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位置:
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
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1到3分鐘。
穴位一般比周圍要敏感,按摩豐隆穴時會有輕微疼痛感。
5備註絡穴
〖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痛,下肢痿痺。
〖人體穴位配伍〗 配風池穴治眩暈;配羶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附註〗 足陽明經絡穴。
豐隆穴 足陽明絡穴。
〖穴義〗胃經濁氣在此沉降。
豐隆穴主治
頭痛、眩暈。
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
癲狂。
下肢痿痺
1)豐攏、豐隆,象聲詞,為轟隆之假借詞。本穴物質主要為條口穴、上巨虛穴、下巨虛穴傳來的水溼雲氣,至本穴後,水溼雲氣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轟隆有聲,故名豐攏2)足陽明絡穴。本穴位處胃經下部,氣血物質為匯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溼雲氣,為雲化雨降之處,氣壓低下,胃經及脾經天部水溼濁氣匯合於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經及脾經各部,有聯絡脾胃二經各部氣血物質的作用,故為足陽明絡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溼雲氣。
〖運行規律〗水溼雲氣化雨從天部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濁。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豐隆穴首載於《靈樞‧經脈》篇,具有調和胃氣、祛溼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元‧王國瑞《玉龍歌》云:痰多宜向豐隆尋,明‧樓英《醫學綱目》指出:風痰頭痛,豐隆五分,灸亦得。諸痰為病,頭風喘嗽,一切痰飲,取豐隆、中脘,《備急於金方》云:豐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等等,均指出豐隆穴為治痰之要穴,又是治療因痰所致的癲狂、咳嗽、哮喘、頭痛等病症的有效穴。
痰是水液代謝障礙所產生的病理產物,又是致病的因素之一。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而首先責之於脾,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脾無留溼不生痰之說。因為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別走於足太陰脾經,故可治脾胃二經疾患。針刺豐隆穴可通調脾胃氣機,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溼痰自化。而百病皆由痰作祟,所以凡與痰有關的病症都可取豐隆穴治療。
李時珍氏指出:凡與痰有關的病症,如痰溼犯胃之噁心嘔吐;痰濁阻肺之咳嗽、哮喘;留滯中焦之脹滿納呆;溢於肌膚之腫;流注經絡之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流注皮下經絡之皮下腫塊,如頸淋巴結核;蔽於清陽之頭痛、眩暈;痰火上擾清竅之頭痛;痰邪擾心之心悸、神昏、癲狂;痰阻舌絡之舌喑;痰火阻肺之喉喑;痰阻胸絡之胸痺;痰氣搏結之梅核氣以及與痰有關的瘧疾等都屬本穴的治療範圍。此外,何友信氏指出,取刺豐隆穴可治療足陽明經線上的疼痛性疾病,肌肉關節運動障礙或非疼痛性疾病。如頭痛和眼球脹痛、下頜關節風溼痛、胸部肌肉風溼痛、頸部肌肉和足背部風溼痛、小腿肌肉風溼痛等,僅用豐隆一穴施治,能實時消除或減輕足陽明經線上的疼痛,功能運動也伴隨著疼痛的消失而改善,這是由於豐隆穴位於膝以下的重要位置,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治療原則,又足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故取刺本穴可有疏通本經氣血阻滯的作用,所以能治療其循經線上的病症。高脂血症多為過食高膽固醇、高醣食物或機體本身內在脂代謝失調所致。中國醫學認為,本病屬於溼痰、肥胖等範疇,多因脾失健運、聚溼生痰、痰濁瘀滯脈絡所致。故高脂血症與痰濁關係密切。朱曾柏氏認為,在中醫古典醫籍中,很早就有了記載,血中脂類物質過高,無疑可以視為痰濁;或稱之為脂混血中,所以按痰為主治療。並立化痰祛脂、升清降濁為其治療大法。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絡穴,有疏通脾、胃表裡二經的氣血阻滯,促進水液代謝的作用,降痰濁、化瘀血,洩熱通腑,故可治療由於痰濁瘀阻經絡而致的高脂血症。臨床觀察,隨著血脂日趨正常,形體肥胖、善忘語遲、思維遲鈍、痴呆嗜睡、頭脹眩暈等症狀也隨之好轉或消除。
杏林經方中醫堂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565號,金田花苑 金逸芳居1701 預約電話:135-3352-2751,137-1922-3443(鄭),預約QQ:577-922-520.詳情請查看網站:www.xlzy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