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河北深入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_中國...

2020-12-21 環渤海新聞網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 張晶、李東宇

跑好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河北深入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

  新問題、新矛盾、新需求,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一系列「發展的煩惱」待解:如何為基層幹部減負鬆綁?如何破解基層有責無權的難題?如何補齊基層公共服務短板?

  跑好服務基層、服務百姓的「最後一百米」,從2019年開始,河北省深入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全面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下放審批服務事項106項,下沉編制2.2萬餘名,每個鄉街增設3個副科級崗位……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如今,全省2249個涉改鄉鎮和街道從外到裡「變了模樣」。

  熱點難點問題受理率100%

  ——下沉執法權至鄉街,兩張「網」讓基層治理強起來

  為了「堵」一個散亂汙企業,邱縣古城營鎮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宋建磊三天跑了六趟。

  這是一個加工自行車零配件的小作坊。經查看,營業執照、環評手續全都沒有,執法隊立即進行查封。

  「放在以前,鄉鎮可管不了,根本沒這個權限。」邱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古城營鎮黨委書記高峰感慨地說,「別小看治理一家三無企業,至少涉及五頂『大蓋帽』——環保、市場監管、安監、農業農村、國土資源。」

  「鄉鎮有責無權,看得見的管不著;縣直部門鞭長莫及,管得著的看不見。」河北省委編辦副主任白志和表示:「我們深知其中痛點,賦權是關鍵所在,執法權力下放了,基層治理效能自然提升。」

  此次改革,河北省探索實施執法權下沉,明確下放行政處罰事項指導清單87項,目前全省2249個涉改鄉鎮和街道全部建立綜合行政執法隊,全面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

  邱縣之變,就是河北省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一個生動縮影。

  邱縣古城營鎮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在進行執法檢查。河北日報記者 李東宇 攝

  「賦權,首先要確權。」邱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編辦主任孫偉華介紹,通過召集執法人員、職業律師、司法部門逐項梳理,最終確定將住建、發改等10個部門共1925項執法事項進行劃轉,集中到新成立的綜合行政執法局。

  確權只是第一步。在確權基礎上,將集中後的執法事項統一下放到7個鄉鎮執法隊進行綜合執法。「打破部門利益,我們是硬調人、調硬人。」邱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副科級幹部李豔華介紹,縣委常委會會議頭一天晚上確定人員名單,第二天上午8時就得到崗報到,紀委全程跟蹤,確保落地落實。

  在「物理整合」基礎上,邱縣全面推進兩張「網」,從根源上破解看得見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見的執法瓶頸。

  一張「網」是網格。38歲的陳立勤是邱縣古城營鎮一名網格員,她說:「誰家有啥人,最近有啥事,我都清楚。」在古城營鎮,活躍著57名網格員、百餘名胡同長,發現問題更精準及時。

  另一張「網」是網絡。依託智慧網絡綜合指揮中心,通過APP就能開展網格事件上報、流轉、處置等。9時35分投訴垃圾桶問題,10時50分就已處理完畢,網友「一生何求」由衷感嘆:「真管事!」

  今年以來,該平臺共接報群眾反映熱點難點問題3萬餘件,受理率100%,75%在鄉鎮化解。

  首批平均下放審批服務事項106項

  ——基層事情基層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8月14日,肅寧縣尚村鎮尚都華安福邸住宅項目工地施工正酣。

  從拿到工程規劃許可證到開工建設僅用了22天時間,審批服務的加速度,讓項目負責人吳畏的「小確幸」可感可觸。「以前去縣裡,沒個三五趟下不來!現在直接在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就能辦。」

  與吳畏一樣,尚村鎮黨委書記趙建龍對改革帶來的「化學反應」也感觸頗深,「改革把基層權力給了基層,保證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事情有人辦,讓基層群眾有了更直接的改革獲得感。」

