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2021-01-15 騰訊網

8月6日17時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

就烏魯木齊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

舉行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

並答記者問

8月5日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均在集中醫學觀察人員中發現

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通報了全市最新疫情。

8月5日0時至24時,烏市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7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2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確診病例7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4例。7月15日0時至8月5日24時,累計治癒出院確診病例59例,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46例。

截至8月5日24時,全市現有確診病例634例;現有無症狀感染者128例。

尚玉嵐介紹,8月5日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全部為對集中醫學觀察人員進行核酸篩查時發現的,不會造成新的社區傳播,請大家不要恐慌。確診病例自7月31日以來呈波動式下降,在傳染病防控過程中,整體發病水平下降、但又伴隨小幅度波動的情況是常見的。所以,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不允許我們有絲毫放鬆。

烏魯木齊市: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

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是如何做好居民小區防疫工作的。

尚玉嵐說:「為阻斷病毒傳染源、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在全市廣大市民的理解配合下,我們對所有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的同時,全力做好小區內的防疫工作,為居民營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一是嚴格做好小區出入防疫。每個小區原則上只保留一個出入口,除防控工作及特殊情況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出入。為小區送貨的藥店、菜店、商超、快遞、外賣等人員實行無接觸配送,物品送至小區門口,對快遞外包裝進行消毒,由工作人員代收後轉交居民。嚴格落實測溫登記制度,小區入口處設立體溫檢測點,所有進出人員測溫無異常方可通行。

二是加強居民健康監測。對居民每天早中晚3次測溫並登記,發現有發熱、乾咳、咽痛、腹瀉、乏力等症狀人員,第一時間上報社區按規定程序處置。督促居家隔離人員單室居住、單獨用餐,家庭所有成員佩戴口罩,做好日常通風、衛生保潔。

三是做好環境消殺及垃圾清運。對小區單元門把手、樓道扶手、電梯間、電梯按鈕、垃圾收儲設施等每天至少清潔消毒1次。出現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和有居家隔離人員的小區,在疾控部門指導下進行一次徹底的終末消毒,每天至少清潔消毒2次。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居民將生活垃圾自行裝袋,工作人員每天定時上門收取。居家隔離人員家庭的生活垃圾由工作人員單獨收取、單獨運輸,並按照醫用垃圾標準單獨處理。廢棄的工作帽、口罩、一次性手套、隔離服等醫用垃圾嚴格按規定處理。

四是做好工作人員防護。嚴格落實崗前測溫、佩戴口罩等要求,與居民接觸的工作人員、小區出入口值守人員須佩戴口罩、穿隔離服,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時必須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隔離服,並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五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簡訊、微信等方式,持續宣傳防疫政策和知識。組織開展各類線上文體娛樂活動、網上心理諮詢服務,引導居民舒緩情緒、理解配合防疫工作。

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心理壓力大?專家: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平和狀態

新聞發布會上,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針對接受醫學觀察人員如何做好心理調查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

徐向東說,接受醫學觀察人員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反應。大家要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配合檢查,同時要認識到,醫學觀察點是非常安全的,有醫護人員在關注並幫助自己,有保障生命安全的措施。這樣可以明顯降低因為不確定因素而產生的焦慮。

「我們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平和狀態,減輕自身的恐慌感。」徐向東說。

一是客觀審視,不要接收過多或失實信息。正確認識疾病,理性接納事實,既不僥倖,也不恐慌。以官方發布信息為準,不道聽途說,不偏聽偏信。

二是多一些正面思考,賦予一些負面事件以積極的意義,保持積極、理性、平和的心態。面對壓力,要釋放情緒,保持親人間的聯繫與溝通,相互間的鼓勵與支持會增強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三是面對焦慮、抑鬱、煩躁等情緒時,尋找合適的情緒疏洩方式。如向親人傾訴、做簡單室內運動、看電視等。

四是走出恐慌,恰當求助。如果心理壓力較大,自我調節失效,建議及時尋求心理援助,千萬不要因為好面子而拒絕求助心理諮詢。

心理醫生專業建議:沒有必要反覆關注疫情信息

疫情發生後,有人因為緊張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病毒了,或者總是關注比較負面的信息,這種情況如何進行心理應對?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夏葉玲認為,大眾沒有必要反覆關注疫情的信息,可以定時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

新聞發布會上,夏葉玲針對疫情給大眾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

夏葉玲說,疫情的發生給大眾帶來一些負面的心理影響,當不良的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在生理上會影響到神經內分泌系統、神經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出現諸如心慌、氣短、乏力、胃腸功能失調、出汗、失眠等症狀。在心理上,也會導致認知功能減退,判斷力和應對能力下降,甚至情緒失控的反應。

