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邶風·靜女》

2021-02-19 孫振寧

 

靜    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譯文:

淑靜的女孩多麼美麗,約我在城角相會。

喜歡她卻還沒等見,撓著頭髮在那裡踱步徘徊。

淑靜的女孩多麼可愛,她送我一枝紅彤彤的管笛。

彤管潤澤光亮,心中非常喜歡你的美。

從牧野天然到純潔光潤,洵麗美豔又獨特。

喜歡你不是你有多美!是因為你是美人送給我的啊!

 

釋義:

這是公子伋寫給宣姜的情詩,這首詩寫於宣姜未嫁給齊宣公前,這個時期還不能稱作宣姜。宣姜是齊國國君齊僖侯的女兒,姓姜,名字沒有歷史記錄,後嫁給衛宣公被稱作宣姜。按照《左傳》記載,衛宣公於魯桓公十三年卒,宣姜大約在魯隱公時期就嫁給了衛宣公,應是魯桓公妻子文姜的姐姐。

宣姜嫁給齊宣公之前,有沒有與公子伋完婚存有疑點。《左傳》沒有記載宣姜與公子伋是否完婚,而是記載衛宣公最初為公子伋迎娶宣姜,娶通常意味著已經完婚,按照禮制女子婚後到家廟祭拜後才能算完婚,才會記入家族成員,等於把戶口入進男方。

《左傳》記載衛宣公對宣姜是取之,非結婚之娶,或是強取之意,或是娶的通假字,然左丘明不會無端在同一段用不同的字代表一個意思。古代婚禮之前女子很難見到公婆,按照常理衛宣公不可能聽說未來兒媳長得美,就動心奪兒子的未婚妻,如此則好色荒淫過於商紂王,怎麼能統治衛國數十年?如果見到之後動心生念,倒符合情理。

《詩經·邶風·新臺》:「新臺有泚。」一句詩,意味著女子之前有人了。建新臺是一種過渡,如同後世李隆基娶兒媳楊玉環讓其出家過渡一樣。

歷史真相有待進一步考究,從《靜女》一詩中可以看出公子伋是深愛宣姜的,她們二人兩情相悅,天作地和。《靜女》一詩反映了宣姜的純潔美麗和公子伋的君子情操,也反映了公子伋出眾的文採。

《靜女》在衛詩《邶風》中排在《北門》、《北風》之後,有隱含的深意,該詩作為一首情詩,或是公子伋送於宣姜的私信。《靜女》公開較晚,它與《新臺》一樣,是導致公子伋悲慘命運的詩。詳情在《新臺》中介紹。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靜,純淨,安定。

古人稱美麗的女孩美有淑女、美女、碩人等,公子伋獨稱宣姜為靜女,可謂把宣姜的美刻畫入骨。這個靜倒不是女孩子喜歡安靜不好動,而是發自內心的淑美。公子伋是品德純潔的君子,一眼就能感受到宣姜的內心。

一個人內心純淨是個什麼狀態?她的心像清澈的泉水,沒有多欲之氣,也沒有燥氣,不浮躁,不豔媚,不虛榮。如此澄明的心像冰一樣潔淨明澈,像玉一樣光潤亮澤。她的眼眸純淨清澈,臉龐端莊美麗。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呈現,源於她純潔的心性,良好的素養,她的美是天然的,心是淑靜的。

姝,美好。

姝的原意為成長的美、善、好,各方面都達到一種完美的成熟狀態。姝也是達到非常美的境地,不一定是指女子之美,可也以形容剛成熟男子的美。《詩經·齊風·東方之日》傳:「姝者,初昏之貌。」這是描寫文姜的詩,當時文姜已經嫁給魯桓公,又與其兄齊襄公做出亂倫之事,此時的文姜是已婚人。後人註解為初婚也未嘗不可,只是不具有廣泛代表性。

從本詩語境看,姝是比漂亮更升華的女子之美。古代女子如果定親,十六歲可以行成人禮,也成髮髻禮,沒有定親的女子與男子一樣二十歲行成人禮。女子行完成人禮,父母賜字後才能出嫁。宣姜來衛國與公子伋完婚前已經行了髮髻禮,稱其姝,或是對女子出落成黃花大美女的讚美。

 

俟,等待。也可能是約定在哪裡見面,這也是提前告知的等待。

隅,某一方位。城隅是城的一角。

俟我於城隅,屬於婚前的一個約會。從此詩看公子伋才華出眾,或因其名氣在外,宣姜愛之,希望提前約會見一見心上人,約定在城的一個角落見面,心中屬意於他,贈送信物,也是把心交給了公子伋。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愛,主要指作者心中喜歡女孩。女孩有約,也含有女孩喜歡公子伋之意。

不見,有沒看見女孩的意思。見有現的意思,不見也有不現身的意思。畢竟是女孩約定公子伋,按說應是宣姜等著公子伋。

或是青春女孩羞澀又心細,不願及早現身,先觀察一下,看看男主的情況及反映。靜女不是喜歡安靜發呆的女子,是內心活波可愛的女孩,她隱藏一旁打量著心愛的人,看他著急可愛的樣子。

 

搔首,撓頭。

踟躕,腳往前而不行走的樣子,或是輕輕的踢著腳,或是小步徘徊。

搔首踟躕,通常是男孩子的動作,質樸又可愛。明明是女孩子約我相見,怎麼到了這兒沒人?她心裡怎麼想的?她喜歡我嗎?為什麼還不見我?

