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痛風的高發期,痛風主要是因為體內的尿酸過高所致,而導致尿酸升高的原因就是體內的嘌呤。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內是有嘌呤物質的,但是食物裡面也含有嘌呤,不過食物中的嘌呤屬於外源性嘌呤,很難被機體利用。
如果所吃的食物裡面含有的嘌呤過高,嘌呤被分解後就會產生尿酸,尿酸如果無法被及時代謝出體外,就會形成結晶,結晶在關節處沉澱形成痛風石,就會引起痛風。既然如此,得了痛風以後,就要少吃嘌呤指數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海鮮。那麼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患上痛風以後真的一點兒海鮮都不能吃了嗎?能不能用淡水魚來代替海鮮呢?
痛風患者可以吃海鮮嗎?
1、選擇合適的食物種類
絕大多數海鮮裡面的嘌呤指數往往都比較高,攝入過量有可能會導致痛風發作,但是並不是所有海鮮的嘌呤指數含量都很高,如海參、海蜇肉等。尤其是海參,它的嘌呤指數含量並不高,屬於低嘌呤食物。痛風患者適量食用的不僅有提高記憶力,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還能滿足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
有的痛風患者會問,既然不能吃海鮮,那麼吃一些不是來自於海洋的淡水魚總可以了吧?淡水魚當然可以吃,但是也要先搞清楚淡水魚的嘌呤指數才行。一般來說每100g食物裡面如果嘌呤指數含量低於25毫克則被定義為低嘌呤食物,如果在25-150毫克之間則為中嘌呤食物,如果高於150毫克則為高嘌呤食物。
在痛風發作期是可以吃一些低嘌呤的魚類的,如桂魚。在痛風緩解期可以少量食用一些中嘌呤的食物,如金槍魚、鱸魚、鮭魚、烏賊等。但是一些高嘌呤的食物,如沙丁魚、秋刀魚、鳳尾魚、魷魚等就不要再攝入了。
2、注意食用量
儘管痛風患者可以吃一些中低嘌呤的食物,但是前提一定要控制好食用量,每天肉類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100g以內,否則就算稍微多吃一點點,也有可能成為痛風發作的導火索。
3、注意烹飪方式
痛風患者吃魚,在烹飪方式上也是有講究了,儘量採用清蒸或水煮的方法,這樣既保留了魚類的絕大部分營養物質,還能避免尿酸升高。類似油炸、紅燒的烹飪方法,還是要敬而遠之,否則很容易導致尿酸異常升高。最後還有一點要提醒各位痛風患者,在用魚肉煲湯的時候,最好只吃魚肉不喝湯,因為嘌呤是一種極易溶於水的物質,湯裡面嘌呤含量會更高。
痛風患者在飲食上面還要注意些什麼?
肉類
痛風患者是可以吃肉的,但是如果不想影響到自己健康一定要先學會吃肉的方法。一些內臟類的食物是絕對不能碰的,如豬脾、雞肝、鴨肝、牛肝等,這些都屬於高嘌呤食物。
主食
絕大多數主食都屬於低嘌呤食物,但是在飲食方式也要注意,痛風患者在生活中可以適量增加粗糧的比例,如玉米、芋頭、小麥等,因為過於精細的食物也很容易誘發痛風。
蔬菜
絕大部分蔬菜也屬於低嘌呤食材,但是在食用前要重點關注下蔬菜裡的草酸。如果草酸含量很高,和同樣會增加痛風石形成的風險。就拿菠菜來說,裡面的草酸鈣含量非常高,在食用之前最好先焯一下水。
水果
在水果上面要儘量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因為大量的果糖會增加血尿酸的濃度,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除了上面幾點以外,痛風患者想要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生活中還要戒菸戒酒、多喝水、堅持運動、正確服藥。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明白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可以適量吃很重要,這樣才能增加治癒痛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