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做的三件事暴露馬腳,公孫勝毅然離去,為何晁蓋還蒙在鼓裡?

2020-12-18 文史碩士

提起水滸,大多數人可能第一反應就是及時雨宋江,作為梁山好漢的大哥,他有著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水滸中的更是有著不小的分量。但大多數人心裡都十分清楚,梁山的老大最開始並不是宋江,而是託塔天王晁蓋,雖說晁蓋與宋江交情不錯,但宋江卻並非能安心居於他人之下,對晁蓋的位置也是覬覦了很久。人一旦有了野心,短時間可能還好,長時間的話,必定會露出些蛛絲馬跡,是瞞不住聰明人的,這一切都被入雲龍公孫勝看在眼裡,特別是這三件事。

宋江為了能夠得到這一位置也算是費盡了力氣,為此付出了很多,不可能不被發現的。但要真論起心思,公孫勝是何等的厲害人物,宋江必然是比不過公孫勝的。公孫勝也正是因為感受到了宋江的勃勃野心,梁山將變一番天地,於是下定決心離開此地,但晁蓋卻沒能及時感受出來宋江的變化。

先從宋江寫反詩這件事情說起,宋江雖然對待朋友不錯,幾次救朋友於危難之中,但他卻的的確確是個記仇的人,人一旦記仇,就容易誤了大事,而宋江記的是黃文炳的仇。宋江在喝酒壯膽之後,寫下反詩,黃文炳知道了就舉報了宋江,其實事情本身也怨宋江自己不小心,人家黃文炳也只是盡了自己應盡的職而已,宋江企圖通過裝瘋來糊弄過去,黃文炳也不是傻子,一眼看出來了宋江是裝的,對此也並沒有理睬。

而宋江,卻把黃文炳視為仇敵,認為如果不是黃文炳舉報自己,自己不至於落魄至此,與黃文炳從此算是結下了仇恨。後來宋江為了報這次的仇,想讓梁山的士兵們去攻打無為軍,當時的梁山還沒有壯大起來,梁山的小卒們怎麼會是無為軍的對手呢?晁蓋也勸說宋江現在不是好的時機,等回去之後再從頭商議較好,而宋江卻仍然不同意,這不是置其他兄弟們的生死不顧嗎?可見宋江心胸並不算寬廣。

在宋江上了梁山有一段時間後,晁蓋明明已經分好了座次,而宋江卻饒有深意地重新排了座次,這一做法不就是很明顯地想看看在梁山之中多少人支持自己,自己的威望如何。可這時的梁山之主還不是宋江,這一做法也讓晁蓋有些尷尬了,還給人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這時候宋江的心思暴露得更為明顯了些,但是宋江卻忌憚著公孫勝,而不敢在座次上給公孫勝做出變動,當然,公孫勝也通過這件事把宋江看得比較透徹了。梁山的兄弟們就這樣被分成了兩排,坐在下面也不知個所以然,想必當時晁蓋被宋江搞了這一出,心裡也不太舒服吧。但是此時的晁蓋還沒有意識到危機。

而這最後一件事情,更讓公孫勝感到,自己應該走了。在宋江打算下山接父親上梁山,但此時宋江還仍受官府的追捕,眾兄弟勸說無用下,便由了宋江,可就在宋江剛到家後,官府就來人了,宋江只得趕忙逃走,後來面對兄弟們的關心,宋江卻說自己見到了九天玄女,公孫勝怎麼會信呢?

