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之王 —— 舒伯特

2021-02-23 John古典音樂

1797年1月31日,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附近郊區的李希塔爾.他的父親是弗朗茨.特奧多尓,母親是伊莉莎白.茲維-西裡西亞地區鎖匠的愛女.

舒伯特是冬歐摩拉維亞的農家孩子他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八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1歲時被帝國和皇家神學院附屬的教堂合唱團錄取,免費在神學院附小就讀並開始嘗試作曲.神學院有支管弦樂隊,舒伯特任首席小提琴手,完備的音樂環境造就了舒伯特,為成為大音樂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舒伯特脾氣溫順,如赤子般的純真笑容經常掛在臉上,這使得他很受朋友歡迎,他身邊一直都圍繞著一群關心他的朋友,這些朋友有些在經濟最困頓的時候接濟他,有些人的詩作給予他創作的靈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後都極力推廣他的音樂。雖然他作品數量頗豐,又完成了六首交響曲 ( 十六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 ),但是並沒有任何經濟支援。

1817年3月,他為舒貝爾的詩<<為音樂>>譜曲.在這創作力十分活躍的時期,<<死神與少女>>及<<鱒魚>>都是技巧成熟的力作,這二首曲子的旋律分別發展為一首弦樂四重奏以及著名的<<鱒魚五重奏>>. <<A大調鱒魚五重奏>>取材於德國詩人舒巴特的詩<<鱒魚>>。

視頻 :《鱒魚》,由世界頂級音樂家的黃金組合巴倫博,帕爾曼,祖克曼,杜普蕾梅塔傾情演奏。。

《鱒魚》歌詞:

明亮的小河裡面有一條小鱒魚,

快活地遊來遊去像箭兒一樣。

我站在小河岸上靜靜地朝它望,

在清澈地河水裡面它遊得多歡暢。

那漁夫帶著釣竿也站在河岸旁,

冷酷地望著河水想把魚兒釣上。

我暗中這樣期望,只要河水清又亮。

他別想用那釣竿把小魚釣上。

但漁夫不願久等,浪費時光。

立刻就把那河水攪渾,我還來不及想,

他就已提起釣竿把小鱒魚釣到水面上,

我滿懷激動地心情看鱒魚受欺騙。

那時的舒伯特非常窮困潦倒,有一晚上,餓著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有人能給些麵包充飢,可就是沒人走過.於是,他無奈走進一家豪華酒店,在一張桌前坐下等候.忽然發現一張舊報紙上有一首小詩"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樸實優美的小詩一下就打動了他的心靈,勾起了童年的回憶...於是他掏出筆在報紙空白處一邊哼詠,一邊急速譜寫...並用它換取了一份土豆燉肉.這就是後來為人們常唱不衰的<<搖籃曲>>.

舒伯特在戀愛期間為他的女友特麗莎曾寫下大量愛情歌曲--<<愛的醇酒>>,<<悲傷的愛>>,<<愛的歡喚>>,<<初戀>>,<<一切為了愛>>,<<秘密>>等等.

舒伯特是德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創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顯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調寫作能力。曲調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大小調交替,充滿戲劇性。在自然音體系和聲基礎上巧妙運用變化音;鋼琴伴奏風格多樣,他把和聲、伴奏提高到與詩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詩與歌之間建立均衡的關係。他的交響曲均採用古典曲式,曲調抒情、和聲獨特、色彩巧妙,表現出浪漫風格特徵。

舒伯特短暫的一生十分清貧,大部分時間靠偶然賺點稿費和親戚朋友的接濟度日。雖然他三十一歲就去世了,但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尤以歌曲著稱,被稱為 「 歌曲之王 」 。在他十八年緊張不間斷的創作活動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 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鵝之歌》、劇樂《羅莎蒙德》等。舒伯特是歐洲音樂史中浪漫主義新型音樂體裁——藝術歌曲的第一個集大成者。

視頻:《冬之旅》,由誇斯託夫 演唱

視頻:《美麗的磨坊姑娘》,由內田光子鋼琴伴奏,博斯特裡奇演唱

《賽普勒斯公主羅莎蒙德》(Rosamund,PrincessofCyprus)原為德國女劇作家海爾敏·馮·謝濟(HelminavonChezys)所作的四幕話劇,1823年在維也納歌劇院上演時,舒伯特應邀為之配樂。《羅莎蒙德》的配樂共有十一段,其中的序曲是1825年出版時舒伯特從他的一部歌劇《魔法的豎琴》的序曲移用過來的,所以實際上它同戲劇《羅莎蒙德》的關係並不怎麼密切。這部作品通俗易解,富有濃鬱的詩意,是舒伯特極具魅力的音樂作品之一。

