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冊頁繪於1921年,正處於齊白石變法期間。其中草蟲冊甚多,純為工筆,以色彩為主,而極少用墨。構圖飽滿,工筆畫蟲,花草則用寫意之法。冊頁中的工筆草蟲情趣盎然,筆墨清雅,工整細緻有天真之態,實不輸於真實世界的草蟲。齊白石以率真老辣的筆墨,鮮豔亮麗的色彩,生動自然的造型,以及他天真童趣的心靈和奇特的想像力,創造出一種大自然的律動,一曲無聲的樂章。
齊白石 致楊度工筆花蟲冊
鏡心 設色絹本( 十開)
辛酉( 1921年)作
24×32.5 cm(每幅)
鈐印:木居士(三次)、白石翁(三次)、齊大、木人(二次)、阿芝、老萍
上款:1.「虎公」即楊度(1874-1932),湖南湘潭人,原名承瓚,號晢子。光緒二十三年舉人,曾留學日本。任袁世凱政府學部副大臣,與汪精衛組織國事共濟會。楊度與齊白石為湘潭同鄉,同為清末大儒王湘綺之徒。楊度任學部副大臣時,感到齊白石久居鄉間,不能盡展其才藝,邀齊白石來京,並資助齊遍覽北京名勝古蹟,遨遊全國名山大川,以曠眼界。對齊白石以後的繪畫技藝有很大的幫助。洪憲失敗後,楊度閉門讀書寫字,很少和外人來往,但與齊白石來往卻很密切,常在一起研究詩詞繪畫藝術。齊白石曾為楊度治印多枚,如「湘潭楊氏」、「虎頭陀」等。白石繪此得意之冊予楊度,更顯出他對同鄉之誼的重視。
2.「郭五」即郭人漳(?-1922),字葆蓀,一字葆生,號憨庵,湖南湘潭人。歷任山西道員、兩廣巡防營統領、廣東欽廉兵備道。與齊白石為至交。
說明:此冊贈楊度時為16 開,惜後散佚。其中兩開已難覓畫蹤。十餘年前,拍賣市場曾有四開白石老人工筆草蟲釋出,四開分為「芭蕉鳴蟬」、「稻葉天牛」,「花叢螻蛄」,「紅葉孤蝗」,由王方宇自曹仲珊之子處購藏。王方宇將此4 幀裝池成冊,並於冊後題曰:「此齊白石六十歲以前之作也。有五十九歲為曹仲珊作草蟲冊,可證此畫為齊白石鄉人楊度舊藏,謹存四頁,定非完璧。他日延津劍合當拭目待之。已酉年初。王方宇」。再以四開尺寸、畫風、成畫年代、所繪內容略推,此四開或為本次大觀夜場亮相冊頁中散佚之四開。虎公舊物完璧之日可期。
楊度(1875-1931)
冊頁中的上款是大名鼎鼎的楊度,袁世凱稱帝「籌安六君子」之一。說起楊度與齊白石的相識,先要從他們共同的老師王闓運說起。王闓運為一代經學大師,好帝王之術,而楊度是他的得意門生。楊度拜王湘綺為師的時間為1895年,王闓運對楊度喜愛有加,經常向他灌輸古代策士們縱橫捭闔的思想。齊白石拜王闓運為師,是在1899年。據《齊白石年譜》:「1899年正月二十日,經張仲颺介紹拜會詩人王湘綺,王視齊為寄禪,執意收齊白石為徒。十月十八日,正式拜王湘綺為師。」
(一)齊白石翁畫。楊度與齊白石的相識,是經同窗夏壽田的介紹。夏壽田號午詒,湖南桂陽人,為江西巡撫夏時之子,在楊度之前拜在王闓運門下。光緒二十九年(1903)的3月初,齊白石隨同夏壽田進京,住在宣武門外北半截胡同夏氏宅中。經夏氏介紹,齊白石與楊度終於相識了,之後兩人詩來畫往,情誼日深。1928年,楊度甚至為齊白石撰《湘潭齊山人自壙志銘》,兩人感情之深,於此可見。
(二)齊大。進入民國,齊白石於1917年5月12日抵京,住在前門外西河沿排子胡同阜豐米居後院郭葆生宅中。適逢張勳復闢,齊白石一夕數驚,只好隨郭葆生轉赴天津。避亂天津時,再為楊度刻「南無阿彌陀佛」印,邊款曰:「丁巳五月,餘重來京華,避亂天津,皙子先生令刻佛家語。齊璜記。」 正是在張勳復闢之後,楊度的思想日趨消極。從天津搬回北京後,楊度就開始研究佛學,取名為虎禪師、虎頭陀、釋虎等,希望從佛經中獲得六根清淨,以達到無我的境界。這是他一生中思想的重要轉變,齊白石為他刻「南無阿彌陀佛」印,正是見證了他的這種轉變。
