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入門書目:《詩經》

2020-12-22 物理的李老師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只有標題,沒有內容。《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詩經》內容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記錄了西周到春秋時期的作品,時間跨度約五六百年。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有160首;《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有105首;《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有40首。

《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詩經》中的美句佳詞欣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採葛》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衛風·木瓜》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詩經·召南·草蟲》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陳風·月出》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詩經·小雅·鶴鳴》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詩經·國風·衛風》河水清且漣猗。《詩經·魏風·伐檀》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秩秩斯幹,幽幽南山。《小雅·鴻雁·斯幹》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國風·陳風·月出》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國風·王風·黍離》如月之恆,如日之升。《詩經·小雅·天保》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詩經·邶風·凱風》

相關焦點

  • 田姓唐詩宋詞國學名字典故女孩名字詩經楚辭起名
    田姓唐詩宋詞國學名字典故女孩名字詩經楚辭起名(上) (田南露) 「南露」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池塘七夕》中「月出西南露氣秋,綺羅河漢在斜溝。」
  • 《詩經》:這首民歌描寫了怎樣的男歡女愛?引來三位國學大師論爭
    本期話題 一首《詩經·召南》中的民歌,引發了顧頡剛、胡適和俞平伯三位國學大師的筆墨官司:它到底描寫了一段什麼故事 我很奇怪,以您倆篤信《詩經》為歌謠為文學的人,何以還如此拘執?
  • 上實、平和、包玉剛等上海15所學校寒假推薦書目曝光!看看名校的孩子都在讀啥?
    必讀書目:《神奇校車》、《肚子裡有個火車站》、《第一次發現》、《二十四節氣》選讀書目:《人體的秘密》、《獻給孩子們的世界建築之旅》、《森林報》、《我的自然筆記》、《動物報》、《地球奇幻之旅》 國學啟蒙:《三字經》、《弟子規》、《成語故事》二年級
  • 上實、華育、靜教院等上海15所學校寒假推薦書目曝光!看看名校的孩子都在讀啥?
    必讀書目:《神奇校車》、《肚子裡有個火車站》、《第一次發現》、《二十四節氣》選讀書目:《人體的秘密》、《獻給孩子們的世界建築之旅》、《森林報》、《我的自然筆記》、《動物報》、《地球奇幻之旅》 國學啟蒙:《三字經》、《弟子規》、《成語故事》二年級
  • 全民學國學|國學從娃娃抓起,從家庭做起!
    全民學國學|國學從娃娃抓起,從家庭做起!,傳承國學經典文化,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一代新人,樹立磁縣中小學生「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美德,磁縣教體局動員全縣教師,著力開展國學學習。
  • 「百齡教授陳祥耀與國學研究座談會」泉州舉行
    本報訊 12月19日,由泉州孔子學會、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七彩藝文會館協辦的「百齡教授陳祥耀與國學研究座談會」在泉州舉行。在當天的座談會上,來自省內各地的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陳祥耀的治學態度、國學觀點、學術成果、書法藝術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認為他重視品學修養,治學嚴謹,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半個多世紀傾心於國學儒術,造詣高超,堪為師表。陳祥耀,字喆盦,1922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退休),中華詩詞學會名譽理事,中國韻文學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國學的分類:經史子集
    談及國學,首先我們應該對國學這個概念做一個澄清。什麼是國學呢?國學這個概念其實是相對於西學而言的,西方之學我們稱之為西學,東方之學我們稱之為國學,用一句話來概括,所謂的國學就是指我國固有之學問。那麼國學都包括哪些內容呢?國學的分類方法歷來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四庫全書》的分類方式,一個是按照它的內容來分。按照《四庫全書》的分類方式,分為經史子集四個部分。所謂的經,指的是古典文獻中的經典部分,比如《易經》,《詩經》,《書經》和《孝經》。
