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女生回憶在臺北生活:被臺灣同學問「你們那會排隊嗎」

2021-01-12 上觀

「5·20」前,我作為上海某大學的交換生,前往臺灣師範大學交流了一個學期,也因此在臺北居住了4個月。4個月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臺北給我留下了不少回憶。說起臺灣,

 

很多人會馬上想到阿里山和日月潭,還有熙熙攘攘的夜市和美味的小吃。其實,這只是外人、或者說是觀光客眼中的臺灣。直到我實實在在地在臺北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才慢慢體會到了真實的臺灣生活。

 

 

在臺灣,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就是「人」。有人曾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因為臺灣人非常熱情。在我出發去臺北之前,得知由於學校宿舍不夠,需要在校外租房,心中非常忐忑,因為在上海我不曾有過租房的經歷,更不要說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我給工作上認識的臺灣朋友寫郵件,她也恰好在臺北學習。她熱情地給我回復了一封長長的郵件。很巧的是,她就讀於臺師大翻譯研究所,正好與我同一個專業。她告訴我,大部分同學都在外租房,有許多租房的網站可以提供信息,她還給了我一些學校周邊的地址作為參考。她安慰我說,研究所裡還有一位大陸同學,初來乍到的我也可以向她請教心得。

 

到了臺北,學校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租房的信息,我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便順利找到了住處,正式開始了在臺北的生活。

 

臺師大有一位熱情的保安大叔,他每年都志願接待大陸交換生,我們稱他為「貓叔」。初來學校,他會給交換生辦聯誼會,讓大家互相認識;每每有假期,便會組織大家出遊,他更是會租來大巴為大家當司機,安排好出行的食宿;生活上有任何困難,他都會熱心地伸出援手。

 

來臺北交流,總要出去轉轉。我發現,在這裡出門完全不用擔心迷路。在旅遊景點,有許多志願者為遊客答疑解惑,只要開口問路,總有熱情的路人耐心地指出方向。這對任何一個遊客而言,都是一種非常貼心的體驗。

 

沒錯,有時候我在電視裡看到綠營、藍營在立法機構大打出手、互相攻擊,再看看周邊臺灣普通人的友善與熱情,兩者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我安慰自己,好吧,那就讓政治歸政治,生活歸生活吧。

 

 

我對臺灣的第二個印象,就是「宜居」。臺北街道十分乾淨,但是街上很少有垃圾桶。扔垃圾也算是一門學問。當地的垃圾需要分類,並且要用專門的垃圾袋分類裝好,每天定時定點,會有垃圾車進行回收。

 

我每次扔垃圾的時候,都會覺得這是一個街坊鄰居的聚會。周圍的居民在垃圾車來之前便開始等待,互相聊著日常的生活;扔完垃圾,又打著招呼各自回家。對我而言,這是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

 

臺北的生活真的很便利。幾乎每條街上都有「7-11」這家24小時便利商店,便利店裡除了可以買東西以外,還可以列印、複印、買火車票、買演出票、取款……臺北有捷運,相當於上海的地鐵,每一個捷運站裡都有垃圾桶和乾淨的衛生間,為遊客行了方便。臺北的捷運換乘站,會按客流進行統計,然後把換乘人數最多的線路放在同一層的兩邊,並且延長停靠的時間,方便乘客換乘。

 

 

到了臺灣以後,我發現,這裡不只是小吃多,更是24小時都能找到熱氣騰騰的小吃。臺北夜市大概在晚上12點左右會收攤,但還有許多熱炒店會營業到凌晨2、3點,甚至更晚。還有一些「深夜食堂」隱藏在大街小巷的各個角落裡,營業到清晨,專為上夜班的人們送上熱乎乎的食物。

 

 

 

我對臺灣的第三個印象是「文化」。在臺灣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臺灣的文化非常獨特。這裡遺留下了不少日據時期(1895年-1945年)的文化痕跡。

 