(三)瀕生。同年6月底,齊白石又隨同郭葆生一家,返回北京。《白石老人自述》中也提到了這段經歷,並提到後來「又搬到西磚胡同法源寺廟內,和楊潛庵(楊度)同住。」可見二人關係之親密。
(四)枇杷未能工,不稱裱褙。齊人。這套冊頁中齊白石特別提及了張勳復闢時得楊度相助一事。因避難於天津,曾在楊度家留飲十日,且楊度贈銀四百圓,勸他用來修補老家的草堂,白石深情的說「此系可共患難」。
(五)此蟲生於廚下,不合花草。寄萍堂主者。跋中提到1920年6月,因北京有戰事,郭葆生移家帥府園外人界,齊白石攜兒孫也住在裡面。
《白石老人自述》中說的「直皖戰事突起,北京城內,人心惶惶,郭葆生在帥府園六號租到幾間房子,邀我同去避難」。這一開的螞蚱即得之于帥府園。據題跋知道楊度既喜歡齊白石的印,又喜歡他的畫。在《回憶我的父親楊度》一書中,收錄的齊白石為楊度所刻印就有26方之多。
(六)借山老人制。
《花卉草蟲冊》中,作品均以植物花卉和昆蟲搭配,貝葉、稻穗、牽牛花、白菜、枇杷、絲瓜等花卉恣意描繪,螞蚱、蛐蛐、螳螂、蛾子、蜜蜂等昆蟲則穿插其中,或棲息樹葉之上,或振翅欲飛,栩栩如生、躍躍欲動,雖然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草蟲,但是齊白石都賦予了它們一種永恆的美感。
(七)阿芝。
老人畫工筆草蟲,非常細緻,有細到纖毫畢現的程度。草蟲的觸鬚細而長,真有一觸即動的感覺。這是細筆中形神兼備的表現,是詳細地觀察草蟲動態之後才能描繪出來的。此冊中螞蚱紅葉,螳螂谷穗、黑蛾花瓣、蜜蜂絲瓜等用筆用色雖與晚年所繪工筆花卉草蟲有所不同,卻於樸拙中見真性情。
(八)釋虎公法正。辛酉四月朔望之間畫,弟璜。
冊頁中的每一幅畫作皆一筆不苟,設色謹嚴,皆以最精緻的手段刻畫草蟲花卉,捕捉大千世界渺小生命的一舉一動,把自然物的基本特徵傳達出來,形成強烈視覺效果。顏色鮮明強烈是此草蟲花卉冊頁另一顯著特點。畫中物象,來自於他自己親眼所見,是自己真情實感的沉蓄後開掘與展現,同時滲透了自身對詩的涵養,營造畫面詩意,勾畫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九)虎公既喜餘刊印,又喜餘作畫,亦多事也。為畫此十六頁之中,獨枇杷過於粗魯,願公棄之。白石。
(十)庚申六月,燕京有戰事,友人郭五移家帥府園外人界也。請餘攜兒孫共居之。感郭五可共患難,亦如釋虎。此蟲之本得于帥府園,因及所來由。白石記。前丁巳夏,餘來燕京,適有戰事。時釋虎居於天津,餘往焉。釋翁留飲十日,且贈銀四百圜,勸餘修補草堂,此系可共患難,亦如虎公之注也。辛酉夏,白石又記。
《齊白石·花鳥草蟲篇冊頁》描繪的是那極鮮活、極具靈氣的寫意果蔬花卉,頗費周折、匠心獨運的工筆昆蟲,使觀者深受感動。這套冊頁為同窗、摯友楊度所繪,當時的楊度已經一心學佛修禪,齊白石自是不會等閒視之,非一般草蟲題材作品所能比。胡佩衡曾感佩白石老人的工筆草蟲為「織毫畢現」,「細裡有寫」,「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數十年粗細寫生功夫是畫不到的」,此《花卉草蟲冊》正如其論!
十餘年前釋出市場的齊白石工蟲四開或為此套冊頁散佚之四開
此冊贈楊度時為16開,惜後散佚。其中兩開已難覓畫蹤。十餘年前,拍賣市場曾有四開白石老人工筆草蟲釋出,四開分為「芭蕉鳴蟬」、「稻葉天牛」,「花叢螻蛄」,「紅葉孤蝗」,由王方宇自曹仲珊之子處購藏。王方宇將此4 幀裝池成冊,並於冊後題曰:「此齊白石六十歲以前之作也。有五十九歲為曹仲珊作草蟲冊,可證此畫為齊白石鄉人楊度舊藏,謹存四頁,定非完璧。他日延津劍合當拭目待之。已酉年初。王方宇」。再以四開尺寸、畫風、成畫年代、所繪內容略推,此四開或為本次大觀夜場亮相冊頁中散佚之四開。虎公舊物完璧之日可期。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