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人不吃貓肉?李時珍早在《本草綱目》給過答案,古人試過

2020-12-26 文史怪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而我國也是一個追求美食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上,也發展出了具有各地特色的美食,更是有著八大菜系的說法,基本上能跳的能跑的,都能夠上中國人的餐桌,當然了,吃野生動物不但不提倡,而且很容易觸犯法律,也希望大家能夠勿要貪一時口腹之慾而釀成錯誤。

或許讓人感到好奇的事情在於,貓作為一種常見的動物,生命力頑強,卻很少上人們的餐桌。實際上,我們也很難看到,過去有什麼關於貓肉的菜單所流傳下來。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原來李時珍早已經告訴過我們答案,李時珍是中國明朝期間著名的醫學家,而他為了能夠尋找良藥治病,更是宛如神農一般,嘗遍百草,從如今的角度來看,李時珍可以說是比貝爺還要厲害的存在,他幾乎吃過了一切能夠入口的東西,並且詳細記錄在了書中,而貓肉自然也不例外。

在書中李時珍結合古方認為,貓肉「主勞疰,鼠瘻,蠱毒。」有著治病的效果,甚至還能防止蠱毒,然而他在後面貓、狸一類的註解倒也補充道:「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貓肉過酸也就成為很多人拒之千裡之外的主要原因。實際上,也有嘗試過貓肉的人表示,確實帶有一點酸酸的味道,極大的影響了口味,這是因為貓消化系統,分布有酸腺,只要將其屠宰的時候,將其去掉即可,味道便沒有什麼不同。國人不吃貓肉,不僅僅是這一種原因所導致,還有著種種因素。

首先第一點,就是養殖的問題,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成本成為了養殖的重要條件,其中牛羊吃草,方便養活,然而十分稀有,更何況耕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因此禮記這才記載「天子無故不食牛,士大夫無故不食羊。」至於豬肉,往往登不上大雅之堂,因為過去自然沒有上好的飼料給豬吃,豬圈往往修在廁所旁邊,《本草綱目》記載:「豕食不潔,故謂之豕。坎為豕,水畜而性趨下喜穢也。」至於它吃的是什麼,也就可想而知了。

比起溫順容易馴服的豬牛羊,貓卻活潑好動,難以飼養,很何況如何餵養它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再者貓的渾身上下,壓根就沒有幾兩肉,大夥很難提起對貓的興趣。

而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看,根據上海市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蔣家馬昆介紹,如果食用的貓沒有疾病的話,那麼貓肉與其他動物的肉沒有差別,但如果貓身上有很多寄生蟲的話,食用之後可能會引起人體疾病。