  • 熱愛國學知識的小夥伴,「紅領巾國學達人」挑戰賽等你來戰!
    如果你家孩子酷愛國學、滿腹經綸那就趕緊帶TA來參加2020年「雛鷹杯」——「紅領巾國學達人」挑戰賽吧!為了幫助少先隊員進一步學習了解國學知識感悟其中蘊涵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力量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紅領巾國學達人」挑戰賽又一次和你見面啦~這是全市三~九年級少先隊員
  • 【國學文化】 詩經·國風·鄭風·緇衣
    這首詩,儘管在現在大學的教科書中根本不提,在各種《詩經》選本中也不見蹤影,可在古代典籍中卻不時提到。《禮記》中就有「好賢如《緇衣》」和「於《緇衣》見好賢之至」的記載(轉引自《詩集傳》)。鄭國開國之君桓公為周幽王時的司徒,他的兒子武公則為周平王時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的《鄭世家》「述贊」中說:「厲王之子。得封於鄭。代職司徒,《緇衣》在詠。」
  • 致遠孰乾貨分享:日本大學院考試最全備考書目
    但是由於每個學校考察的知識側重點不同,更有甚者,學校根本沒有公布備考時需要看的書目,讓不少同學在起步時就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致遠孰純乾貨分享文,為了幫助備考的同學們找準努力方向,小編們決定將致遠內部推薦的備考書目進行首次全面公開。
  • 青島黃海學院以教學改革激發國學魅力
    國學進課堂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青年學生的歡迎。在之前試點教學的基礎上,從2015年第一學期開始,《國學基礎》課做為通識教育選修課中的必選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連同《詩經》《孫子兵法》等17門經典閱讀課程也都列入人才培養方案當中。
  • 【磁縣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磁縣公安局在全局組織開展「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活動。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
  • 國學學習心得(大學篇1)
    我們學習國學,就是為了汲取先賢們的知慧和經驗。學習國學,能提升我們的文化素養。而在最後,我想告訴每個學習者,應根據自身實際,選取喜歡的書目來學習國學,不必人讀我讀,隨波逐流。
  • 《詩經》唯美十句:愛情和人生,句句動人
    古典文學與詩詞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
  • 胡可給孩子讀的《笠翁對韻》,國學啟蒙必讀書,全書美不勝收!
    其實,學國學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了。2019年語文教材改版之後,中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文大幅增加,增幅高達80%。也就是說國學成為了必考內容。當然,除了為提高語文考試成績,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國學蘊藏著上下五千年的智慧,涵蓋哲學、歷史、人生、軍事、文學,遍布各行各業。
  • 詩經取名:詩經 楚辭 起名 匯總 女詩經,男楚辭
    文/鄧方朔搜集整理(微信:13916973333)一、女詩經,男楚辭。漢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之說。遵從此項原則,是無所適從之選,也有些許附庸風雅之意。《詩經》家裡原有一本,不用再投資,便只買了一本《楚辭》。
  • 詩經國風男孩起名
    《國風》是詩經的一部分,也是詩經中的精華,男孩取名藉助於此,縮小查找範圍外,也很好的賦予男孩子一個有詩意的好名字。
  • 國學 | 詩經愛情詩中的代表作:鄭風•子衿-091
    賞析《國風·鄭風·子衿》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寫單相思,描寫一個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當看到顏色青青的東西,女子就會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於是她登上城門樓,就是想看見心上人的蹤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見,她便覺得如隔三月。
  • 國學經典賞析——《詩經》第一篇——《關雎》
    賞析《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
  • 給孩子取名要「女詩經,男楚辭」?不不不,你只是還沒讀透詩經
    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給孩子取名字就有了「女詩經,男楚辭」的說法,意思是女孩取名就從《詩經》裡找,因為好聽;男孩取名就從《楚辭》裡找,因為大氣。其實,在我看來,《詩經》裡不僅僅有女孩可以找到的好聽的名字,男孩的名字在《詩經》裡找,所謂的大氣可是絲毫都不弱於《楚辭》,有些人會覺得這有點牽強,那我只能說這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完全讀透《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