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近幾年保持高速增長的科技行業如今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帶來的諸多挑戰。然而,全球領先的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近日發表報告稱,危機之中往往孕育著新的機遇,疫情必將推動企業和政府進一步認識雲服務、大數據、AI等數位化技術和服務的價值。
貝恩在本報告中,從疫情對科技行業的整體影響出發,深入分析了各細分行業所受的影響,並為科技企業提供了應對之道。
新冠疫情對科技行業的整體影響
科技行業包含眾多細分行業,受疫情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從上遊和下遊所受影響來看,硬體與軟體分別呈現如下特徵:
上遊
硬體行業供應鏈受到上遊原件供應、工廠復工、物流運輸三方面影響,短期內很有可能出現交貨延遲,但疫情結束後將回歸常態,因此長期看整體影響有限。軟體服務相關行業,因其產品及服務形式特點,所受影響相對較小。
下遊
與上遊影響類似,硬體行業需求端在短期內所受影響更大,疫情結束後剛性需求將得到釋放,但不會出現明顯的報復性反彈。軟體服務行業受疫情影響有限,反而在生活、工作各方面局限下,加速部分活動(如辦公、教學、生活服務等)進一步向線上轉移。從客戶類型來看, 2C行業需求受疫情影響更顯著,購買渠道也進一步向線上轉移;伴隨生產活動恢復,2B行業需求端波動相對較小,部分網絡設備需求甚至因遠程辦公而提升,整體影響小於2C行業。
消費電子產品
受疫情影響,手機、個人電腦等購買需求短期內將受到明顯衝擊,但長期剛需(如手機更換)將隨著疫情緩解逐步反彈。消費電子企業在供應端面臨較大的復產壓力,如原件供應商復產延遲、物流受限造成的供貨延誤,企業自身復產也需要時間,這些都將導致新品發布節奏和國內外客戶供貨計劃被打亂。此外,疫情或將帶動如健康相關的可穿戴設備、非接觸式體溫儀等相關產品的快速增長。
通信設備/企業設備
以5G設備為例,通信設備需求總量受疫情影響有限,短期內由於疫情嚴重地區的運營商網絡建設進程放緩,設備銷售和交付周期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趨勢不變。從供應鏈來看,以武漢為代表的眾多網絡設備元器件廠商,以及深圳龍頭通信設備企業,受交通管制和復工延遲影響,對短期供應造成壓力。
企業設備方面,設備交付周期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短期內,部分設備甚至有緊急的需求提升,如數據流量大幅增長帶來的對伺服器、交換機和數據中心的需求,以及生活工作方式轉變對如遠程辦公設備等新產品的需求。
軟體/服務
在應對疫情危機的過程中,中國發達的消費網際網路生態所積累的豐富的數位化技術、應用及大量數據,不僅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湧現出各種應用型創新:
1. 政府防疫管理方面,深圳、重慶等地通過與某智慧城市平臺的合作,基於大數據精準追蹤交通、流動人口返程數據,充分利用科技賦能疫情防控。
2. 企業防疫管理方面,企業遠程辦公、線上文檔協同等應用領域在疫情期間迎來爆發式增長,但這對相關企業本身的網絡設施也帶來意外的壓力挑戰。
我們預計,疫情後中國將進一步加快數位化轉型的步伐。通過本次疫情防控,各地政府將深刻意識到大數據平臺賦能的價值,加速推動政企合作、上線智慧城市相關的各類應用平臺。企業方面,受遠程辦公驅動的網絡基礎設施將成為企業應急預案中的重要環節。此外,業務層面也將興起數位化、線上化的趨勢,包括線上開店、精準運營、線上客戶服務等,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和業務模式拓展。
3. 消費者方面,由於疫情期間出行受限,消費者對手機的粘性大幅提升。許多應用APP打破了物理空間局限,進一步豐富了手機的使用場景。
貝恩認為,疫情催生出的新使用行為與新應用場景,將在中國TMT生態的催化下,形成新的使用習慣。
然而,與美國注重基礎技術研究的TMT生態系統不同,中國的TMT生態以應用/服務驅動創新及商業模式的顛覆為主線。在中國獨特的社會經濟環境下,生態的創新與融合持續迎合消費者對互聯社交、便利生活的需求,大力推動中國消費者對新應用服務的接受程度。
此次疫情催化了一些細分領域需求,加速相關應用/服務的發展和滲透,例如:醫療APP、教育APP、公共安全APP。此次疫情還讓企業、政府及廣大消費者充分意識到雲服務、大數據、AI/IoT技術和服務的價值。長遠來看,將有助於加速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加大投資力度。
半導體
半導體行業的供應端受疫情影響較為明顯,大型製造生產線的用工困難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武漢及其周邊地區是中國晶片和面板產品的聚集地之一,整體供應鏈將受到較大挑戰。
從重點產能影響的細分行業來看:
1. 晶片方面,武漢地區肩負國家存儲晶片生產重任,加之全球存儲晶片主要生產國韓國、日本也正處於疫情高發期,延遲復工復產將對短期供應造成影響。
2. 面板方面,中國是全球產能集中地,武漢、廣東作為生產重鎮,聚集多個一線廠商生產基地,多條產線正處於新技術爬坡階段,其中包括小尺寸手機柔性屏及大尺寸電視超高解析度屏。雖然面板產線自動化程度較高,但延遲復工、疑似員工隔離,再疊加原材料供應短缺等因素,仍將影響公司產能的恢復。
3. 在需求端,由於客戶皆為企業,雖然短期內物流及商務合作難度增大,但整體需求以長期合同約束,較為剛性。
如何轉危為機?
本次疫情潛移默化地改變、甚至塑造了用戶的行為習慣,為第二次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大爆發埋下了種子。另一方面,數位化戰「疫」的推行對企業、政府的組織能力和響應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激發了企業和政府對數位化轉型的信心和決心,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數位化建設,加大資金、資源及技術的投入力度,共同搭建互聯生態。
貝恩認為,科技企業當務之急是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同時,認真審視危機帶來的長期改變和影響。當下,科技企業可以通過思考自身在新環境下的策略和業務模式,更激進地投入,更快速地行動,做好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規劃,把握數位化轉型機會。
貝恩公司在報告中指出,就短期而言,企業應完善風險應對機制,並調整商業計劃及渠道/銷售方案;從中期來看,企業應積極打造應需而變的數位化供應鏈、平衡渠道組合,並重新思考全球化戰略意義;而從長遠來看,企業可以通過創新產品、擴展業務邊界及數位化改造來布局數位化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