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隆穴】化痰止咳|減肥消脂的大穴

2021-02-22 艾滿人間灸灸

豐隆穴的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內與條口相平,條口穴外1寸,當外膝眼(犢鼻)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豐隆穴是雙穴,兩腿外側都有,豐隆穴的位置還是比較好找,在足外踝(高點)上八寸的地方,外踝到外膝眼正好是十六寸,實際上正好就是它們兩個連線的中點,也是肌肉很豐滿的地方。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位置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1到3分鐘。穴位一般比周圍要敏感,按摩豐隆穴時會有輕微疼痛感。

穴位解剖:在趾長伸肌外側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脈分支;當腓淺神經處。

豐隆穴,出處《靈樞*經脈》,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豐即豐滿,隆指突起,足陽明經多氣多血,氣血於本穴會聚而隆起,肉漸豐厚,故名之。《會元針灸學》云:豐隆者,陽血聚之而隆起,化陰絡,交太陰,有豐滿之象,故名豐隆。

穴位含義:胃經濁氣在此沉降。

1、豐攏、豐隆,象聲詞,為轟隆之假借詞。本穴物質主要為條口穴、上巨虛穴、下巨虛穴傳來的水溼雲氣,至本穴後,水溼雲氣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轟隆有聲,故名豐攏

2、足陽明絡穴。本穴位處胃經下部,氣血物質為匯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溼雲氣,為雲化雨降之處,氣壓低下,胃經及脾經天部水溼濁氣匯合於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經及脾經各部,有聯絡脾胃二經各部氣血物質的作用,故為足陽明絡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溼雲氣。

【運行規律】水溼雲氣化雨從天部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濁。

主治病症:①頭痛、眩暈。②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③癲狂。④下肢痿痺。

豐隆穴屬於胃經,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豐隆穴能調治脾和胃兩大臟腑,有很好的除溼祛痰的效果。

【養生說明】豐隆穴為胃經的重要穴位,有除痰溼、清經絡的功效,既能治療足太陰脾經的病症,如肥胖症、高脂血症、便秘,又可治療手太陰肺經的病症,如咳嗽、痰多、支氣管哮喘等。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耳源性眩暈、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氣管炎、腓腸肌痙攣、肥胖症等。配陰陵泉、商丘、足三裡治療痰溼諸症;配肺俞、尺澤治療咳嗽痰多。

穴位配伍:豐隆穴配風池穴治眩暈;配羶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配衝陽,有豁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配肺俞、尺澤,有祛痰鎮咳的作用,主治咳嗽,哮喘。 配照海、陶道,有滌痰醒神的作用,主治癲癇。

豐隆,豐者大也,隆即盛意。從字面上看,豐隆應該是使人豐滿隆盛的,其實恰恰相反,此穴是減肥消脂的大穴。

化痰的第一要穴:豐隆穴

豐隆穴屬於胃經,但跟脾 關係最為密切,脾胃兩者是相表裡的,如果脾虛不能運化身體中的水溼、痰溼,它要經過曲線救國,在最好的朋友那裡找一個胃經聯絡脾經的一個穴位(豐隆穴)。 一種情況痰多,總咳不完,用豐隆穴可以儘早地把這些痰排出來,還有一種情況:感覺有痰,在喉嚨裡老是巴著咳不出來,用到豐隆穴以後可以讓痰變稀,稀釋以後 再咳就非常容易了。痰咳出來以後就會感覺呼吸道非常通暢,炎症也好的快一些。痰本身是帶菌的,痰咳出去以後,對我們呼吸道的暢通,對炎症的消除都有很大的 幫助。

所以豐隆穴也稱化痰穴,是專門化痰的。中醫這個「痰」有很多的說道,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痰,一般是指呼吸系統的分泌物,我們平時吐的痰就是這個,故狹義的痰又稱外痰。廣義的痰指內痰,內痰的形成主要是我們體內的體液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了正常的運行功能,逐步停蓄凝結成為一種黏稠狀的、有害的液體。這種液體是不咯出來的,而留伏在體內產生病變。「痰隨氣行,無處不到」,因而會使人體生病。

