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贈與女兒23萬後,沒有得到女兒贍養,甚至被女婿辱罵,可以撤銷贈與嗎? | 案例

2021-02-19 CCTV今日說法

來源 | CCTV今日說法(微信號:cctvjrsf)

贍養老人

是每個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老人贈與子女財產

而子女未盡到法定贍養義務

老人有權要回贈與的財產麼?

 

年過七旬的吳老太與女兒同住時,遭到了女兒女婿的辱罵,心灰意冷的吳老太將女兒告上法庭,要求撤銷對女兒的贈與,讓其返還30萬元。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吳老太女兒未盡到作為受贈人和子女應盡的贍養義務為由,判決其返還11.5萬元。 案件回顧: 母親曾給女兒30萬,被趕出家門後欲討回 

原告吳老太與被告吳女士系母女關係,據吳老太訴稱,2000年至2016年期間,她分多次給予女兒現金共30萬元。

2000年  吳女士購買新房

母親及父親為祝賀我購置新房,送給我們全家紅包3萬元,這個錢款是賀禮。

2015年  吳女士再次購買房屋

當時女兒又購買了一套房屋,我以現金形式贈送了她20萬元。

我買房子有所虧損,母親和父親給了我現金20萬的補償款。

2016年  吳女士購買父親墓地

我的工資卡和丈夫的理財產品當時都是女兒在管理,丈夫過世後女兒為他購買了墓地,我事後給了她7萬元現金。

母親委託我購買公墓安葬父親,我墊資12萬多元,事後母親還給我墓地費7萬,這是墊付款。

2018年1月,因身體健康原因住院的吳老太出院後被女兒接回家中居住。兩名子女籤訂了相關協議,約定由女兒吳女士承擔母親的養老義務。2018年2月,吳老太與女兒女婿發生激烈爭吵,女婿報警稱吳老太是精神病人,打他咬他。吳女士表示不讓母親繼續居住在家裡,第二天,兒子將吳老太接回家居住。原告吳老太認為,女兒不孝敬老人、侮辱老人的行為極大地損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要求撤銷對女兒的贈與,返還30萬元。被告吳女士辯稱,母親自願給付自己錢款的行為全部事出有因,雙方不存在贈與合同,沒有返還的法律依據。

 法院判決: 子女未盡贍養義務,老人可撤銷贈與 

上海浦東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首先,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吳老太是否贈與女兒吳女錢款;其次,吳老太主張撤銷贈與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吳老太前兩次共計給付女兒23萬元,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公民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他人,他人表示接受的,贈與合同即告成立。故這兩項錢款雖事出有因,但均能確定是贈與性質。此外,兩項錢款是在吳老太與丈夫的夫妻存續期間所贈,應認定為吳老太夫婦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共同處分,故吳老太僅能對該金額的一半,即11.5萬元主張撤銷權。對於墓地款性質的認定,由於吳老太給女兒錢款與女兒購買父親墓地之間僅隔一個月,且兩人均有料理後事的責任,故吳老太給付的7萬元應認定為其承擔的購買墓地費用,並非贈與。另外,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根據在案證據佐證,吳女士作為吳老太之女以及負有義務的受贈人,在吳老太生病住院期間,吳女士未與其溝通就想將吳老太送至養老院,之後在春節這個全家團圓的時刻,吳女士又與吳老太發生激烈爭吵,並達到了撥打110、120的地步,吳女士丈夫甚至罵吳老太為「老畜生」。矛盾發生後,吳女士也未積極溝通緩和母女關係。綜上,被告吳女士未盡到其作為受贈人應盡的贍養義務,也未盡到作為子女的法定贍養義務,原告吳老太具備行使撤銷權的條件。據此,上海浦東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吳女士返還原告吳老太11.5萬元。 本案審判長閔純表示,自古以來,孝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文化的核心就是養老、尊老、敬老,即「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亦如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的贍養義務,都強調了贍養義務的全面性,物質贍養和精神贍養並重。本案中,母親將自己的部分積蓄贈與女兒,女兒更應在母親年齡增大時,給予其親情的呵護,但顯然女兒並未做到。同時,女婿在母女倆發生矛盾之時,也應想辦法緩和母女矛盾,而不是火上澆油。在子女未盡到法定贍養義務的情況下,老人有權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民法典》規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對于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民法典》同樣做了明確規定,其中就包含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愛心貼士 


關愛今天的老人

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

歲月在帶給我們成長的時候

也給父母增添了皺紋

他們曾經無堅不摧地保護我們

現在垂垂老矣

我們理應陪伴他們終老

從給父母打一個電話開始

讓愛不孤單

文章來源:公眾號@上海浦東法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意見反饋

請發郵件到 jrsf@cctv.com

    

————  往期文章推薦  ————

↓↓↓

退休老人為借錢「理財」陷入連環債務,還抵押了自己唯一的房產……

我出錢,用我哥名字買房,但哥哥去世之後嫂子不讓我辦房產證,我該怎麼辦?

這部大片,獻給所有忠誠履職的中國警察!

