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毒眸(ID:youhaoxifilm),作者: 符瓊尹,站長之家經授權轉載。
7 月中旬,西瓜視頻博主「阿木爺爺」成了微博上的熱門話題。他以多個全程沒有使用釘子和膠水,只用了榫卯技術做木工的視頻,從國內一路紅到了海外各大平臺,並在YouTube上收穫了累計超過 2 億的播放量和單個視頻播放量 4000 萬的成績。
「我想要一個這樣的祖父」、「宜家退出了群聊」、「腦中自帶CAD建模」,不少網友在看過視頻後,紛紛留下了這般驚嘆。
阿木爺爺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一榫一卯之間,起承轉合之際,是代代傳承的文化力量。」人民網在評論「阿木爺爺」的走紅時說道——和一些被刻意打造出的手藝人人設不同,這位喜歡在兒子主導的視頻裡靠著特效「耍功夫」、與其他老人一起做菜、偶爾給孫子做做玩具的老人,真實身份正是一位有五十年從業經驗的老木匠。
今年是「阿木爺爺」這個帳號,在西瓜視頻「出道」的第三年。毒眸(ID:youhaoxifilm)在與阿木爺爺的兒子阿成(也是帳號的運營者)交談後得知,從默默無聞到爆紅出圈的三年,「阿木爺爺」這個帳號並非一帆風順,期間歷經幾次坎坷和調整,直到最後才確定了當下的定位和風格。
「我參加了一些西瓜視頻舉辦的培訓,學習了視頻的攝像、剪輯、調色等製作方面相關的內容。」阿成告訴毒眸,不僅僅是內容定位,就連視頻製作技術,也是他在不斷摸索中慢慢學習起來的。除此之外,西瓜視頻的運營也還會對其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在內容推送前後,持續和阿成進行選題選擇、拍攝、標題方面的討論和分析,找到最合適傳播的那個點,這才有了阿木爺爺今日的出圈。
事實上,阿木爺爺在視頻裡,從「配角」到主角,從默默無聞到走紅海外的這三年,也是西瓜視頻大力布局中長視頻的三年,憑藉對用戶喜好的精準分析和技術扶持,有越來越多的垂類草根視頻博主,正在找到自己的落腳點。
阿木爺爺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更多的「阿木爺爺」正在西瓜視頻上走向更大的世界。
從「鄉土作坊」到「阿木爺爺」
「阿木爺爺」在西瓜視頻最初的名字,叫「鄉土作坊」。
2017 年 1 月,阿成在西瓜視頻上傳了「鄉土作坊」的第一支視頻,展現母親的拿手菜炸紅薯丸子的烹飪過程。首次入鏡的阿成帶著青澀的微笑,甚至不太意思直視鏡頭,而用手機拍攝的視頻更是顯得粗糙,不僅抖動得厲害,也沒有什麼調色和調光,從拍攝到剪輯都完全是初學者的水準。
正是因為經驗和專業技巧的缺乏,所以並不是所有入駐西瓜視頻的從業者,都能像鄉野丫頭一樣,在很短的時間裡順利為大眾所熟知、找到自己的落腳點。
剛開始更新的一第年裡,「鄉土作坊」的內容策劃痕跡較少,更多時候像是阿成和妻子的隨手記錄,主要展現了農村補鍋匠、做花糕、南方農村粽子製作等生活場景,播放量也在幾萬到幾十萬之間來回(一些數據還是阿木爺爺走紅後漲上去的),有的視頻僅有不足千次的播放量。
在視頻播放量的波動間,阿成漸漸咂摸出一些規律:展現美食烹飪過程的視頻,播放量通常能穩定在 20 萬上下,內容新奇時甚至更高;而破百萬播放量的視頻裡,多是「自動釣魚神技」、「直鉤釣魚」、「飛竹插躍水而出的大鯉魚」等,帶著點「東方神秘力量」色彩的內容。兩相結合,阿成找到了條新路子。
從 2018 年 1 月開始,阿成將內容方向調整為了「美食特效」,即把美食烹飪過程搬到山水之間,並在烹飪過程中加上一些簡單的特效,強化「東方功夫」色彩,視頻名稱也從「鄉土作坊」更名為「功食道」。在主打的「美食特效」內容裡,父親阿木爺爺開始越來越多的出鏡;而在在作為補充內容的其他視頻裡,阿木爺爺也展示了自己的手工藝本領,嘗試起做一些小玩意。
功食道時期的「美食特效」內容