  「有限權力、無限責任」,曾是令基層幹部頗為頭疼的一個難題。

  在石家莊市欒城區冶河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內,前來辦理業務的郭女士用半個小時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著眼破解這一問題,管理權限下放成為我省鄉鎮和街道改革的重點。」河北省委編辦體制改革處吳華欣告訴記者,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則放」原則,各地首批向鄉鎮和街道平均下放審批服務事項106項,重點擴大市場準入、城鄉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權限。

  「管理權限下放,提升了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也釋放出市場主體活力。」肅寧縣委編辦主任李學傑介紹,目前,肅寧縣各鄉鎮可辦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達109項,尚村鎮作為經濟發達鎮,增加到193項。

  管理權限下放,釋放出了審批服務的加速度。

  走進尚村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辦事大廳,記者看到該鎮分類編制了審批流程圖和辦事指南,辦理攻略全明了。群眾在「智慧尚村」APP上,就能遞交材料。通過在線受理、並聯審批,原本法定時限20個工作日辦完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該鎮公開承諾7個工作日辦理完畢,一些項目還實現當日辦結。

  在肅寧縣尚村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細緻地幫助群眾辦理業務。通訊員 陳志丹 攝

  把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送出了節節攀升的滿意度。

  最近,肅寧縣白洋辛莊村民石二格,來到村裡的村民服務中心辦理高齡老人生活補貼,電子籤名加拍照,不到3分鐘就辦妥了。

  目前,肅寧全縣254個村、7個社區全部建成村級便民服務站(代辦點),直接納入村級代辦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達110項,實現了「大事不出鄉,小事不出村」。

  記者了解到,通過改革,河北省實現埠前移、便捷高效的基層審批服務全覆蓋。各鄉鎮街道統一設置了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和「一站式」服務大廳,並在村(社區)延伸設置綜合服務站,構建起貫通省市縣鄉村五級的便民審批服務平臺,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

  向基層下沉編制2.2萬餘名

  ——資源力量下沉,把優秀人才留在基層

  緯四路竹海小區附近,是秦皇島市海港區白塔嶺街道一條「煙火氣」十足的小巷。巷子裡一排「吐」油煙的小餐飲店成為居民們的心病。為這事,大家沒少向街道「吐槽」。

  「不是不想管,是真沒精力管。」白塔嶺街道黨工委書記鄭伍剛只能幹著急:一共39名編制,負責18.3萬居民日常管理,一名工作人員要服務5000人。城管辦一共就3個人,管著環境治理、老舊小區改造等20多項工作,實在是有心無力。

  可是,這個夏天,居民們驚喜地發現:頻頻「吐槽」的燒烤店不冒煙了!

  「鄉鎮街道改革,讓沒人幹事的問題解決了。」鄭伍剛鬆了一口氣,區裡一下給增加21名編制,比原來多了一半多。「解套」的街道幹部有了更多精力,10名工作人員嚴防死守,露天燒烤很快銷聲匿跡。

  「基層社會治理成效如何,基層幹部是決定性因素。」白志和表示,河北拿出了務實之舉。

  加大自上而下跨層級調劑使用,全省共向基層下沉編制22188名,改革後平均每個鄉鎮和街道人員編制達到65名。徹底為基層幹部減負鬆綁,建立鄉鎮街道職責清單,明確黨的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共90項職責事項,並全面清理規範基層考核評比及責任狀。

  河間市果子窪回族鄉的工作人員(左)在為辦事群眾提供代辦服務。通訊員 李世文 攝

  「現在,大家的職責擺在明面上,誰來幹、幹什麼,都清清楚楚。」鄭伍剛認為,一系列硬招實招減負鬆綁,讓大家能心無旁騖地幹事創業。

  編制引人,還要待遇留人。

  這次改革還有一個突破之舉,綜合行政執法隊和行政綜合服務中心主要負責人,可從在鄉鎮和街道工作時間較長、符合任職條件的鄉鎮和街道事業編制人員中選拔擔任,打破基層事業編幹部晉升「天花板」。