夏葉玲建議,要科學地看待疫情,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一是正確認識緊張、焦慮的情緒。危險面前出現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是人們在面臨危險的時候普遍都會有的反應,有助於人們識別危險,躲避和應對危險。需要我們去接納它,而不是一定要消除它。

二是堅定必勝的信心。要相信我們現在的醫療水平,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特別是要看到,近期每天都有確診病例治癒出院和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我們的治療方案和技術都是較成熟的。

三是做好必要的防護。應當遵從專家的建議,經常通風、洗手,保持室內清潔等等。這樣就能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避免被感染的可能。

四是促進身心健康。要養成有規律的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適當的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

五是理性關注疫情信息。定時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以及專業機構發布的防治措施和權威專家所寫的科普知識。沒有必要反覆關注疫情的信息,更不要輕信謠言、傳謠。

六是必要時可進行心理諮詢。當出現嚴重的焦慮和抑鬱、失眠、頻繁噩夢、易怒時,可以通過網上或電話等途徑,選擇接受專業的心理指導,我們也會竭誠為大家做好心理服務。

居家出現焦慮情緒,新疆心理衛生協會「支招」

「居家時間久了,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反應,如緊張、焦慮、易怒、煩躁等,這些不適症狀也不是問題,而是正常範圍內的情緒波動。」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介紹說,疫情期間,因為隨時關注疫情的各種信息,所以會焦慮、煩躁,隨著情緒起伏增大,也會失眠。

徐向東說,針對這些反應,首先要接納自己的情緒,然後逐步調整生活規律,按時吃飯、休息,合理安排看書、聽音樂、下棋、練字、做美食等,也可以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同時,可以通過微信、網絡、電話與熟悉的朋友保持聯繫,藉助與親朋好友的互動,不斷緩解、釋放壓力。

「我們還可以適時轉移注意力,試著做緩解焦慮的呼吸和冥想,如果此刻你感到十分焦慮、無助、恐懼,可以用3-5分鐘嘗試下面的方法:找一個有靠背的地方,舒服放鬆地坐好,再選擇一首沒有歌詞、節奏較慢的音樂,閉上眼睛,伴隨著音樂,慢慢地調整呼吸,感受每一次呼氣與吸氣,感受自己的雙腳踩在地面的感覺,直至自己完全放鬆下來,呼吸平穩下來。」徐向東說。

徐向東還建議,可以記錄每天的「生活時光」。雖然是在非常時期,但每天的生活中還是會有溫暖、美好的時刻,會有值得感恩的時刻。把這些瞬間記錄下來,如一頓美食、窗外的陽光、同事的鼓勵、陌生人的幫忙等,都可以寫在本子上或記錄在社交平臺上。