舉個例子來說,生活中常說的高脂血症在中醫裡就屬於「痰濁」、「痰痺」的範疇。中醫認為,脾虛則生痰。高脂血症以脾為重,脾虛水溼內停生痰濁,痰濁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虛不能推動血行則致血淤。因此,從脾辨證治療高脂血症是有效果的。

豐隆穴首載於《靈樞*經脈》篇,具有調和胃氣、祛溼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元?王國瑞《玉龍歌》云:痰多宜向豐隆尋,明?樓英《醫學綱目》指出:風痰頭痛,豐隆五分,灸亦得。諸痰為病,頭風喘嗽,一切痰飲,取豐隆、中脘,《備急於金方》云:豐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等等,均指出豐隆穴為治痰之要穴,又是治療因痰所致的癲狂、咳嗽、哮喘、頭痛等病症的有效穴。

痰是水液代謝障礙所產生的病理產物,又是致病的因素之一。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而首先責之於脾,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脾無留溼不生痰之說。因為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別走於足太陰脾經,故可治脾胃二經疾患。針刺豐隆穴可通調脾胃氣機,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溼痰自化。而百病皆由痰作祟,所以凡與痰有關的病症都可取豐隆穴治療。

李時珍氏指出:凡與痰有關的病症,如痰溼犯胃之噁心嘔吐;痰濁阻肺之咳嗽、哮喘;留滯中焦之脹滿納呆;溢於肌膚之腫;流注經絡之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流注皮下經絡之皮下腫塊,如頸淋巴結核;蔽於清陽之頭痛、眩暈;痰火上擾清竅之頭痛;痰邪擾心之心悸、神昏、癲狂;痰阻舌絡之舌喑;痰火阻肺之喉喑;痰阻胸絡之胸痺;痰氣搏結之梅核氣以及與痰有關的瘧疾等都屬本穴的治療範圍。

此外,何友信氏指出,取刺豐隆穴可治療足陽明經線上的疼痛性疾病,肌肉關節運動障礙或非疼痛性疾病。如頭痛和眼球脹痛、下頜關節風溼痛、胸部肌肉風溼痛、頸部肌肉和足背部風溼痛、小腿肌肉風溼痛等,僅用豐隆一穴施治,能實時消除或減輕足陽明經線上的疼痛,功能運動也伴隨著疼痛的消失而改善,這是由於豐隆穴位於膝以下的重要位置,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治療原則,又足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故取刺本穴可有疏通本經氣血阻滯的作用,所以能治療其循經線上的病症。

高脂血症多為過食高膽固醇、高醣食物或機體本身內在脂代謝失調所致。中國醫學認為,本病屬於溼痰、肥胖等範疇,多因脾失健運、聚溼生痰、痰濁瘀滯脈絡所致。故高脂血症與痰濁關係密切。朱曾柏氏認為,在中醫古典醫籍中,很早就有了記載,血中脂類物質過高,無疑可以視為痰濁;或稱之為脂混血中,所以按痰為主治療。並立化痰祛脂、升清降濁為其治療大法。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絡穴,有疏通脾、胃表裡二經的氣血阻滯,促進水液代謝的作用,降痰濁、化瘀血,洩熱通腑,故可治療由於痰濁瘀阻經絡而致的高脂血症。臨床觀察,隨著血脂日趨正常,形體肥胖、善忘語遲、思維遲鈍、痴呆嗜睡、頭脹眩暈等症狀也隨之好轉或消除。

操作方法:基本是自己可以操作,首先用大拇指對準穴位旋揉按壓一百次、兩百次都可以,因為它不存在風寒風熱,如果說是白痰也可以用灸的方法,熱痰用皮膚針扣刺,還有有力度的捶打。

化痰第一要穴 豐隆穴的準確位置:從外膝眼和外踝高點,連線的中點(豐隆穴和足三裡雖然是同一條經,但不在同一條線上)。按壓三隆穴或捶打一兩百次,或用皮膚針敲打。豐隆穴可以視情況用灸法,但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按揉或皮膚針叩刺,同時還要做吞咽口水動作,一般做三到五次效果就很明顯。

