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窖品鑑創新中心總經理曾娜:關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2020-12-23 網易新聞

(原標題:瀘州老窖品鑑創新中心總經理曾娜:關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傳承人、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品鑑創新中心總經理曾娜作為人大代表,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白酒行業要克服疫情影響,應該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優質的、多元的和能夠滿足消費者物質和精神雙重消費需求的產品。另外,曾娜建議,建立文化遺產的保護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增強傳播渠道,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針對疫情帶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面臨的困難,她也建議相關部門出臺階段性的幫扶支持政策,共度難關。

此外,曾娜針對非遺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提出建議,並得到國家文化和旅遊辦公廳的高度重視及回復,對加強我國非遺保護傳承和傳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技藝文化起到推動作用。她帶來「以文化遺產為載體,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議案,其中主要建議包括:持續加強對文化遺產,特別是對珍貴、瀕危文化遺產的重視和搶救性保護;國內國外兼顧,建立文化遺產傳播機制,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充分利用新媒體語境進行文化傳承和弘揚;關注世界文化市場需求,創新文化推廣的方式方法。

曾娜還提出建議進一步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依法妥善審理涉及專利、商標和著作權案件,加大經濟制裁力度,形成有力震懾。對制假販假的窩點要連根拔起,對牽涉的利益鏈條要一查到底。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永樂古窖文化體驗中心盛大開幕 走出非遺特色傳承之路
    8月29日,以「非遺傳承,歷久彌新」為主題的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模式發展峰會暨永樂古窖文化(廣東)體驗中心啟動儀式在廣東省中山市完美落幕。此次活動以永樂古窖文化(廣東)體驗中心為起點,借鑑永樂古窖將非遺文化與體驗經濟相結合的模式,探討非遺傳承和傳播的新模式,使非遺傳承歷久彌新,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傳承、弘揚非遺文化的隊伍中來。
  • 蘇州運河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保護之思考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大運河文化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具有經濟文化影響力的空間格局框架。蘇州作為運河「線」上的重要一「珠」,如何利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勢,重塑蘇州「運河城市」新名片?
  •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攜手施華洛世奇助力中國傳統文化傳承
    來源:經濟日報11月21日,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攜手施華洛世奇在北京舉行「傳承匠心,煥耀華夏之光」捐贈項目籤約儀式暨「小樹成長」非遺公益夥伴計劃(下稱小樹成長計劃)啟動儀式,宣布將共同助力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推廣。
  • 傳承安圖文化!安圖長白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開館啦!
    11月26日上午10:30安圖長白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正式開館了帶您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走進「安圖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民族記憶的背影。安圖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非遺」保護成果顯著。目前,安圖縣獲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有37項,包括國家級1項,省級7項,州級3項,縣級26項。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走進安圖、認識安圖、了解安圖的重要視角,是積澱長白山文化底蘊的寶貴財富。
  • 舞劇《孔子》成都收官 瀘州老窖勇擔文化傳承使命
    瀘州老窖·國窖1573攜手中國歌劇舞劇院推動舞劇《孔子》巡演全球,讓美酒與歌舞相攜,以世界通用的屬性,共同肩負起傳承發展和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為大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文化洗禮。中國歌劇舞劇院是中央直屬院團中規模最大、藝術門類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級藝術劇院,是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先行者」。瀘州老窖·國窖1573是民族產業的優秀代表和中國白酒的翹楚品牌,始終致力於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技藝,在踐行文化使命的道路上從未止步。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中化民族文化——市自然資源局到海上絲路...
    為提升幹部職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弘揚民族團結精神,2020年12月18日下午,市自然資源局組織局機關與市土地儲備中心的幹部職工到海上絲路北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參觀學習。活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白耀華對烏木館、角館、貝雕館內的工藝品進行講解,為大家普及了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有關知識,為在場幹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精彩的傳統文化課程。此外,通過觀看角雕宣傳片,了解我市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歷程。
  • 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成立 首批17個國家54家單位
    央廣網西安12月11日消息(記者雷愷)「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12月11日在西安舉辦,會上由西北大學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目前已有17個國家共54家單位加入首批「聯盟」。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等出席。
  • 文化遺產保護的「喜新戀舊」
    文化遺產類型豐富,規模各異,分布廣泛。根據UNESCO官網的統計,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現已列入來自148個國家的869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36處狀況已不容樂觀。保護文化遺產,讓歷史走向未來,是全人類刻不容緩的使命。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和個人投入到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中,有更多優秀的實踐正走入我們的視線。通過「喜新戀舊」的改造與展示,文化遺產的社會、文化價值將進一步得到展現。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國家文化部門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省市縣各級政府文化部門增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政機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具體工作,有效確保了保護工作的實施與推進;四是積極開展立法保護工作,在國家層面上從2011年起正式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在省市縣三級層面上制定實施一系列非遺保護的地方性保護條例,為非遺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五是積極構建穩固持續的經費支持機制,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經費投入
  •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舉辦
    12月12日,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中共景德鎮市委副秘書長、市文廣新旅局局長餘志華,景德鎮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瓷局局長方霞雲,景徳鎮新聞傳媒集團董事長李新華,景德鎮市文聯黨組書記熊小席,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江西省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劉少平,景德鎮市昌江區常務副區長陳忠豪,景德鎮市非遺中心主任董宇,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文旅中國政企部主任黃慶參,以及景德鎮部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教授
  • 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這些20世紀建築遺產如何傳承創新...
    目前,備受重慶市民關注的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風貌片區保護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一批20世紀50年代初重慶興建的公共建築未來將呈現怎樣的風貌?在四川美術學院8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10月24日下午,「重慶城市建設思考:建築·藝術·遺產」學術研討會也在這裡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濟濟一堂,對重慶城市建設中的傳承與創新進行了深入討論。
  •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冬寧、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小虹、福建老字號協會會長鄭禮水、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非遺》原編輯部主任劉如珍參加儀式並致辭,此次啟動儀式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劉藝主持。
  • 歙縣杞梓裡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再添新裝備
    5月17日上午,歙縣杞梓裡鎮為民服務中心門前敲鑼打鼓,熱鬧非凡。走近一看,原來是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在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所需的道具設備。
  • 緊抓黃河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四個重點
    首先是生態保護,這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其次是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和發展,這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的經濟支撐;第三是城市和鄉村空間優化和提升,這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形態;第四是黃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源泉和深層動力。其中,黃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要黃河流域生態、產業和城鄉空間作為載體。
  • 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這件事在習近平心中有多重?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些自然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從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戰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並且身體力行,頻頻實地考察。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力求復興優秀傳統音樂文化
    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央音樂學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主辦的學院重大科研項目《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專題研討會10日在京舉行。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表示,傳統音樂對中華文化基因有著重要的涵養、哺育作用。《中國音樂遺產地圖》應積極探索中國傳統音樂在中華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通過新的技術手段與理念認知,從更廣泛的角度看待傳統音樂範疇的具體指向,匯聚各方資源做好傳統音樂類非遺普查,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 平遙電影宮獲文化遺產保護大獎 2020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公布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2020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獲獎名單,平遙電影宮榮獲「202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2020 UNESCO Asia-Pacific Award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