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滸,大多數人可能第一反應就是及時雨宋江,作為梁山好漢的大哥,他有著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水滸中的更是有著不小的分量。但大多數人心裡都十分清楚,梁山的老大最開始並不是宋江,而是託塔天王晁蓋,雖說晁蓋與宋江交情不錯,但宋江卻並非能安心居於他人之下,對晁蓋的位置也是覬覦了很久。人一旦有了野心,短時間可能還好,長時間的話,必定會露出些蛛絲馬跡,是瞞不住聰明人的,這一切都被入雲龍公孫勝看在眼裡,特別是這三件事。
宋江為了能夠得到這一位置也算是費盡了力氣,為此付出了很多,不可能不被發現的。但要真論起心思,公孫勝是何等的厲害人物,宋江必然是比不過公孫勝的。公孫勝也正是因為感受到了宋江的勃勃野心,梁山將變一番天地,於是下定決心離開此地,但晁蓋卻沒能及時感受出來宋江的變化。
先從宋江寫反詩這件事情說起,宋江雖然對待朋友不錯,幾次救朋友於危難之中,但他卻的的確確是個記仇的人,人一旦記仇,就容易誤了大事,而宋江記的是黃文炳的仇。宋江在喝酒壯膽之後,寫下反詩,黃文炳知道了就舉報了宋江,其實事情本身也怨宋江自己不小心,人家黃文炳也只是盡了自己應盡的職而已,宋江企圖通過裝瘋來糊弄過去,黃文炳也不是傻子,一眼看出來了宋江是裝的,對此也並沒有理睬。
而宋江,卻把黃文炳視為仇敵,認為如果不是黃文炳舉報自己,自己不至於落魄至此,與黃文炳從此算是結下了仇恨。後來宋江為了報這次的仇,想讓梁山的士兵們去攻打無為軍,當時的梁山還沒有壯大起來,梁山的小卒們怎麼會是無為軍的對手呢?晁蓋也勸說宋江現在不是好的時機,等回去之後再從頭商議較好,而宋江卻仍然不同意,這不是置其他兄弟們的生死不顧嗎?可見宋江心胸並不算寬廣。
在宋江上了梁山有一段時間後,晁蓋明明已經分好了座次,而宋江卻饒有深意地重新排了座次,這一做法不就是很明顯地想看看在梁山之中多少人支持自己,自己的威望如何。可這時的梁山之主還不是宋江,這一做法也讓晁蓋有些尷尬了,還給人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這時候宋江的心思暴露得更為明顯了些,但是宋江卻忌憚著公孫勝,而不敢在座次上給公孫勝做出變動,當然,公孫勝也通過這件事把宋江看得比較透徹了。梁山的兄弟們就這樣被分成了兩排,坐在下面也不知個所以然,想必當時晁蓋被宋江搞了這一出,心裡也不太舒服吧。但是此時的晁蓋還沒有意識到危機。
而這最後一件事情,更讓公孫勝感到,自己應該走了。在宋江打算下山接父親上梁山,但此時宋江還仍受官府的追捕,眾兄弟勸說無用下,便由了宋江,可就在宋江剛到家後,官府就來人了,宋江只得趕忙逃走,後來面對兄弟們的關心,宋江卻說自己見到了九天玄女,公孫勝怎麼會信呢?
論道法和修為,公孫勝不知抵多少個宋江了。宋江如此做法不就是想側面表明自己是神選之人嗎?就像陳勝設計讓眾人在魚肚子裡吃到立自己為王的紙條是一樣的,讓眾人相信自己就是天定下來要當大哥的人,這種計謀並不少見,公孫勝也很快就察覺到了,感受到了宋江心思實在是不一般,認為自己在梁山沒什麼理由了,就這樣找了個藉口從梁山走了。
而晁蓋是真的不知道宋江所想的嗎?晁蓋肯定是感覺到的,但晁蓋的心思確實不敵宋江,宋江很容易把晁蓋騙到,而公孫勝就不一樣了,很是聰明,在看出宋江心機很深後,再三思慮還是選擇離開,不願被捲入這鬥爭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