療法原則: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灸方法:直刺l~1.5寸。

搓揉豐隆穴,消除胃脹症

長時間以來感覺胃脹,長嗝,食慾不佳,一般情況下不吃早餐,特別是飯後總感覺胃部不適。採用揉、搓豐隆穴可以就消除了胃脹感,而且對早餐還有了較強的食慾。

搓揉方法:用大拇指採用點按式按豐隆穴三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揉豐隆穴十分鐘,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即只能是由豐隆穴向上,而不能是由豐隆穴向下然後由下到上這樣的來回搓)十分鐘即可。

原因:胃脹,打嗝,食慾不佳實為胃部功能失調、消化力低下所致。而豐隆穴具有很好的治療慢性胃腸病、調理胃臟的功能。

痰溼與豐隆穴

中醫講的痰溼,是體內代謝廢物堆積。常吃辣的甜的,「肥甘厚膩」,會困住脾胃,溼排不出去。《丹溪心法》:脾胃受溼,沉困無力,怠惰嗜臥。身重象沒擰乾的溼衣服,沒精神。

痰溼體質的特徵,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發白,舌苔白膩,不愛喝水,大便不成形。

成因,首先是脾胃虛弱,背後有腎肝的連帶關係,還有飲食習慣。養生方法,住處不宜陰冷潮溼,陰雨天避開溼邪;多運動,曬太陽;少食肥甘厚味和飲料酒類,每餐不宜過飽。食療可以健脾祛溼:芡實蓮子苡仁湯。

穴位按摩: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溼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1到3分鐘。穴位一般比周圍要敏感,道人按摩豐隆穴會有輕微疼痛感。

減肥與豐隆穴

將左(右)下肢平放在對側膝關節上,用右(左)手中指指尖放在豐隆穴上,拇指附在對側,用力掐0.5分鐘-1分鐘。

功效:消食導滯,消脂。

每天早晚堅持做1遍,要持之以恆。同時配合做收腹~肛運動20-30次。適當參加體育鍛鍊,飲食應有節制,少食肥膩油炸食品。

【一用就靈】平時用大拇指略微用力按壓豐隆穴,以略感疼痛為基準,按住5秒後鬆開,又手交替互按3~5分鐘。平時也可用拳頭輕輕敲打此穴,以感到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每次5~10分鐘。長期堅持,會使女性身段變得苗條,可使男性皮酒肚消失。