這次的轉型,的確收穫了不錯的效果,百萬播放量的視頻有所增加, 2018 年,「功食道」也籤約西瓜視頻,成為獨家創作者。只不過這樣的穩定期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一方面是內容上的瓶頸,做美食特效的成本和精力花費太多,視頻質量和更新速度很難兼顧;另一方面,更多創作者的湧入也讓阿成的競爭壓力增大。「那段時間,西瓜視頻湧入了大量的創作者。」阿成告訴毒眸。
競爭的激烈再加上內容的瓶頸,讓阿成再次有了創新的想法,可卻遲遲沒有找到好方向。而就在兒子一籌莫展時,做了五十年木匠的父親提議,可以嘗試著做一下第七代魯班凳,看看效果。
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阿成拍下了父親製作魯班凳的全過程。沒想到,視頻在 2019 年 3 月發出後,竟在極短時間內就獲得了破 300 萬的點擊量,是阿成做視頻以來的最好成績。「評論根本看不完,維護不過來。」隨後阿成和父親乘勝追擊,陸續在視頻裡展現了第一代魯班凳、魯班鎖等製作過程,均收穫了不錯的播放量。
魯班凳這一期的視頻播放量遠超往期
經過一番研究後阿成發現,彼時網絡上以個人形象拍中國傳統木工文化的中長視頻博主還是少數,而父親長達五十年的木工技藝以及從小耳濡目染的自己對該領域的熟悉,是父子二人極為獨特的競爭力。於是在 2019 年 7 月,在全家人的討論下,「功食道」正式更名為「阿木爺爺」,視頻重心也開始轉向阿木爺爺和他的手工工藝。
在確立了新的方向後,阿成也開始進一步思考,怎麼讓自己的視頻能在諸多創作者中脫穎而出、為更多人所熟知,並且保持持續的競爭力。恰好此時,西瓜視頻推出的一系列培訓引起了他的注意,並最終決定參加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阿成掌握了更多的剪輯、拍攝、選題技巧,也對視頻包裝有了更深的體會。
除了參與官方的一系列培訓活動,作為獨家籤約西瓜視頻的博主,阿成也為「阿木爺爺」贏得了西瓜視頻運營一對一指導的機會。「從內容的拍攝、標題的擬定、封面的選擇,到視頻的剪輯和調色,他們都會給我們很多建議。甚至連對粉絲數據和用戶反饋的分析,也會給到我們。其實去看我們的視頻就能看出來,過去一年裡視頻內容的質量得有了很大的提高。」阿成告訴毒眸。
而也正是藉助第三次嘗試的成功,「阿木爺爺」順利的在成千上萬的創作者裡脫穎而出,僅在西瓜視頻上就有 266 萬粉絲。截至發稿前,阿木爺爺近三周發布的視頻都破了百萬,其中最高的一條有 921 萬的觀看。
「創造」更多「阿木爺爺」
「阿木爺爺」能夠走紅,是優質內容和天時地利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阿木爺爺會在西瓜視頻上走紅,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偶然——一方面,西瓜視頻一直發力建設垂類內容領域,另一方面,西瓜運營也給到了創作者們許多製作層面的幫助。這也是其能吸引大量類似於「阿木爺爺」這樣創作者的重要原因。
例如 2019 年 6 月,西瓜視頻發布「西瓜海王挑戰賽」、關注起了相對小眾的趕海領域,推出趕海達人徵集令招募新創作者,並在 8 月到 10 月密集策劃了一系列趕海創作人的聯動活動。在相關活動和流量扶持的幫助下,漁人阿烽、漁農阿陽、老漁民阿雄這樣主攻趕海內容的視頻博主,便受到了廣泛關注。
不過據毒眸了解,這樣的布局看似簡單直接,但想要打消創作者的顧慮、吸納更多參與者並不容易。
毒眸在《一批「古典自媒體」正在西瓜視頻轉型》曾中提及,碎片化的視頻能承載深度的表達,在信息密度上達不到很多創作者的需求。視頻具備一定長度後,才能承載其更完整、更具邏輯性的表達,對於一些三農類、手藝類視頻博主亦是如此。
但若是做中長視頻,很多草根博主又必須面臨三重壓力:一來擔心得不到流量推廣,二來擔心影響內容可看度,三來也不清楚是否有合適的變現空間。為了打消這部分創作者的顧慮,西瓜視頻首先便是保證了足夠的流量扶持。
