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構形中的思想和智慧-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4 光明數字報

    【語言論壇】

    主持人語

    2019年11月1日,「紀念甲骨文發現與研究12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強調「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賀信鑑往知來、切中肯綮,對甲骨文等古文字乃至整個漢字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值此賀信發布一周年之際,我們分別從漢字構形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漢字記錄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新時代漢字研究的創新發展三個方面撰文,以彰顯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時代價值。                  

——王貴元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字中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為什麼有如此超強的生命力?其核心是因為它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自己。表意文字的特點是通過字形的構造來顯示字義,單字的形體以及漢字整體的形體體系怎樣創製?怎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無論是形成還是發展,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因此,剖析漢字構形系統及其發展過程,從中可以發掘中華文化的深層次思想。

從個體發展到群組發展

    漢字構形的發展經歷了從個體發展到群組發展的過程。個體發展是僅關注一個個漢字的發展,這時考慮的只有一種關係,即單字形體與其表現對象之間的關係。群組發展是在重視單字形體個體發展的同時,關注單字形體群體的協同發展,著力於字形群體的系統化和類別化,以及對字形表現對象進行分類,這本質上體現的是建立群體秩序的思想。

    漢字構形初期是典型的字形表示物象時期,這時的漢字構形完全以物象為依據,包括由哪些構件組成、構件的組合方式等全由物象決定,屬於僅注重字形個體與物象之間關係的個體發展階段。隨著漢字構形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形體本身的系統化成為構形系統發展的重要目標,這是因為構形的系統化可以使漢字的識讀和書寫更加便利、有效,減少識讀和書寫的難度。系統化的重要方式是對整個漢字群體進行歸類分組,其重要表現就是部首的產生。部首實際上是建立漢字個體字形之間的關係、對漢字個體字形進行歸類分組,同時也對單字個體字義進行歸類分組,所以部首是漢字構形系統群組發展的重要標誌。漢字的部首分為兩種:一種是漢字構形系統本有的部首,一種是檢字法的部首。漢字構形系統的部首是漢字構形系統在發展過程中有意識逐步建立的,《說文解字》依據「字例之條」,以540個部首統攝9353字,就是部首分類職能的最好展示,它表明的是9000多個漢字依據形體構成可分為540類,每類有一個部首作類別標誌。就漢字構形系統的部首而言,《說文》有過說明,《說文·敘》說:「其建首也,立一為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這說明了部首並不只是形體問題,也是字義問題,因此《說文》的部首是漢字構形系統的部首。後代部首排檢法的部首目的是為了查檢方便,所以往往在漢字構形系統的部首基礎上進行人為歸併,所以其部分部首是只管形體的相同而不考慮構意的。

    依據我們的研究,漢字的群組發展開始於西周中期,這時的漢字構形已開始關注單字形體間的關係。西周晚期及春秋戰國時期是漢字構形群組關係的大發展時期。如從「金」旁的字商代和西周早期沒有,西周中期出現了錫、鑄、鍾等13字,西周晚期新出現13字,春秋時期新出現31字,戰國時期新出現25字。「金」旁作為構件,構字功能為金屬,是表類別意義的類義構件。像這樣類義構件的成批量出現是漢字群組關係發展的重要標誌。另外,西周中期還出現了增加義符和聲符的現象。如「蜀」原本是大頭蟲的獨體象形,在西周中期增加了義符「蟲」;「裘」原本是毛在外的皮衣的獨體象形,在西周中期增加了音符「又」。增加義符即增加了類別標誌,把原字歸了類。增加聲符則使原構件轉為義符,也有了類別標誌。

從獨體發展到組合發展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說文·敘》中的這段文字說明:漢字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文」的階段和「字」的階段。「文」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其形成的多是獨體字;「字」的造字方法是相益,即組合,其形成的是合體字。這表明漢字構形在獨體字發展到一定數量後便不再走獨體發展的道路,而是以現有的獨體字形為構件,採用相互組合的方式產生新字。造字方式的這種改變本質上體現的是建立群體合作機制的思想。

    後期用「字」來表示漢字,與「字」的本義有關。《說文·子部》:「字,乳也。」《說文·乙部》:「乳,人及鳥生子曰乳,獸曰產。」所以「字」最初是生子的意思。男女結合才能孕育下一代,兩個獨體字結合才會產生新的合體字,因此就用「字」表示漢字後期的造字方法,也用來指稱漢字。用「字」表示漢字有重大寓意,它表明的是組合造字已成為主流,即會意、形聲已成為漢字構字的主要發展方向。就現有文獻看,用「字」指稱漢字最早出現在秦初的琅琊臺刻石,其文曰「同書文字」,這個「文字」是「文」和「字」的意思,即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名稱的出現一般晚於觀念的出現,所以,至少在戰國時期漢字的造字方法已經是組合造字為主了。