撓頭代表男孩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女孩的心思真難猜!踟躕,代表了男孩子心中的不確定,她愛不愛我?如果她不來怎麼辦?我要等下去嗎?但是不敢離開,心裡反覆思量,腳上來回徘徊。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孌,可愛,讓人喜愛。

靜女其孌,足見女孩子非常活波可愛,如果女孩子隱藏不見有捉弄男孩子之意,相見時臉上就會有俏皮可愛的顏色。畢竟馬上成為夫妻了,見自己未來丈夫也沒必要拘拘謹謹。

 

貽,贈送。

彤管,古人認為是紅色的蘆葦杆,筆者認為它不可能作為定情信物。或許古代有蘆葦做的樂器,但不可長期存放。筆者推測彤管是紅色的管笛或竹簫。竹笛或竹簫經過長期把玩會變成紅彤彤的顏色。或許也有做成彤色的工藝。

彤管或許是宣姜自幼佩帶的樂器,也是自己心中的最愛,現在把它贈給心上人,等於把自己的心交給了公子伋。公子伋接受如此珍貴的禮物反映是什麼?其讚美方法確實值得熱戀中的男孩們學習。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煒,有光彩。

此處形容彤管潤澤光亮,是上等極品。

說,喜悅。懌,心情美好、愉悅。說懌,非常愉悅的心情,發自內心的喜愛。

女,你的意思,此處代表彤管。

說懌女美是公子伋誇彤管之美。公子伋接受禮物,表示對禮物非常喜愛,贈送禮物的人就有被認同感和接受感,尤其是誇讚禮物美好,更讓贈禮之人心情愉悅。

 

牧,生長養育的意思。

此處是指彤管沒有製作前在自然界生長的狀態。

荑,植物的美好狀態。古人認為是指蘆葦初生節的狀態。蘆葦從被包裹的芽狀,生長初露出節杆,非常的純潔潤澤、光鮮亮麗。

自牧歸荑,形容彤管從自然狀態出落為成熟狀態,帶著清新,透著潔淨,被製作成樂器。象徵著出落成美人待嫁的宣姜。

洵,有絢麗的意思,《陳風·宛丘》:「洵有情兮。」像水波一樣絢麗,有柔美的綻放,又不絢爛刺眼,是一種光亮潤澤的狀態。

異,特點,也有出眾之意。

洵美且異,是指美的出眾,美的有風格,有情趣。作者從彤管最好的品質評價其美,也暗示了這個彤管的美實際上代表了宣姜的美麗,接受信物等於接受女子的愛。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兩個戀人相見,女子贈送給男子信物,接受信物挺愉悅,如果一直誇讚禮物的美好,是不是有點愛財了?把女孩放在什麼位置呢?

最後一段,作者話鋒突轉,不是你彤管讓人覺得非常美,是因為美人贈送的才會感到你非常美啊!整首詩把彤管誇得那麼美好,最後表達心中最愛的是女孩,能感到這麼美好的事物是因為心中有強烈的愛。

這種讚美手法反映年輕公子伋一流的才情出眾和翩翩君子的風度。難怪宣姜如此刻骨銘心的愛他,也是因為愛之深,釀成了一場悲劇。其導火索不在本詩,而在下一首《新臺》詩中。

 

