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這首民歌描寫了怎樣的男歡女愛?引來三位國學大師論爭

2020-12-21 騰訊網

本期話題

一首《詩經·召南》中的民歌,引發了顧頡剛、胡適和俞平伯三位國學大師的筆墨官司:它到底描寫了一段什麼故事?是貞女拒絕男人的暴凌?還是發生在春日裡的美麗戀情?

我很奇怪,以您倆篤信《詩經》為歌謠為文學的人,何以還如此拘執?

鄭玄、朱熹以為那個貞女,見了強暴必是凜乎不可犯也;而您倆以為懷春之女,一見吉士,便已全身入抱,絕不許有若迎若拒之姿態了。您倆還真是樸學家的嫡派呀!

——《讀詩札記》

這是我最近讀到的一封令人忍俊不禁的舊信。舊信的作者以及他在信中提到的「您倆」都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泰山北鬥。

三位貫古通今的國學大師在往還不斷的書信裡錙銖必較地打起了筆墨官司,而爭論的焦點居然是關於一首古詩,關於這首古詩裡描寫的男女幽會的細節。

這首詩就是《詩經·召南》中的《野有死麕(jūn)》: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

無感我帨兮!

無使尨也吠!」

——《詩·召南·野有死麕》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該是寫到了一場發端於曠野之中的男歡女愛。一個男人企圖用「死麕」(也就是「死鹿」)來引誘懷春的女子。而關於女子的回應,詩歌的卒章記下了她的三句話,引得古往今來的學問家們各執一詞,聚訟不休。

從漢代的鄭玄到宋代的朱熹,古代中國的學者們大多將女子的三句話理解為對男人的嚴詞拒絕

因為根據《周禮》等書記載的古代婚俗,男女之間的定情與結合都須經過媒氏的穿針引線。沒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野合會招來官府的懲罰和輿論的譴責。無論鄭玄還是朱熹,都是孔門的後學,都相信《詩三百》是儒家創始人孔子親手編纂的。

傳說孔子刪《詩》,意在助教化、正人倫,他老人家又怎會容許一首描寫男女野合的淫邪之作濫入《詩經》呢?

大概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吧,鄭玄與朱熹不僅篤定女子拒絕了男人的勾引,甚至還推論,像男人這樣非禮女性的行為不可能發生在西周的治世,而只會是殷末周初的亂象,換言之,是紂王淫風的餘毒

開篇提到的三位國學大師中,最早站出來向鄭玄、朱熹開火的是顧頡剛,他說:

(《野有死麕》第三章的)這三句話的意思是,「你慢慢兒的來,不要搖動我身上掛的東西(以致發出聲音),不要使得狗叫(因為它聽見了聲音)。」這明明是一個女子為了得到性的滿足,對於異性說出的懇摯的叮囑。

可憐一班經學家的心給聖人之道迷濛住了。(中略)經他們這樣一說,於是懷春之女就變成了貞女,吉士就變成了強暴之男,情投意合就變成了無禮劫脅,急迫的要求就變成了凜然不可犯之拒!最可怪的,既然作凜然不可犯之拒,何以又言姑徐徐而來?

——俞平伯《讀詩札記》附錄:《野有死麕之討論》

從前我讀顧先生的《古史辨自序》,他回憶自己小時候跟私塾先生讀《詩經》,是不大開竅的。嚴師的教訓甚至嚇得他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如此想來,顧先生對塾師慣講的《毛詩正義》和《詩集傳》怕是從一開始就不大信服。一個幼童懾於塾師的嚴威,雖不敢自由發表他的見解,但長大成人之後,「桀驁不馴」的個性終究還是醞釀出了「離經叛道」的思想。

直指《野有死麕》的卒章描寫的是女子對情郎的叮囑,我想,我們都應該感謝顧先生的勇氣。因為他說破的或許正是鄭玄、朱熹不敢說破的「皇帝的新衣」。只不過,顧先生的理解方向雖然不誤,他對詩句的翻譯卻將男子形容得猥瑣不堪。

我甚至因為他的翻譯而產生了恍惚:詩中的女主人翁怕不是王熙鳳吧?難道是她在「叮囑」賈瑞,「你半夜裡從後門悄悄地來」?

關於顧先生的這點不妥,他的精神導師、新文化運動的旗手胡適顯然是看出來了,因此他提議顧先生修改兩處細節:

你解《野有死麕》的卒章,大意自不錯,但你有兩個小不留意,容易引起人的誤解:(一)你解第二句為「不要搖動我身上掛的東西,以致發出聲音」;(二)你下文又用「女子為要得到性的滿足」字樣,這兩句合攏來,讀者就容易誤解你的意思是像《肉蒲團》裡說的「幹啞事」了。

「性的滿足」一個名詞在此地盡可不用,只說那女子接受了男子的愛情,約他來相會,就夠了。「帨」似不是身上所佩(中略),佩巾的搖動有多大的聲音?也許「帨」只是一種門帘,而詞書不載此義。