    組合構字的構形結構多是有層次的。如「騎」字,其構成起始於「口」與「丁」的組合,其後是「大」與「可」的組合,再其後是「馬」與「奇」的組合。「騎」的構形過程經過三次組合而完成,形成等級性的三層結構形式。組合構形的結構包括形體和功能兩個方面,「騎」字形體上是「馬」與「奇」的組合,功能是「馬」表義、「奇」表音的音義組合。由此可以看出,形體層次的升級是形體成分不斷增加的過程,形體各層間是包容關係,處於各層的構字成分都可出現在單字形體中,也就是說,雖然增加了一個單字形體,但構字成分的數量並未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漢字構形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與形體層次間的關係相反,功能層次間的關係是生成關係。所謂生成是指功能的組合不是組合成分的簡單相加,而是創造出一個內涵遠遠超出原組合成分的新的功能。如「休」字,從人從木,在形體層次上是「木」與「人」相加之和;而在功能層次上,「人」「木」與「息止」卻沒有必然聯繫。功能層次間的生成關系所形成的功能組合的特點是:新功能一經產生,舊功能即刻消失,雖然有時舊功能也會部分地保留在新功能中,但由於總體關係的不相同,並不能影響新功能的新生性。形體層次的包容關係,能夠展示每個成員的存在,而功能層次的生成關係,相當於1加1大於2,如此構形,能夠發揮成員及組織結構的最大能量,在有限成員及簡單結構的前提下,創造了新成員無限發展的可能。

多途探索與結構平衡

    漢字經歷了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大階段。古文字的構形依據是物象,今文字的構形依據是詞的音和義,從古文字發展為今文字是漢字構形的體系性發展。多途探索指漢字構形在打破舊的篆文體系建立新的隸楷體系的過程中,同一原件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改造,處於尋求最佳新形式的探索過程中。多途探索貫穿於戰國晚期隸變開始到現代漢字形成的整個過程中,但其主導時期是隸變開始到字形中篆體成分徹底消失時期。篆體成分的完全消失表明新的構形體系已基本形成。多途探索可細分為筆畫、構件和結構三個方面,以筆畫為例,今文字對篆體的(見圖一)就進行過多途改造(圖一)。構件方面,今文字對篆體構件(見圖二)也進行過多途改造(圖二)。

    結構平衡指漢字構形系統進行的新標準下的自我調整和完善,是新構形系統內部的調整。結構平衡貫穿於整個漢字新體系的建立過程中,但主導時期是在改造篆文體系的過程基本完成後。結構平衡中充分利用了此前的多種探索結果,哪種結果合適就用哪種結果。這種構形發展本質上體現的是系統性創新探索與自我調節的思想。結構平衡可分為單字結構平衡、詞彙結構平衡和字繫結構平衡三個方面。單字結構平衡指單字形體在完善過程中對構件功能、形體尺寸、形體美觀、形體穩定感等進行調整,如西漢馬王堆帛書「巍」字的構件「山」,或在字形正中下部,或在字形右下部,處於探索中,到敦煌遺書時,字形結構已平衡為從「委」從「嵬」一種。詞彙結構平衡指依據詞彙系統的需要而調整字形。漢語詞彙系統的完善和發展,前期主要通過字形的發展來實現,如「陳」字的右旁「東」篆體下部彎筆隸變時或改造成一撇一捺,或改造成一橫,本是同一字形的不同寫法形體,功能沒有區別。後受詞彙結構的驅動,使「陣」獨立成字,分擔「陳」的部分職能,產生了新的詞。

    字繫結構平衡指字與字之間的區別性調整,如早期「弋」字形體下部有一圓點,圓點是表示物象的篆文構形系統的典型特徵,是必然要改造的,隨著漢字系統對字形中圓點的改造,圓點改為一橫,結果是與「戈」字形體偶同,字繫結構只好再次調整「弋」字形體為「弋」,去掉一橫,以與「戈」區別。

