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

2021-02-19 古玩鑫

點擊上方古玩鑫,關注古玩收藏辨偽知識平臺


清乾隆 鬥彩團花卷草紋缸

釉下緊貼胎體幽豔濃麗的青花,

透過潔白的釉面所閃耀的迷人光彩,

與釉上絢麗燦爛的彩繪

遙相輝映、爭奇鬥妍。

鬥彩開創了

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結合的工藝,

令歷代鑑賞家讚嘆不已,

受到行家的熱衷與追捧。


清乾隆 鬥彩「寶相花卉紋」葵式三足盤

鬥彩是指瓷器彩繪的一種工藝,流行於江西景德鎮等地。它是在坯體上,先用青花描繪圖案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經低溫彩爐烘烤,最後成型。由於在彩繪方式分釉上、釉下彩兩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稱為「鬥彩」或「逗彩」。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有句老話叫做「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說的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當中是最拔尖的。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在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拍上,以2.8124億港元成交,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鬥彩的歷史

明成化 鬥彩果樹雙鳥紋高足杯(一對)

據歷史文獻記載,鬥彩始於明宣德,但實物罕見。成化鬥彩由於其彩繪精細,是陶瓷史上最為名貴的品種之一,備受推崇。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致,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


清雍正 鬥彩蓮託團花紋鬥笠碗

若從鬥彩的發展和成熟技藝來看,應首推雍正鬥彩。雍正鬥彩在明代成化鬥彩的原有基礎上,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裝飾,形成了鬥彩加金、鬥彩加粉的新品種,這是重大突破。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改變了成彩「葉無反側」、「四季單衣」的弱點,圖案性更強,但缺乏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採。

鬥彩的工藝


清雍正 鬥彩纏枝花卉「萬壽」直口碗

在已成形的素色瓷胎上,首先選用青花顏料(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製成)勾繪、描繪圖案輪廓和樣式,然後在表面施塗無色或淺色的釉彩,經高溫還原焰(約1300攝氏度)燒製成釉下青花瓷器。再在燒制好的釉下青花器皿上再用各種彩繪礦料進行填繪,再經過低溫烘烤(約700-800攝氏度),最終成型。


清雍正 鬥彩八仙圖撇口盌(一對)

鬥彩的施彩方法以填彩為主,所用彩色,有鮮紅、油紅、嬌黃、鵝黃、杏黃、蜜蠟黃、薑黃、深綠、淺綠、松綠、淺紫、奼紫、孔雀藍、孔雀綠等十餘種。各類彩色特徵鮮明:鮮紅豔如血,厚薄不勻;油紅濃豔而有光澤;鵝黃嬌嫩透明而閃爍些微綠色;杏黃閃爍些微紅色;蜜蠟黃稍微透明;薑黃色濃,光澤較弱;奼紫色濃而無光。


清雍正 鬥彩芝仙賀壽圖盤(一對)

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一同裝飾於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互爭奇鬥豔的藝術表現力。彩繪精細,鬥彩可以形成類似於工筆畫的藝術描寫效果,且設色精當,素雅與鮮麗兼而有之,明麗悅目,清新可人。

尋一位愛古玩的人做朋友吧!

