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譯文:
淑靜的女孩多麼美麗,約我在城角相會。
喜歡她卻還沒等見,撓著頭髮在那裡踱步徘徊。
淑靜的女孩多麼可愛,她送我一枝紅彤彤的管笛。
彤管潤澤光亮,心中非常喜歡你的美。
從牧野天然到純潔光潤,洵麗美豔又獨特。
喜歡你不是你有多美!是因為你是美人送給我的啊!
釋義:
這是公子伋寫給宣姜的情詩,這首詩寫於宣姜未嫁給齊宣公前,這個時期還不能稱作宣姜。宣姜是齊國國君齊僖侯的女兒,姓姜,名字沒有歷史記錄,後嫁給衛宣公被稱作宣姜。按照《左傳》記載,衛宣公於魯桓公十三年卒,宣姜大約在魯隱公時期就嫁給了衛宣公,應是魯桓公妻子文姜的姐姐。
宣姜嫁給齊宣公之前,有沒有與公子伋完婚存有疑點。《左傳》沒有記載宣姜與公子伋是否完婚,而是記載衛宣公最初為公子伋迎娶宣姜,娶通常意味著已經完婚,按照禮制女子婚後到家廟祭拜後才能算完婚,才會記入家族成員,等於把戶口入進男方。
《左傳》記載衛宣公對宣姜是取之,非結婚之娶,或是強取之意,或是娶的通假字,然左丘明不會無端在同一段用不同的字代表一個意思。古代婚禮之前女子很難見到公婆,按照常理衛宣公不可能聽說未來兒媳長得美,就動心奪兒子的未婚妻,如此則好色荒淫過於商紂王,怎麼能統治衛國數十年?如果見到之後動心生念,倒符合情理。
《詩經·邶風·新臺》:「新臺有泚。」一句詩,意味著女子之前有人了。建新臺是一種過渡,如同後世李隆基娶兒媳楊玉環讓其出家過渡一樣。
歷史真相有待進一步考究,從《靜女》一詩中可以看出公子伋是深愛宣姜的,她們二人兩情相悅,天作地和。《靜女》一詩反映了宣姜的純潔美麗和公子伋的君子情操,也反映了公子伋出眾的文採。
《靜女》在衛詩《邶風》中排在《北門》、《北風》之後,有隱含的深意,該詩作為一首情詩,或是公子伋送於宣姜的私信。《靜女》公開較晚,它與《新臺》一樣,是導致公子伋悲慘命運的詩。詳情在《新臺》中介紹。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靜,純淨,安定。
古人稱美麗的女孩美有淑女、美女、碩人等,公子伋獨稱宣姜為靜女,可謂把宣姜的美刻畫入骨。這個靜倒不是女孩子喜歡安靜不好動,而是發自內心的淑美。公子伋是品德純潔的君子,一眼就能感受到宣姜的內心。
一個人內心純淨是個什麼狀態?她的心像清澈的泉水,沒有多欲之氣,也沒有燥氣,不浮躁,不豔媚,不虛榮。如此澄明的心像冰一樣潔淨明澈,像玉一樣光潤亮澤。她的眼眸純淨清澈,臉龐端莊美麗。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呈現,源於她純潔的心性,良好的素養,她的美是天然的,心是淑靜的。
姝,美好。
姝的原意為成長的美、善、好,各方面都達到一種完美的成熟狀態。姝也是達到非常美的境地,不一定是指女子之美,可也以形容剛成熟男子的美。《詩經·齊風·東方之日》傳:「姝者,初昏之貌。」這是描寫文姜的詩,當時文姜已經嫁給魯桓公,又與其兄齊襄公做出亂倫之事,此時的文姜是已婚人。後人註解為初婚也未嘗不可,只是不具有廣泛代表性。
從本詩語境看,姝是比漂亮更升華的女子之美。古代女子如果定親,十六歲可以行成人禮,也成髮髻禮,沒有定親的女子與男子一樣二十歲行成人禮。女子行完成人禮,父母賜字後才能出嫁。宣姜來衛國與公子伋完婚前已經行了髮髻禮,稱其姝,或是對女子出落成黃花大美女的讚美。
俟,等待。也可能是約定在哪裡見面,這也是提前告知的等待。
隅,某一方位。城隅是城的一角。
俟我於城隅,屬於婚前的一個約會。從此詩看公子伋才華出眾,或因其名氣在外,宣姜愛之,希望提前約會見一見心上人,約定在城的一個角落見面,心中屬意於他,贈送信物,也是把心交給了公子伋。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愛,主要指作者心中喜歡女孩。女孩有約,也含有女孩喜歡公子伋之意。
不見,有沒看見女孩的意思。見有現的意思,不見也有不現身的意思。畢竟是女孩約定公子伋,按說應是宣姜等著公子伋。
或是青春女孩羞澀又心細,不願及早現身,先觀察一下,看看男主的情況及反映。靜女不是喜歡安靜發呆的女子,是內心活波可愛的女孩,她隱藏一旁打量著心愛的人,看他著急可愛的樣子。
搔首,撓頭。
踟躕,腳往前而不行走的樣子,或是輕輕的踢著腳,或是小步徘徊。
搔首踟躕,通常是男孩子的動作,質樸又可愛。明明是女孩子約我相見,怎麼到了這兒沒人?她心裡怎麼想的?她喜歡我嗎?為什麼還不見我?