現在的臺灣,也分為「本省人」和「外省人」,還有「原住民」。所謂本省人,就是「二戰」之前就已定居臺灣的客家人和福建人;而外省人,則是指1945年以後隨國民政府前往臺灣的大陸居民;原住民,則是在漢民族移居之前,便已經居住在臺灣的民族群體。我的臺灣老師跟我開玩笑說,儘管現在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界線已經漸漸模糊,但區分本省人和外省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聽他(她)會不會講閩南話。

 

正是因為移民和複雜的歷史背景,臺灣文化變得十分豐富多彩。為人熟知的臺灣作家余光中、鄭愁予、洛夫、瘂弦等都是外省人。從大陸移居臺灣的梁實秋更是被臺灣文壇尊為泰鬥,每年都會舉辦以他名字命名的「梁實秋文學獎」。

 

 

臺灣文化有其特色,而臺北更是一個有書卷氣的城市,敦南的誠品書店24小時不打烊,裡面或坐或站,有許多愛書的人徹夜手不釋卷。除了誠品書店以外,臺大、臺師大後面的小巷子裡還有許多二手書店、獨立書店,而且都各有特色。臺北的各類文化活動十分豐富,講座、展覽層出不窮,而且大多都對學生免費。

 

在我初到臺灣學習時,同學們都對我十分好奇,一下課就圍著我問東問西。有一位同學猶豫了很久,開口道「我知道這個問題很冒昧,但是你們那邊會排隊嗎?」我聽完以後,哈哈大笑了很久。後來,我們變成了好朋友,在我臨走前聚餐時,我對他說,「你現在再猜,我們大陸人會排隊嗎?」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哪裡是什麼『你們大陸人』,我們都一樣啦!」

 

沒錯,我們都一樣。

 

