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定義,就是指難以入睡、睡著後容易醒,處於一直睡不飽的狀態,即使再怎麼想睡,閉上眼在床上翻來覆去就是無法睡著。有的人是壓力大到睡不著,有的則是長期失眠找不到改善方法,無法一夜好眠的結果,就是在醒來時感到異常疲倦,甚至會影響白天工作效率。
睡不著其實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分為:
生理原因:最常見的就是疼痛,像是頭痛、胃痛、心絞痛、關節疼痛等,生理上的不舒服會影響到睡眠品質,造成入睡障礙或導致半夜痛醒。而腎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也可能造成失眠。
心理原因:工作壓力、生活焦慮,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也很常引起失眠。
咖啡因:咖啡因能使中樞神經興奮,會讓人呈現亢奮的狀態,且具有利尿作用,攝取過多容易因此半夜起床上廁所,使睡眠中斷。
尼古丁:尼古丁會對睡眠產生類似咖啡的作用,同樣會活化中樞神經與交感神經,硬睡反而讓身體更累。
酒精:酒精雖有放鬆、鎮定效果,但身體代謝酒精時,反而會成為阻礙快速動眼睡眠,甚至誘發睡眠呼吸中止症,整夜可能會不斷受到幹擾,更難好好睡一覺。
藥物:呼吸道擴張劑、類固醇及少數降血壓藥等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導致睡不好。
環境:光線、噪音同樣也會干擾大腦放鬆,電子設備螢幕發出的藍光,也可能會導致失眠產生。
晚上睡不著容易導致嚴重症狀根據統計,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11.3%。換句話說,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正在飽受睡不好的困擾。但真正會尋求治療的失眠患者,卻只佔整體不到1%,若將失眠放著不管,可能因此導致更嚴重的症狀,包括:
煩躁、焦慮、憂鬱
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變差
頭痛
腸胃不適
為此,世界睡眠醫學學會甚至發起「世界睡眠日」,希望可喚起人們對睡眠以及睡眠品質的重視,在每一年的三月擇定一天作為活動日期,以警示入睡困難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嚴重問題。
想要解決睡不好的問題,不妨試著以下幾種方式:
遠離會干擾睡眠的潛在因素,咖啡因、尼古丁、酒精等。
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可藉此提升心肺耐力、舒緩壓力,睡前做輕度伸展運動也能幫助入睡。
創造最佳睡眠環境:點蠟燭、使用香氛、隔絕光線及噪音等。
重置睡眠生理時鐘:為自己創造睡眠周期,固定時間起床與上床休息,藉由身體的生理機制,讓血清素、皮質醇、褪黑激素定時分泌,也可讓身體協調到最佳狀態。
睡前不進食或吃刺激性食物。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薦
免疫力低下的人,和正常人有什麼不一樣?哪些食物可增強免疫力?
上了年紀後,5種食物勸你少吃,不給身體添堵,或能「擁抱」健康
血糖高能不能吃肉?3種肉有助於控糖,2種肉吃多易升糖,別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