視頻:《羅莎蒙德》序曲

舒伯特採用和聲上的色彩變化,用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來刻畫個人的心理活動,富有大自然的和諧和生命力的氣息,他將瞬息間的遐想行之於樂譜,把感受到的一切化為音樂形象,構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的旋律。他對後來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生命短短的31年中,舒伯特經受了貧窮、病魔的煎熬,卻留下《魔王》等不朽作品,讓人不得不追尋他生命的動力、創作的激情何在——那就是他為作曲生、為作曲死的信念。

《魔王》寫於1815年,具有強烈的藝術性和敘事性。在暴風雨的夜晚,父親抱著兒子,安慰著心中害怕的兒子,卻仍然被魔王奪去了生命。。急迫的鋼琴伴奏,馬的疾馳,父親的焦躁,兒子恐懼,魔王的脅迫等等,都無不體現在這美妙的樂聲,歌聲中。。

視頻:《魔王》(附歌詞)

一八二七年,年僅三十歲的舒伯特手持火把為貝多芬送行。葬禮之後,舒伯特與朋友們聚會。他舉起酒杯不無傷感地說:「這一杯,是為那個剛剛被埋葬的人。」然後,他又一次斟上酒,神情更顯悽慘:「這一杯,是為隨他而去的下一個人。」他的話不幸言中。僅僅二十個月後,這「下一個人」果然出現。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在去世的前兩天,他在幻覺中苦苦哀求他的哥哥不要離他而去,把他扔在這沒人知道的角落。他反覆說著:「貝多芬不在這裡。」根據他在彌留之際的願望,他被安葬在緊靠著貝多芬的墓穴,而且葬禮上舉行了同樣的火把送行。也許,這是舒伯特一生中唯一的幸福時刻。

快樂(愛情)和悲傷這兩個主題,貫穿了舒伯特的全部作品,透過這兩個主題,證實了他作品的藝術價值,他不愧為藝術歌曲之王.不僅如此,他的交響樂,室內樂,鋼琴奏鳴曲,繼承了古典主義的傳統,閃耀著無比璀燦的瑰光.