根據了解,貓的肌肉中很有可能含有很多的寄生蟲,旋毛蟲是主要的寄生蟲之一,其進入人體之後,甚至可能會引起心肌炎等疾病。

當然了,過去經常發生饑荒,人真要餓起來,草皮樹根都能夠吃的話,那麼自然也不會放過貓,粵菜中就有一道龍虎鬥,「龍」指的是蛇,而「虎」指的就是貓肉了。但是考慮到如今的貓,基本都是作為寵物豢養,而流傳在市場上的貓肉,很多有可能是流浪在外的野貓,處於身體安全的考慮,還是建議大家少嘗試這種食品哦!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給出答案,古人早已試過
    中國被稱為飲食之邦,擁有悠久而豐富的飲食文化,說起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揚名世界的八大菜系,中國人還以什麼都敢吃聞名,上到天上飛的,下到地上爬的,水裡遊的,無論何種食材,在中國人精巧的烹飪技術下,必定色香味俱佳。不過,縱觀歷史,可以發現,即便是號稱無所不吃的中國,在吃的問題上也是有忌諱的,比如不吃貓肉。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尤其是古人的清心寡欲,更是對後世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眾所周知,我國除了擁有比較悠久的歷史之外,還擁有較為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正因為如此,很多看起來很尋常的食材在到了我國人民的手中後,才得以瞬間變成極具誘惑力的美食。既然如此,那自然我國也不可能會缺少喜歡吃美食的吃貨了。按理來說,吃貨對於食物是向來沒有抵抗力的。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真相,古人試過!
    所以有許多的食材到了我們國內之後,搖身一變就會成為一個能夠被端上餐桌的美食,相信大家也都有感受,平時我們食用到的肉類包括一些雞鴨魚,偶爾還會摻雜一些海鮮,除此之外有的地方也會吃狗肉,相信這一點也是令很多的人們不能接受的一個事情,對此也有人提出來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
  • 古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已記載,原因很簡單
    中國人自古崇尚吃文化,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家畜池魚,幾乎無所不吃。但吃什麼並不是人類的本意,這都是生活所迫被逼出來的,比如天天有魚有肉,各類家禽都不缺的情況下,誰還會去亂吃呢?而古代生產力比較低下,老百姓種出來的糧食少之又少,再加上常年的戰亂,天氣等多種原因導致我們可以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但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那就是中國從不吃貓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國為何沒有吃貓肉的習俗?原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就有答案
    咱們中國是個美食大國,很多西方人不吃的什麼豬蹄、豬腎、豬肺,對中國人來講那都是上好的佳餚。甚至這些年來,西方很多環保主義者,不允許大家吃狗肉,可是我們也知道,對於很多地方的中國人來講,狗肉那也是上好的美食,我們就是建議大家吃狗應該吃那種養殖狗,不能說把人家的寵物狗拉來給吃了。
  • 中國人什麼肉都敢吃,卻偏偏不吃貓肉,李時珍:貓肉食之不佳!
    這就讓人不免有些疑惑,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呢?思來想去應該不是出於對貓的尊重,而是有著其他的原因,愛吃的古人們也曾對此作出過一番解釋。貓肉性酸,不好吃。這是李時珍給的出的理由,那事實是這樣嗎?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也問過長輩的問題,長輩們也是這樣回答我的,說人們之所以不吃貓肉主要是煮熟的貓肉發酸,發柴口感上不好。再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古人對於健康上面的考慮,普通人家養貓主要還是為了捕鼠驅蛇。
  • 老人總說吃貓肉會招報應?貓肉為什麼沒人吃?古人李時珍早已試過
    有人開玩笑說:總有一天會有幾個物種被我們吃到滅絕。不過,我們卻很少聽到有人去吃貓肉的,而且總有一些老人說吃貓肉會招報應,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經常會聽到貓咪有九條命這種說法,一些迷信的人認為如果得罪了貓咪,那它一定會來報復自己,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氣,所以沒有人敢吃貓肉。不過這都是封建迷信,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說過貓肉為什麼沒有人吃的原因了。
  •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李時珍:有一種情況千萬別吃
    貓肉在南方某地區也有人吃,據說味道不甚好,但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滋補功效。吃貓肉的人畢竟少,在古代更少。貓的藥用價值古人認為,貓是狸的一種。《說文解字》裡說,「貓,狸屬。從豸苗聲」。至於為什麼是苗字旁,因為貓最初是被用來消滅田鼠、保護莊稼的。
