守在疫情心理諮詢熱線上的「心理治療師」,聽她們講述這些熱線電話背後的故事。

面對特殊群體:

實行「一對一」精準心理疏導服務

據了解,為了維護轄區群眾的身心健康,引導大家理性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鹽田區先後設立了8條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其中4條為24小時免費諮詢服務熱線,全天候為有需要的社會大眾提供免費諮詢服務。考慮到從重點疫區返程等原因而被要求暫時居家隔離的人群,因活動空間有限,極易產生一些恐慌或者焦慮情緒,自2月12號起,鹽田區民政局就專門面向轄區隔離對象及特殊弱勢群體開通了一條專屬防疫心理諮詢熱線,先後組織一批具有中級社工師、心理諮詢師及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等資質的專業人員,在線為這類人群提供「一對一」的心理疏導服務和關愛支持。

「我們主要是針對被隔離人員可能出現的恐慌,甚至是一些過激的心理危機行為,做一些針對性的心理幹預,主動了解其所想所需,為他們提供心理援助。」鹽田區疾控中心心理援助熱線負責人介紹說,為隔離對象開展心理輔導,大家也是提前做足了功課,通過「一對一」的方式,由心理諮詢師們耐心細緻地進行單獨心理輔導,提出合理建議,從而完善和提升心理幹預的服務效率。

面對一線抗疫人員:

通過心理暗示和關懷疏解身心壓力

「謝謝你,我感覺輕鬆多了,一定會堅持抗疫到底。」日前,鹽田區心理援助熱線接到了一名基層工作人員的來電,感謝心理諮詢師陳春媛的耐心疏解和開導,讓他有勇氣繼續面對疫情,做好自己的工作。

陳春媛表示,熱線開通不久,她就接到了這通求助電話。電話那頭的求助對象稱,自己是一名基層工作人員,由於職業特殊,長期奮戰在抗疫一線,每天高強度地工作,加上身邊人人自危,讓他覺得壓力重重。

聽完他的傾訴後,陳春媛耐心開導他:現在全國人民都在關愛和支持一線抗疫人員,這份職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同時建議他做好個人防護,勞逸結合、均衡飲食,提高抵抗力。經過近半個小時的溝通,這位基層工作人員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並感謝心理諮詢師給了自己戰勝疫情的信心和緩解壓力的方法。

面對外來務工人員:

普及防疫知識提升自我認知意識

因為開通較早,加上網絡傳播,連日來,鹽田區這條防疫心理諮詢熱線不僅吸引了轄區居民諮詢,還接到了不少身在外地群眾的來電。大年初三,遠在他鄉的市民吳先生(化名)就撥通熱線,稱自己是一位在鹽務工人員,返鄉後發現自己有了輕微咳嗽的症狀,因為擔心感染新冠肺炎,近段時間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每天都處於焦慮狀態,再加上不能外出,感覺生活很迷茫,內心很無助。

在接到電話後,心理諮詢師陳春媛注意到吳先生情緒很激動,為了穩定他的情緒,在耐心傾聽完訴求後,陳春媛「對症下藥」,向其詳細介紹了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宣傳防控知識,引導他理性看待疫情,保持樂觀心態。經過一番防疫知識講解和心理疏導,吳先生的緊張情緒最終得到緩解,並感謝陳春媛的用心傾聽和陪伴。不久後,吳先生再次打來電話,表示自己一切都好,即將返鹽務工。

「部分市民因為過度關注一些網絡小道消息,放大了自己身體出現的細微不適症狀,導致產生心理壓力,出現一些負面情緒。」陳春媛說,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還是建議大家平時多通過權威機構及媒體獲取疫情相關信息,做好個人防護,多渠道加強心理保健,為戰勝疫情提供強有力的信心保障。

面對學生家長:

在適應接納中緩解調和親子關係

受疫情影響,不少學校延遲開學,學生在居家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親子矛盾激化等一系列問題。心理諮詢師方婷說,子女教育方面的問題也是諮詢熱線中常見的問題之一,但一般來說,經過一番耐心引導,大多都能在短期內得到有效緩解。

小王(化名)是一名大學生,最近因為不能按期返校上課,時常在家沉迷於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其父母發現孩子經常以上網課的名義玩手遊,雙方說不上幾句話就吵起來,無奈之下,父母只得打電話求助。