  邯鄲市邱縣梁二莊鎮幹部趙洪偉,歷經縣行政審批局、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等崗位,並在此輪改革中表現突出。但趙洪偉屬於事業編身份,晉升渠道狹窄,一般只能選調到縣區事業單位。

  今年7月,趙洪偉獲得提拔,擔任梁二莊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改革讓我們晉升有盼頭,幹事勁頭更足了。」現在趙洪偉的工作熱情可以用「高漲」來形容。

  效果很明顯,高峰有體會:「很多年輕幹部主動申請到鄉鎮工作了,上回遴選考試一個崗位四個人搶,鄉鎮崗位成了香餑餑!」

  當地村民(左)在邱縣古城營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辦理業務。河北日報記者 李東宇 攝

  「大黨建」統領聚活力

  ——共築「同心圓」,激發「新動能」

  資源、隊伍下沉,但怎麼用呢?「秘訣就在黨建統領。」石家莊市紅旗街道黨工委書記鄭海峰說。

  「改革著眼破解基層黨組織統籌力不夠的問題,進一步強化鄉鎮和街道黨工委領導作用。」河北省委編辦市縣鄉處許東戈介紹,以「大黨建」統領,鄉鎮和街道黨組織把方向、作決定、管幹部、統資源、強服務的制度優勢更加突出。

  紅旗街道以做強黨建來推進街道執行力。「以前,黨組織開會更像是街道內部會議,也就是定期開開例會。改革後,我們注重發揮黨建統領作用,有聯席會、議事會,協調各方履職,完全像一個工作組在推進項目。」鄭海峰解釋。

  更重要的是,對下沉資源的考核,黨組織有發言權。「黨組織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執法隊員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一個明顯變化,過去街道要開很多動員會,仍會有相互扯皮的事發生。現在只要把目標和方案提出來,大家就能各司其職。」鄭海峰深有感觸,比如創城、創衛工作,各方面都能嚴格按照時間節點、任務推進。

  而在邱縣古城營鎮,黨建則成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有力抓手。

  8月16日,西杜林疃村的紅薯地裡一片繁忙景象,一輛輛農用三輪車滿載著香薯湧向地頭停靠的貨車。

  日銷1萬單,根本不夠賣。為啥這麼火?村民們自有答案:「多虧咱黨組織!」

  今年初,鎮黨委想帶領村民們致富,在14個村搞規模化種植。消息一出,就在村裡炸了窩:不種糧食種紅薯,賠了吃啥?

  工作推動難,高峰想了個好主意:黨建來統領!第一步,帶領村黨支部書記到富村考察,讓「關鍵少數」開眼界;第二步,組織主題黨日活動,請專家為發展謀路子;第三步,各村召集黨員開會,統一各方意見。

  共築「同心圓」,激發「新動能」。在黨組織領導、黨員帶頭作用下,工作順利推開。不到一個月,2435畝土地流轉完成。

  效果怎麼樣?都在村民們的笑臉裡。流轉土地,一畝賺600塊錢;到地裡打工,一天60塊錢。「明年俺村再流轉500畝!」村黨支部書記劉立軍樂得合不攏嘴。

  簡除煩苛,很難一蹴而就;轉變職能,需要久久為功。

  隨著一系列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場深刻變革正在燕趙大地迸發,凝結為廣大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轉化為企業投資創業的加速度。(河北日報記者 周潔 高原雪)