    (作者:王貴元,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陳先達:行走在思想與時代之間-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5年7月3日和2016年3月2日,先後兩次在《光明日報》頭版發表理論文章《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和《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引起我國理論界和學術界廣泛關注。    從《走向歷史的深處》到《問題中的哲學》,從《漫步遐思》到《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一部部飽含哲學智慧和現實思考的論著引起學術界的強烈反響。
  • 光明日報刊文:年度漢字評選是漢字文化的一種新民俗
    年度漢字評選有比較固定的舉辦時間,大體在每年11月啟動,12月中下旬揭曉,同時覆蓋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地區、行業,參與人數眾多,是一種全民性文化現象,社會認同度非常高。2019年國內「漢語盤點」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總關注量超過3.5億。傳統深厚,多年傳承。這種傳承性既表現為活動自身多年來的延續,更表現為對傳統漢字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
    如果解決不了能產性的問題,漢字很可能像其他幾大古文字一樣,轉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滿智慧的中國先民們,在早期樸素辯證哲學的啟發下,運用「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理念,將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轉化為二元化的形聲機制,產生了由形符和聲符組合而成的形聲字。這種音義結合的構形方式,因其很大的優越性、區別性、能產性和系統性被廣泛應用,也使漢字的長期生存成為可能。
  • 沙漠中的藝術館-光明日報-光明網
    :您在新近出版的《敦煌談藝錄》一書中,開篇即論述敦煌藝術的價值。    敦煌藝術系統地展示了中古時期一千多年間繪畫雕塑藝術發展的歷程,特別是在唐代和唐以前中國繪畫作品極為罕見的今天,敦煌藝術差不多復原了魏晉南北朝到唐五代的中國美術史,使我們看到了這一時期中國美術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壁畫中還展現出當時音樂、舞蹈、建築、服飾以及社會風俗等方面極為豐富的社會場景,對於認識和研究中國藝術史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 《荊州驕傲》之少小離家: 陸先高 向著光明的事業
    當一篇文章成為光明日報追求真理的宏文力作,同時也在冥冥中指引了一位少年的人生方向。從那時起,陸先高已與光明日報結下不解之緣。當職業理想一一實現,當使命抱負一一施展,驀然回首間,驚覺時光已經過去了33年。
  • 重新定義光明評論
    光明日報以思想見長、以觀點立報,從真理標準大討論以來,長期被看作公共討論的引導者、社會價值的灌溉者。這是歷史榮光,也是沉甸甸的壓力。因此,在公共空間的網絡化過程中,光明日報很早就提出了觀點立網、觀點立端理念,光明評論是報社內最早適應網際網路傳播的內容生產模塊,近十年來形成了報網端微一體化的策劃及採編機制,以報紙評論版、光明網時評頻道、光明日報客戶端時評頻道、光明日報和光明網微博微信為輸出載體,形成了貫通多個平臺的評論矩陣,在社交媒體和分眾傳播的時代努力賡續光明評論的觀點影響力,也多次獲得包括中國新聞獎在內的各類獎項。
  • 持心若水 載德流芳——歐陽中石先生的光明情緣
    光明日報記者 張玉梅  11月5日,首都師範大學發出訃告,歐陽中石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3歲。  先生與疾病頑強抗爭六年,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歐陽先生是《光明日報》數十年的老讀者、老作者,當此之際,我們梳理這跨越兩個世紀的光明情緣,以為告別。
  • 再現馬克思正義論的思想原像-光明日報-光明網
    澄清馬克思正義觀念的思想原像,在一種建構語境中呈現其當代意義,是一項具有重要價值的學術探索。作者梳理了自《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以來馬克思哲學文本中關於正義的話語,認為馬克思的正義論強調歷史原則和生產性原則,體現了立足於「人類社會」的更高層次的價值向度。這種歷史原則超越了從「自然狀態」角度理解正義的傳統觀念,使人們在現實語境中確認「何為正義」與「誰之正義」,進而把握理解正義問題的實質。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漢字中國》主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22日在《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為該叢書作序,他認為《漢字中國》不是研究中國文字的學術叢書,而是在文字研究基礎上通俗地講述中國文化哲學體系中一批重要觀念的著作,力圖將以漢字為單位的基本觀念及其承載的哲學意涵發掘出來的創新之作。
  •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年度漢字評選有比較固定的舉辦時間,大體在每年11月啟動,12月中下旬揭曉,同時覆蓋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地區、行業,參與人數眾多,是一種全民性文化現象,社會認同度非常高。2019年國內「漢語盤點」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總關注量超過3.5億。  傳統深厚,多年傳承。這種傳承性既表現為活動自身多年來的延續,更表現為對傳統漢字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 我國傳統民本倫理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其核心思想是「以民為本、德治仁政」,具體表現為「重民、愛民、富民、安民、信民、教民」。民本倫理思想源遠流長,其發展經歷了從萌芽、確立到完善,一直到近代經過中西思想的碰撞融合,逐步開始走向了現代。    據史料記載,民本倫理思想的萌芽散見於三皇五帝的神話和傳說中,如神農嘗百草,在部落首領對成員的犧牲奉獻中體現了一定的愛民重民思想。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漢字由人而生,是人的見識和智慧的外在表達。中國人的情感,大抵都逃不過漢字的表述。闡釋漢字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好學深思的人進一步深入認識漢字的文化需求。目前出版界漢字闡釋很熱鬧,到書店去瀏覽一下,很多介紹文字的書都與此相關。理想狀態下的漢字闡釋,應該幫助讀者對漢字有更加明確深入的認識,掌握一定漢字闡釋方法,提高文化品位。