接到電話後。方婷運用專業知識啟發他們應該學會適應和接納現有的新模式,以正確合理的方式與這個時期的孩子平等溝通,並給出了啟發性意見和建議。

鹽田區心理援助熱線

1、區衛健局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群體:全體市民

25251911(24小時)

2、區委組織部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群體:區屬單位幹部職工、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及直系親屬

18300005462(24小時)

3、區民政局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群體:全體市民

18025476834(24小時)

4、區教育局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群體:學生、幼兒

25350019(9:00-18:00)

5、區文明辦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群體:未成年人

17818340096(9:30-21:30)

6、區總工會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群體:全體市民

83288836(工作日9:00-18:00)

7、團區委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群體:全體市民

12355(8:30-20:30)

8、區婦聯心理援助熱線

服務群體:婦女

12338、19925422016、

18926455813(工作日9:00-18:00)

此外,市民還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安心博士心理輔導」,無論是對疫情防護有疑問,還是需求心理幫助,都可以24小時進行諮詢留言。

內容來源:深圳新聞網、鹽田區民政局

記者:陳琳君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學生「心病」如何化解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停課不停學」初期的不知所措、長期封閉環境造成的親子衝突……多種因素下,不少青少年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非常時期,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學生都出現了哪些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為什麼最親的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相處這麼難?學校、家長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直面問題、紓解壓力?一線心理教師在工作中應注意哪些細節?
  • 疫情當前緊張恐慌怎麼辦?心理專家:三步化解恐慌情緒
    由於生平第一次面對如此事關生命健康的大疫情,她開始了各種擔心害怕、感覺不踏實,做什麼事情都心不在焉,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第二天打不起精神來,總感覺自己會被感染。 尤其是通過朋友圈了解到,自己的一位好友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已經在醫院隔離治療後,小婷就更加緊張了。
  • 疫情「心理應激」是自我保護!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化解家人心理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小的心理應激性事件。無論你在工作還是居家,無論是退休老人還是在家上網課的孩子,都避不開疫情給心理狀態帶來的影響。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顏峰介紹,從臨床情況分析,目前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分為四類情況,包括周邊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而感到恐慌,居家隔離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矛盾,疫情期間兒童的心理建設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等。對照自身,如果家庭中出現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給予關注與調適,下面來仔細說說。
  • 心理治療師:減壓方法因人而異
    【解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衛生的挑戰,也是對民眾心理的挑戰。在疫情防控形勢趨好的時期,民眾心理疏導工作也受到重視。 「五一」小長假期間,浙江杭州一家減壓館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來店裡排解心中的壓力。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該店。據店長何凱介紹,店裡設有吸氧減壓、運動減壓、音樂減壓、塗鴉減壓、燈光減壓等36個項目。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所以,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不允許我們有絲毫放鬆。烏魯木齊市: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是如何做好居民小區防疫工作的。
  • 「話療」半年解「心病」是劑溼潤的醫患良方
    (12月8日《武漢晚報》)<br/><br/>  一個人生病後,無論是出於專業知識的缺乏,還是基於疾病出現更為嚴重的後果而擔憂,身體患病後又產生「心病」,內心陰影的面積也會隨著治療的過程,而發生不同情況的變化。某些人由於心理的承壓能力不強,內心的不安、焦躁、恐懼等種種情緒,會加重病情的嚴重性,甚至比身體上的疾病更難治療。
  • 鹽田街道這家盲人按摩店收到了防疫關愛禮包,原來是……
    盲人按摩店老闆動情地說:疫情期間政府沒有忘記盲人這個特殊群體,定期安排工作人員上門探訪,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獅子會成員慰問了解盲人群體工作生活情況。但今年年初以來,歷時兩個多月的停工停產加上復工復產後客流大幅減少,鋪租、房租、工資、家庭開支都讓這群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鹽田街道黨工委了解到盲人群體疫情期間面臨生活困境後,馬上安排專人跟進,在經過街道和社區多次溝通協調後,為盲人按摩店爭取免租一個月,同時也為員工減免了住房租金。