相關焦點

  • 祛痰第一大穴 豐隆
    倪海廈人紀之針灸 豐隆穴與導痰針灸法豐隆穴與導痰針灸法     再來是豐隆穴,豐隆穴要怎麼找?我們這個腿,看側邊,這是左腿外側,這邊有一個脛骨,你摸這邊有個骨頭凸起來。而外踝有骨頭凸起來。這兩個骨頭,你把它連成一條線,聯線的正中間那點,就叫做豐隆穴。      這個穴道,顧名思義,可以讓你豐隆一點,的確有效哦。
  • 腿部穴位——豐隆穴
    化痰第一要穴 豐隆穴的準確位置:從外膝眼和外踝高點,連線的中點(豐隆穴和足三裡雖然是同一條經,但不在同一條線上)。按壓三隆穴或捶打一兩百次,或用皮膚針敲打。豐隆穴可以視情況用灸法,但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按揉或皮膚針叩刺,同時還要做吞咽口水動作,一般做三到五次效果就很明顯。
  • 人體自帶的「化痰」穴,每天按揉五分鐘,止咳化痰有奇效!
    功效:常按此穴同樣適合調理熱痰的一些症狀,有助於宣肺止咳、化痰散結、調暢肺臟功能。取穴:豐隆穴是化痰要穴,位於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距脛骨前緣約兩指寬處。方法:用大拇指點按豐隆穴1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按揉該穴2分鐘,最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2分鐘。功效:用於治療熱痰、溼痰、燥痰等病證,尤其適合喉嚨裡很難咯出痰的人,經常按摩,有助於痰液輕鬆咯出。
  • 綠色康元丨氣血能量調理品牌---人體自帶的「化痰」穴,每天按揉五分鐘,止咳化痰有奇效!
    功效:常按此穴同樣適合調理熱痰的一些症狀,有助於宣肺止咳、化痰散結、調暢肺臟功能。取穴:豐隆穴是化痰要穴,位於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距脛骨前緣約兩指寬處。方法:用大拇指點按豐隆穴1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按揉該穴2分鐘,最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2分鐘。功效:用於治療熱痰、溼痰、燥痰等病證,尤其適合喉嚨裡很難咯出痰的人,經常按摩,有助於痰液輕鬆咯出。
  • 每日一穴---豐隆穴
    5備註絡穴〖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痛,下肢痿痺。〖人體穴位配伍〗 配風池穴治眩暈;配羶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刺灸法〗 直刺 1~1.5寸。〖附註〗 足陽明經絡穴。豐隆穴 足陽明絡穴。〖穴義〗胃經濁氣在此沉降。
  • 「化痰的食物」+「化痰穴」,每天按揉五分鐘,止咳化痰有良效!這些化痰的方法收好了
    取穴:位於喉結旁,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位置下一橫指處。方法:大拇指按住水突穴,然後撥按穴位周圍的痰結,每次1~3分鐘。功效:特別適用於治療熱痰,患者咳出的痰偏黃而稠,吐而不暢,口乾唇燥,舌紅苔黃膩。常按此穴可減輕咽喉腫痛、痰多咳嗽、氣喘等問題。
  • 清肺化痰,多喝3水,多按3穴,讓喉嚨異物感慢慢消失
    具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甘草所含的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咳祛痰作用。是脾胃虛弱、心悸氣短者的補益佳品。功效:祛痰止咳,清熱解毒。二、枇杷葉水分析:枇杷葉中含有的苦杏仁甙在體內水解產生的氫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劑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葉所含的揮髮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此外,枇杷葉水煎劑中的有效成分對白色或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福氏痢疾桿菌等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功效:清肺化痰,祛痰平喘。三、杏仁水
  • 人體自帶的5個「祛痰止咳穴」,簡單易做!
    功效:常按此穴同樣適合調理熱痰的一些症狀,有助於宣肺止咳、化痰散結、調暢肺臟功能。4.豐隆穴取穴:豐隆穴是化痰要穴,位於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距脛骨前緣約兩指寬處。
  • 人體自帶的5個「祛痰止咳穴」簡單易做!
    現在計仔君教你揉按5個穴位,用我們身上就自帶5個「祛痰止咳穴」,趕走身體裡的「痰」還能止咳,簡單易做哦。1.天突穴功效:常按此穴同樣適合調理熱痰的一些症狀,有助於宣肺止咳、化痰散結、調暢肺臟功能。4.豐隆穴
  • 每天按揉五分鐘,止咳化痰有奇效!