相關焦點

  • 河北融媒頭條|跑好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掃碼看視頻 河北日報記者 張 晶 李東宇攝製跑好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河北深入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新問題、新矛盾、新需求,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一系列「發展的煩惱」待解:如何為基層幹部減負鬆綁如何補齊基層公共服務短板?跑好服務基層、服務百姓的「最後一百米」,從2019年開始,河北省深入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全面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平均下放審批服務事項106項,下沉編制2.2萬餘名,每個鄉街增設3個副科級崗位……改革,激活一池春水。如今,全省2249個涉改鄉鎮和街道從外到裡「變了模樣」。
  • 路南區六措並舉全力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工作
    路南區六措並舉全力推進鄉鎮和街道改革工作  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是黨政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啟動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以來,路南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切實增強基層改革獲得感,持續推進改革往深處走、往基層沉。
  • 趙縣深入開展「三創四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趙縣深入開展「三創四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徐哲普聶聰超李輝波趙縣縣縣委、縣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深入開展「三創四建」活動,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 改革立潮頭 創新走前頭——九江市深入推進鄉鎮(街道)行政管理體制...
    原標題:改革立潮頭 創新走前頭——九江市深入推進鄉鎮(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發展紀實   近年來,九江市堅持高位推動、以點帶面、周密部署,紮實開展鄉鎮(街道)
  • 長春市農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凱楠帶隊深入全縣各鄉鎮(街道...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推動今年全縣政法重點工作深入推進,依據《中共農安縣委政法委員會督導調研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安排,7月13日至7月16日,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凱楠率縣委政法委班子成員和相關科室負責人深入到全縣各鄉鎮(街道)對掃黑除惡、綜治維穩、反邪教鬥爭等工作進行調研指導。
  • 梅州全面深化鄉鎮街道體制改革:完善基層治理體系 增強基層治理效能
    基層服務的態度和水平是影響群眾對黨和國家滿意度的直接因素。為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創新,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去年以來,梅州市8個試點鎮率先改革,通過理順權責關係、優化機構設置、健全運行機制、完善保障體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為全面鋪開鄉鎮街道體制改革積累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 泰興市推進鄉鎮為民服務中心建設 打造便民利民新平臺
    全面推進,織密審批服務「經緯網」泰興市全面整合各鄉鎮(街道)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職責,16個鄉鎮(街道)均成立為民服務中心,實行集中高效審批服務。制定出臺為民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從硬體建設、服務功能、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細緻標準的規定,各鄉鎮(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均設置了諮詢引導區、綜合服務區、專業服務區、自助服務區、休息等待區等區域,努力打造成為民辦事、為民服務的綜合平臺。同時在村(社區)設立便民服務站,推進審批服務向村(社區)延伸,將部分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服務事項下沉至村居,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裡」。
  • 以「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為統領 接續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
    我們從組織領導體系、標準規範體系和平臺體系入手,搭建「四梁八柱」,建立省本級「四個一」、省市縣「三集中三到位」和鄉鎮(街道)、村(社區)「簡易辦」「幫代辦」政務服務運行機制,完成平臺對接、系統運行等5大類30多項技術標準規範和事項梳理、服務指南近10項應用規範的編制,建成「網際網路+監管」、「好差評」、「紅黃牌」、政府網站集約化等平臺,完成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國家、省、市、縣、鄉五級對接。
  • 延吉市4個鄉鎮、6個街道綜合服務中心揭牌
    按照鄉鎮(街道)機構改革統一安排部署,5月27日,延吉市4個鄉鎮、6個街道綜合服務中心舉行揭牌儀式。副市長蓋映紅、郭正吉出席儀式並揭牌。為全面提升鄉鎮(街道)治理能力,此次改革中,延吉市將市直相關部門設在鄉鎮的事業站所全部實行屬地管理,機構、職能、經費和人員編制全部下放到鄉鎮,與鄉鎮所屬事業單位整合,組建各鄉鎮綜合服務中心。同時,為6個街道共增加60名事業編制,切實加強基層服務力量。
  • 金華永康深入推進醫保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該平臺的投入使用,醫療服務結算效率提升了近60%,且就診後產生的醫療費用在實時進行醫保結算報銷後,還可由第三方信用醫療風險基金先行墊付自費部分,實現了讓「信息跑」代替「患者跑」,「醫前付」向「醫後付」轉變,真正把「刷臉」這一極簡場景貫穿百姓就診的全過程。該平臺在該市中醫院上線2個月來,已實現「刷臉就醫」服務1118人次,開放30.56萬個信用醫療白名單,極大提升了群眾就醫報銷體驗。
  • 滄州:「政務大廳」搬到群眾家門口
