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談婚論嫁時,男方一般要給女方家一定數量的彩禮,這是自古就沿襲下來的習俗。但是如今數額越來越高的彩禮,讓眾多適齡男青年及他們的父母有苦難言。本文由真實新聞事件改編。
劉靜(化名)與張明(化名)自由戀愛兩年了,他們在網上相識,聊了一段時間後,感覺很有共同語言,於是就相約見面。
第一次見面,他們就對彼此一見鍾情。
談戀愛的兩年,他們更加了解對方。
劉靜溫柔大方,張明勤快能幹,兩個人年齡相仿,又是同一個鎮的,父母對彼此也很認可,各方面都非常般配。
兩個人均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一般,幸運的是他們都上了大專。
畢業後,劉靜成為鎮上的小學教師,張明從事安裝和維修監器的工作。收入不高,但還算穩定。
當兩個人談到結婚時,劉靜的一番話卻讓張明原本愉悅的心情瞬間跌倒了谷底。
劉靜告訴張明:「你先準備35萬彩禮,我弟弟要買車。」
張明低下頭,嘆了口氣答:「你也知道我家的情況,我爸爸生病多年,經常住院,我拿不出這麼多錢。」
劉靜無奈地說:「我爸媽說,如果你拿不出35萬,咱們就沒法結婚。」
張明攥了攥拳頭:「好,那我們分手吧。」
說完,張明就氣憤地離開了。
劉靜雖然覺得爸媽要35萬有點多,但是,如今農村就是這樣的風氣,為了有面子,一家比一家要得多。
誰家要是要少了,就會被嘲笑,好像白養了這個閨女。
況且自己是大專學歷,還是小學教師,難道身價比那些初中沒畢業的女孩還低嗎?
如果彩禮太低,她心裡也過不去那個坎。
張明家條件一般,確實拿不出35萬,但是他想想辦法,找親戚朋友借借,湊夠35萬也不是沒有可能。
那次分手之後,劉靜給張明打電話,他不接,發微信,他也不回。
尋思他可能有點情緒,過一段時間就好了,說不定張明到處借錢呢。她就沒當回事,照樣上班,每天忙忙碌碌。
直到過去了兩個月,劉靜有點慌了。
於是,她就找到了張明的單位,正好碰到了即將出去安裝監控器的張明。
劉靜上來就問:「彩禮湊夠了嗎?」
張明冷笑道:「什麼彩禮,咱們已經分手了。」
劉靜趕緊上來拉張明的手,張明卻躲到了一邊:「我知道你是說氣話,等彩禮湊夠了,咱們立刻結婚。別生氣了。」
張明的聲音不高卻很有力度:「劉靜,我真是看錯了你,以為你是個單純的女孩,沒想到你這麼物質,張口閉口彩禮。我跟你分手一點都不後悔。實話告訴你,一個月前,我已經結婚了。」
聽到這裡,劉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立刻傻眼了。
她質問張明到底怎麼回事。
直到張明把手機上婚禮的照片舉到她的眼前,劉靜才如夢初醒。
原來張明真的和一個只見過兩次面的女孩結婚了,那女孩一分錢的彩禮也沒要。
至於女孩為什麼願意立刻嫁給張明,其實張明也沒弄明白。
那時,張明只是隨口一問,如果沒有彩禮,你願意嫁給我嗎?
她點頭了,於是他們就真的領證結婚,辦婚禮了。
劉靜並不想和張明分手,她要彩禮也只是隨波逐流,要35萬主要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給弟弟買車。
劉靜哭著離開了。這個結果是她做夢也想不到的。
她愛張明,但是她也是個孝順的女兒。她到底哪錯了?
張明為了躲避35萬彩禮的煩惱,與剛剛認識的一個女孩閃婚,這又是多麼不負責任。
如果日後一起過日子才發現兩個人並不合適,這場鬧劇又該如何收場。
彩禮風波,沒有贏家,拆散了兩個相親相愛的年輕人,冷漠了兩顆原本炙熱的心。
如何正確看待彩禮?
無論是婚房婚車還是彩禮,其實最終的目的都是顯示真心,為日後的婚姻生活做保障,因為這些東西是幸福的物質條件。
但是,當彩禮變成了無度索要,那彩禮原本良好的寓意就變了味道。
當彩禮成為阻礙年輕人結婚的絆腳石,我們就不得不反思該如何看待彩禮。
01.彩禮重在心意
給女方彩禮只要是為了感謝嶽父嶽母的養育之恩,這種做法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實際上,很多父母根本不需要彩禮,即使收了,他們也會想方設法把這個錢還給女兒女婿。
那些把彩禮看得過重的往往是貧困落後的農村地區,妄圖嫁女致富,或者嫁女來扶持兒子。
這種做法和思想都是錯誤的。極有可能破壞女孩美好的婚姻,就像文中的劉靜和張明一樣。
彩禮是一份心意,並沒有固定的額度,多少可以根據家庭實際情況來定。
02.高額彩禮只是負擔
切不可盲目跟風,獅子大開口,索要巨額彩禮,只會讓幸福遠離年輕的戀人們。
如今因為高額彩禮而勸退結婚的事,層出不窮。
甚至因為索要彩禮,產生糾紛,最終釀成家庭悲劇,也並不少見。
高額彩禮會給男方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也會給情侶未來的婚姻埋下隱患。
03.不要彩禮也可以
根據社會新風氣,不要彩禮也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
幸福的生活需要年輕人共同奮鬥來獲得,與彩禮毫無關係。
「裸婚」並非是一種好的選擇,但是在家庭無法給出經濟支持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考慮的。
現在很多農村也在宣傳,少要彩禮,甚至不要彩禮。
愛情本身是純潔偉大的,不要因為物質利益讓感情變得庸俗不堪。
-【正文完】-
今日話題:35萬彩禮,你能接受嗎?
版權聲明:圖片均來源於網絡,部分配圖與文中人物(化名)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