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菱花看寶鏡,玉指纖纖,捻唾撩雲鬢,閒折海榴過翠徑,雪貓戲撲風花影。
如果來一場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大排名,毫無疑問中國一定穩居第一位,說到吃從有中國人的那一天大概就有了屬於自己繁雜而豐富的飲食文化,這大概和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從商周時代的鼎饗而食到清廷的滿漢全席,中國人在吃上不僅吃出了花樣,更是吃出了藝術和文化,常言道就沒有什麼是中國人不敢吃的。
一個羊肚誕生出數十種的吃法,一個火鍋滿足了對不同食材的追求,是聞之變色的臭豆腐,是觀之無趣的松花蛋還是別具一個的毒河豚。
在世人的面前似乎任何食物都能成為中國人眼中的饕餮盛宴,但有一樣似乎是中國人拒絕的,那就是貓肉。
01充滿靈性的動物
大多數喜歡小動物的人似乎對貓都沒什麼抵抗力,當那毛絨絨的小球跳入你懷中的時候,瞬間會融化一顆冰冷的心。
家中養著貓咪的人都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在寒冬臘月的床頭,它想盡辦法鑽入你的懷中,是在你看書的時候悄悄的爬上你的肩頭,也或是在你書寫文案的時候乖巧的躺在你的案頭。
貓是最早進入中國普通家庭的動物之一,在王公貴族家中它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寵物,在普通的老百姓家中它是捕鼠除害的利器。
有時候人們將貓比作傳奇的化身,賦予它九條命的靈性;有時候人們又將它或作邪惡的化身,就如同《狸貓換太子》中的邪祟。
但同樣被人喜歡的狗狗似乎就沒有貓這麼好的命運了,忙時是看家護院的忠犬,閒時是富貴人家中用於作樂的寵物,饑渴難耐時還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即便是物產豐富的當下,還有部分人對狗肉情有獨鍾,玉林的狗肉節上每年都是人來人往,前去參加盛宴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這就讓人不免有些疑惑,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呢?
思來想去應該不是出於對貓的尊重,而是有著其他的原因,愛吃的古人們也曾對此作出過一番解釋。
02食之不佳,騷味稍重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說過貓肉食之不佳,所以吃的人很少。貓肉性酸,不好吃。這是李時珍給的出的理由,那事實是這樣嗎?
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也問過長輩的問題,長輩們也是這樣回答我的,說人們之所以不吃貓肉主要是煮熟的貓肉發酸,發柴口感上不好。
再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古人對於健康上面的考慮,普通人家養貓主要還是為了捕鼠驅蛇。
經過數千年的生活總結,老鼠身上攜帶著大量的病菌,稍有不慎則會奪人性命;蛇常出沒於陰暗潮溼的地方,不僅身上含有病菌,其本身也有毒。
貓頻繁接觸這些動物身上勢必也會殘留病毒,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危及性命。
有人說河豚也有毒,為什麼還有人吃,這就從口感上來說了。如今我們都知道河豚身上雖然帶有劇毒,但處理的好便是招待貴賓的美味佳餚,貓肉本身就不好吃,又何必擔此風險呢?
我想古人對於貓肉也是有過執著的,要不然為何會說貓肉口感不佳呢?
大概古人也曾考慮過如何將貓肉做的好吃,就像是吃鯉魚一樣,煎炒烹炸、蒸煮燉的方式方法都試過了,終究還是沒有找到適合吃貓肉的辦法。
但對於這種說法部分吃貨們是接受不了的,因為在什麼都敢吃的廣東就有一道名叫"龍虎鬥"的名菜,其中的肉絲就是以老貓為食材。
對於筆者來說,對於這道菜是下不得口的,想到蛇已是一身的雞皮疙瘩,想到貓則是一副充滿血腥的畫面,總覺的有些不適應。
用吃貓肉的吃貨們的話來說李時珍對貓肉的評價太過於果斷。因為在中國有"兩種貓",一種是生長在北方地區的"北貓",一種則是李時珍從未接觸過的"南貓"。
據說北貓的肉切開以後流出的是黃色的油脂,這種貓的肉腥中還有一股說不出的騷味,這種貓下鍋以後肉是酸的,讓人難以下咽。
而生在魚米之鄉的南貓在口感上要好的多,無論是從口感上還是味覺上要比北貓好的多,吃貓肉的人大多吃的是南貓,極少數的人才吃北貓。
所以他們常說古人只不過是給不吃貓肉找了個藉口而已,分明是為自己不吃貓肉做狡辯而已。
至於是不是有南貓、北貓之分我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也只能是道聽途說,畢竟我個人是不吃貓肉的。
03關愛健康,反對虐殺
常言道貓有九命,斜途為妖。
這是人們對於貓的一种放大的闡述而已,貓的靈活性要比狗的靈活性強得多,不僅能夠躥房越脊,還能騰空跳躍。
對於狗狗來說這些動作都是很難完成的,無論是屋頂還是大樹上,貓總是能在威脅的境地化險為夷。對於貓有九命的說法,顯然是出於對於生命的嚮往。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是衣食無憂,雖然不能說每日都是山珍海味,也不亞於頓頓有雞鴨魚肉。
無論是雞鴨還是牛羊現在都有專業的屠宰場和養殖場。在人工的培育之下,人們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保證食用者的安全,但對於貓肉來說卻沒有相關的操作流程。
正如當年的非典一樣,當人們盲目自大,為圖一時的口腹之慾,很有可能引來無妄之災,遭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報復。
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科學的飲食方式不僅是對於自己健康的重視,也是對於其他生命的敬畏。
我個人是不吃狗肉或是貓肉的,對於他們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但我不反對其他人通過正常的途徑去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
吃什麼是每個人的選擇,作為普通人我們沒有辦法去剝奪別人的權利。天上飛的、地下跑的,路上牛羊海底鮮,飛禽走獸雲中雁,終歸都有屬於它自己的去處。
但我個人是反對虐殺動物的,我們可以決定一些生命的生死,但希望他們死之前的痛苦能短暫一些,人之所以比其他動物高級是因為人有著人性。
在滿足人們欲望的同時儘可能的減少他們的痛苦。
畢竟他們也是一個一個鮮活的生命,對於生死,每種動物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旅程,只不過它們沒有選擇生死的權利罷了。
善待生命也算是善待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