啊! 孑然一生的藝術歌曲之王,偉大而又不幸的舒伯特。

—— 轉載網絡 ——

提取《目錄》查找以往音樂

↓↓↓ 點樓下「閱讀原文」觀賞以往音樂

相關焦點

  • 歌曲之王「舒伯特」:創作鋼琴二重奏,不過是因為不喜歡寂寞
    在音樂家中,有一位特別愛熱鬧,總是喜歡和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他就是舒伯特。舒伯特在短短的十幾年的創作生涯中,其作品幾乎涉及了當時的各種音樂體裁,包括多600首藝術歌曲、9部交響曲、22首鋼琴奏鳴曲及大量的歌劇和清唱劇、室內樂、鋼琴曲等其他許多作品。
  • 古典 | 舒伯特藝術歌曲《野玫瑰》
    《野玫瑰》(Heidenröslein, D.257)奧地利作曲家 舒伯特 的代表作之一整首作品活潑明快瀰漫著溫馨華麗的藝術之美那是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夜晚,舒伯特回家途中遇到了一位身穿破舊衣服的小男孩,他想要出售一本書和一件舊衣服,心生同情的舒伯特傾囊買下了男孩手中的書。那是德國作家歌德的詩集,舒伯特隨手一翻就看到了這首《野玫瑰》,立刻被詩中的文字所觸動,腦海中出現一連串美妙的音符,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就此誕生。
  • 藝術歌曲《舒伯特:野玫瑰》
    《野玫瑰》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野玫瑰》這首詩歌因其意境優美,將其譜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及威納(H.
  • 舒伯特如何創作《野玫瑰》丨著名藝術歌曲欣賞
    悅的讀書,您的戶外書房電影《海角七號》裡的《野玫瑰》《野玫瑰》(Heidenröslein, D.257)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舒伯特一生作品甚豐,僅藝術歌曲就有643首,被譽為「歌曲之王」。「野玫瑰」這首詩歌因其意境優美,將其譜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及威納(H. Werner)所作二曲最為有名,亦流傳最廣。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鋼琴從此登上了「樂器之王」的寶座。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代表音樂家浪漫主義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 特、勃拉姆斯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詩情畫意、』 盪氣迴腸。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最終使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
  • 視聽經典|舒伯特《天鵝之歌》聲樂套曲
    >Tell浪漫主義時期是各種因素交融的時代,飽含熱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渴望綜合一切,成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特徵之一。而詩與音樂的結合是一種最好的形式,為此藝術歌曲是浪漫主義時代發展的產物。從舒伯待開始,藝術歌曲就把器樂提高到與聲樂同等重要的地位,使音樂與詩歌之間達到均衡。此後,舒曼、勃拉姆斯、馬勒、沃爾夫等都在這一領域耕耘和收穫,使德奧藝術歌曲在19世紀西方音樂中居重要地位。
  • 分享舒伯特小知識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年僅31歲。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樂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伯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
  • 音樂漫談31|浪漫主義時期(三):藝術歌曲與弗蘭茨·舒伯特
    事實上,歌詞與歌曲的密切結合就出現在這個時期。由於聲音的抽象特徵,浪漫主義詩人認為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真實、最純淨的藝術;而浪漫主義作曲家也在當時的詩歌中發現了音樂的共鳴,並把它轉化成歌曲,相信音樂可以提供僅靠文字無法表現的東西,強化了詩歌中的情感。儘管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都有用偉大的詩歌創作的歌曲,然而19世紀詩歌創作的繁榮局面。
  • 舒伯特《死神與少女》| 超然的關切和冷峻的優美
    死亡的陰影籠罩於我們每個人,但是,卻是離舒伯特最近的。這一年,是舒伯特的人生分界點:此前,前途似乎開始充滿希望;而此後,生活便永遠地被籠罩上不治之症的陰霾。在生命中的最後六年,舒伯特沒有放棄作為維也納人耽於感官享樂的天性,但狂歡的表象背後始終是死神緊促的步履。
  • 音樂漫談32|浪漫主義時期(四):藝術歌曲與舒曼夫婦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藝術歌曲和這方面的大師舒伯特的生平,並且賞析了他的著名作品《魔王》,這是一部基於戲劇性的敘事詩改編的而來。而事實上大多數藝術歌曲是用抒情的愛情詩譜寫的。愛情題材不僅主宰了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也是舒曼(Schumann)夫婦歌曲創作的主題。而他們夫妻二人的人生故事本身也似一首愛情的頌歌。
  • 弗裡德裡希逝世180周年|封面之王「雲海漫遊者」
    後來當曲譜正式出版之時,它被加上了「皇帝」(Emperor)字樣,雖然並非與某一位皇帝有關,但恰如其分的展現了這首協奏曲之王的王者氣象。Linn Records於2009年發行的貝多芬第三、四、五號鋼琴協奏曲(阿瑟·皮薩羅指揮蘇格蘭室內樂團)就以「雲海漫步者」擔綱封面,氣象萬千的繪畫與氣勢宏偉的樂曲高度統一,可謂美不勝收。
  • 舒伯特 《野玫瑰》
    舒伯特 《野玫瑰》▶  舒伯特16歲起開始離家謀生,嘗盡了不為人知的心酸,生活對他的艱苦磨練並未能使他放棄作曲夢想。相反,舒伯特從生活賜予他的領悟中得到許多靈感,創作出許多偉大的作品。這首被傳唱至今的《野玫瑰》,誕生的背後就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1815年維也納冬夜,青石板路顯得異常清冷,空曠的街頭經過寒風洗禮更加蕭瑟。
  • 十首最好睡的歌曲,送給失眠的你
    全世界母親的愛都是一樣的下面這些世界各地的搖籃曲帶你回到媽媽輕柔溫軟的懷抱01舒伯特的搖籃曲最熟悉的搖籃曲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這是大家最熟悉的搖籃曲,也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 書影畫系列 第一集《斯坦森的機械師和舒伯特鋼琴三重奏》(上)
    油畫 舒伯特和朋友們在1828年1月28日,在斯潘大氣排場的訂婚典禮上,勃克勒特、舒潘切克和林可演奏了舒伯特的一首三重奏。正是這首降E調鋼三。當時上層社會流行的家庭音樂會場景舒伯特的鋼琴三重奏充分融合了他創作弦樂四重奏與鋼琴奏鳴曲的寫作經驗,是他室內樂作品中最能夠掌握古典曲式與他浪漫語法之美的作品,完全展示了室內樂的諧和之美
  • 「藝術沙龍」李運賀:赫本時代的電影音樂
    2010於愛爾蘭科克科技大學攻讀音樂科技藝術碩士學位。中國~東協青少年鋼琴大賽和勃拉姆斯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亞洲區)決賽評委。歌劇《在那遙遠的地方》作曲,獲世界文化總會和聯合國NGO頒發「2017年度世界文化傑出貢獻人物大獎」。美籍華裔著名鋼琴家巫漪麗女士演奏專輯《一代大師》藝術總監,2014年四月起擔任上海證大喜瑪拉雅公司藝術教育總監,現定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