現階段,「阿木爺爺」每期視頻的時長都在 10 分鐘以上,並不是很利於快速傳播的短內容。因此在轉型做手工內容初期,阿成就一度擔心是否會因為視頻太長而被人忽視。「為此我也和西瓜的運營溝通過,但運營老師說只要內容夠優質就沒有問題,西瓜視頻對較長視頻有專門的流量等方面的扶持,所以我們才放心開始做內容。」
也正是因為有了足夠寬裕的時間作為「舞臺」,「阿木爺爺」這樣慢工出細活的博主才能得到發揮空間,在每期 10 分鐘左右的視頻裡,阿木爺爺能完整地呈現從圖紙設計、取材、製作的全過程。事實上,此次讓阿木爺爺在海外爆紅的製作木拱橋的視頻,時長就有 13 分鐘。
13 分鐘的視頻仍然能獲得超 1000 萬的播放量
當然,空有流量傾斜還遠遠不夠,因為只有真正好的內容才能把流量轉化為認知度。因此在流量扶持的基礎之上,還需要提高內容創作質量。
針對此,官方推出了培訓平臺西瓜大學。據西瓜視頻官方數據顯示,西瓜大學至今已經培訓了2. 8 萬人,多數作者從一個小白過渡到優質作者,只需要一周的時間。加入大學後,普通作者轉化成優質創作者效率能達到27.57%,是未參加大學的轉化效率的兩倍還多。
西瓜大學外,西瓜視頻還在今年 6 月推出了針對圖文創作者轉型的「活字計劃」,投入 1 億資金+ 1 億元流量投入,給這類內容創作者提供技術與運營上的支持,幫助其實現轉型。
參與過西瓜視頻培訓的博主「最愛歷史」就告訴毒眸,運營人員會對受培訓者持續做回訪,每個視頻的細節上也會一一查看,並提供動態建議。「比如視頻剪輯的節奏,工作人員會建議我們開篇的十秒內就呈現最抓人的點,而不是像圖文寫作一樣慢慢鋪墊。」
西瓜視頻來自三端(西瓜視頻、抖音、今日頭條)流量,也給予了優質內容足夠的出圈機會。至 2020 年 1 月,抖音日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 4 億,字節跳動旗下全線產品總MAU(月活躍用戶)超過 15 億。龐大的用戶基礎也開闊了博主的成長空間,比如 2017 年開始在西瓜上傳科普視頻的物理老師李永樂,一年收穫了 100 萬頭條系粉絲,到了已經在字節系產品累積 1000 萬粉絲,其中抖音一星期漲粉 400 萬。
至於很多人很關心的商業模式與變現問題,如今多種模式也正在成型中。
目前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平臺收入分成。據西瓜大學的進階課程視頻顯示,目前西瓜視頻有分成翻倍激勵計劃,設立了百萬創作基金和高額的現金分成池,一條一萬播放的視頻就能獲得近百元的收入。據悉,西瓜視頻優質科學領域創作者「科學有故事」在西瓜視頻上發布了 4 條視頻,就已收入 2 萬元。
此外,根據其視頻特性,作者們還可以通過西瓜視頻,與行業頭部招商服務商對接。比如西瓜視頻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小陽響噹噹,就曾經與貴人鳥、森馬、回力等品牌進行合作,單場最高銷售額 73 萬,作者曾預估其 4 個月收入翻了 171 倍。
「阿木爺爺」在逐漸發展起來的過程中,也曾經嘗試過一些硬廣的植入。不過阿成透露,和西瓜視頻的運營溝通過後,雙方都認為這種模式不太合適作為主要變現途徑。「我們還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手藝上,比如物質產品的製作上,不斷到的去完善它。」阿成告訴毒眸,西瓜視頻介紹來了不少訂購阿木爺爺手工品的粉絲,這是其目前主要變現方式之一。
隨著目前關注度和內容生產模式的逐步穩定,阿成表示,短期之內以傳統木工內容為主的方向應該不會再有調整了,但會在商業模式和表現形式層面去做更多探索。
從「鄉土作坊」到「阿木爺爺」的三年,在日復一日的實踐和西瓜視頻的運營指導下,阿成終於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視頻呈現方式。而他和父親的故事,也會反過來激勵其他有視頻夢的草根,投身於這篇創作的藍海。
視頻領域的風不停,更多「阿木爺爺」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