撓頭代表男孩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女孩的心思真難猜!踟躕,代表了男孩子心中的不確定,她愛不愛我?如果她不來怎麼辦?我要等下去嗎?但是不敢離開,心裡反覆思量,腳上來回徘徊。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孌,可愛,讓人喜愛。
靜女其孌,足見女孩子非常活波可愛,如果女孩子隱藏不見有捉弄男孩子之意,相見時臉上就會有俏皮可愛的顏色。畢竟馬上成為夫妻了,見自己未來丈夫也沒必要拘拘謹謹。
貽,贈送。
彤管,古人認為是紅色的蘆葦杆,筆者認為它不可能作為定情信物。或許古代有蘆葦做的樂器,但不可長期存放。筆者推測彤管是紅色的管笛或竹簫。竹笛或竹簫經過長期把玩會變成紅彤彤的顏色。或許也有做成彤色的工藝。
彤管或許是宣姜自幼佩帶的樂器,也是自己心中的最愛,現在把它贈給心上人,等於把自己的心交給了公子伋。公子伋接受如此珍貴的禮物反映是什麼?其讚美方法確實值得熱戀中的男孩們學習。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煒,有光彩。
此處形容彤管潤澤光亮,是上等極品。
說,喜悅。懌,心情美好、愉悅。說懌,非常愉悅的心情,發自內心的喜愛。
女,你的意思,此處代表彤管。
說懌女美是公子伋誇彤管之美。公子伋接受禮物,表示對禮物非常喜愛,贈送禮物的人就有被認同感和接受感,尤其是誇讚禮物美好,更讓贈禮之人心情愉悅。
牧,生長養育的意思。
此處是指彤管沒有製作前在自然界生長的狀態。
荑,植物的美好狀態。古人認為是指蘆葦初生節的狀態。蘆葦從被包裹的芽狀,生長初露出節杆,非常的純潔潤澤、光鮮亮麗。
自牧歸荑,形容彤管從自然狀態出落為成熟狀態,帶著清新,透著潔淨,被製作成樂器。象徵著出落成美人待嫁的宣姜。
洵,有絢麗的意思,《陳風·宛丘》:「洵有情兮。」像水波一樣絢麗,有柔美的綻放,又不絢爛刺眼,是一種光亮潤澤的狀態。
異,特點,也有出眾之意。
洵美且異,是指美的出眾,美的有風格,有情趣。作者從彤管最好的品質評價其美,也暗示了這個彤管的美實際上代表了宣姜的美麗,接受信物等於接受女子的愛。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兩個戀人相見,女子贈送給男子信物,接受信物挺愉悅,如果一直誇讚禮物的美好,是不是有點愛財了?把女孩放在什麼位置呢?
最後一段,作者話鋒突轉,不是你彤管讓人覺得非常美,是因為美人贈送的才會感到你非常美啊!整首詩把彤管誇得那麼美好,最後表達心中最愛的是女孩,能感到這麼美好的事物是因為心中有強烈的愛。
這種讚美手法反映年輕公子伋一流的才情出眾和翩翩君子的風度。難怪宣姜如此刻骨銘心的愛他,也是因為愛之深,釀成了一場悲劇。其導火索不在本詩,而在下一首《新臺》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