論道法和修為,公孫勝不知抵多少個宋江了。宋江如此做法不就是想側面表明自己是神選之人嗎?就像陳勝設計讓眾人在魚肚子裡吃到立自己為王的紙條是一樣的,讓眾人相信自己就是天定下來要當大哥的人,這種計謀並不少見,公孫勝也很快就察覺到了,感受到了宋江心思實在是不一般,認為自己在梁山沒什麼理由了,就這樣找了個藉口從梁山走了。

而晁蓋是真的不知道宋江所想的嗎?晁蓋肯定是感覺到的,但晁蓋的心思確實不敵宋江,宋江很容易把晁蓋騙到,而公孫勝就不一樣了,很是聰明,在看出宋江心機很深後,再三思慮還是選擇離開,不願被捲入這鬥爭之中啊。

相關焦點

  • 宋江與晁蓋誰更適合做梁山統領?一個是真領導,一個是真土匪!
    前文我們說到宋江終於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作為主角的他是可算與大家見面了,其實對於宋江作為宋江的領導,很多書迷朋友們是極不樂意的,認為是其一意想詔安害死了那麼多梁山弟兄,要是換做盧俊義做頭領,結局可能就會不一樣。
  • 宋江為何兩改晁蓋遺言?除了做實梁山伯之主外,他還有三點考慮
    (節選第六十回)作為山寨的大頭領,晁蓋對於繼任者給出了明確的指示【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是的,晁蓋沒有直接讓宋江成為梁山伯主,也沒有阻止宋江成為梁山伯主!晁蓋的真實用意是什麼?經過宋江的第一次更改,梁山眾人忽視了晁蓋遺言中包含找出真兇的部分,直截了當的把史文恭定義為報仇對象是大錯特錯的。先不說到底是誰殺了晁蓋存在疑點,單單史文恭為何箭上刻字,箭上塗毒,誰都沒有解釋不清楚。一年後,宋江再次發兵攻打曾頭市,最後擒住史文恭的人是盧俊義。
  • 水滸中最不起眼的一場戰役,竟是宋江導演的一石三鳥的一齣好戲
    其一,江湖中一聽聞宋江大名,都是噗通一聲跪下,然後淚流滿面地說道:久聞賢兄仗義疏財,濟困扶危的大名,只恨緣分淺薄,不能拜識尊顏。今日天使相會,真乃稱心滿意。而這芒碭山中三個首領似乎對宋江不怎麼感冒,居然要來吞併梁山。其二,芒碭山三個首領武藝應該一般,宋江卻先後派出三路人馬徵討。最後一路自己親自帶隊,還帶上了吳用與公孫勝。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 以探母為由頭一去不返
    他是宋家莊的地主,雖非巨富,但並不缺少錢資,因此時常饋贈好漢,對李逵、武松等人出手便是十兩紋銀;他對於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之事,又有通風報信之實、放縱之責。李逵天真爛漫,行事雖然粗魯,但卻多出自本性;但宋江無時無刻不想著結果,對此金聖歎先生給他的評語是:時遷、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那麼對於這樣的宋江,梁山上的其他英雄可曾有人「識破」?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這件事發端於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話說宋江為躲避趙能搜尋,進入廟中得遇到九天玄女,便有九天玄女的讖語:"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
  • 吳用直到臨終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晁蓋,更不是宋江
    為什麼晁蓋、宋江這麼英雄的人最後都死於非命呢?有人說,可能是因為宋江的投降招安政策——可是既然梁山上那麼多反對宋江招安的人存在,為什麼招安戰略最終還是實施了呢? 晁蓋團體。這是必然的,晁蓋是真正的梁山奠基者,是他把梁山從一個窮秀才經營的小山寨變成了一個可以與大宋的軍隊正面對抗的超級大山寨。那麼晁蓋團隊有哪些人呢?其中包括晁蓋、吳用、公孫勝、阮氏三兄弟、百勝。這些都是劫生辰綱的團隊。火併王倫的林衝也該算到晁蓋的團隊當中去。其實應該還包括雷橫和朱仝,因為他們相當於是輔助晁蓋斷後的關鍵人物。
