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弦音》再一次繼承了其優良的敘事傳統,一群可愛的少年或少女聚在一起,做著似乎和主題沒什麼關係的閒事。
與《Free!》相比,《弦音》有了明顯的進步。一言以蔽之,京都在經歷了《Free!》的鍛鍊和經驗積累後,對於如何做好一部服務女性觀眾的動畫,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
換句話說,京都如今也掌握了如何讓可愛的男孩子賣萌耍帥的高深技巧。
《弦音》裡小男生們的賣力演出,完全褪去了《Free!》中的「暴力感」,各種細節和表情如絲般順滑、渾然天成,絲毫沒有水泳部員那令人尷尬的做作感。
在《Free!》後,京都獲取到了「暴力賣肉不可取」的寶貴經驗,明白了「制服誘惑」這一情趣玩法的強大威力,以「各種款式的小帥哥穿弓道服」為核心賣點,上演了一場掛運動賣美男的青春故事。
《Free!》那種過度暴露肉體的演出模式,不僅會讓普通觀眾產生厭惡感,也否定了服裝對於美少年的必要意義——一個少年之所以會讓人覺得帥氣,必然少不了合適服裝的襯託——無論男女,服裝、尤其是制服,是構成美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這部作品讓男性觀眾來看,也會獲得相當不錯的體驗——不會有各種無語的尬姿和強撩令直男產生一股發自真心的惡寒和排斥感。
能讓目標受眾以外的觀眾也給予肯定的作品,那一定是一部可圈可點的好作品。因為這表示作品是真正地在「講故事」,而非一味地「賣福利」。
開頭已提到,《弦音》一如既往地繼承了京都的「惡習」。雖然片子打著「弓道部」和「運動番」的旗號,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把這個模板隨便換成什麼「輕音部」、「古典部」甚至「SOS團」,照樣能順利講下去。
反正只需要每集撥個那麼幾分鐘點一下題,那咱們就是什麼番了。
然而這本來就是京都的特色,想讓京都好好地講弓道?(門都沒有)
於是觀眾可以看到一部13集的「弓道部」動畫,在播了整整五集之後,連一場正兒八經的比賽都沒有,甚至部分角色還處於蒙蔽的萌新狀態。
按照一般運動番的套路,主角團的人員特點不出三集,就會顯示出各自的特長和弱點,然後在接下來的劇情裡漸漸去突破自我,以達成「啊這就是青春啊」的主題思想。
《弦音》卻不然,劇情進行到了一半,觀眾除了知道男主的早X難以治療和小雅哥哥好帥好威猛以外,對於整個團隊的實際水平幾乎一無所知,這對同類作品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匪夷所思的敘事節奏。
因為《弦音》壓根就沒有在好好地講「射箭」,而是在講「可愛的男孩子」。
「我們有那麼多款可愛純潔的小男生,總有一款你喜歡的。」
不得不提的是,作品中的人設缺乏創意地模板化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幾乎算的上是萌系人設模板教程了。
而正是將這樣一個個喜聞樂見的模板化人物做到極致,使得《弦音》得以稱得上一部非常不錯的商業向日常動畫……嗯是的,日常動畫。
不去探究什麼弓道,也不去思考什麼人性,就是單純地人物互動,純潔友誼,愉悅日常。
當然,細節表現作為京都的強項,雖然射箭的劇情幾乎都是帶著表演性質的「順帶一提」。但演出卻是毫不含糊的。
無論是弓道場,射箭的準備工作、服飾,到各個動作、禮儀,卻是能讓觀眾實在地感受到日本弓道所獨具的魅力……同時,這一系的演出都是由各種口味的可愛小男生完成的,其所帶來的視覺體驗就更加令人愉悅了。
當隔壁跑步美少年都已經完成了好幾場像模像樣的比賽時,這邊弓道部卻連弓箭都沒正兒八經摸過幾次——讓人不禁感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件多麼可怕的事。
總體說,《弦音》就是一部標準的京都日常系動畫,沒有任何的出格和意外,一張中規中矩的合格答卷(賺錢,要吃飯的嘛)。
拋去所謂的內涵和意義,每周閒來無事點開看上一集,還是能給觀眾帶來20分鐘划算的愉快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