    功效:常按此穴同樣適合調理熱痰的一些症狀,有助於宣肺止咳、化痰散結、調暢肺臟功能。取穴:豐隆穴是化痰要穴,位於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距脛骨前緣約兩指寬處。方法:用大拇指點按豐隆穴1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按揉該穴2分鐘,最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2分鐘。功效:用於治療熱痰、溼痰、燥痰等病證,尤其適合喉嚨裡很難咯出痰的人,經常按摩,有助於痰液輕鬆咯出。
  • 艾絨溫筒灸豐隆水道和水分,安全減肥有效瘦身!
    另外,嗜食肥甘是痰溼內蘊,導致肥胖的直接原因。這在古代醫書中早有說明。可見,對於痰溼內蘊造成的肥胖,如果做到利溼化痰,就能將標本兼治,減肥瘦身。除了食補,艾灸豐隆穴、水道穴和水分穴是對付這類肥胖的好辦法。因為豐隆穴是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的治痰要穴。元朝王國瑞《玉龍歌》云:「痰多宜向豐隆尋」。李時珍也指出,凡與痰有關的病症,如痰溼犯胃之噁心嘔吐,溢於肌膚之腫等,都是豐隆穴的治療範圍。為什麼呢?
  • 艾灸這6個祛痰大穴,效果喜人!
    此時就要清熱化痰了。4、燥痰的特點: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如果前面兩種的寒痰和溼痰的話,我們可以用溫藥來化解它。中藥裡的有名的二陳湯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子,我們身體上也有天生就攜帶的二陳湯:豐隆穴和陰陵泉穴。對於祛溼化痰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是熱痰和燥痰的話,就不合適用這個方子了。
  • 養生堂|早起喉嚨有痰,口水黏膩,是時候化痰了!
    豐隆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的外緣。正坐或仰臥取穴。承山穴在小腿後面正中,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角形凹陷處。承山穴主打祛溼,拇指按住此穴1~2分鐘,或揉5分鐘亦可。它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膀胱經主陽氣,刺激承山穴可以振奮陽氣,排除身體裡的溼氣。溼氣重的人按承山穴通常會特別痛。除了有針對性的點按豐隆和承山穴,刮痧健脾胃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 養生先養腿和腳,減肥重在化痰祛溼補氣!
    將以上藥煎煮半小時後,兌溫水至40℃~42℃,泡洗雙小腿。每天一次,每次30分鐘,以全身發汗為宜,連續泡一個月。 在肥胖治療的腿浴組方中,常用黨參、白朮、陳皮、蒼朮等藥物,起著益氣化痰、祛脂減肥的功效。
  • 減肥重在化痰祛溼補氣
    在肥胖治療的腿浴組方中,常用黨參、白朮、陳皮、蒼朮等藥物,起著益氣化痰、祛脂減肥的功效。其中黨參作為補氣的要藥,在減肥中廣泛地使用。  黨參,味甘,性微溫,入脾肺兩經,可健脾補肺,益氣養血,生津止渴。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可以促進紅細胞、血紅蛋白增加,還有降血脂、降血糖、降壓的作用。用它來治療脾腎虛弱、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療效很好。
  • 每日一穴:庫房穴
    【穴位方例】1、內傷咳嗽主穴:肺俞、太淵、三陰交。配穴:痰溼阻肺者,配豐隆、陰陵泉;肝火灼肺者,配行間、魚際;肺陰虧虛者,配膏肓、太溪;咯血者,配孔最。方義:病位在肺,當取肺俞調理肺氣,太淵為肺經原穴,本髒真氣所注,與肺俞相配合,調補肺氣,肺氣充則清肅之令自行;三陰交疏肝健脾,滋陰降火,化痰止咳。
  • 人體自帶5個「祛痰止咳穴」,感冒咳嗽快按摩一下
    取穴: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方法:大拇指按住水突穴,然後撥按穴位周圍的痰結,每次1~3分鐘。功效:特別適用於治療熱痰,患者咳出的痰偏黃而稠,吐而不暢,口乾唇燥,舌紅苔黃膩。常按此穴可減輕咽喉腫痛、痰多咳嗽、氣喘等問題。
  • 日行一膳 | 消脂化痰,潤肺止咳——鯽魚蘿蔔湯
    1、餐館酒樓製作的蘿蔔絲鯽魚湯一般都會加鮮奶,加高湯,加其它的輔料。
  • 一湯一茶,化痰祛溼、消脂減肥!
    蘿蔔消食去積,海帶軟堅化痰,薏米健脾祛溼,生薑 另外,倪誠教授推薦給大家一款清宮仙藥改良茶,具有化痰祛溼、消脂減肥的作用,適合痰溼體質單純性肥胖症高脂血症的人群。
  • 十二正經之原穴及配穴(一)
    1、手太陰肺經——太淵定位: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功效: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胸痛,心悸等,現代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肋間神經痛等;配穴:配列缺、孔最,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用於咳嗽,氣喘,胸背痛;配內關、衝陽、三陰交,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按摩手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輕輕按揉過點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