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了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圖鑑》,依然很有感觸。
《北京女子圖鑑》裡的女主人公陳可是一個四川妹子,考研失利後,不安於在小城市過一眼看到頭的生活,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一個人來到北京打拼。
十年後,陳可從一個職場小菜鳥蛻變成了雷厲風行的創業老闆,不僅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北京買了房子,還收穫了浪漫愛情。
其實,劇中隱藏了4個關於愛情和人生的道理,早點看明白,才能活得更通透更自在。
01兩個人相處,最重要的是三觀契合
許多人覺得在陳可的歷任男友中,張超是對她最好的那一位,是她的愛慕虛榮和不知足毀掉了這段感情。
可在我看來,兩個人分手並不是因為張超沒買到LV,送了陳可一件名牌山寨睡衣那麼簡單,根本原因是他們三觀不合,對生活的追求不同。
張超期望過的是平淡安穩的日子,能夠在西安分公司做個總經理,買一套自己的房子,早點結婚生子,守在父母身邊,他就很滿足了。他覺得在北京出人頭地的機率太小,生活成本過高。而且,女人事業心太強並不是什麼好事。
而陳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定義與張超完全不同。在她的世界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顧映真那樣的女人才是她的人生榜樣。她想要幹得漂亮,活的精緻,過有品質的生活。至於結婚,對當時的她來說還太遙遠。
所以,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並不是旁人看起來你們有多般配,而是你們的三觀是否契合,對人生的追求是否在同一個大方向上。只有三觀相似的人,才能在未來的旅程中給予彼此理解和支撐,才能走的長遠。
02人性都是自私的,誰都想要過的輕鬆一點
和張超分手後,陳可跳槽了,因為工作關係,和高富帥於揚相識,不久兩個人就在一起了。
在和於揚的戀愛關係中,陳可是很卑微,很沒有安全感的。
她的卑微源於雙方條件懸殊,於揚那樣優秀,帥氣又多金,是多少女人做夢都想嫁的男人,而她只是一個在北京打拼的外來妹。
如果她能嫁給於揚,就能過上別人豔羨的美滿生活,後半生就有了保障。
所以,無論於揚提什麼樣的要求,她都儘量滿足,包括不公開承認彼此的戀愛關係。
為了陪於揚應酬客戶,陳可幾乎每晚都在參加各種酒局飯局,不僅精神狀態越來越差,還耽誤了本職工作,可於揚根本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
為了逼於揚承認兩個人的關係,陳可特意讓母親從四川趕來北京,可於揚以出差為由,避而不見,只安排了司機去接送。
於揚的態度徹底激怒了陳可,她找到於揚理論才知道,對方根本沒有想過結婚的事情,這只是一場純粹的男歡女愛。
可是分手後不久,顧映真告訴陳可於揚馬上就要結婚了,對方是一個資產更加雄厚的富家千金。原來他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想和陳可結婚。
這是一個虐心的結局,可是回頭來看,陳可對於揚又有多少愛呢?如果於揚不是高富帥,她是否還會竭盡全力地留住他呢?說到底,那時的陳可和於揚是一類人,他們都希望和更優秀更有實力的人結婚,都想要過的輕鬆一點。大家都是自私的,誰也沒有資格去指責別人。
03比經濟獨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獨立
姚梅是陳可的同事,一個沒多少文化,卻懂得察言觀色,精於人情世故的北漂女。
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在26之前,嫁一個靠譜的老公,然後生一對龍鳳胎,打扮得漂漂亮亮陪老公應酬,平時就在家帶帶孩子,做一個家庭主婦。
可是,直到故事的最後,姚梅的美夢都沒有實現。
姚梅先是經不住高總的引誘,做了他的情人,她以為高總會為了她離婚,可在她懷孕的時候,高總又去勾搭新來的實習生。
後來,她認識了一個福建的大老闆,那個人願意在她身上砸錢,不僅給她配備了專門的傭人,還為她投資出書。只可惜,這個男人也是有家室的。
如果說姚梅第一次是因為太天真被騙了感情,那第二次就是咎由自取,自跳火坑。路都是自己選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道。
現在人人都在強調女人要經濟獨立,其實比經濟獨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獨立。姚梅若不是只想著靠男人過上好日子,丟了自己的尊嚴和底線,也不會落到如此悲慘的下場。
女人永遠不要在男人身上找安全感和幸福感,能讓你幸福的只有自己。
04家人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別忘了回家
陳可的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一個人把陳可拉扯大。
陳可大學畢業以後,她原本想著託關係給女兒找個穩定的工作,讓她談個知根知底的男朋友,早點結婚生子,安定下來。奈何,陳可有一顆北漂的決心,留也留不住。
陳可在北京漂泊的十年,不是忙著工作,就是忙著戀愛,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可她的母親從沒抱怨過什麼。
就連得了腦梗,住院一個月這樣的大事,她都不肯告訴女兒,就是不想給女兒添亂,害怕影響女兒的工作。
如果說有一種愛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那一定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無論身處何方,家人都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最有力的支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家人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人。抽時間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吧,他們正在漸漸老去,時光不等人。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將立即刪除。原創文章,歡迎轉評贊,嚴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