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17時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
就烏魯木齊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
舉行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
並答記者問
8月5日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均在集中醫學觀察人員中發現
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通報了全市最新疫情。
8月5日0時至24時,烏市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7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2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確診病例7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4例。7月15日0時至8月5日24時,累計治癒出院確診病例59例,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46例。
截至8月5日24時,全市現有確診病例634例;現有無症狀感染者128例。
尚玉嵐介紹,8月5日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全部為對集中醫學觀察人員進行核酸篩查時發現的,不會造成新的社區傳播,請大家不要恐慌。確診病例自7月31日以來呈波動式下降,在傳染病防控過程中,整體發病水平下降、但又伴隨小幅度波動的情況是常見的。所以,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不允許我們有絲毫放鬆。
烏魯木齊市: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
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是如何做好居民小區防疫工作的。
尚玉嵐說:「為阻斷病毒傳染源、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在全市廣大市民的理解配合下,我們對所有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的同時,全力做好小區內的防疫工作,為居民營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一是嚴格做好小區出入防疫。每個小區原則上只保留一個出入口,除防控工作及特殊情況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出入。為小區送貨的藥店、菜店、商超、快遞、外賣等人員實行無接觸配送,物品送至小區門口,對快遞外包裝進行消毒,由工作人員代收後轉交居民。嚴格落實測溫登記制度,小區入口處設立體溫檢測點,所有進出人員測溫無異常方可通行。
二是加強居民健康監測。對居民每天早中晚3次測溫並登記,發現有發熱、乾咳、咽痛、腹瀉、乏力等症狀人員,第一時間上報社區按規定程序處置。督促居家隔離人員單室居住、單獨用餐,家庭所有成員佩戴口罩,做好日常通風、衛生保潔。
三是做好環境消殺及垃圾清運。對小區單元門把手、樓道扶手、電梯間、電梯按鈕、垃圾收儲設施等每天至少清潔消毒1次。出現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和有居家隔離人員的小區,在疾控部門指導下進行一次徹底的終末消毒,每天至少清潔消毒2次。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居民將生活垃圾自行裝袋,工作人員每天定時上門收取。居家隔離人員家庭的生活垃圾由工作人員單獨收取、單獨運輸,並按照醫用垃圾標準單獨處理。廢棄的工作帽、口罩、一次性手套、隔離服等醫用垃圾嚴格按規定處理。
四是做好工作人員防護。嚴格落實崗前測溫、佩戴口罩等要求,與居民接觸的工作人員、小區出入口值守人員須佩戴口罩、穿隔離服,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時必須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隔離服,並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五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簡訊、微信等方式,持續宣傳防疫政策和知識。組織開展各類線上文體娛樂活動、網上心理諮詢服務,引導居民舒緩情緒、理解配合防疫工作。
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心理壓力大?專家: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平和狀態
新聞發布會上,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針對接受醫學觀察人員如何做好心理調查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
徐向東說,接受醫學觀察人員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反應。大家要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配合檢查,同時要認識到,醫學觀察點是非常安全的,有醫護人員在關注並幫助自己,有保障生命安全的措施。這樣可以明顯降低因為不確定因素而產生的焦慮。
「我們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平和狀態,減輕自身的恐慌感。」徐向東說。
一是客觀審視,不要接收過多或失實信息。正確認識疾病,理性接納事實,既不僥倖,也不恐慌。以官方發布信息為準,不道聽途說,不偏聽偏信。
二是多一些正面思考,賦予一些負面事件以積極的意義,保持積極、理性、平和的心態。面對壓力,要釋放情緒,保持親人間的聯繫與溝通,相互間的鼓勵與支持會增強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三是面對焦慮、抑鬱、煩躁等情緒時,尋找合適的情緒疏洩方式。如向親人傾訴、做簡單室內運動、看電視等。
四是走出恐慌,恰當求助。如果心理壓力較大,自我調節失效,建議及時尋求心理援助,千萬不要因為好面子而拒絕求助心理諮詢。
心理醫生專業建議:沒有必要反覆關注疫情信息
疫情發生後,有人因為緊張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病毒了,或者總是關注比較負面的信息,這種情況如何進行心理應對?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夏葉玲認為,大眾沒有必要反覆關注疫情的信息,可以定時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
新聞發布會上,夏葉玲針對疫情給大眾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
夏葉玲說,疫情的發生給大眾帶來一些負面的心理影響,當不良的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在生理上會影響到神經內分泌系統、神經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出現諸如心慌、氣短、乏力、胃腸功能失調、出汗、失眠等症狀。在心理上,也會導致認知功能減退,判斷力和應對能力下降,甚至情緒失控的反應。
夏葉玲建議,要科學地看待疫情,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一是正確認識緊張、焦慮的情緒。危險面前出現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是人們在面臨危險的時候普遍都會有的反應,有助於人們識別危險,躲避和應對危險。需要我們去接納它,而不是一定要消除它。
二是堅定必勝的信心。要相信我們現在的醫療水平,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特別是要看到,近期每天都有確診病例治癒出院和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我們的治療方案和技術都是較成熟的。
三是做好必要的防護。應當遵從專家的建議,經常通風、洗手,保持室內清潔等等。這樣就能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避免被感染的可能。
四是促進身心健康。要養成有規律的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適當的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
五是理性關注疫情信息。定時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以及專業機構發布的防治措施和權威專家所寫的科普知識。沒有必要反覆關注疫情的信息,更不要輕信謠言、傳謠。
六是必要時可進行心理諮詢。當出現嚴重的焦慮和抑鬱、失眠、頻繁噩夢、易怒時,可以通過網上或電話等途徑,選擇接受專業的心理指導,我們也會竭誠為大家做好心理服務。
居家出現焦慮情緒,新疆心理衛生協會「支招」
「居家時間久了,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反應,如緊張、焦慮、易怒、煩躁等,這些不適症狀也不是問題,而是正常範圍內的情緒波動。」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介紹說,疫情期間,因為隨時關注疫情的各種信息,所以會焦慮、煩躁,隨著情緒起伏增大,也會失眠。
徐向東說,針對這些反應,首先要接納自己的情緒,然後逐步調整生活規律,按時吃飯、休息,合理安排看書、聽音樂、下棋、練字、做美食等,也可以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同時,可以通過微信、網絡、電話與熟悉的朋友保持聯繫,藉助與親朋好友的互動,不斷緩解、釋放壓力。
「我們還可以適時轉移注意力,試著做緩解焦慮的呼吸和冥想,如果此刻你感到十分焦慮、無助、恐懼,可以用3-5分鐘嘗試下面的方法:找一個有靠背的地方,舒服放鬆地坐好,再選擇一首沒有歌詞、節奏較慢的音樂,閉上眼睛,伴隨著音樂,慢慢地調整呼吸,感受每一次呼氣與吸氣,感受自己的雙腳踩在地面的感覺,直至自己完全放鬆下來,呼吸平穩下來。」徐向東說。
徐向東還建議,可以記錄每天的「生活時光」。雖然是在非常時期,但每天的生活中還是會有溫暖、美好的時刻,會有值得感恩的時刻。把這些瞬間記錄下來,如一頓美食、窗外的陽光、同事的鼓勵、陌生人的幫忙等,都可以寫在本子上或記錄在社交平臺上。
「這些文字會幫助我們去關注生活中積極、正面的部分,將來也成為一份難得的記憶。有研究發現,堅持進行感恩訓練可以增強個體的意志品質,促進心理健康。」徐向東說。
一線防疫人員請注意!專家為您提出多方面心理調適建議
來源:天山網綜合
編輯/田佳琦
主編/師雪玫
總編/王定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