或許就在你的身邊。

結交喜歡古董的朋友

古玩鑫微信:guwan214

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耿寶昌:成化鬥彩與雍正鬥彩有何不同?五大鑑定圖文詳細對比!
    在收藏界,清代瓷器一直備受寵愛,玩收藏或多或少都有接觸清代瓷器。清代瓷器在前朝堅實的基礎下發展而來,可謂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談及鬥彩,可能大多數藏友想到的都是成化,但是雍正鬥彩卻是最近市場新的一個追求!今天我們來談談雍正鬥彩與成化鬥彩有何不同!
  • 鬥彩,乾隆爺愛玩的瓷器
    由於成化鬥彩瓷器留傳下來的很少,早在明代嘉靖、萬曆時期就很名貴。 明《萬曆野獲編》一書就有「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的記載。>黑斑; 晚期用產於江西饒州府樂平縣的「平等青」料, 這類青花發色淡雅,透明度佳,很適合製造優雅細緻的小瓷器。
  • 青花鬥彩瓷器的前世今生
    明成化 鬥彩海水異獸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青花鬥彩是以釉下青花作為一種色青而與釉上多種色彩相結合的瓷器裝飾技法。圖案中的藍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繪並且留自,上釉燒成後再用釉上彩料彩繪其留自部分,最後入爐烘燒而成。鬥彩最早首創於明代宣德時期。而最為著名的則是成化鬥彩。
  • 一件鬥彩兩個億,史上拍賣價最高的20件景德鎮鬥彩瓷器
    在這兩個發展高峰之下,御窯廠生產出了能夠代表鬥彩瓷最高製作水準的各種精緻美麗、風格互異的藝術作品,這些瓷器傳世至今,成為炙手可熱的、升值空間巨大的珍貴收藏品,它們頻頻在世界各地知名拍賣場拍得千萬天價。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20件最貴鬥彩瓷拍賣作品。
  • 鬥彩瓷器價值那麼高!
    鬥彩以成化時期最為聞名,此刻的瓷器外型小巧奇秀,胎質細潤晶亮,色彩柔軟安靜,繪畫濃豔幽婉。成化瓷器分外考究線條美,這對成化鬥彩三秋杯高4.3釐米,口徑6.8釐米,足徑2.6釐米,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蟬翼,透過自然光能夠明晰地看到杯外壁所繪的圖案。
  • 瓷器——明成化青花鬥彩雞缸杯
    明代帝皇之家藏鬥彩雞缸杯是書冊有載:萬曆皇帝起居的《神宗實錄》:「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成化鬥彩,胎質純淨細膩,釉彩豐潤沉靜,而且多為小巧精緻,所謂「成化無大器」。這隻酒杯體積小巧,恰可握於掌上,杯型如缸敞口臥足,繪有雄雞一雙、母雞小鳥、山石花草,畫功細緻。杯底有青花雙方框,內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 鬥彩:一個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
    明代成化時期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話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說得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當中是最拔尖的。2.8億港元天價雞缸杯的各種事件和熱議隨著時間流逝趨於平淡,而成化鬥彩瓷器則一直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實際上,人們對於成化鬥彩瓷器的熱衷與追捧,並非僅僅只是停留在天價成交所帶來的震撼,更多的還是對於成化鬥彩瓷器本身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
  • 區別「五彩」、「鬥彩」與「粉彩」瓷器,這一篇就夠用
    在瓷器史上,先後出現了五彩、鬥彩與粉彩瓷器,很多「老司機」都說不明白它們的本質區別是啥,今天小編冒昧的試一下。鬥彩瓷器粉彩瓷器>首先,不管是五彩還是鬥彩,我們得先說明白,彩是什麼?在鬥彩中,青花的作用非常明顯,多用於勾勒所畫圖案和器物口沿的輪廓線。在五彩瓷器中,青花的作用則與其它彩沒有區別,只是多居於釉下。上面的內容說了五彩和鬥彩瓷器的區別,那麼五彩和粉彩有什麼區別呢?
  • 瓷器鬥彩五彩粉彩三彩,如何區分這三彩
    鬥彩、五彩、粉彩均為瓷器彩繪的一種工藝,遠遠觀之,端雅大方,色澤妍麗,並未覺有何差異,然而細察之,的確能發現其不同之處。且各有其特色,一「彩」可分三瓷也,此三瓷之異,可如下分辨之。鬥彩:鬥彩花果杯鬥彩是一種硬彩,何為硬彩,鬥彩又稱逗彩,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
  • 國粹中國瓷器之清朝特色瓷
    到清朝制瓷業全面開花,百家爭鳴,款式,形狀多樣化發展。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更為豐富而多彩多姿,也由於量產及仿製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