相關焦點

  • 靜女·詩經·邶風
    最早《毛詩序》云:「《靜女》,刺時也。衛君無道,夫人無德。」鄭箋釋云:「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躕,結衿待時;終日至暮,百兩不來」、「季姬踟躕,望我城隅;終日至暮,不見齊侯,居室無憂」、「躑躅踟躕,撫心搔首;五晝四夜,睹我齊侯」之句,則反映齊詩之說,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遂謂「此媵俟迎而嫡作詩也」。所說拘牽於禮教,皆不免附會。
  • 詩經:靜女有姝,俟我城隅
    歡迎來到閒耍堂,我是堂土國風 · 邶風 · 靜女詩經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向來萬受矚目。它以四言為主,音律和諧,節奏感強。
  • 【最美千古情詩】先秦《靜女》
    《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總論】      《國風·邶風·靜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寫青年男女幽會的詩歌,表現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讚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體現出年輕男女之間純美愛情的美好。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構思靈巧,人物形象刻畫生動,通篇以男子的口吻來寫,充滿了幽默和健康快樂的情緒,尤其是對於青年人戀愛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
  • 女孩詩經起名:有文採典故的女孩名字大全!
    3、如風:出自《詩經·蕩之什·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4、惠然:出自《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5、舜華:出自《詩經·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6、霏霏:出自《詩經·鹿鳴之什·採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7、純熙:出自《詩經·周頌·酌》「時純熙矣,是用大介。」8、靜言:出自《詩經·邶風·柏舟》中「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 那些出自《詩經》的超美二字暱稱
    那些出自《詩經》的超美二字暱稱 燕飛 《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瓊瑤 《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桃木,報之以瓊瑤」。瓊瑤,美玉。
  • 女詩經,男楚辭,如何用《詩經》取一個好名字
    中國人取名講究「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不知這種說法從何而來,不過現代人取名字確實很喜歡引經據典,這是好事。 今天介紹的是怎麼用《詩經》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 靜女
    《國風·邶風·靜女》
  • 國學入門書目:《詩經》
    《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詩經》中的美句佳詞欣賞: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秦風蒹葭萋萋,出自詩經中的女孩名字
    {綠衣}出自《綠衣》國風邶風綠兮衣兮古代有名女小喬大喬,現在給女孩起名南喬,特別有詩意,給人一種簡單清澈的感覺。{靜姝}取自《靜女》詩經邶風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十分有詩意。靜是安靜寧靜的意思,寓意女孩有寧靜溫婉的氣質;姝是美好的女子的意思,寓意女孩很美好。
  • 取名:女孩起名 2020鼠年具有意境美的女寶寶起名字大全
    靜姝《詩經·靜女》:「靜女其姝」 貽彤《詩經·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雨君《詩經·風雨》「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 羽飛《詩經·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 詩、易共讀――《詩經·邶風·雄雉》賞析
    《詩經·雄雉》就以周公的口吻譴責了管、蔡的疑嫉和貪求,下面我們就賞析一下《詩經·邶風·雄雉》。(一)原文:雄雉於飛,洩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於飛,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詩經·車攻》:「之子於徵,有聞無聲。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忮:《說文》:「很也。從心支聲。」忮在這裡是嫉妒,恨而欲害之。(三)賞析:關於此詩的背景,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為婦人思念遠役的丈夫而作,也有人認為是為思念友人而作。
  • 詩經·邶風·北門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北門詩經·國風·邶風·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1]。終窶[2]且貧,莫知我艱。與之不同,清人方玉潤《詩經原始》則認為此詩主旨是「賢者安於貧仕也」,而今人大多認為這是一位小吏傾訴生活愁苦之作。本詩共有三章,每章七句,其中各章最後二句疊句,二、三兩章疊章。首章以「出自北門」起句,引出詩人憂心忡忡的原因是「終窶且貧」,而且無人知曉自己的艱辛。
  • 楚辭詩經中唯美的女孩名字,古詩女孩名字大全!
    如何應用楚辭詩經中的唯美的句子為女孩起名字,怎樣應用古詩中的經典名句為女孩起名呢?這也是我們大多數父母起名的母的。名字跟隨寶寶一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給孩子起名字就像是給孩子一個特殊的標記一樣,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下楚辭詩經中唯美的女孩名字,古詩中女孩的名字大全,希望以下內容對寶爸寶媽們起名有所幫助。
  • 那些取自《詩經》中的名字,有讓你心動的那一個嗎?
    借用《詩經》起名,不僅是屬於典故起名的一個大類,而且也很有傳統文化的特色。並且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辭藻俊秀雋美,用來給孩子起名再合適不過了。因此,今天小編就來跟你們聊一聊那些取自《詩經》中的好名字,千萬不要錯過了!
  • EXCEL幫你用詩經的美文,取一個寓意優雅的名字
    ——提取:淑,在詩經中帶有「善,好」的寓意,體現出女孩子氣質特點,意指善良、有修養、美麗。《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提取:伊,以「伊」入名既延伸單字的寓意,又保留了詩句的含義。靈動優雅,映襯出女孩子的聰明與優雅。《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國風·邶風·凱風》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 《詩經》: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詩經 邶風 靜女(先秦)佚名
  • 詩經取名全集:10個一代容華的女孩名字,詞意雋永
    《詩經》的魅力等待一代又一代人去發掘,我們從《詩經》中尋找合適的名字,是家長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了。 一、《詩經》中一代容華的女孩名字1. 卉遲出自《詩經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此名寓意女寶寶是一個非常陽光開朗的人,熱愛生活,享受生活。3. 則詩規則、守法、法律、法規意指一代楷模、奉公守法、為人師表。一般指準則,法則,制度,規定,模範,如以身作則。
  • 泰譯文《詩經·邶風·靜女》「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靜 女นวลอนงค์เหนียมอาย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 網友傳"忐忑"等歌詞譯自詩經 專家:該補課了
    神曲《忐忑》、《愛情買賣》也來自《詩經》……」  昨天,這條關於《詩經》中誕生的「神曲」歌詞的微博,在網絡上瘋傳,一天時間裡就吸引了近萬名網友轉發。  這四首詩詞辭藻華麗,對仗工整,乍看起來,還真像是從《詩經》裡摘抄下來的。記者了解到,其實這四首詩根本不是原版貨,而是一位大學生「惡搞」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