    」,191個鄉鎮(街道)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和5922個村(社區)綜合服務站實現全覆蓋,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確保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事情辦得好。在這裡,2個行政許可綜合受理窗口、4個公共服務類綜合窗口,承擔著全鎮100多項公共政務服務事項。尚村鎮是我市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市在原有市縣兩級政務服務基礎上,向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延伸,切實暢通政務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改造提升 河北邯鄲城鄉共美樂融融
    ,近年來,邯鄲深入推進城鄉面貌提升工程,對市內六區及冀南新區、經濟開發區的鄉鎮、農村及城區周邊城鄉結合部進行整治,並根據建城點位「四色」管理臺帳督導進度,全面提升鄉鎮及城鄉結合部環境和群眾文化生活質量。
  • 「我是一名鄉鎮局長!」揚州市廣陵區率先開始基層機構改革
    根據鄉鎮(街道)機構改革方案,廣陵區在頭橋、李典、沙頭三鎮設置「一辦八局」,在灣頭、湯汪一鎮一鄉設置「一辦七局一中心」,在曲江、文峰、東關、汶河四個街道設置「一辦六局一中心」。新的辦、局、中心,在全區9個鄉鎮(街道)紛紛掛牌成立。廣陵區還打造前線指揮部,構築基層「橋頭堡」:成立了區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和鄉鎮指揮調度中心。區指揮中心將網格化管理服務、數位化城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三級聯動中心、應急指揮中心「五合一」,加強對全區範圍內的重大事項、複雜疑難事項的協調,對區級相關職能部門和鄉級中心實施指揮、調度、點調、督辦、考核。
  • 南譙區以民為本 服務先行——紮實推進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
    為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著力強化服務功能,優化資源配置,創新供給方式,進一步推進鄉鎮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20年南譙區積極推薦章廣鎮申報「安徽省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單位」。堅持以試點工作為牽引,認真研究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有效途徑,堅持以民為本、服務先行的理念,持續加快鄉鎮政府服務能力轉型升級的步伐,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不斷提升鄉鎮政府服務水平。 一、堅持四個「強化」,不斷提高政府服務能力一是強化政治引領。
  • 新作為新篇章|河北全面深化平安建設紀實:平安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平安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指明了努力方向和重要路徑。地處京畿要地,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以河北之穩拱衛首都安全,以河北之進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是新時代河北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
  • 一套組合拳,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
    基層是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紐帶、服務人民群眾的平臺。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圍繞建設「幸福泰山·宜居家園」的工作目標,依託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探索實踐出以黨建為引領、為居民打造「家門口服務」的創新思路。社區把黨支部、居委會、管委會、物業公司、共建單位等都「搬」到了群眾家門口,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
  • 桐梓縣公安政務窗口:「放管服」 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
    近年來,桐梓縣公安政務窗口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公安業務「一窗辦」、常規業務「全縣通辦」、高頻事項「跨省聯辦」,摩託車入戶「延伸辦」,政務服務同城「一體化」,實現網上辦「零跑腿」,為群眾提供貼心的服務。
  • 衡水棗強大營鎮全力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三創四建」活動開展以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大營鎮以鄉鎮機構改革為契機,全力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繼續探索實行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執法,推動行政執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水平,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和美龍池今更美——南京六合龍池街道獲得國家衛生鄉鎮「國字號...
    在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龍池街道高度重視愛國衛生工作,2019年龍池街道在成功創建省衛生街道的基礎上,全力推進國家衛生鄉鎮創建工作。在創建過程中,龍池街道堅持創衛工作與迎接國家衛生城市覆審、與美麗鄉村建設、與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相結合,注重以創促建、以創促改,推進創衛工作從街道向村組延伸覆蓋,深入開展街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推動美麗鄉村打造,促進街村形象同步提升。
  • 我省深入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緊緊圍繞研究破解幹部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全省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加強改進幹部教育培養、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管理監督等工作,幹部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有效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