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 Helvetica 這個字體能夠存在並被使用這麼多年,甚至在推陳出新、優化以後,受歡迎程度依舊不減?被視為典型現代主義字體代表,Helvetica 擁有 「像一個透明的容器」 一般的姿態,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將精神力集中在內容上,而不被字體打擾或產生任何聯想。這個具有高度彈性、包容性的特質,使得 Helvetica 成為所有資訊的最佳傳遞載具,也在平面設計界被高度使用。
誕生於 1957 年、由瑞士設計師馬克斯·米丁格(Max Miedinger)和愛德華·霍夫曼(Eduard Hoffmann)在瑞士哈斯鑄造所(Haas'sche Schriftgiesserei)設計出的 Helvetica 字體,是一種現在被廣泛使用於拉丁字母的無襯線字體 ( Sans Serif )。設計於戰後的 Helvetica,正值歐洲許多公司都在力求改變的時刻。Helvetica 和當時充斥裝飾、造作的花體字形成鮮明對比,力與美完美結合的直線條與現代感給了許多企業一個新的形象範本,賦予許多企業全新的文化、目標與意義。
於平面媒體、電視與新聞標題上大放異彩的 Helvetica,更成為無數時尚品牌的寵兒,如 Fendi、Colette、Comme des Garcons ( 川久保玲 )、American Apparel、The North Face 的 Logo 都使用該字體。
近期奢侈品牌 Celine 的新 Logo,也同樣以 Helvetica 作為設計雛形!你熟悉的數百間主要企業品牌 Logo,如 Muji 無印良品、BMW、Microsoft 微軟、Toyota 、Google ( 上一代 )、麥當勞、3M、愛克發、BASF、Crate & Barrel、Epson、德國漢莎航空公司、JC Penney、Jeep、川崎重工業、Knoll、英特爾、雀巢、松下、三菱電機、摩託羅拉、豐田、三星、渣打銀行、Staples、Target、Texaco 都是 Helvetica 字體愛用者。
如果你去維也納,你會發現幾乎整個城市大大小小都在各使用 Helvetica。Helvetica 的中性特質使它能 「海納百川」,讓所有品牌精神都能成立。另外,中性無害的性格也讓 Helvetica 被最重視設計感與產品顏值的 Apple 相中,在 iPhone 初代開始就將 Helvetica Neue 加入系統,也讓 Helvetica 成為 iOS 7 與 iOS 8 系統的預設字體;Macbook 的設定也從 macOS X 10.10 Yosemite 開始,將預設字體從 Lucida Grande 改成 Helvetica Neue。
利於印刷的 Helvatica 字體誕生於人們熟悉的 「國際字體風格」(也稱為 「瑞士風格」)時代。在這段時期,最為廣泛使用的字體卻是 1896 年被 Josef Muller-Brockmann 與德國鑄造所 Berthold 推廣的 Akzidenz Grotesk 無襯線字體。因此 Helvetica 最初被賦予的名稱是 「Neue Haas Grotesk」(意為 "哈斯的新無襯線鉛字"),乘載著瑞士哈斯鑄造所想要與 Akzidenz Grotesk 無襯線字體競爭的野心。到了1960年,Neue Haas Grotesk 改為 Helvetica(源自拉丁文的 「瑞士」 一詞)。最終拍板改為 Helvetica(在拉丁文中指 "瑞士的"),由 Linotype GmbH 公司得到授權,成為公司的資產商品,推廣這款字體到國際大眾眼前。
時隔 23 年的 1983 年,Helvetica 新增加多種字體粗細與寬度選擇,被稱為 Neue Helvetica。第一代的 Helvetica 字體家族只有 31 種選擇,新版本的 Neue Helvetica 則增加為 51 種選擇。
2007 年, Linotype GmbH 公司、 Helvetica 及 Neue Helvetica 被美國麻薩諸塞州的蒙納公司 (Monotype Imaging Holdings) 收購合併。同年,美國紀錄片導演--蓋瑞·胡斯崔特(Gary Hustwit)為了紀念 Helvetica 字體誕生 50 周年,製作了一部關於這個如此貼近我們生活的字型紀錄片。除了媒體,Helvetica 也是政府部門與公共機構的寵兒,美國華盛頓和波士頓的地鐵和大眾交通系統採用 Helvetica;新的紐約地鐵也將標誌字體從 Akzidenz Grotesk 體轉為 Helvetica 字體。央視也曾在 1996 年 4 月 1 日至 1998 年 6 月 1 日,採用 Helvetica 字型作為報時器字體。
在 Helvetica Neue 又風靡了 35 年後,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從平面出版刊物、電視熒幕移到了尺寸更小、更便於攜帶的筆記本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上。於是為了讓經典的 Helvetica 也能在內容數位化後風採永駐、順應潮流,蒙納公司動用了 20 多位設計師、工程師,花費5年的時間,重新設計 Helvetica 近 40,000 的每個字符,2020 年推出了 Helvetica Now 字體。
Helvetica Now 共有三種風格:微型(micro)、印刷(text)與顯示(display)。 微型的字體尺寸在數碼小熒幕上的表現優異、顯示的字體尺寸適合廣告標示,而印刷的規格則是與文書處理標準尺寸完美吻合,能夠讓閱讀者擁有更優化的打字和閱讀體驗,也能透過微調,讓字體更添藝術氣息。
蒙納公司字體總監 Charles Nix 表示:「過去的 Helvetica 只有字型尺寸的分別,而 Helvetica Now 則是一個新的裡程碑,除了保存 Helvetica 的優點,它必須符合當今數字閱讀與排版所需的一切,這可以說是字體歷史上一次巨大的革新。」
一組優異的字體不但能反映某一時期世界的發展勢態,也能封存每種文化的歷史精髓。還要能與時俱進、不退潮流就不是那麼簡單,Helvetica 從 1957 年沿用至今,每一次的微調優化都將它的使用壽命延長一些,看似最中庸的模樣、最平凡的性格,原來 Helvetica Now 才是藏納最多魔鬼細節,符合未來時代的新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