  • 號稱「啥都敢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本草綱目》給了答案
    中國人的吃貨形象那是遠外聞名,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都逃不過中國人拳頭大小的胃。但是號稱沒有什麼不敢吃的國人,卻很少見吃貓肉的,這是為何?但是看了這麼多奇葩是吃食,我們卻很少發現有人吃貓肉,而在古代,貓肉更是沒人吃了,為什麼呢?
  • 「貓有九命」,為什麼貓肉少有人吃,李時珍記錄了答案
    記得有一次,家裡的一隻貓死了,我問長輩貓肉能不能吃?長輩只是簡單地回了一句:不能吃,把它埋了。這個疑問其實一直藏在心裡,感覺貓的身上有一層神秘的面紗。我們經常看到貓從很高的地方掉下來,而身體不會有絲毫損傷;而狗從同樣高度掉下來的話,非死即傷。經過查一些資料, 終於找到了答案。
  • 中國人什麼肉都敢吃,為什麼不敢吃貓肉?看完你還敢吃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因為長得太可愛了,所以我們不捨得吃它們,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他們可不管動物可不可愛,只要能填飽肚子,可是什麼都敢吃! 首先說一下,中國人是吃貓肉的。比如有道菜叫龍虎鬥,說的就是貓肉和蛇肉煮成的。但是,除了龍虎鬥這道菜之外,多數中國人在上千年裡是不吃貓肉的。
  • 古人古典說羊奶:李時珍《本草綱目》
    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在眾多書籍中廣為人知的要數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羊奶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人們發現了妙用,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更對羊奶的好處進行了詳細說明:《本草綱目》第258頁中記載:「羊乳甘溫無毒,可益五臟、補腎虛、益精氣、養心肺;治消渴、療虛勞;利皮膚、潤毛髮;和小腸、利大腸」。
  • 聽聽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警告:人類要禁食野味
    明代著名的中醫、藥師李時珍,400多年前就在巜本草綱目》中警告:人類要禁食野味,免得自身染上疾病,而且還要傳播瘟疫,使大片人死亡的世界性災難。他把中藥分為16部,其中把野生動物分作:「鱗、獸、鳥(水禽)、蟲」四大類。
  • 中國人什麼都能吃,為什麼不吃貓肉?
    現在的人都很喜歡養寵物,特別是貓咪和狗狗,雖然如此,許多人還是會去吃狗肉,但是卻從不會有人吃貓肉,這是為什麼呢?
  • 人為什麼不願意吃貓肉?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中國人什麼都吃,如飛禽走獸,魚鱉嚇蟹,甚至蟲蛇都吃,可就是不吃貓,如果你到酒店或餐館點菜,要貓肉肯定是沒有的,
  • 《本草綱目》出版四年前李時珍抱憾西歸,早到金溪滸灣就能圓夢了
    出生於醫學世家,祖父是草藥醫生,父親是當時名醫,耳濡目染,李時珍自幼便熱愛醫學。公元1532年,李時珍考中秀才,但其後3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棄儒學醫,潛心醫學。公元1551年,李時珍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之病,一時聲名大噪,隨後被楚王朱英襝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5年後,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任「太醫院判」一職。
  • 中國人為什麼愛吃野味?來自李時珍的警告!
    耐人尋味的是,即便是進入定居社會的文明時代之後,無論中外,古人的食譜中都不乏「野味」存在。文 | 郭曄旻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1月22日,原標題為《吃野味?來自李時珍的警告》,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 《本草綱目》對後世醫學產生的意義有多大,淺談醫藥學家李時珍
    李時珍發現全國醫書最多的太醫院,收藏記載藥物書中,也有不少錯誤和缺陷,更堅定了他多年來準備修訂《本草》的宿願。他向政府提出建議,可是竟被斥為「擅動古人經典,狂妄之極」給拒絕了。為了對後世醫療事業負責,李時珍決定自己動手修《本草》。在太醫院的第二年,他藉口有病,辭退職務,回到家鄉,一邊從事醫療工作,一邊準備寫《本草》的材料。
  • 黃鼠狼為何不能吃?真的是因為迷信?《本草綱目》中早已給出答案
    但很奇怪的是,老百姓們從來只要它的皮,絕不會吃它的肉,如此說來,是否有些浪費?那麼問題來了,黃鼠狼的肉到底能吃嗎?不吃它真是因為迷信嗎?別急,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中國人為什麼愛吃野味?來自李時珍的警告
    耐人尋味的是,即便是進入定居社會的文明時代之後,無論中外,古人的食譜中都不乏「野味」存在。中國古人「什麼都吃」,歐洲人也不遑多讓當中世紀的歐洲旅行者跨越萬水千山,沿著「絲綢之路」抵達遙遠東方的時候,他們幾乎立即發現這裡的飲食習慣與自己的故鄉迥然不同。在地中海世界,食物的選擇範圍有著諸多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種宗教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