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依賴性人格障礙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0.5%,以女性多見
有些女生很愛黏著男友,兩人似乎如膠似漆,羨煞旁人。但是旁人無法想像的是,很多被黏的男人過得並不自在。兩人的親密是一回事,緊緊黏住是另一回事,會讓人不舒服,感覺被拴住了。心理專家認為,黏人是一種依賴,而過度的依賴對親密關係具有破壞性。如果到了「依賴性人格障礙」的程度就更嚴重了,往往是從小父母教養方式不當所致,需從小事做起培養獨立性。 黏人是對伴侶的一種控制 黏人是依賴的表現,而一定程度的依賴是親密關係發展良好的標誌。當你白天心情不好,或者身體不舒服,自然希望伴侶能夠安慰你。反之亦然,有時你依賴對方,有時對方依賴你,彼此享受相互依靠的時光。有時,伴侶很晚才回家,你也許會嫉妒、鬱悶,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消失了,因為你知道對方不會甩掉你,你是安全的。
但是,當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到達黏人的程度,就要小心了。美國精神病學家馬克·班斯奇克博士認為,黏人的伴侶缺乏自信,內心脆弱,害怕被對方拋棄,或者擔心自己不是對方的最愛,必須確保自己「擁有」另一半,否則就會很苦惱甚至絕望。愛得越深,就越是黏人。但是,過度的依賴是對伴侶的控制,被依賴的一方覺得終日受到打擾,不勝其煩。這時,黏人已經具有破壞性。
心理正常的人進入親密關係之後,也有可能出現過度依賴的情況。班斯奇克建議通過心理治療減輕焦慮,例如學習一些放鬆技巧,不要急著打電話和發簡訊聯繫伴侶,過一會再聯繫也不遲——你會發現,那股著急勁會消退,事情並沒那麼要緊。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感情需要,明白到保持一定距離是十分有益的。 短暫分開都受不了的女友或有人格問題 黏人的女朋友,也可能是具有依賴性人格。這是指一個人依賴別人才能滿足自己的身心需要,缺乏獨立性,程度嚴重還可能是人格障礙。據國外的統計,依賴性人格障礙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0.5%,以女性多見,多數在成年早期表現出來。
依賴性人格者一方面把別人當成萬能的依靠,其實只是一廂情願的幼稚想法,別人並沒有他們所想的那麼完美;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看得很無能、無助、百無一用,無法在這個殘酷而危險的世界上獨立生存,所以寧願把命運交給別人。有了「強人」的保護,即使自己很弱小也不覺得害怕了。為此,他們十分謙卑,像孩子般100%順從,對依賴的人十分崇拜、愛慕,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但是,依賴對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關係一旦破裂,他們又會尋找新的依賴對象。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副主任金俊認為,很多獨生子女就有依賴性人格,是家長溺愛、凡事包辦代理造成的。情侶間的黏人要具體分析,因感情執著而黏的人不一定是依賴性人格,這要看他們短暫分開(例如男友出差)的時候會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人格是難以改變的。依賴性人格障礙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做人模式讓自己吃虧,然後才有動力改變,目標是自立自強。金俊稱,很多患者不認為依賴是一種病,很少為此專門求醫,有的人選擇去做心理諮詢。如果黏人的女友被確診為依賴性人格障礙,可嘗試在生活習慣中糾正,每天把應該獨立完成的事情從大往小列出來,從疊被子、洗衣服之類的小事做起,逐漸到做菜等,之後記錄下來,最好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此後,她逐漸發現自己原來也是有能力的,自信就建立起來了。
人格障礙一般不適合用藥物治療,藥物只是針對某些症狀。金俊稱,依賴性人格障礙者如果出現失眠、抑鬱等精神症狀,才需要進行抗抑鬱等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