——俞平伯《讀詩札記》附錄:《野有死麕之討論》

雖然胡先生竭力避免將《野有死麕》的卒章引向某種性的暗示,但是,就算我們承認「無感我帨兮」的「帨」不是女子的佩巾而是門帘,這個訓釋的調整在事實上仍無助於防止我們產生「幹啞事」的非非之想。

更何況,以「帨」為門帘,就連胡先生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找不到訓詁學上的堅實依據。看到兩位朋友有些技窮,俞平伯先生這才說出了開篇的那一段話。對《野有死麕》的卒章,俞先生是這樣理解的:

我對此章作解,微與您倆不同。我以為卒章三句,乃是三層意思,絕非一意復說。「無使尨也吠」,意在沒有聲音,便作幽媾。若「無感我帨兮」,本意既不在有聲音與否上面,你們所論絕未中的,反覺疑惑叢生了。

——俞平伯《讀詩札記》附錄:《野有死麕之討論》

卒章三句絕非一意復說,俞先生的判斷該是精審的。只是,三句是否說了三層意思,據我淺薄的見解,恐怕也未必然。

仔細揣摩這三句話的意思,「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似是語序倒裝的兩句,說的是一層意思。女子的佩巾系在小腹之前。男人急於與她作雲雨之歡,慌腳忙手地扯下佩巾,引來了她的嬌嗔:「別拉扯我,慢慢兒來嘛!」

如果我這樣說,您還不能參透詩人含蓄的暗示,那或許,看看電影《綠椅子》開篇的一段戲能夠幫助您重構詩歌裡的情境吧。

從《野有死麕》的卒章三句來看,詩人創作之大膽顯然大大超越了我們對《詩經》溫柔敦厚的固有印象。太史公在《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國風》好色而不淫」。這個評價,《野有死麕》洵足以當之。

雖然詩人寫到了「無使尨也吠」,但他的用意端在形容女子幽會時的嬌羞之態,而不是揭露她和情人的做賊心虛。

因為說到底他們並沒有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只要我們對西周的婚俗稍加考據,自然會發現,這場自由婚式的結合是無悖於禮法的

參考文獻:

孔穎達《毛詩正義》;