  • 如何成為專業的表達性藝術治療師?
    那如何真正掌握這一形式多樣、適應人群廣、效果極佳的諮詢技能,成為專業的表達性藝術治療師呢?為更好滿足大家需求,我們從去年8月份開始積極籌備,與擁有20年教學、個案、督導經驗的臺北市立大學吳明富教授溝通,希冀為大家帶來更專業、更系統的課程。
  • 美國藝術治療博士吳明富:如何成為表達性藝術治療師?
    那如何真正掌握這一形式多樣、適應人群廣、效果極佳的諮詢技能,成為專業的表達性藝術治療師呢?為更好滿足大家需求,我們從去年8月份開始積極籌備,與擁有20年教學、個案、督導經驗的臺北市立大學吳明富教授溝通,希冀為大家帶來更專業、更系統的課程。
  • 為什麼許多人不相信心理治療師
    自古以來,人們就因為內外原因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這個歷史非常漫長。但是心理治療師的出現,卻是近現代的事,歷史非常短暫。現代人產生了或輕或重的心理疾病,雖然也試圖去找心理諮詢師來治療自己的心理疾病,但許多的人其實內心並不真正信任心理諮詢師。
  • 武漢醫生「話療」半年為無錫女孩解「心病」
    通過網絡問診,武漢醫生的專業診斷與暖心言語,讓她感到心安,解除了「心病」。「話療」半年後,女孩從無錫趕來武漢,送上自己親手做的禮物感謝醫生:「就診體驗很不錯,武漢這座城市也很友好。」今年5月,25歲的無錫女孩張敏,在當地進行婦科體檢,發現「宮頸重度糜爛」,醫生說重度炎症,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今後的生育。
  • 2019年度《舒爾茲、徐勇雙師精神動力學心理治療連續培訓項目》
    不算榮格派和拉康派,只看客體關係理論、自我心理學、自體心理學、依戀理論和心智化理論等等,加上後現代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理論就已經是浩瀚如海、紛繁蕪雜。然而,是不是博覽群書,通讀經典就能夠勝任臨床心理工作呢?顯然不是。那麼,如何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將各家理論有機地結合到臨床案例中以推衍出診斷,並最終有效地指導符合倫理規範的心理治療呢?通過我們的培訓,你將找到答案。
  • 疫情期間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復位」?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新階段,但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卻不容忽視,尤其是首次面臨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和「延遲開學」挑戰的青少年群體。開學在即,如何準確識別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調適心態、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呢?新冠疫情影響了學生群體原本規律的學習生活,勢必也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某些影響。
  • 佛教法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修定的自戀症
    第四個障礙:修定的自戀症    治療師:由於西方人沒有「眾生皆有佛性」的信念,我們不關心這種海洋感覺的純淨度是否相應於真如本覺,反倒是想要了解東方的冥想經驗有沒有從外界完全退縮的本我快樂成分?也就是說,精神分析的目標是要研究「冥想經驗的副作用」,看看那些靜坐者是不是有逃避主義者的「自戀式寂靜」傾向,或是有躲避「焦慮刺激物」的人格解離傾向。
  • 腦洞大開!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攝影師漫畫師把水果蔬菜玩壞了……
    腦洞大開!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攝影師漫畫師把水果蔬菜玩壞了…… 2020-02-25 2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心理服務臺】疫情期間職工心理調適指南
    疫情期間職工心理調適指南 為幫助廣大職工更好地應對疫情期間的各種負面情緒,市總工會邀請黑河市心理協會心理諮詢師為廣大職工提供心理調適講座,供大家在生活工作中參考
  • 疫情期間,你的睡眠還好嗎?
    每天都在變化的疫情地圖,不斷增長的數字,朋友圈裡刷不完的新聞……疫情期間,很多人開始焦慮,從而導致失眠。中國睡眠研究會3月14日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顯示,全民宅家期間,睡眠卻是「保量不保質」,人們睡眠時間更長反而睡眠質量下降、晚睡情況嚴重、深夜閱讀興趣加強等。
  • 「心病」不容忽視!廈門仙嶽醫院24小時熱線幹預心理危機
    記者昨日從廈門市仙嶽醫院獲悉,和去年同期相比,該院心理危機幹預熱線接到的自殺高危來電增加了78.5%,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接診的抑鬱患兒數量也翻倍增長。專家分析,一方面,疫情本身給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一系列影響;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一些新聞事件讓全社會對精神心理健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諱疾忌醫,選擇直面「心病」。
  • 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解答(二)
    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解答(二) 2020-05-02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治療「心理潔癖」?
    要提醒患者家屬注意,治療時病人會感到很痛苦,堅持要去洗手,這時候家屬一定要禁止,在一旁應積極給予 鼓勵,這是治療的關鍵。同時,這種療法不提倡在家中由家屬單獨和病人進行,需要一旁有專業心理治療師協助,他們會指導病人及家屬該如何循序漸進地治療。        3、厭惡療法        經常採用橡皮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