  • 倒過來看水滸:晁蓋被逼下梁山,林衝受到高俅重用
    話說,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楚州安撫使宋江和廬州安撫使盧俊義,受到了高俅、蔡京等人的陷害,宋江被小弟李逵救下,盧俊義被小弟燕青救下。但高俅、蔡京等人並沒有放棄對宋江和盧俊義的迫害,既然毒酒還不是他們,那就名正言順的讓他們去死。於是,高俅、蔡京說動了皇帝,讓宋徽宗命宋江為首,盧俊義為副,領兵討伐在江南作亂的方臘。
  • 《水滸傳》:為何吳用會「背叛」晁蓋跟隨宋江走上招安之路
    不少水滸迷心中都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原本晁蓋的智囊吳用為何會轉變陣營投靠宋江,為他的招安大計出謀劃策?晁天王攻打曾頭市被史文恭一箭射殺,臨死之前對著眾兄弟說道:日後誰能殺得史文恭,便叫他做這梁山之主。一番三請四就後,宋江才勉為其難地做了這梁山之主,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便開始了招安大計。之所以選擇招安,是因為宋江覺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固然快哉,但畢竟落得一個反賊流寇的罵名,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為了梁山眾兄弟的前程,招安才是正大光明之道。
  • 此水滸好漢綽號很嚇人,星宿名很喜人,晁蓋要殺他,宋江卻不答應
    不然看下公孫勝,他綽號叫:入雲龍,星宿名是:天閒星。所謂「龍歸大海」才是大格局,可公孫勝卻是「龍入青天雲遊四海」,啥也不管。怎一個「閒」字了得。還如魯智深,綽號是花和尚,星宿名的天孤星。一看就是一位不走尋常的路的人。調侃來言就是,這種人註定了「一生孤獨,唯有項上這顆人頭相伴。但若是想拿走?那對不起,還要記住這句,猛獸從來獨行!」
  • 「水潑梁山139」宋江和那欺世盜名的石碑
    這裡面的邏輯是:  晁蓋的遺囑——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宋江(代理寨主)活捉史文恭前後三次讓位給盧俊義,盧俊義不幹——等於晁蓋的法定繼承人盧俊義主動讓位給宋江。  尼瑪,好繞。但越繞你就越覺得宋江虛偽。  第六,然後,宋江覺得還不行,還要繼續繞。那就是和盧俊義約定分別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誰先打下來誰做寨主。
  • 一哥「俗評水滸人物」之——「道人」和「盜人」之間的公孫勝
    公孫勝是個什麼人?道人;公孫勝是個什麼樣的道人?想發財的道人;公孫勝如何發財?當強盜;當了強盜又幹什麼去了?重操舊業當道人去了。有點意思不,這強盜與道人間角色成功互換的公孫先生也實在不是修行的個好道人,不是個敬業的好強盜,恐怕也不是個什麼好鳥。
  • 此人是水滸天異星,晁蓋系核心,對宋江卻言不由衷
    書中第十四回劉唐出場時有個描述:「紫黑闊臉,鬢邊一搭硃砂記,上面生一片黑黃毛」,後來劉唐自己也說過「因這鬢邊有這塔硃砂記,人都喚小人做赤發鬼」。由此可見赤發鬼這一綽號是根據劉唐的外貌而來的。劉唐是做什麼的,書中沒有交待,劉唐也只是說「小人自幼飄蕩江湖,多走途路,專好結識好漢」。不過從他能得知生辰綱這些機密的事情來看,此人在綠林還是有一定能量的。
  • 小旋風柴進的悲劇:因屢遭暗算被迫逃離梁山,說出晁蓋遇害真相
    據《殘水滸》第七十七回介紹,宋江命人下山尋找入雲龍公孫勝,柴進得以與石將軍石勇、金毛犬段景住、錦豹子楊林一起來到了滄州。柴進本是滄州人氏,崇義公府第便是柴進的家。進入滄州後,柴進留在了自己的府第,石勇、段景住和楊林三人繼續前往薊州。兩個月後,三人沒有找到公孫勝的行蹤,便返回了柴進府第。在此期間,柴進告訴三人一樁驚天秘密。
  • 不是宋江晁蓋