相關焦點

  • 父母給子女經濟幫助 是理所當然的贈與還是民間借貸?
    孩子多大都是孩子即便成年老人還是默默為其付出不過一些成年子女竟將此視作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對子女經濟幫助到底是理所當然的贈與還是這個案例將揭曉謎團近日,生活在大慶的一對夫婦,在女兒去世後,將其女婿告到了高新區法院,要求對方償還借款本金11.2萬元。案情介紹段先生與湯女士系夫妻關係,2000年6月登記結婚,婚生一女。
  • 上海6旬老人將財產留給朋友,女兒一分沒有,「8年沒有聯繫了」
    #繼之前上海的一位老人把300萬的房產全部捐給樓下水果攤攤主之後,又有一名老人把自己的全部財產捐給了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自己的女兒是一分錢沒有。也有人說親生女兒8年時間不和父親聯繫,甚至在父親生命危在旦夕時,仍沒有任何聯繫,是什麼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如此狠心的女兒?「子不教,父之過」女兒變成這樣子,做父母的難道沒有責任嗎?67歲的方波奇,是上海的一名醫生,當他邁步走進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時,他就已經下定了決心,將自己的全部財產全部留給曾經幫助他的朋友,自己的親生女兒則是一分錢都沒有。
  • 丈夫為表誠意贈與300萬房產,離婚時她卻一場空!只因忽略這個關鍵
    為表示誠意,還寫下一份書面協議,將原本自己名下那套300多萬的房子贈與小陳,說是讓小陳可以更有安全感。小陳經過一番思想鬥爭,終於原諒了對方,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經過了這場風波,小李在家中的表現如脫胎換骨。女兒平安出生,丈夫浪子回頭,小陳又因為一紙房子贈與協議充滿了安全感。一家人的生活漸漸回歸正常。
  • 夫妻間贈與有講究,一方反悔怎麼辦?
    家在北京的張雪梅經朋友介紹,結識了程光。程光的老家在陝西,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隨後,程光寫了一份贈與合同,約定「婚後我與妻子張雪梅共同購置的房屋,將應歸我所有的份額,贈與張雪梅。」程光辭職後進入一家外企,事業一帆風順,收入翻倍。生活寬裕後,程光的社交圈子越來越廣,經常夜不歸宿。不久程光便提出離婚。張雪梅拿出贈與合同,要求程光將房產過戶到自己名下,卻遭到拒絕。
  • 女婿(兒媳)沒有贍養嶽父母(公婆)的義務嗎?
    近日,網上關於民法典沒有規定「女婿(兒媳)有贍養嶽父母(公婆)的義務」這一話題引發了熱議。民間有「女婿半個兒」的說法,男女雙方締結婚姻之後就成了一家人,兩方的家庭都會把兒媳和女婿納入自己家庭中的一員。對於民法典關於贍養義務的規定,我們該如何理解呢?在法律上兒媳與女婿的權利義務又是怎麼規定的呢?
  • 女婿婚後出軌,離婚分割財產時,女兒的嫁妝為什麼大部分分給他?
    白女士的父親在女兒婚禮上贈與的300萬元現金,由於沒有籤署贈與合同明確表示只贈與給女兒一方,故認定300萬元現金贈與給夫妻二人,屬於夫妻婚內共同財產。方式一:遺囑與贈與協議《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了兩種指定傳承的方式,生前靠贈與,生後靠遺囑。
  • 老人將300萬房產贈與水果攤主,親戚的質疑是好心還是別有用心
    一位上海的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了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水果攤主,老人的親戚得知後前來爭搶財產繼承權,這件事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熱議,我們先來說說事情的經過。老先生叫馬林,是一名退休工人。後來兒子也在家中意外猝死,留下老人孤苦伶仃一人。老人孤苦無依,但卻有著價值300萬的房產,正是這房產總會遭人惦記著,甚至包括老人的至親。讓人感到不解的是老人並沒有把房產給任何親戚,而是把它送給了樓下和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水果攤主小遊,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呢?從媒體採訪的視頻中有段故事也許能給出一個答案。
  • 出嫁後的女兒還要贍養老人嗎?法律這麼規定
    倍受調侃的「伏地魔」行為這裡便不說了,就來聊聊出嫁後的女兒是否還需要贍養老人吧。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其實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說法,無論家中有無哥哥弟弟,無論女兒有沒有結婚嫁人,贍養自己的父母都是應盡的責任及義務。這並不是嘴上說一說的道德綁架,而是在法律上有著明文規定的。
  • 王葆蒔|德國婚姻贈與返還制度研究
    丈夫撤銷其對子女的父親身份,並通過生效判決確認其並非子女的父親。妻子曾藉助丈夫的資金於2002年5月在慕尼黑購買一處房產,並在分居後和兒子搬到那裡居住。丈夫要求其返還自己為該處房產支付的27萬歐元,或者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給他。他認為,自己對妻子的給予行為完全是基於雙方婚姻伴侶關係會持續存在的期待,而這一行為基礎在雙方分居後已經不復存在。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相應的在老人遺產繼承或家庭財產分割上,兒子有份,女兒沒份,在這種觀念影響之下,一些人家的女兒特別是已經出嫁的女兒,往往忽視對父母的贍養義務。那麼,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贍養父母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當然嫁出去的女兒也與兒子一樣擁有繼承權,今天我們邀請到周大力律師為我們詳細解答這個問題:嫁出去的女兒可以分得老人的財產嗎?