(圖片來源:房穎 本文編輯:洪俊傑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

相關焦點

  • 「大陸同學」臺灣對不起你們
    撰寫這篇文章時,作為一名臺青的我,在此鄭重地向所有曾經在過去十年來在臺灣讀過書學習過的大陸同學說聲「我們臺灣同胞對不起你們,又讓你們受委屈了!」如今臺灣高校已經開學第十一周,2020年春季學期即將邁入下半場,但迄今為止仍有超過8000多名大陸學生因民進黨當局的禁令而無法入境返臺上學,只能透過網絡等方式進行學習。疫情之下大陸學生的無奈和歧視早已不是新聞,但這群在臺灣絕對弱勢的「陸生」群體,在近日又再次登上新聞版面,再次成為民進黨攻擊的對象。這一切歸因於一起中原大學招姓副教授對大陸學生的「歧視事件」。
  • 一湖南女生去臺灣旅遊,被當地老闆問:你們很少蓋大樓吧?
    然後就會有大陸的朋友想要去中國臺灣去看看,畢竟這個城市常常都是在課本上和別人口中聽到,很少自己真正去了解這個城市,但是不僅是大陸的朋友對臺灣不熟悉,很多臺灣的朋友對大陸的發展也不是很了解,然後就會經常遇到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 臺北女孩看大陸:多看點好的,自己也會進步
    北京王府井,郭雪筠熟練地指導記者下地鐵後如何找到一家咖啡廳,然後開始了一場線下關於「臺北女孩看大陸」的對話。而之前她在豆瓣網上以「愛臺北」為網名寫的大陸生活日誌《臺北女孩看大陸》,近日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一位大陸交換生的臺灣記憶
    10月,臺灣同學一行至大陸訪問中央戲劇學院,回來告訴我:「沒想到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長得那麼漂亮,穿著打扮都很大牌耶!但是北京公安為什麼會在天安門走來走去,是有人犯法了嗎?」「五都大選」前夜的槍聲臺灣之行啟程前,曾有老師告誡我不要傳播臺灣網站上的視頻,真正到了臺灣,我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 臺北女孩的推薦:做這8件事,感受原汁原味的臺北
    「那電視上怎說他辭職了?」師傅不解。「他辭了黨主席。」「喔。」師傅偏頭,「有什麼差別啊?」師傅,差別很大的!那一瞬間,我想起研究生入學時,曾指著在臺上的書記問同學「書記和院長誰比較大」時,同學那一臉囧囧的模樣…同學,此刻我終於懂你當時的心情了。「師傅,您看不看海峽兩岸?」
  • 赴臺學生回大陸找工作被問:臺灣怎會有清華 山寨的?
    「臺灣試著接收我們,我們試著在小島了解自己,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陸生回大陸找工作,被面試官問得不知如何作答;臺大是指臺北大學還是臺灣大學呢?臺灣怎麼會有清華,山寨的嗎?  「那麼人心呢,彼此內心劃限,互不了解的雙方做好準備了嗎?」葉家興說,「陸生到臺灣,兩岸或許更該讓彼此的邊緣變為歷史的核心。」
  • 在大陸生活了十來年的臺灣人,講出了臺灣經濟的真相
    關於臺灣的經濟總量、人均GDP、物價、健保等等方面,很多大能已經回答過了。但我想以一個2004年就到大陸,每年只回臺灣幾周,現在快搞不清楚自己是臺灣還是大陸人(確切地說是我回臺灣時,所有人聽我說話都問「你是大陸/中國來的吧?」
  • 臺灣「北漂」女生:在北京有盼頭 再回臺已不習慣
    她在子論壇「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上以《現在的臺灣青年,已不是昔日的》為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用一個臺灣年輕人獨特視角,講述近幾年在大陸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此前,她用詼諧幽默的筆調書寫海峽兩岸不同的生活方式,最後集結成了《臺北女孩看大陸》一書,不僅在很多生活在大陸的臺灣年輕人群體產生共鳴,更吸引了無數大陸的讀者。
  • 臺灣「最大」城市臺北,城建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曾幾何時,很多人知道的臺北都來自歌詞中「冬天來臺北看雨」的歌詞,當時臺北對人民很有吸引力,都有想去臺灣看看的心,現在兩岸開放多年了,去臺灣是件容易的事,源源不斷的大陸遊客給臺灣城市帶來了很多活力,這些城市將會發生多大的變化?
  • 你們要的臺灣攻略 不謝(臺北篇)
    -穿衣指南:元旦的臺北多穿點,不然凍成狗。問了先行一步的同學,說中午穿短袖。那小惡魔就穿長袖襯衫+薄外套。結果,跨年夜瑟瑟發抖,回到上海,海島的風啊,愣是咳嗽了一個多月。(3)臺灣的用詞和大陸略有差別,比如地鐵叫作捷運,網吧叫作網咖,珍珠奶茶裡的珍珠叫作波霸,咳咳。(4)臺北的天氣很好,較上海氣溫稍高一點,墾丁則位於臺灣最南部,4月份的墾丁就可以下海了。