    梁山好漢梁山好漢在原著中定位是天罡星和地煞星,用天上的星星來形容他們非常恰當,在晁蓋等七人聚義時,號稱七星聚義,當時晁蓋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北鬥七星墜在屋脊上,還有一道白光。後來人們才發現,原來那白光不是白勝,更像是晁蓋,忽一下就沒了。晁蓋原來並不在天罡地煞之列,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白光。有晁蓋在,梁山就無法真正壯大,因為他格局非常小,沒有容人之量,見石秀楊雄時遷偷雞被捉,就要殺石秀楊雄二人,這種人肯定成不了北鬥。
  • 淺析《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
    第41回,宋江在江州潯陽樓題反詩,被捕問罪被晁蓋李逵等人劫法場救上梁山。宋江脫險後首先想到的是「恐連累老父受驚,性命不保。」 於是馬上下山搬取老父上山。小說中還用了「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深思,昊天惘極。」幾句詩表現宋江一片孝子之心。
  • 梁山上最厲害的3人組,連宋江都不敢招惹他們
    梁山上有很多派系,例如晁蓋舊派、登州派、三山派、宋江派等,這些派系中,最宋江派實力強大,所以宋江派在梁山中影響力最大,話語權最多,但即便如此,梁山中還存在著一個非常強大的3人組,即使在梁山中實力最強的宋江,也不敢輕易招惹他們,其他兄弟就更不敢了。
  • 宋江一介小吏,憑什麼能當大哥,高俅:你們都小看了宋江
    宋江的名氣,不是一天兩天,不是一件事兩件事積累起來的,而是十幾年一貫如此才積累下來的名氣。只要是江湖上的好漢,宋江必然赤誠以待,能幫的就儘量幫一把,始終把義字擺在前面。例如對武松,毫不在意武松是個通緝犯、張口就要結拜兄弟。例如對晁蓋,明知他劫了生辰綱,犯了法,仍然偷偷通風報信,勾結盜匪、私通罪犯。
  • 早有2人識破宋江真面目,暗地裡另謀他路
    恰巧此時,李俊聽聞宋江的梁山幫,便起了改投梁山的想法。憑藉自己的消息網,李俊設計三救宋江,名正言順地加入了梁山集團。 此後,宋江穆家兄弟追殺,逃到潯陽江上,遇到張橫趁火打劫,危急時刻,李俊再次趕來相救。 水滸傳第40回,宋江因為寫下"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反詩被官府捉拿,被判處斬首示眾,李逵帶領十七位梁山好漢前來營救,李俊也在中途加入。在劫法場過程中,李俊還直接生擒了告發宋江的黃文炳。此時宋江對待自己的結義兄弟李俊已是肝膽相照,便邀請他一起上了梁山。
  • 水滸真正聰明的7位好漢,搞小圈子不為宋江賣命,最後得以善
    今天講得就是其中的綽號為「呼寶龍」,「及時雨」的主要人物宋江,這其實是一個又可憐,卻又令人憎恨的角色。後來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他的,上了朝堂是高裘,上了梁山就是宋江。這個人物施耐庵刻畫的十分傳神。宋江在水滸之中魅力非凡,非常擅長給人洗腦。當時宋江覺得秦明很好,就讓人假裝是秦明,到街上去打砸搶殺,害死了秦明家人,逼其上梁山。
  • 小旋風柴進的結局:屢遭算計逃離梁山,道出晁蓋遇害真相
    後來,柴進因殷天錫被殺一案被高唐州知府高廉關進死囚牢,經宋江等人救出後入夥梁山,大聚義時排在第十位,是掌管山寨錢糧的頭領之一。在程善之所著《殘水滸》中,柴進屢遭宋江、吳用算計,成了繼入雲龍公孫勝之後又一位逃離梁山的好漢。
  • 宋江3次給人讓位,但都不敢接,為何有人敢接,宋江反而不讓
    當上梁山總管後,宋江為了擴大自己在梁山的勢力,既能引起朝廷的重視,又讓朝廷不能將他們消滅,所以朝廷想要招撫他們,所以宋江非常重視招撫好漢到梁山去。四下裡都勸好漢跟著他去梁山,還用卑鄙手段把朱同、盧俊義、秦明、安道全等逼到梁山去。對徵討梁山的軍士來說,宋江也不會把他們趕走,而是想方設法擒住他們,再勸他們加入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