  • 最高院民一庭:離婚協議中將自己名下房產贈與子女或他人的約定不得撤銷
    085.雙方協議離婚後,一方不願按離婚協議約定將自己名下房屋贈與子女或他人時,另一方請求法院判令一方按協議約定辦理房屋過戶手續,是否支持?答:實踐中,經常出現協議離婚後,一方反悔,拒絕交付離婚協議中約定的贈與房屋的情形。
  • 兒媳婦(女婿)有義務贍養公婆(嶽父母)嗎?
    ,那麼新婚姻法有規定兒媳需要贍養公婆嗎?」兒媳有義務贍養公婆嗎?       兒媳可以不贍養公婆,從法律角度看,我們國家法律並沒有哪一條明確規定兒媳有贍養公婆的義務,不贍養公婆並不違反法律。而且兒媳在我國的家庭關係中,是沒有其法律地位的。在我國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的範圍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 婚內夫妻二人將共同財產約定一方所有與將個人財產贈與一方的區別?二者能否撤銷?
    即使沒有辦理物權轉移登記,亦不影響一方依據協議約定取得財產的所有權。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三十二條規定:「婚前或者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或者共有,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的規定處理。」
  • 「渣男」充大方,贈與可返還?!
    金某與陳某於2012年4月初登記結婚,金某得知此情況後,以施某、陳某為被告提起訴訟,要求:1.判決贈與行為無效;2.要求施某返還陳某贈與的64萬元;3.判決施某承擔本案訴訟費用。法院經審理後判決支持了金某的訴訟請求。
  • 如何拿回贈與的財產?
    戀愛使人變得不理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戀人,在分手後鬧上法庭。近日,海航的一名空姐就陷入騙婚事件,我們一起看下。 如果這名空姐一開始就沒有結婚的目的(例如已經有男朋友),為了獲取沈先生的財產而謊稱與其結婚的,就構成詐騙罪,100萬屬於數額特別巨大,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問題在於,如何證明空姐實施了欺騙行為?
  • 300萬房產贈與水果攤主後續:利益面前親情變成籌碼,實在可悲
    老人親屬發聲:我們一直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近日,關於上海八旬老人將300萬房產贈與水果攤主一事,又有了後續,一些所謂的老人的家屬出來發聲了。這些家屬不是老人的兒女,更不是老人的兄弟姐妹,而是一些外甥女、外甥等等。
  • 說說這個很少有人說明白的話題:親屬之間房產過戶,買賣和贈與哪個好?
    但是沒想到過了幾天,老人卻拋給我同學一個難題,讓他十分為難。 老人說:「兒子,我這幾天去諮詢了一下,如果長輩還活著,親屬間房產過戶,有兩種方式,買賣和贈與。如果是贈與的話,以後你再賣這些房,要交很多的稅,因此我們爺倆兒還是走買賣吧。但是買賣的話,我也諮詢了,這些房子都是我和你媽的夫妻共同財產,你媽佔一半。
  • 如何贍養老人的法律規定
    這些情形包括:父母犯有殺害子女的罪行的,父親姦污女兒的,父母犯有虐待、遺棄子女罪行的等等。3、沒有經濟收入的已嫁女兒有無贍養義務。出嫁女兒本人沒有收入的,不能作為拒絕履行贍養老年父母義務的理由。6、兒子(女兒)去世後兒媳(女婿)是否有贍養公婆(嶽父母)的義務。兒媳(女婿)與公婆(嶽父母)的關係是因婚姻而成立的姻親關係。兒子(女兒)去世後,因兒子(女兒)與媳婦(女婿)的婚姻關係消滅而使得兒媳(女婿)與公婆(嶽父母)的姻親關係亦不復存在。兒媳(女婿)是否承擔贍養公婆(嶽父母)的義務,我國法律未作明確規定。
  • 民間故事:老人偏心,傳家寶給了女兒,富了女婿,卻絕了兒子的後
    不過凡事都有個例外,同樣都是自己的孩子,也有老人喜歡女兒多一點,一碗水很難端平,偏心在所難免。就像本故事中的老人就是如此,喜歡女兒不喜歡兒子,連家傳之寶都偷偷給了女兒,不知福禍相依,怎知老人這一舉動,到是富了女婿,但是卻絕了兒子的後,如果老人泉下有知,是否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呢?
  • 夫妻共同財產制的例外:遺囑繼承與贈與
    筆者在執業過程中見過父母在遺囑中明確自己的房產留給子女、與兒媳或女婿無關的情形,卻鮮見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的同時還籤署一份贈與合同的,法官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判斷是否存在贈與及贈與對象是誰。案例5 仲某訴熊某某1離婚後財產分割糾紛案【案號:(2011)宿中民終字第1190號】該案涉及的焦點問題之一在於,有一處案涉的爭議房產屬於上訴人一方父母拆遷安置房屋,登記在上訴人名下,其父母也出具聲明,他們的本意是贈與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