「這些文字會幫助我們去關注生活中積極、正面的部分,將來也成為一份難得的記憶。有研究發現,堅持進行感恩訓練可以增強個體的意志品質,促進心理健康。」徐向東說。

一線防疫人員請注意!專家為您提出多方面心理調適建議

來源:天山網綜合

編輯/田佳琦

主編/師雪玫

總編/王定貴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出現過度應激反應怎麼辦?心理學專家為你支招|用「心」戰...
    3位心理學教授詳解 用「心」戰「疫」③:疫情期間打起精神!這份「心理處方」轉給師生用「心」戰「疫」 ④:徵集提問!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用「心」戰「疫」 ⑤: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用「心」戰「疫」⑥:疫情當下,在家生活學習如何增強自律?
  • 疫情時期如何減輕心理壓力?專家教你做3步調整 | 用「心」戰「疫...
    疫情時期如何減輕心理壓力?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
  • 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心理專家:以下5點,為你重築心理防疫堤壩
    為了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本文配圖來自站酷海洛
  • 心理專家說:疫情防控期間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川觀新聞記者 石小宏 12月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現了本土疫情,各項防控舉措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近日,輸入性確診病例的川航飛行員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防控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如何才能既保持健康的身體,又有一個健康的心態?
  • 如何緩解?專家「支招」
    疫情期間,不少孩子表現出了焦慮、沮喪、恐慌,甚至抑鬱等負面情緒;同時,他們還要面臨考試、升學等壓力。面對孩子的各種焦慮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這『兩個一』非常有幫助,可能很多輕的心理問題、壓力,可以通過有效的運動得到緩解,讓小孩得到身心放鬆。」謝斌說。當今青少年的總體心理,是心理與生理發展不同步,成就感與挫折感頻繁交替,對社會和家庭既叛逆又依賴的衝突。
  • 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呵護心理健康
    【權威發布】  5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學生該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社會大眾如何調整面對負面信息的心態,以及如何理性認識散發疫情,避免恐慌等心理問題,回答了媒體提問。
  • 心理專家說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12月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現了本土疫情,各項防控舉措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近日,輸入性確診病例的川航飛行員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防控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如何才能既保持健康的身體,又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為此,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的專家進行了解讀。
  • 鎮江中小學校開展防控疫情心理健康教育
    金山網訊 5月12日,如開學後每一個周二一樣,是江蘇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邀請鎮江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專家走進校園開展心理諮詢輔導的日子。在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專家每周都會走進江科大附中校園,幫助學生儘快適應返校後的學習生活,幫助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 專家:三種調節方式應對壓力
    每天看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各種數據在增加,一些人會感到壓力,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該如何應對?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會心理服務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建議,人們可以通過三種調節方式(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來應對壓力。第一,認識了解危機。
  • 疫情防控發布會 | 心理專家支招:一二三四五六七 抗擊疫情勿焦慮
    新民晚報記者周馨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下午2時,上海市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上海市教委主任陸靖,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尹欣介紹上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
  • 面對疫情,用哪些方法可以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學專家來解答|用「心...
    3位心理學教授詳解 用「心」戰「疫」③:疫情期間打起精神!這份「心理處方」轉給師生用「心」戰「疫」 ④:徵集提問!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用「心」戰「疫」 ⑤: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用「心」戰「疫」⑥:疫情當下,在家生活學習如何增強自律?
  • 心理專家來支招
    6月27日2020年上海中考即將拉開大幕考前緊張怎麼緩解?考場上大腦突然一片空白怎麼辦?疫情期間如何緩解焦慮?心理專家支招,考前最後衝刺期,保持正常作息比挑燈夜戰更重要,而遇到考場突發狀況,儘量讓情緒平復下來或「曲線救國」會讓自己更從容。考前需要保證「生理喚醒」「題目浩如煙海,不吃不喝地去刷兩年題也做不完。到了最後關頭,用挑燈夜戰地去刷題緩解焦慮,必定得不償失。
  • 高校復學前,大學生應如何調整心態?心理學專家分享3步調節法 | 用...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學專家給出4點建議用「心」戰「疫」⑱:防疫期間如何科學認識疫情,緩解擔憂恐慌?聽心理學專家詳解:心理學專家為你支招:聽心理專家詳解:面對疫情出現「3F」身心反應怎麼辦?
  • 高考前焦慮症怎麼辦 考試前如何緩解緊張等心理壓力
    高考前焦慮症怎麼辦 考試前如何緩解緊張等心理壓力  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服務青少年工作,及時緩解中高考前考生的心理壓力及不良情緒,幫助考生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中高考,發揮出良好水平,漳州團市委、閩南日報教育周刊、市第四醫院、市青少年心理輔導公益服務隊共同推出「中高考加油站——一線專家輔導」專題,針對中高考考生考前和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具體建議,希望給考生帶來實際的幫助
  • 面對疫情心理防護同樣重要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給您支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隨處可見的大口罩,熒幕、新聞上的疫情動態難免讓人「心慌慌」,如何做好個人心理調適尤其重要。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特約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科普團隊支招,讓大家從容應對疫情。
  • 中高考將近,心理壓力、學生緊張情緒如何緩解?老教師給你建議!
    會不會在夢中就被驚醒,初中也許離我們就遠些,我們一起來回憶高中時,高考前幾個月,你們的心理是怎麼樣的?時間如流水,光陰如閃電,一轉眼又是2020年,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原因,連高考也推遲了一個月,馬上就是高考季了,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 疫情期間「心病」如何化解?看看鹽田心理治療師開的「藥方」
    疫情期間「心病」如何化解?「你好,我是一線防疫人員,最近壓力特別大,睡眠不好,心裡很焦慮。」……疫情面前,恐慌和焦慮情緒的泛濫同樣需要防控,我們來到鹽田區疾控中心,採訪這些堅守在疫情心理諮詢熱線上的「心理治療師」,聽她們講述這些熱線電話背後的故事。
  • 「我快要崩潰了,不知怎麼辦」…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志願者幫你邁過...
    她是崇明區教育局的一名心理專家,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已有20年,疫情防控期間成為了一名心理疏導志願者。在崇明,像她這樣的心理疏導志願者還有很多,早在2月初,崇明便已組織專業力量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心理疏導體系。疫情防控,眾志成城,志願服務在四處湧現。除了醫護志願者、社區防控志願者、物資運送志願者等,心理疏導志願者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守護?這場交流會告訴你答案!
    以「關愛,走進你我的心靈——慈善公益進學校」為主題,本次交流會邀請滬上衛生健康部門的專家、部分高校以及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共同交流分享了如何在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關愛、救助各級各類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學生們會不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會對他們在學習、求職等方面產生心理困擾?
  • 如何緩解一線工作人員心理壓力...
    央視網消息:2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加強基層社區疫情防控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會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就網友關心的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