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類型豐富,規模各異,分布廣泛。根據UNESCO官網的統計,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現已列入來自148個國家的869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36處狀況已不容樂觀。保護文化遺產,讓歷史走向未來,是全人類刻不容緩的使命。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和個人投入到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中,有更多優秀的實踐正走入我們的視線。通過「喜新戀舊」的改造與展示,文化遺產的社會、文化價值將進一步得到展現。
01
空間修復與再生
隨著城市現代化的迅速推進,許多歷史建築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求。空間的修復和再生是一種積極的保護方式,即通過研究歷史建築本身的內涵特點,在遵循真實性、完整性原則的基礎上挖掘建築的潛能,賦予老建築新的功能。
作為成都網紅打卡地——「東郊記憶」這四個字,或許之於成都人而言,早已再熟悉不過,但如果說「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恐怕在現在的年輕人中,已經沒多少人知道了。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已經過去,我們卻能透過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印記,看到曾經的光輝時光……
成都市政府在本世紀初決定實施開展「東調」戰略工程,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成都東郊老工業區面臨著搬遷,但值得慶幸的是,紅光廠作為見證成都工業發展的遺址,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值得慶幸的是,紅光廠作為見證成都工業發展的遺址,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當退出歷史舞臺的處境無法避免之時,紅光廠能夠華麗轉身,以「東郊記憶」再次煥發光彩,書寫新的歷史記憶。
行走在當下的東郊記憶,滿眼儘是鋪滿紅磚的中央大道,書寫著標語的「幹部警示錄牆」,矗立在酒吧工廠區的煙囪、水塔,老舊的蒸汽火車頭和綠皮車廂……紅光廠的風採雖然經過歲月洗禮但依舊耀眼,蘇式廠房建築、紅色廠區文化賦予園區的厚重歷史感,至今也並未褪色。
對老成都人來說,這裡是對曾經那段激情燃燒歲月的追憶之地,而對年輕人來說,這裡卻是跟北京798一般印刻著時尚工業範兒的打卡聖地。在年輕人眼中,東郊記憶將舊與新、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過去與未來完美結合,極具視覺衝擊力,漫步其中就猶如一趟生動的「時光之旅」。
02
原址保護與展示
原址保護從設計角度對於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進行了轉譯。在遺址上搭建展廳展棚作為國內外通用的手法,一方面可以避免在轉移過程中對文化遺產造成損壞,另一方面也取得了更好的展示效果,增進「可達性」,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與社會意義。
廣富林位於松江新城北部,距離上海市區西南30公裡處,佔地850畝,保存有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遺址。1958年,廣富林遺址首次被發現,歷經五十年四次考古發掘,出土眾多史前珍貴文物。
廣富林文化展示區包括廣富林文化交流中心、演藝中心、文化展覽中心等項目。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看上去就像「漂浮」在水中的廣富林博物館。館區四周開挖河道形成一片水域,整個博物館分水上觀光臺和水下展廳兩部分。展廳內不僅陳列有各種出土文物,還有發掘現場模擬展示和藏寶室等配套設施,並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和水底時光隧道等,將數千年來廣富林古鎮的演變和發展一一演示。
廣富林的商業配套規劃有三個特色酒店,包括希爾頓度假酒店、風情精品酒店和院墅酒店。酒店要求在滿足現代人居住、餐飲、休閒等功能的同時,結合周邊古建築和中式院落的特色進行設計。為保證中西古今結合,廣富林施工建設部門引入了自然採光、太陽能屋頂、牆面立體綠化等新技術。雖然都是現代商業配套,但是整體的建築風格與周邊的傳統建築、古典建築相一致。像宰相府酒店和院墅酒店原址為廣富林舊村,與它一河相隔是休閒商業區,整個區域的街巷分布呈傳統的魚骨狀。
在遺產活化保護過程中,總會遇到新與舊的矛盾,這就要求規劃設計師掌握好其中的度。文化的傳承是進行遺產活化項目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廣富林遺址公園最大的特色是文化的傳承。廣富林遺址的每一棟建築,都在傳達著一種情懷,在保留歷史和時光的痕跡的同時,融合了不同時期的文化,不怕新也不棄舊。
03
重現歷史與創意
古老的智慧啟發著現代創意設計,反之,現代設計也正在更好地服務於文化遺產,重現歷史。設計師們與歷史和場地發生對話,巧妙地創作出一系列協調美觀又高效實用的設施,放大文化遺產的魅力,讓參觀的人們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歷史圖景。
中華門外,秦淮河旁,就是舉世聞名的南京大報恩寺。南京自古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颱風雨中」之盛況描述,譽為佛都。孫權統轄江南之時,此地就是江南佛教中心,宋時又有一波興建高潮,到了明代永樂皇帝手中,推向極致——興建大報恩寺。西方將大報恩寺琉璃塔譽為「南京瓷塔」,媲美於古羅馬鬥獸場等「中古世界七大奇觀」。
南京大報恩寺在重建過程中,在創意文化產業上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千年古蹟與現代建築、聲光電科技手段完美結合,充分顯示文化創意的巨大潛力。比如舍利佛光展區,四萬二千盞燈,玻璃牆放大一倍,八萬四千合乎古印度八萬四千座佛門。可謂千年佛光,照耀古今。「千年對望」的時空長廊,亦是極其富有創意,令人印象深刻:玄奘法師的清瘦背影,靜靜面對前方佛主頭像——妙在頭像使用特殊材料,煥發亦真亦幻之光芒,好似穿越千年的精神維繫,讓人回味不已。
長廊兩旁的琉璃立柱,一共八根,寓意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步道上有七朵蓮花,步行七步,步步蓮花盛開。地宮天幕放映釋迦摩尼佛誕生,視頻水準已然大片。細細品味,微妙處處,拈花微笑,心領神會。那些帶有佛教理念的體驗館,常常是創意豐盈之地,比如說把菩提樹想像成通體白色,銀白的葉子,重現佛光。用了24000多個LED燈來重現傳說中七彩佛光,透徹的聲光電體驗,瞬間溝通佛教境界。實為現代文化創意進行傳統創造性轉換的成功實踐。
文化的傳承包含的,不單單是簡單恢復或者重建某一段歷史的風貌,也不僅僅是弄一個標新立異的建築來吸引世人的好奇。當建築物老了、舊了、不符合現代使用了,要在「喜新戀舊」的基礎上,讓它們煥發生機,在符合現代的生活使用方式的同時,去尊重文化傳承的和記憶。
編輯整理 |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
素材來源 | 谷徳設計網、界面四川、綠色建築雜誌、 松江新城Mag、大城說等
聲明 :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