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陌生人初次見面,彼此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還會影響以後關係的發展走向。
很多人可能馬上會反駁說:「我不以第一印象來判斷別人。」實際上第一印象或多或少會對人的整體評價產生影響。
接下來,請您不妨耐心讀讀看下面兩個人的介紹,然後請您在心中判斷一下,更喜歡哪個人呢?
A君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到中午才起床,每天晚上喝1公升白蘭地,曾有吸鴉片史。
B君曾是國家戰鬥英雄,基本上吃素食,不抽菸,熱愛藝術。
如果再請您選擇一個人做朋友,你是會選擇A君還是B君呢?相信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選B做朋友吧。
但是,A君其實是英國首相邱吉爾, B君則是納粹元首希特勒 。由此可見,首先給別人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
第一印象又叫首印印象,是人們根據最初獲得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容易改變,且會左右對後來獲得的新信息的解釋。
因此,對於初次見面的人,尤其是重要的人,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否則,可能就會影響對方對我們的整體評價。
印象形成的一般規則
第一印象組織了人們關於新認識的人各方面的信息,它所反應的是對象的總體特徵。
但是,很多情況下,人們並不是等把握對象的全部特性之後才形成對他的印象,甚至只須看過一個人的照片,或者跟他說幾句話,就可以下許多斷言。
因此,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印象形成的一般規則,以幫助大家在重要的場合,管理好自我形象。
一致性
在判斷一個人的時候,人們趨向於把他身上的各種信息作為一個協調一致的對象來觀察,尤其是在估價/評估一個人的時候。
甚至當關於某人的信息資料自相矛盾時,人們也極力消除或減小這種衝突,把對方看成是多種特性一致的人。
舉例說明一下,用人單位評估人才,應聘者身上有很多標籤,985,熱門專業,長相大方……
但是HR最終決定是否錄用應聘者的因素只有一個——應聘者的能力和崗位要求是否匹配。
評價的中心性
心理學家奧斯古德等人在一項實驗中發現,實驗參與者用於描述印象的形容詞涉及三個基本範圍,即評價(好-壞)、力量(強-弱)和活動(積極-消極)。
也就是說人也基本上從評價、力量、活動三個角度來描述對一個人的印象。
如ta是一個好人還是壞人?好到什麼程度又壞到程度,壞的程度我可以接受嗎?然後才會採取行動,喜歡或不討厭ta,就會同ta交往,建立關係,否則就不和ta建立關係。
這一發現揭示了印象的內涵。
同時,他們還指出,在印象的三個方面中評價時最重要的,能夠影響有關力量和活動內容的描述。
也就是說,一旦人們判斷出一個人的好壞來,對此人的印象也就基本決定了。
中心特性作用
在我們形成第一印象時,有些特性的信息更有分量,並能改變整個印象,這些特性就稱為中心特性。
在一項實驗中,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阿希(S.E.Asch)給實驗參與者有關某個人的描述,所有的形容詞包括聰明、靈巧、勤奮、熱情、果斷、注重實際和謹慎。
又給另一些實驗參與者一張表,在這張表上,將形容詞做了一點變動,即把「熱情」換成「冷淡」。
然後,讓兩組參與者分別談談自己的印象。結果發現兩組參與者所得出的印象很不相同。
例如,後一組參與者中只有10%的人相信表中所形容的人時寬宏大量或是風趣的,大多數參與者認為這個人斤斤計較、毫無同情心、勢力;
而前一組的參與者則有90%的人把他描繪為慷慨大方,77%的人認為他是風趣的。
阿希指出,「熱情」和「冷淡」這兩種特性是「中心」,這兩個詞的互相替換導致參與者的印象出現顯著的差別。
相比之下,如果用「禮貌」和「粗魯」代替「熱情」和「冷淡」,它們各自所產生的結果卻沒有很大差別。因此,阿西說禮貌和粗魯不是中心特性。
當我們和人打交道時,形成印象最大的中心特性就是「我們是否是一個好人」,所以,儘可能地善待他人和世界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