《俞平伯全集》第三卷。

本文系晉公子原創。已籤約維權騎士,對原創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相關焦點

  • 《詩經》裡的周代婚俗:缺了媒妁之言的男女戀情就一定是野合嗎
    本期話題《詩經》裡的《野有死麕》這一篇小詩,歷來被學者們看作是男女自由戀愛的野合。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周禮》中記載,周代已經開始推行媒婚制,男女雙方的結合須要經過媒官的中介。(上期連結:《詩經》:這首民歌描寫了怎樣的男歡女愛?引來三位國學大師論爭)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 《詩經》這首雲雨詩,聽完讓人不好意思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裡面詳細記錄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調。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其中風收錄了周代各地的民歌,也就是膾炙人口的民間小調,講述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你以為《詩經》中的愛情都是含蓄又哀傷的?那可就錯了,古人開起車來,常人都無法駕馭。
  • 《詩經》裡這首小詩,為何暗合了千年之後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心願
    本期話題《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詞人辛棄疾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在這首小詞中,辛棄疾所描寫的那個驚喜的愛情故事很可能暗含著某種深刻的寓意,而這種寓意又與《詩經》裡邊兒一首名為《摽有梅》的小詩有關。究竟辛棄疾的寓意是什麼,它又是怎麼和《詩經》扯上關係的呢?
  • 《詩經》的藝術成就
    賦就是對事物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比就是比喻,對事物加以形象的比方,使它的特徵更突出,更鮮明,或更能暴露事物的本質;興,就是起興或發端的意思,即先借別的事物或眼前所見的某種景來起個頭,然後再引出所要歌詠之事。所謂賦、比、興,是古人研究《詩經》,對它表現手法的一種樸素的總結,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詩經》以至中國詩歌藝術手法的一個基本特點。
  • 詩經首篇《關睢》
    《詩經》的篇名都是這樣產生的。②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一種水鳥。洲:水中的陸地。③窈窕(yao tiao):內心美好, 外貌漂亮。淑:好,善。君子:這裡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④參差(cen ci):長短高低、大小不齊。。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流,摘取。
  • 我國入選聯合國音樂教材的優秀民歌集,首首經典
    很多人對草原風光的最初印象,都來自於這首歌。 這首歌曲作為東北地區生活文化的象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曲目。 這首歌對於80年代的青年男女還另有一番特別的影響,歌裡所描寫的愛情景象,與他們當時的生活狀態特別吻合,積極向上又充滿浪漫情懷,幾乎是那個時代的愛情代言曲。
  • 想要完整理解《詩經》的深層含義,首先要明確這3個問題的答案
    二、《詩經》的「國風」內容,到底是不是屬於民歌?在各類文學史中,對「國風」是民歌的說法,幾乎已經是蓋棺定論了。最初的來源,並不是古人,而是近代的魯迅,他在《門外文談》裡提到: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需發表意見,才漸漸的練出複雜的聲音來。
  • 德配其位,德如羔羊——《詩經·召南》第七首《羔羊》賞析
    詩旨詩意賞析:這首詩就是描寫一位德位相配,德如羔羊的官員的形象的。詩中通過對「素絲」、「退食」、「委蛇」、「羔羊」的比興,虛實相稱的寫作手法,讚美了官員的恪盡職守,表裡如一的職業素養與職業精神。這首詩的詩旨,全都體現在「素絲」、「退食」、「委蛇」、「羔羊」這四個四詞語中。
  • 國學 | 詩經愛情詩中的代表作:鄭風•子衿-091
    縱然我不曾去看你,難道你就不能到我這來嗎?走來走去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觀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已經有三個月那樣長!   賞析《國風·鄭風·子衿》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寫單相思,描寫一個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當看到顏色青青的東西,女子就會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
  • 聽說過《詩經》,但這些《詩經》名句你真的知道嗎?
    《詩經》,別名《詩》、《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成書於周代,是我國詩歌從口頭到書面,從民間到宮廷的標誌。《詩經》收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首,真實地反映了我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的社會現實。內容涉及政治、戰爭、農事、愛情、民俗等方面;從體例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各地方民歌;雅大多為周朝官吏和士大夫所著;頌是朝廷祭祀宗廟所用的樂歌。
  • 廣州近代三位名人:一位是國學大師,一位是工程之父!
    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國學大師,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
  • 網絡版《愛情買賣》《月亮之上》等將當代歌詞譯成詩經體
    「網絡神曲《愛情買賣》《月亮之上》竟然是由《詩經》改編?」近日一條相關熱帖廣為流傳。儘管誤會迅速澄清,所謂詩經裡有《愛情買賣》《月亮之上》,其實是網友將當代歌詞翻譯成古代詩文,此舉依然引來熱議,詩經體歌詞是弘揚了傳統文化,還是偽裝的「文化口紅」,偶爾塗一下光鮮照人,用多了反而有害經典?
  • 國學入門書目:《詩經》
    《詩經》內容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記錄了西周到春秋時期的作品,時間跨度約五六百年。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 最美《詩經》中,傳唱度最廣的十首詩,你喜歡哪句?
    《詩經》中收錄了三百多篇詩詞,內容類型多種多樣,如男歡女愛、婚喪嫁娶、將士出徵、思念家人朋友以及一些政治諷喻詩。 這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一段,下面一起看看傳唱度最廣的幾句詩~
  • 《詩經》305首,你至少要會背這23首巔峰之作!
    這是《詩經》的第一篇詩歌,通常被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孔子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 《詩經》品讀:《山有扶蘇》古人是怎樣打情罵俏的
    這是描寫姑娘約會時戲弄她的戀人的短歌,笑罵之中含蘊著愛意。古人云《山有扶蘇》,相愛者之戲語。沒見到子充那樣的好男兒,偏遇見你這油嘴滑舌的少年。本詩為先秦時代鄭國華夏族民歌。這是一首描寫男女約會時姑娘對小夥子的戲謔、俏罵的詩歌。扶蘇,亦作「扶胥」,一種小樹木,有人認為是桑樹。遊龍:水草名。即葒草、水葒、紅蓼。橋松。荷花,這些都是美好的植物。
  • 【國學文化】 詩經·國風·鄭風·緇衣
    改為、改造、改作:這是隨著衣服的破爛程度而說的,以見其關心。③適:往館:官舍。④粲(càn):形容新衣鮮明的樣子。一說餐的假借。⑤席(xí席):寬大舒適。    《緇衣》為鄭風的第一首。這首詩,儘管在現在大學的教科書中根本不提,在各種《詩經》選本中也不見蹤影,可在古代典籍中卻不時提到。
  • 來讀一讀《詩經》中的真愛
    可是呢,後人只知道後八個字,而忘記了前面的內容,才以訛傳訛,誤以為這首詩講的是愛情。更加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現在人,不少還將這幾個字奉為愛情聖經。而能夠說出這幾個字的人,常常還以文化人自居,這豈不是有些貽笑大方了嗎?不過,說起愛情聖經,中國的愛情聖經可不少。有時候一首好的詩歌,一部傳奇,一部小說,都能夠讓人醍醐灌頂,頓悟愛的真諦。
  • 沒想到《詩經》中還有這麼露骨的詩,女孩子都不好意思讀
    幾多怨恨、幾多情深,都在《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其中收錄了311篇詩歌。很多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目,比如《關雎》、《蒹葭》、《桃夭》等等。本期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首非常露骨的詩,這首詩可算得上是《詩經》中最大膽的詩歌,女孩子都不好意思讀,這首詩就是《野有死麕》。
  • 國學經典賞析——《詩經》第一篇——《關雎》
    賞析《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