  • 漢字中的文化密碼
    當她第一次被造出來時,西漢的《淮南子》中,用六個字對之形容:「天雨粟,鬼夜哭。」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粟米像雨一樣從天而降,無數的鬼魂在暗夜中痛哭流涕。我們現代人聽了,感覺很神奇,要不要這麼誇張呢?其實,這自有道理。傳說中的「中華造字工程CEO」——倉頡,自從把文字第一次刻寫在龜甲或是牛的肩胛骨上,就此留下了思想的印記,也就此可以一代代地累積智慧、傳播文明。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 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而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漢字超強的生命力是怎樣實現的?認識楷體字不一定能認識甲骨文,甲骨文是通過怎樣的機制發展為楷體字的?為什麼形聲字成為現代漢字的主流? 迄今為止,上述問題還缺乏系統性解釋。
  • 不做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官-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論壇·溫故】    2019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要踐行新時期好幹部標準,不做政治麻木、辦事糊塗的昏官,不做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官,不做推諉扯皮、不思進取的庸官,不做以權謀私、蛻化變質的貪官。」
  • 光明日報:一雙運動鞋和一張結婚證明
    光明日報11月18日3版報導【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行時】一雙運動鞋和一張結婚證明11月15日上午,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延安南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周荷蘭到「親戚」徐盈盈家裡串門,送去了一雙新的運動鞋。這一天,程保華和安麗萍夫婦拿著一次性開好的結婚證明,心滿意足地離開了社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召開,讓像周荷蘭、崔永明一樣的基層幹部備受鼓舞,對今後的工作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也讓像徐盈盈、程保華和安麗萍夫婦一樣的廣大群眾感受到了溫暖,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幸福。
  • 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光明日報-光明網
    「『四個面向』為我國科技工作者清晰地指明了道路和發展方向,那就是要做前沿的研究,要做有價值的研究,要做國家和人民有需要的研究。」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朝生說,要把個人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讓個人的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這是當前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應該踐行的。
  • 2019年度出版業十件大事和30本好書公布-光明日報-光明網
    相比2018年,2019年,馬列毛鄧著作及思想理論研究類、醫藥衛生類和環境科學類增幅位居前三。    會上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出版業十件大事」,分別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及相關學習讀物持續熱銷;習近平總書記到讀者出版集團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全國出版界反響強烈;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出版「書」寫偉大時代;《關於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意見》印發實施;全民閱讀「六入」政府工作報告;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進入量化階段;國家進一步加強出版導向和出版質量管理;10部門聯手推動農家書屋提質增效
  • -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數十年的去政治特權化進程中,貴族表現出的務實、自我克制、審慎和智慧,贏得了社會民眾的信任。儘管政治特權已被基本清除,但國家領導階層仍大部分來自貴族,且貴族文化成為強勢文化並徵服了新興中產階級甚至底層民眾。而當時的德國貴族,面對已工業化的德國社會卻不願放棄其政治特權,為維持統治而訴諸軍國主義,最終將德國引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興衰-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近200年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大量優秀的園林作品,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引領著歐洲造園藝術的發展。    回溯歷史,大約在公元460年,法國就已經有了關於遊樂型花園的簡單描述。當時,這些花園的主人以王公貴族居多,克萊芒主教曾在信中提到其湖邊的別墅和花園遊廊。此時的花園雖具娛樂性,但仍以實用性為主,栽種果樹、蔬菜、草藥等植物,這一時期可以看作是法國園林發展的萌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