  • 賞菊,從瓷器上開始
    菊花作為瓷器重大紋樣之一,植物紋飾鋪天蓋地,其中的菊花紋花團錦簇,成為一景。歷代也留下了以菊花裝飾瓷器的名品佳作。此時菊花紋在瓷器上的繪製較前面幾個朝代相比也更加廣泛。 明代有菊花紋的瓷器仍然以青花為主,同時期品種也更加多種多樣,釉上彩、鬥彩競相成為新的時好。但是由於時代的不同、君主的喜好、技術的進步、材料選用等原因,明代陶瓷上的菊花紋也具有不同的形式表現。
  • 五彩、鬥彩、琺瑯彩和粉彩?琺瑯彩瓷器價格一路猛漲
    今天小古簡單說說五彩、鬥彩、粉彩、琺瑯彩都有什麼區別,學好了就再也不怕別人忽悠你啦!五彩五彩瓷器,明嘉靖時期產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等帶有玻璃質的材料,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鉳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特徵: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
  • 雍正鬥彩梅瓶瓶口有接縫?答案是沒有接縫,這時造瓷工藝是最好的
    雍正鬥彩梅瓶代表了清代鬥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於在繪畫中引入了粉彩、金彩,從而形成了全新的兩種工藝;1. 鬥彩加金彩,2.鬥彩加加粉彩這是對釉下青花與秞上五彩結合的明代鬥彩瓷器的重大突破。梅瓶的起源梅瓶是瓷器中一種常見的瓶類的樣式,它起源於我國的唐代,定型於北宋時期的民窯,歷經唐、宋、元、明、清以及現代。
  • 古瓷鑑賞:明初紅彩對鬥彩、五彩瓷器的深遠影響
    不同於元代釉裡紅採用的釉下彩工藝瓷器,是在以銅為著色劑的技上加工,而製作過程中銅的揮發程度很難掌控,其製作技術困難很難得到完美產品。明初開始的釉上紅彩是用青礬(有時稱為綠礬,化學成分為硫酸亞鐵)作為原料製成,故人們稱這種紅色彩料為礬紅。因其製法簡便,礬紅彩的色調不似銅紅釉難以掌握,而是易於發出鮮豔紅色。
  • 亂花漸欲迷人眼:色彩紛呈的彩繪瓷器
    成熟的彩繪瓷器,從明代一直到晚清民國,先後出現了五彩、鬥彩、素三彩、琺瑯彩、粉彩、淺絳彩等眾多的主流彩繪瓷器。 早在北宋時期,北方著名磁州窯所燒造的白底黑彩、白釉紅綠彩、白釉綠彩等品種,無疑是明清五彩瓷器的先驅。
  • 兩岸故宮成化鬥彩瓷器(多圖,好資料)
    此罐造型端莊秀麗,色彩鮮豔柔和,是明成化時瓷器的典型器。 通體鬥彩裝飾。腹部四面菱花形開光內繪折枝蓮花,以花葉和折枝蓮相隔。肩與近底處分別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成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罐形體秀美,胎質潔白細膩,厚薄均勻,色彩豐富,以填彩為主,點彩為輔,紋飾描畫工整。此種成化鬥彩罐除了畫折枝蓮紋外,還見有畫菊蝶紋、寶相花紋者。  明成化鬥彩的造型皆小巧,無大器。
  • 鬥彩瓷的前世今生
    另外一種就是「天」字款,「天」字款主要見於成化鬥彩的罐上面,外面沒有圍邊框。作為明代皇家御用的珍品,成化鬥彩瓷器胎釉潔自如玉,造型精巧細緻,畫面隨性稚樸,堪稱中華瓷寶庫當中的精品。這種形狀的瓷器,景德鎮又稱「馬可利」式蓋碗,胎薄體輕,碗外壁繪纏枝花卉,在青花上又用金彩勾描一遍輪廓線,線內填粉彩,色彩淡雅,畫筆纖巧,技法超俗,是晚清官窯瓷器中少見的鬥彩瓷器精品。
  • 娟秀典雅的明成化鬥彩瓷器!價值連城,收藏者一生的追求!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鬥彩係指先在成型後的胎體上以青花料勾描圖案輪廓(有的還在此基礎上畫出圖案局部),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施以各種釉上彩料並經二次低溫燒成的一種瓷器裝飾工藝。因圖案紋飾系由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拼湊而成,各種色彩爭奇鬥豔,故名曰「鬥彩」。
  • 天價鬥彩雞缸杯背後的故事
    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寧存成窯,不苟富貴。」另在《萬曆野獲篇》中則有「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可想而知,明成化官窯瓷器在當時受人追捧的程度有多高。稍微懂點瓷器常識的朋友都知道,所有的官窯器呈現出的風格特徵,體現著當時的皇帝脾氣性格、興趣愛好,真正的見瓷器如見人。還原成化皇帝的成長史,將更有助於對雞缸杯的了解。
  • 精品推薦—青花瓷,粉彩,鬥彩瓷器
    起拍價:3000元名稱:鬥彩小碟D:8.2cm說明:蘇州文物商店舊藏,此件器型規整,畫工細膩,各色搭配和諧,具有不錯的收藏價值。起拍價:5000瓷器好不好,第一眼就要看其畫工,畫工精美,沒有賊光,胎底溫潤,釉面光澤為漫反射光澤,青花要看其暈散,和層次感,不過萬變不離其中,真品畫工精湛,接觸多了,也就知道什麼是仿品,什麼是真品,這就好比見到熟人一樣,所以專家看瓷器憑的是經驗,一些書中的特點結合到實物上才會更有感觸,關注小編了解更多古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