  • 臺灣「尋三代」的大陸之旅
    童桐的外婆於二十年前去世,母親如今也年逾七十。去年夏天,母親受傷短期行動不便後,童桐突然發現,她那麼老了,如果再不帶她出去可能就沒機會了。童桐放下工作,帶父母開始尋親之旅。「我真是趕鴨子上架。」臨出門時,母親嘟囔著。與1990年代第一代外省人的尋親潮不同,童桐的母親很少提到大陸,不再對返鄉有執念,大陸的輪廓早消逝在父輩零星的描述中。
  • 你們一直在問的臺灣熱門潮店來了!還不趕緊去標星打卡?
    Y:TAST 是從高雄開始創店的,到現在在臺北、臺中都有分店,每家店會根據不同地區選擇不同的品牌嗎?C:會,因為高雄的消費水平和生活習性跟臺北有很大不同,中南部天氣比較熱,厚重的單品比較少,參加派對等特殊場合的需求不多,還是以休閒有個性的單品為主; 臺北相對來說會比較前衛,對新銳設計的接受度也比較大。
  • 大陸人去臺灣遊玩,被當地司機問:你們那邊有這樣的路嗎?
    說到臺灣,相信大家對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對大陸的一些偏見以及他們無知到了極點的言論。曾經有一位深圳人去到臺灣遊玩,而在座計程車的時候聊起了大陸的生活,司機問道:「你們那邊有這樣的路嗎?」此言一出這位深圳小哥頓時臉上寫滿了疑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 臺北一日
    她眉飛色舞地說:女兒在哈佛,剛剛拿到法學博士,嫁了個外國人,孫子都說英語,以後要去美國,不會說話不行呀…… 出了理髮店,與朋友道別後,獨自搭捷運去臺北車站買周末到日月潭的票。在臺北,行人只站在自動扶梯右側,左側留出以便通行。即便人多,也會自覺排隊。坐電梯也是如此,寧願排成長龍,也不潮水般蜂擁而上。到了車站,直接去旅遊服務中心。你知道服務人員態度都好,何況去網上查攻略實在太累人。
  • 五迷臺灣自由行打卡目錄(臺北篇)
    那是曾經最狂熱的追求,一生最執著的信仰,無法複製的青春。去臺灣走你們走過的路,看你們看過的風景,靠近你,就是我去旅行的意義。#似水流年,尋影臺灣# 活動由華為P8提供贊助。一、 臺北101捷運:世貿打卡理由:五月天:「頭頂天空」演唱會,史上最高演唱會。
  • 臺灣最大城市臺北,城市建設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臺灣是中國的省級行政區,位於中國大陸的東南部,70年代以後,經濟迅速發展,與新加坡、香港、韓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臺北是臺灣最大、發展最好的城市。在許多人眼裡,臺北是一個非常神秘和迷人的地方,大陸人想去臺灣看看,兩岸已開放多年,去臺灣已經不難了,臺北位於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面積271平方公裡,人口270萬人,是臺灣經濟文化中心,有名的集團、企業、銀行的總部在這裡。
  • 難道臺灣真的變窮了嗎?
    臺北市容二十年過後的今日,與大陸同學在臺北街頭閒聊時跟我說道:「剛來到臺灣求學時,看到臺灣校園裡的女同學都背著一般的帆布包,穿著也不會濃妝豔抹。相反的是許多大陸交換同學,手頭都會背著名牌包包,穿著也一定會有一番講究。
  • 「臺灣網友」喜迎HM進駐:大陸人要不要來?
    臺灣有H&M了!情人節前夕,伴隨著臺灣首家H&M落戶臺北市某商圈,臺灣同胞簡直是樂瘋了。不僅上千人排隊等候,繞著商廈轉了5圈,更有人排隊四天三夜,心中別提有多高興了。春節臨近,無論是臺灣同胞還是心中自比臺灣同胞的人這麼高興實屬難得,因為有H&M可以向大陸炫耀咯!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女生都愛搞「姐弟戀」嗎?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女生都愛搞「姐弟戀」嗎?林心如霍建華。(網絡圖片)  說真的,如果不是大陸朋友特別和我說,我還根本沒有發現這回事。因為,這種事在臺灣簡直不能說是事兒,臺灣的婚戀觀特別「多元」,女生遲婚甚至不婚的大有人在,有一個10多年前的社會話題人物,叫莉莉,她是一個賣水果的大姐,51歲了,和一個不滿20歲的小夥子小鄭結婚。這已經不算是姐弟戀了,這算是老少配了。
  • 臺灣人的溫和善良,令我們自慚形穢
    國光客運大巴停在臺北車站,打算接駁捷運到臺大公館。臺北捷運網絡發達,轉乘站多。我在指示圖前研究哪條路線方便,身旁一位老伯突然問我要去哪裡。長期生活在低信任度社會裡,我像大多數大陸人一樣,不免有些防備心。 老伯熱情的指示顯然比直觀的圖示管用得多。你還未來得及警惕,就已經被這樣的人情細節感動,連自己那點防備都顯得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